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康复作用

    作者:俸成钢;唐际富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术,实验组应用VATS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 d、3 d、7 d、30 d的静息心率及静息血氧饱和度,对比两组术后7 d、30 d的心功能指标〔LVEF(%)、SV(ml)〕和肺功能指标(VC、FVC、MVV、FEV1),对比两组心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 d、3 d、7 d、30 d静息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在术后1 d时静息心率均明显较术前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心率在术后7 d才下降到术前水平,而实验组在术后3 d即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术后30 d的心功能指标〔LVEF(%)、SV(ml)〕、肺功能指标(VC、FVC、MVV、FEV1)与术后7 d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实验组的心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肺叶切除术对患者静息状态的心肺功能影响较小,可有效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快速康复.

  •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与小切口根治性切除的急性期反应比较

    作者:王长利;张真发;王勐;苏延军;尤健;宫立群;阚学峰;陈辉;岳东升;杨冉;李岩

    目的:观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检测两种手术后患者的急性期反应,比较两种手术患者机体的创伤情况大小.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临床诊断为Ⅰ期和部分Ⅱ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胸腔镜手术组和小切口开胸手术组,比较两种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效果,并检测患者血清中CRP、TNF-α、IL-6和IL-10的含量,以辅助判断机体的急性期反应程度,比较两种手术对机体的创伤情况.结果:从2005年7月至2007年1月,共有65位患者入组,其中行胸腔镜根治性肺叶切除术30例,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手术35例,两种手术患者的带管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无明显差别;胸腔镜手术可以做到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和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较轻,止痛药服用时间短.胸腔镜手术后1天血清CRP、TNF-α、IL-10的含量均低于小切口开胸手术(48.84±16.89 vs 65.28±19.80;67.54±18.43 vs 81.38±21.72;55.49±9.87 vs 74.28±14.97).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以做到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与小切口的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急性期反应低、对机体的创伤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可能优于保留前锯肌的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青年男性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效果观察

    作者:宿亚敏;薛占微;于亚敬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用于青年男性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青年男性患者52例,随机分为靶控输注组( B组)和恒速输注组( H组)各26例,麻醉诱导:2组患者入室后均快速输注代斯4 mL/kg,B组瑞芬太尼初始靶浓度3 ng/mL、异丙酚初始靶浓度2μg/mL靶控输注,逐步提高瑞芬太尼靶浓度至4~6 ng/mL、异丙酚靶浓度至4~5μg/mL;H组开始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2.5μg/kg、异丙酚2~2.3 mg/kg,双腔气管插管后瑞芬太尼0.2~0.3μg/(kg? min)、异丙酚80~100μg/( kg? min)恒速泵注;2组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前及术中均用苯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观察2组患者术中MAP和HR变化、苏醒时间、拔除双腔气管插管时间及术后患者躁动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H组麻醉诱导后、双腔气管插管后即刻、单肺通气后20 min、苏醒时MAP、HR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B组上述指标麻醉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B组苏醒时间、拔除双腔气管插管时间较H组明显缩短(P均<0.05)。 B组术后无一例躁动情况发生,H组3例。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较恒速输注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苏醒时间及拔除双腔气管插管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有效,更能满足青年男性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手术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照研究

    作者:赵永;孙振宇;顾敏威;孙琦;张卫民;瞿伟丰

    目的 比较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NSCLC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胸腔镜组(n=46)和开胸组(n=46),2组患者分别实施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并随访观察2组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9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胸腔引流量均少于开胸组(P<0.05),术后住院天数较开胸组缩短(P<0.05),术后VAS评分较开胸组低(P<0.05),并发症发生率(8.70%)较开胸组(19.57%)低(P<0.05).2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安全、有效、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开放性肺叶切除与完全胸腔镜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向仲素

    目的 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VATS)与开放性肺叶切除手术(TO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优点及不足,探讨其对于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其中36例行VATS治疗为观察组,42例行TOS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范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情况.结果 经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杜冷丁使用量及胸腔引流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差异不明显(P>0.05).经随访6~25个月,2组患者复发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出血少、疼痛小、恢复快等特点,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病人胸椎旁阻滞的镇痛效果探讨

    作者:徐夏迟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病人胸椎旁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需要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0例分为对照(n=30)和观察(n=30)两组,进而对两组患者的使用不同的麻醉方式.结果:观察组术后6小时VAS评分(1.65±0.82)分、术后12小时VAS评分(1.49±0.77)分和术后24小时VAS评分(1.52±0.74)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6小时VAS评分(3.65±1.44)分、术后12小时VAS评分(3.28±1.23)分和术后24小时VAS评分(3.52±1.36)分(P<0.05).结论:胸椎旁阻滞镇痛效果显著,拥有较高质量的镇痛质量.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冯健;谭宁;蒙伟平;覃聪昕

    目的::分析并研究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于早期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于2008年8月-2014年3月共收治113例早期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并观察手术临床疗效。结果:113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手术平均时间(133.32±30.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95.51±23.43)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66±0.34)d,并对患者进行术后3~12个月的回访,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现象。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具有安全微创、术后恢复快特点,适合用于早期肺癌临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静静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选于本院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30例患者,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40.00%;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加以干预,不仅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还有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 个性化早期下床活动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江礼君

    目的 探讨个性化早期下床活动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早期下床活动.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指脉氧饱和度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6天指脉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65%vs 23.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实施个性化早期下床活动可改善患者肺部功能,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164例胸腔镜肺叶切除病人的护理

    作者:王蕾;袁慧

    对164例病人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呼吸道护理、康复训练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针对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如肺不张、肺漏气、出血、广泛性皮下气肿、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等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

  • 胸腔镜肺癌切除:多样化的手术切口和流程

    作者:刘伦旭

    胸腔镜肺癌切除是一种复杂腔镜手术,由于手术自身的复杂性及医生对手术的认识不同,出现了多种手术模式,其主要表现在手术入路(手术切口)、肺叶切除手术流程以及淋巴结切除方法.本文简要介绍对此方面的认识.

  •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中转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的治疗体会

    作者:朱文煜;舒刚;王颜;沈长琴

    目的:总结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经验,成功完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术,以更好地掌握胸腔镜手术及把握手术时机.方法:收集我院2009-2016年之间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7例,包括21例全胸腔镜、16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分析患者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和中转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的主要原因.结果:血管损伤(肺动脉、肺静脉损伤)、淋巴结的干扰、胸腔粘连是中转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的主要原因.肺动脉损伤是常见原因,占37.50%,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组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组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直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损伤和淋巴结干扰、胸膜粘连是中转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的主要原因,肿瘤大小不是常见的中转开胸的主要原因.

  • 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林

    目的:探讨分析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将这3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5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使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开放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手术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置管引流的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对肺癌患者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对其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徐艺;崔凤仙;戴俊;陈红梅;彭俊

    目的:研究对原发性肺癌患者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对其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9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这195例患者分为胸腔镜组(83例)和开胸组(112例).使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胸腔镜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开胸肺叶切除术对开胸组患者进行治疗.在手术结束3个月时,比较两组患者的FEV1(一秒用力呼气量)、DLCO(一氧化碳弥散量)和VO2max(大摄氧量).结果:在进行手术前,两组患者的FEV1、DLCO和VO2max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结束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FEV1、DLCO和VO2max均较手术前有所下降,P<0.05.在手术结束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FEV1、DLCO和VO2max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结束3个月时,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的变量情况相比,P>0.05.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在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后,其肺功能均可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这两种手术对原发性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并无明显差异.

  • 电视胸腔镜与开放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结局比较

    作者:张晔;马冬捷;陈野野;韩志军;刘洪生;李单青

    目的:比较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与开放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结局,为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我院行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入VATS(VL)组或开放手术(OL)组,比较两组间基本信息、手术时间、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围术期死亡及远期预后.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NSCLC患者285例,其中VL组99例,OL组186例.VL组手术时间(P<0.001)及术后住院时间(P<0.001)显著短于OL组.VL组出血量显著少于OL组(P=0.009),而淋巴结清扫总数(P=0.015)却更多.在术后并发症方面,VL组肺部感染(P=0.040)及伤口并发症(P=0.044)显著少于OL组,其他各类并发症及总并发症率两组并无显著差异.VL组术后1年(P=0.006)和3年生存率(P=0.009)显著优于OL组,但进一步的针对期别的分层分析却并未发现VL组存在生存优势.同时,两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并无差异(P=0.774).结论:相比于传统开放手术,VATS肺叶切除治疗NSCLC疗效可靠,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且远期疗效并无劣势.

  • 纳布啡与羟考酮自控镇痛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因子水平影响的比较

    作者:崔晓燕;涂青;甘建辉

    目的 比较纳布啡与羟考酮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分为纳布啡组(N组)和羟考酮组(O组).术后给予PCIA镇痛,配置方法:N组为1 mg/kg纳布啡+10 mg托烷司琼,O组为羟考酮20 mg+10 mg托烷司琼,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分别在术前30 min(T0)、术后4 h(T1)、8 h(T2)、12 h(T3)、24 h(T4)时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用于测定血清IgG、IgM、IgA、TGF-β1、VEGF及IL-17水平,并计数CD4+、CD8+T细胞、NK细胞及CD4+/CD8+比值;分别在T1、T2、T3、T4时对所有患者进行V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总消耗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O组比较,N组血清IgG水平在T1~T4,IgM、IgA水平则在T2~T4时要明显更高,而TGF-β1及VEGF水平在T2~T4,IL-17水平在T1~T4时要更低,CD4+T、NK细胞及CD4+/CD8+比值在T2~T4要更高,而CD8+T细胞则在T1~T4时要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布啡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PCIA能够有效控制术后疼痛,能够增加机体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细胞水平,降低肿瘤免疫抑制因子水平,减轻围术期免疫抑制程度,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 肋间神经阻滞联合盐酸羟考酮超前镇痛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观察应用

    作者:郝晓燕;王群超;赵华国

    目的:研究肋间神经阻滞联合盐酸羟考酮超前镇痛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择期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麻醉后切皮前于超声引导下行肋间神经阻滞和手术结束前给予盐酸羟考酮0.1 mg/kg静脉推注;对照组于手术结束前给予芬太尼1μg/kg静脉推注。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30 min(T3)、拔管后2 h(T4)、拔管后4 h( T5)的血压、心率、脉氧饱和度及两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气管导管的拔出时间,以及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评价患者于T3、T4、T5时视觉模拟评分( VAS)。结果对照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气管导管拔出时间明显较实验组长,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在T0、T1时SBP、DBP、HR无统计学意义,T2到T5对照组SBP、DBP、HR明显升高,和实验组有显著差异;T3到T5时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肋间神经阻滞联合盐酸羟考酮超前镇痛可以有效的防止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引起的术后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景晖

    目的:探讨早期肺癌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的92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实施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心肺功能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术后4周的VC与FVC、FEV1、MVV等肺功能指标与术后1周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4周的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SV、HR、LVEF等心功能指标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4周的心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肺癌应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可促进心功能及肺功能康复,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针对性护理措施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术后呼吸道的影响分析

    作者:黄灵容;付显芬

    目的:分析研讨针对性护理措施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术后呼吸道的影响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肺癌疾病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80例患者均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但其护理方式有所差异,依据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性护理)和研究组(40例,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状况,进而得出相应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总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呼吸功能(肺活量体重指数、SpO2)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给予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癌疾病者针对性护理,提升治疗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痛苦被减轻,提升患者满意度状况.

  • 内镜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何德荣;植华德;谢保东

    目的:观察内镜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应用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应用组患者在手术中使用内镜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人工缝合方式.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应用组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对照组有5例患者在术中出现大出血、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结束后3个月内进行随访调查,应用组患者的预后和愈合均较好,而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迟发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内镜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89 条记录 2/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