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老年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顾军;吴云江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4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2.10±5.9) ml、(3.02±0.12) cm、(4.35±0.53)分和(5.32±0.72) 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周围型肺癌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普通胃管代替传统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

    作者:卿松;李涛;郑中龙

    目的 探讨普通胃管代替传统胸腔引流管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 我院胸外科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胃管组及传统胸腔引流管组各60例,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皮下气肿、胸腔积气积液、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引流管处拆线时间和切口甲级愈合率等指标.结果 普通胃管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传统胸腔引流管组,引流管口拆线时间短于传统胸腔引流管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传统胸腔引流管组(P<0.05).两组术后皮下气肿、胸腔积液积气发生率,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胃管代替传统胸腔引流管效果相当,具有疼痛小及引流管口快速愈合的优势.

  • 单孔及多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尹逊亮;周勇安;赵宁;王栋;沈毅;魏煜程

    目的 分析单孔及多孔法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在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效果,进而评价单孔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同一诊疗组就诊的324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其中单孔组68例,男26例、女42例,年龄54~62 (59.3±10.3)岁;多孔组(两孔、三孔)256例患者经倾向评分匹配获得与单孔组相同的例数,即多孔组68例,男32例、女36例,年龄50~66(61.5±9.4)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胸.单孔组、多孔组在术中出血量[(136.3±22.7)ml vs.(142.2±20.3)ml]、术中中转率(4.4%vs.7.4%)、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19.9±3.5 vs.20.0±3.0)、站数(7.9±2.3 vs.8.3±2.1)、术后胸腔引流量[(761.4±182.3)mi vs.(736.9±176.4)ml]、胸腔引流时间[(5.2±1.5)d vs.(5.8±1.8)d]、术后住院时间[(5.5±2.0)d vs.(5.0±2.5)d]及并发症(2.9%vS.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138.2±20.3)minvs.(126.4±22.4)min]、患者满意评分[8.8±1.4 vs.7.3±2.3]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变化(P=0.03)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法胸腔镜在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中并不劣于多孔法,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16F尿管胸腔引流可行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作者:周洪霞;杨梅;廖虎;赖玉田;戢艳丽;邱舫;李为民;车国卫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后应用16F尿管行胸腔引流是否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及其较28F引流管的临床优势.方法 2015年10~ 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连续收治102例肺癌行VATS肺叶切除术患者,分别应用16 F尿管(16F组,49例)和28F引流管(28F组,53例)行胸腔引流,分析术后胸腔积气、积液、30 d后胸腔积液,术后住院时间、引流量、引流持续时间、术后引流管拆线时间、视觉疼痛评分(VAS)评分和舒适度及引流口愈合情况.结果 16F组胸腔引流总量少于28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87.3±323.7) ml vs.(824.1 ±444.3) ml,P=0.000)].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6F组,30.6%;28F组,2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16F组皮下气肿发生率(60.0%)显著高于28F组(6.7%,P=0.011),16F组再置管率(2.0%)低于28F组(5.7%,P=0.048).16F组引流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54.2±28.6)h,(4.2±1.4)d)]均显著短于28F组[(95.6±65.5)h,(6.5±3.0)d,P=0.000,P=0.000)].16F组引流管口拆线时间显著短于28F组[(8.1±1.2)d vs.(14.3±4.1)d,P=0.033].而16F组引流管口Ⅰ级愈合率(100.0%)显著高于28F组(58.5%,P=0.014).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用16F尿管行胸腔引流可行,且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无尿管留置导致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邱舫;杨梅;车国卫;王维;林琳;陈娟;刘伦旭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下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肺叶切除患者不留置尿管导致术后尿潴留(postoperative urinary retention,POUR)的高危因素.方法 分析2015年7~ 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单个医疗组行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148例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尿管留置组(尿管组,74例)和无尿管留置组(无尿管组,74例),分析病史,临床体征及麻醉过程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与术后尿潴留的关系.结果 无尿管组和尿管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9.46% vs.6.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男性和腹部手术史患者所占比例在尿潴留患者(83.33%,33.33%)中高于无尿潴留患者(56.62%,0.00%,P=0.017,P=0.000);尿潴留患者IPSS评分(26.55±7.00)高于无尿潴留患者(15.3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而年龄、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均与尿潴留是否无关.术后尿道感染率在尿管组和尿潴留患者中(4.05%,25.00%)显著高于无尿管组和无尿潴留患者(1.35%,0.74%,P=0.049,P=0.048).结论 男性、前列腺中-重度增生和腹部手术史是胸腔镜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危险因素.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引流管管径对患者舒适度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作者:马丹;杨梅;樊骏;周洪霞;杜恒;林琳;刘伦旭;李为民;车国卫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16F和28F引流管对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2014年2~5月我院连续收治163例肺癌患者,其中男70例、女93例,行VATS肺叶切除术.按引流管大小将患者分为两组:28F组,应用引流管28F,75例,年龄(53.18±14.73)岁;16F组,88例,年龄(56.62±12.62)岁.根据患者术后疼痛、心率、呼吸频率和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来评价患者舒适度.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手术方式相似.16F组术后第1d、2d、3d心率变化幅度均低于28F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7±3.33)次/分vs.(18.54±5.33)次/分,P=0.037;(7.89±2.88)次/分vs.(19.01±4.67)次/分,P=0.045;(7.67±3.01)次/分vS.(20.88±5.34)次/分,P=0.021].术后3天内,16F组轻度疼痛患者比例(77.65% vs.49.78%,P=0.023)、自主下床活动患者比例(67.05% vs.45.78%,P=0.023)、(67.05% vs.55.11%,P=0.026)均高于28F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应用细引流管有助于提高术后患者舒适度.

  •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振动正压呼气训练有助于加速康复吗?

    作者:李鹏飞;赖玉田;周坤;苏建华;车国卫

    背景与目的 振动正压呼气(oscillatory positive expiratory pressure,OPEP)训练是一种通过正压呼气装置(acapella)进行的呼吸训练.OPE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肺囊肿等疾病的临床价值已经得到广泛探讨,但其在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尚有待探索.本研究旨在探索围术期进行振动正压呼气训练对胸腔镜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肺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9月15日-2018年1月15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单个医疗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的原发性非小细胞癌患者69例,随机分成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实验组(acapella group,AG)围手术期采用振动正压呼气训练,对照组(control group,CG)进行常规围术期处理.对比分析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肺功能、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 术后肺部并发症和肺不张在AG(2.9%,0.0%)显著低于CG(20.6%,14.7%) (P=0.03,P=0.03);平均住院日和术后住院日在AG(10.86±5.64,5.09±4.55)d显著短于CG(14.41±4.58,7.59±3.21)d(P=0.01,P=0.01);住院药物费用在AG (4,413.60±1,772.35)¥显著低于CG (6,490.35±3,367.66)¥(P=0.01).出院当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和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在AG[(1.50±0.32)L,(252.06±75.27) L/min]显著高于CG[(1.34±0.19)L,(216.94±49.72) L/min](P=0.03,P=0.03).结论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振动正压呼气训练有助于降低肺部并发症,同时能够加速患者康复.

  • 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的系统评价

    作者:张雪飞;史小男;韩彪

    背景与目的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本研究系统评价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CBM、CNKI、VIP等数据库,收集有关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研究,共5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相比,两组手术时间( SMD=0.27,95%CI:0.10-0.44)、胸腔引流量(SMD=-0.23,95%CI:-0.45-0.01)、术后住院时间(SMD=-0.25,95%CI:-0.46-0.05)、并发症发生率(SMD=0.51,95%CI:0.32-0.80)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 SMD=0.01,95%CI:-0.22-0.1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相比,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清扫个数相当,但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胸腔引流液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有差异.

  • 胸腔镜肺癌肺叶切除术后16 F较28 F胸腔引流管应用的临床优势

    作者:杨梅;樊骏;周红霞;杜恒;邱舫;林琳;刘伦旭;李为民;车国卫

    背景与目的微创胸外科术后管理仍延用开放术后的方式,尤其是胸腔引流管的术后管理,本研究探讨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VATS)肺叶切除术后应用胸腔引流管(16 F)对切口愈合延迟的影响,是否因引流管管径小而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增多。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4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收治的163例肺癌行VATS肺叶切除术,分别应用引流管28 F(75例)和16 F(88例),分析术后胸腔积气、积液、皮下气肿、引流管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引流管拆线时间和切口愈合率。结果平均引流量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在16 F组[(365±106) mL,14.67%]明显低于28 F组[(665±217) mL,4.5%](P=0.030,1,P=0.047);术后胸腔积气、积液和皮下气肿在28 F组发生率(4.00%,0.0%,7.50%)与16 F组(4.50%,3.41%,6.82%)均无统计学差异(P<0.999,P=0.253,P=0.789);引流管持续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日在16F组[(22.1±11.8) h,(4.23±0.05) d]与28 F组[(28.4±16.12) h,(4.57±0.16) d]均无统计学差异(P=0.12,P=0.078);引流管拆线时间在16 F组(7.05±2.11)d明显短于28 F组(14.33±3.87)d(P=0.034);切口一级愈合率在16 F组(95.45%)明显高于28 F组(77.73%)(P=0.039)。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16 F和28 F引流临床效果相当,而16 F有助于引流管口快速愈合。

  • 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阿片药物用量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

    作者:何伟;张永洪;李军;张斐;杨宇;陈龙平;原庆会

    目的 观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前预先给予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后,阿片药物用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7年9-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行择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SP组),每组20例.对照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ESP组预先行竖脊肌平面阻滞,再实施全凭静脉麻醉,术后给予患者吗啡行静脉自控镇痛(PCA).观察术中两组患者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及术后吗啡的用量;患者自控镇痛总次数和PCA有效次数,术后2、4、6、12、24和48 h的疼痛强度(VAS评分)及不良反应;测定麻醉前、术毕及术后12、24和48 h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 D3+、CD4+、CD8+及皮质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ESP组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及吗啡用量均降低(P<0.05);术后12、24和48 h PCA总次数和PCA有效次数降低(P<0.05);术后2、4、6、12、24和48 h VAS评分降低(P<0.05);术后烦躁和恶心呕吐的患者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浆皮质醇均明显升高,对照组术后12、24、48 h血浆皮质醇浓度明显高于E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相比,术毕,术后12、24和48 h,两组患者CD3+、CD4+、CD4+/CD8+均明显下降(P<0.05);ESP组患者于术后24、48 hCD3+、C 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前预先给予ESP可明显减少术中及PCA期间阿片药物的使用量及其不良反应,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有利于患者康复.

  • 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TCI诱导在胸腔镜肺叶切除中的应用

    作者:赵航;任普圣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诱导麻醉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280例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予以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TCI诱导麻醉,对照组予以丙泊酚诱导麻醉.比较两组术后复苏指标和手术前后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观察组血清E、Cor、Ang 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术后2~48 h,观察组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予以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TCI进行诱导麻醉,能够降低应激反应程度,减轻术后疼痛.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早期周围型肺癌老年患者术后VAS评分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作者:朱国玺;霍洪波;栗四方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早期周围型肺癌老年患者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周围型肺癌老年患者7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VAS评分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d及3d VA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89%(3/38)较对照组26.32%(10/38)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老年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VAS评分,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早日康复.

  • 右美托咪定经鼻给药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素花;宋建防;褚海辰;王世端;梁永新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术前经鼻喷雾给药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选择2017年6月~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麻醉诱导前45 min分别经鼻喷雾使用右美托咪定1μg/kg(D1组)、1.5μg/kg(D2组)和生理盐水0.01 ml/kg(C组).观察患者用药后15 min、30 min及45 min的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记录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记录术后PACU停留时间以及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D1、D2组右美托咪定经鼻喷雾给药后30 min和45 min的MOAA/S评分及用药后45 min的BIS值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1与D2组间比较,D2组给药后30 min的MOAA/S评分显著低于D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45 min D2组的BIS值显著低于D1组,但是两组M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D2组患者诱导及气管插管前后心率、血压波动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ACU停留时间比较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经鼻喷雾术前给药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前镇静,稳定围术期血流动力学,降低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与1.0μg/kg组比较,1.5μg/kg右美托咪定经鼻给药可以显著缩短镇静起效时间.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宋岩;翟梦芳

    目的 了解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现状,对相关因素和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为更好地开展患者呼吸功能锻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均在术前2~3天开始呼吸功能锻炼,但仅有14%的患者术后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术后未坚持锻炼的主要原因是:疼痛(70%)、疲乏(51%)、担心伤口裂开(48%).术后未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与术后疼痛(r=0.444,P<0.05)、文化程度相关(r=-0.381,P<0.01).仅有37%的患者能够正确回答出院后呼吸功能锻炼的时间要求.结论 患者术前呼吸功能锻炼情况整体较好,但术后呼吸功能锻炼情况不容乐观,对出院后呼吸功能锻炼知识记忆模糊,提示临床工作中不仅要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早期、系统且多形式的指导和宣教,还要重视出院后指导,开展延续性护理.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两种不同单根胸腔闭式引流方法的引流效果分析

    作者:崔凤仙;彭俊;杨涛;管红芳;邓茹月;徐蓉

    肺叶切除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是为了引流胸膜腔内的气体和液体,重建胸膜腔内的负压,促进肺的复张[1].本文对2016年8月-2017年8月本院所收入及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800例患者进行分析,比较将2种不同的单根胸腔闭式引流方法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引流的引流效果,现报告如下.

  • 针对性护理要点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术后呼吸道的作用评价

    作者:王涓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要点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术后呼吸道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90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策,实验组应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满意人数;对肺癌的认知、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认知;护理前后患者卡氏评分;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满意人数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肺癌的认知、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认知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卡氏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卡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呼吸道并发症,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了解,提高满意度.

  • 针对性护理要点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术后呼吸道的作用评价

    作者:陈艳平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要点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术后呼吸道的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90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信封法分组,对照组予简单护理,实验组予针对性护理.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满意率、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肺功能、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呼吸功能锻炼认知、呼吸功能训练依从性、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体现出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癌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提高患者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肺功能,减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的发生.

  • 纳布啡在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镇痛效果分析

    作者:吴俊林

    目的 探讨纳布啡在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均行肺叶切除术.手术结束前10分钟,对照组术后不进行药物镇痛处理,观察组静脉注射盐酸纳布啡,比较患者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测定患者术后第1、3、5、7天的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刻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3、5、7天观察组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布啡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镇痛效果显著,不并可降低术后炎性反应,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 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作用探讨

    作者:赵宝芳

    目的 探讨在临床上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对照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上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 在直径小于2cm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王周清

    目的:探讨对直径<2cm肺癌分别选择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以及肺段切除术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06月收治的64例直径<2cm肺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手术方法;对照组(32例):选择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方法完成治疗;观察组(32例):选择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方法完成治疗;对比手术结果.结果:同对照组直径<2cm肺癌患者术中术后指标对比,观察组在术中失血量以及住院费用两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住院时间获得明显缩短(P<0.05);同对照组直径<2cm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9.38%)对比,观察组发生率(15.63%)无明显差异(P>0.05).同对照组直径<2cm肺癌患者FEV1%水平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降低(P<0.05).结论:直径<2cm肺癌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期间,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有效应用,于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以及FEV1%水平降低方面,效果明显,终对于直径<2cm肺癌患者预后改善,奠定基础.

89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