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PLC法测定心脑健滴丸中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含量

    作者:路飚;彭咏梅

    心脑健滴丸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七册32页"心脑健片"改剂型而得,由茶叶提取物经加工制成,具有清利头目、醒神健脑、化浊降脂等功能.用于头晕目眩,胸闷气短,倦怠乏力,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等症.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多甙片中雷公藤酯甲的含量研究

    作者:谢谊;王实强;刘可柔

    雷公藤多甙片为部颁标准收载的品种,具有祛风解毒、除湿消肿、舒筋通络的功能,有抗炎及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作用.用于风湿热瘀、毒邪阻滞所致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白塞氏三联征、麻风反应、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 《中药鉴定技术》实践教学增加真伪鉴别的改革初探

    作者:李飞艳;钟湘云;周煌辉;彭丽英;杨先国

    为了培养中药等相关专业毕业生对中药真伪的鉴别能力,课题组成员经过在教学工作中的摸索,提出了在原有的以性状鉴别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上增加真伪鉴别的实训环节,并已在教学中逐步实施,并阐述了课题组成员对增加真伪鉴别实践教学的一些观念及操作应用.

  • DNA指纹图谱与测序技术在中药品质鉴定中的研究概述

    作者:仇萍;盛孝邦;罗杰英

    DNA指纹图谱可从分子水平对中药材的种质进行准确的鉴定.文章介绍了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mRNA差异显示技术、微卫星DNA技术、单核苷酸多态性技术在中药品质鉴定的应用.

  • 常用名似物异中药的临床区别应用

    作者:吴立明

    有些中药名相似物却异,往往来源于多个品种,在药性、功用等方面各有其特色,因此临床应区别使用.笔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1]和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2]、 <中药鉴定学>[3]为依据,结合临床用药情况,对常用的名似物异中药的植物来源、药性、功效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异同点进行分析,以冀对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所启发,分析如下.

  • 马蓝叶与其易淆品路边青叶的叶形态-脉序图谱的鉴别特征

    作者:何报作;覃继佳;朱意麟;廖月葵

    目的:寻找马蓝叶与其易淆品路边青叶的鉴别特征,建立有效的鉴别方法.方法:LMVP(叶形态-脉序图谱鉴别法),QAERM(定量分析评价鉴别中药品种真伪方法的可靠性方法).结果:主要区别点:马蓝叶的叶基渐狭下延,干叶深暗蓝绿色、暗棕绿色,具梭状小点,无腺点或局部有小腺点,叶柄与中脉的界限不明显,末二级脉的下方有三级脉从中脉发出;路边青的叶基不下延,干叶黄绿色、绿色、绿黄色、黄棕色,无梭状小点,密布腺点,叶柄与中脉的界限明显,末二级脉的下方无三级脉从中脉发出.同时以上述6组区别点为指标,鉴别结果的正确性(AC) =98.5% ~99.2%;重复性为符合率(ARO) =97.7%,一致性强度(Kappa)=0.95.结论:建立的“叶形态-脉序图谱鉴别法”可准确鉴别马蓝叶及易淆品路边青叶.操作简便、快速、价廉、可靠性强.

  • 鱼腥草与其易淆品百部还魂的叶形态-脉序图谱的鉴别特征

    作者:陆海琳;郭敏;廖月葵;黄丁英;黄春妮;吴晓晨;何报作

    目的:寻找鱼腥草与其易淆品百部还魂的鉴别特征,建立有效的鉴别方法.方法:LMVP(叶形态-脉序图谱鉴别法),QAERM(定量分析评价鉴别中药品种真伪方法的可靠性的方法).结果:两者脉序类型均为“不达缘柄生环结-顶聚脉序”.主要区别:鱼腥草叶表面有灰白色气孔小凸起,托叶-叶柄鞘的舌状凸起明显,一级脉7或5条,近中脉的一级脉的靠拢点在湾缺上方或上端,靠拢段平直,鲜叶具明显的鱼腥气;百部还魂叶表面不具灰白色气孔小凸起,托叶-叶柄鞘的舌状凸起不明显,一级脉5条,近中脉的一级脉的靠拢点在湾缺内,靠拢段弯曲,鲜叶无鱼腥气.同时以上述区别点为指标,鉴别结果的正确性(Ac)=100%;重复性为符合率(ARO) =100%,一致性强度(Kappa)=1.00.结论:建立的“叶形态-脉序图谱鉴别法”可准确鉴别鱼腥草及易淆品百部还魂.操作简便、快速、价廉、可靠性强.

  • 壮药大叶钩藤与其易淆品白钩藤的叶形态-脉序图谱的鉴别特征

    作者:朱意麟;袁正伟;周媛;黎理;廖月葵;何报作

    目的:寻找大叶钩藤与其易淆品白钩藤的鉴别特征,建立有效的鉴别方法.方法:LMVP(叶形态-脉序图谱鉴别法),QAERM(定量分析评价鉴别中药品种真伪方法的可靠性的方法).结果:主要区别点:大叶钩藤的叶缘具睫毛,下面有刚毛、手摸有粗糙感,叶柄有毛,下面三级脉凸起、脉腋处内曲走向的三级脉常为平行排列短弧线;白钩藤无睫毛,无刚毛、无粗糙感,叶柄无毛,下面脉腋窝陷聚生柔毛,三级脉凸起不明显,内曲走向的三级脉常不呈平行的短弧线.同时以上述六组区别点为指标,鉴别结果的正确性(Ac) =99.2% ~99.6%;重复性为符合率(ARO) =99.6%,一致性强度(Kappa) =0.99.结论:建立的“叶形态-脉序图谱鉴别法”可准确鉴别大叶钩藤及易淆品白钩藤.操作简便、快速、价廉、可靠性强.

  • 三种性状矿物药赭石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熊南燕;姜燕;王永艳;岳晓鹏

    目的:建立矿物药赭石及其炮制品的鉴定分析方法.方法: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鉴定法,对鲕状、豆状、肾状不同性状的赭石及其炮制品进行了性状鉴别和成分分析鉴定.结果:获得了6种样品的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及特征标记峰值.结论:经性状鉴别和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鉴定法鉴定表明赭石的鲕状、豆状、肾状不同集合体无论生品还是炮制品均有一定的区别,均作为赭石入药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

  • 试析中药鉴定中的基原鉴定问题

    作者:李西林;陈科力;李薇;米健芳

    综述近年来中药基原鉴定的范围、历史、现状和意义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中药鉴定工作中加强中药基原鉴定的必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 现代技术在中药质量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傅萍萍;郭怀忠;刘敏芳;孙贺英

    目的:论述现代技术在中药质量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方法:对近十年来用于中药质量研究的现代技术与方法进行归类分析.结果:中药鉴定已成为多学科的汇集点.结论:建立反映中药整体特征及其质量评价的方法,是中药质量研究领域的主要课题.

    关键词: 中药鉴定 方法 进展
  • 热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康阿龙;庞来祥;汤迎爽

    目的:展望热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前景.方法:查阅近年来的有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差热分析法(DTA)、热重法(TG)和差热扫描量热法(DSC)都有使用,以差热分析法(DTA)用的多,在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中均可,以矿物类佳.结论:尽管热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分析中应用时间并不长,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狗骨及其复方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汤启勋;李雁玲

    本文总结了狗骨及其复方制剂的现代研究状况,分别对狗骨在中药鉴定学、化学成分、临床应用及其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作了详细介绍,为狗骨的性状、显微、理化鉴定、狗骨各部位的化学成分及与其它动物骨的成分比较、狗骨及其它复方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 中药分子鉴定学概论

    作者:肖小河;刘峰群;贺承山;史成和;苏中武

    在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 拉曼光谱技术及其在中医药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李宁;庄正飞;郭周义;熊柯;陈思瑾;李绍新;李锐

    目的:拉曼光谱技术(Raman spectroscopy technique)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指纹成像技术.现已在材料、化工、生物医学、环保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根据拉曼光谱技术所发展起来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urface-Enhance Raman Spectra,SERS)也在溶剂检测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然而,拉曼光谱在中医药鉴定方面的应用却并不多见.目前,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发展,对于中医药质量的监控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讨论拉曼光谱技术及其在中医药鉴定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调研大量的相关文献,讨论并总结了拉曼光谱技术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在鉴定中医药及中医药煎剂成分、产地、真伪等方面的应用.结果:拉曼光谱技术凭借其样品制备简便、对水的散射小等优点,拉曼光谱成功鉴别出了单味中医药的成分、产地以及真伪.同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在中医药煎剂成分的鉴定中也体现出了其优越性.结论:拉曼光谱技术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做为一种新的鉴定手段,中医药鉴定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并有望成为中医药鉴定的另一强大工具.

    关键词: 拉曼光谱 中药鉴定
  • 水试法应用于中药鉴定的实践效果

    作者:崔静

    目的 探究在中药鉴定中应用水试法的价值.方法 2016年7月30日~2016年12月20日,选取中药37味进行研究,其中实验组实施水试法对中药鉴定,对照组实施先进仪器中药鉴定,对比中药鉴定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中药鉴定的成本以及中药鉴定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药鉴定的准确率(94.59%)与对照组中药鉴定准确率(10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药鉴定中使用水试法,具有简单易行、操作方便、准确率高、成本低等特点,具有应用价值.

  • 南、北五味子的RAPD鉴别研究

    作者:王培训;李劲平;周联

    目的为准确区分南五味子和北五味子寻找一种新的鉴别手段 .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引物 DNA(RAPD)法,筛选适于鉴别南、北五味子的 随机引物.结果总共筛选了 80 条随机引物,只得到一条引物 S42 9 能准确区分南、北五味子,并且其重复性非常高.结论可利用随机引物 S429 通过 RAPD 准确区分南、北五味子.

  • 中药材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作者:李玉娟;王瑞;车镇涛;毕开顺

    通过概述国内外中药材质量评价研究现状,说明采用适当的分析手段进行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并以中药材黄芪、吴茱萸为例,采用化学模式识别方法进行中药材指纹图谱研究,评价中药材质量,为中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一个新方法.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刘家水;梁欣健;张丹雁

    随着中药鉴定方法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不断应用和发展,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逐渐显现优越性.本文系统归纳和总结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材品种、真伪、产地定性分析及中成药定性分析中的应用,为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 中药鉴定新技术的发展概况

    作者:陈月娥;姚小华

    综述了中药鉴定新技术的进展.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中药鉴定由传统的眼观、鼻闻、口尝、手摸及升华、水火试等经验鉴别,发展到了涉及分子水平或基因水平的DNA分矛遗传标记技术,以及新方法如电脑图像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化学模式识别法、差热分析法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对于完善中药鉴定的标准化和科学性有重要意义和发展前景.其中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及细胞生物学技术由于鉴别结果不受环境因素、样品形态和材料来源的影响,因此可为中药品种鉴别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手段.但应强调的是: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并不能废弃传统方法.只有在正确合理地使用传统方法与现代新方法的基础上,才能使中药鉴定学继续合理地发展和提高.

356 条记录 14/18 页 « 12...10111213141516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