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牙周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芷芸;高秀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血清中瘦素(LEP)水平及其与牙周临床指数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组(A 组)、慢性牙周炎患者组(B 组)和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组(C 组),每组30例,记录所有受检者的牙周袋探诊深度(PD)、牙周附着水平(AL)、菌斑指数(PLI)及探诊出血(BOP)。用高效液相层析法检测各组受检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指标,用 ELISA 检测血清中 LEP 水平。结果:C 组血清中 HbA1c、FPG、LEP 浓度均明显高于 B 组和 A 组(P <0.05);B 组与 A 组相比,HbA1c,FPG 水平无明显差别(P >0.05),血清中 LEP 浓度 B 组高于 A 组(P <0.05);在所有受检者中,血清 LEP 含量值与 PD、AL、PLI、BOP 指标的 r 值分别为0.506、0.551、0.519和0.582(P <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伴牙周炎时,血清中 LEP 水平显著升高,与 PD、AL、PLI、BOP 指标呈正相关。

  • 314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用药情况分析

    作者:操银针

    目的:了解糖尿病人血脂控制及用药情况。方法对314例2型糖尿病(T2DM )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脂指标中三酰甘油与 T2DM 相关性强;T2DM 病人血脂控制情况不理想。结论高三酰甘油与胰岛素抵抗互为相关,临床对高三酰甘油血症引起的危害重视度远远不够,必须依照相关指南对高三酰甘油血症进行规范化治疗。

  • 长期戴胰岛素泵的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况的调查

    作者:黄葶;崔巍;王学良

    目的:了解长期戴胰岛素泵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抑郁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以120例长期戴胰岛素泵 T2DM 患者为戴泵组,同期在某医院就诊及住院的不戴泵但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T2DM 患者180例为对照组。应用 Zung 氏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对象进行抑郁状况评定。结果戴泵组32例患者抑郁指数≥0.50,患病率为26.67%,低于不戴泵对照组的48.89%(P <0.05)。戴泵组中、重度抑郁患病率分别为3.33%和1.67%,均低于对照的15.56%和9.44%(P 均<0.05)。DM 病程、并发症数可能是戴泵 DM 患者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长期戴胰岛素泵的 T2DM 患者的抑郁患病率较低;长期戴泵通过稳定控制血糖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

  • 2型糖尿病致阿尔茨海默病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作者:刘涛;王文婷;宋海峰;杨利;郭俊;张衍国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损伤大鼠模型。方法高脂高糖饮食持续喂养老年大鼠,建立 T2DM 大鼠模型,继而运用 Morris 水迷宫试验、脑脊液微透析及 ELISA 技术、电生理学检查方法筛选出继发 AD 损伤大鼠并病理鉴定。结果与单纯 T2DM 组及普通饮食组比较,T2DM+AD 组大鼠存在明显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T2DM+AD 组大鼠海马区域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β-AP)水平显著升高;且该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灌流乙酰胆碱(Ach)所引发的动作电位频率显著降低。结论持续高脂高糖饮食喂养可成功建立2型糖尿病致阿尔茨海默病损伤大鼠模型。

  • 瑞舒伐他汀对非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影响

    作者:白玉云;赵子霞;魏玮;李晨刚

    目的:探讨非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瑞舒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138例非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瑞舒伐他汀10 mg,1次/晚。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3和6月后血清 hs-CRP 和RDW,以60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血脂不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 hs-CRP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4.13±1.12) mg/L vs.(2.36±1.37)mg/L,P<0.05];RDW也显著高于正常人[(13.9±1.2)% vs.(12.7±0.9)%,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1月后 hs-CRP显著降低[(4.13±1.23)mg/L vs.(3.12±1.36)mg/L,P<0.05],3个月后RDW也显著降低[(13.8±1.4)%vs.(13.0±1.5)%,P<0.05],常规治疗组6个月观察期内 hs-CRP和 RDW无明显变化。结论血脂不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存在着慢性炎症反应和 RDW升高,瑞舒伐他汀治疗降低了血脂不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炎症反应,同时也显著降低了 RDW。

  •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安欣;孙媛媛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口服降糖药效果欠佳合并患有肥胖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治疗组采用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水平改善幅度无差异,但治疗组体重减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有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体重等作用,从而减少2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分析

    作者:彭秋月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方法对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7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偏高,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因此应积极控制收缩压、恢复正常昼夜节律。

  •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相关临床特点及诊疗效果

    作者:赵环;陈莉莉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相关临床特点及诊疗效果.方法:选取山东省枣庄市皮肤性病防治院2014-06/2015-06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40例非糖尿病脑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00%,低于对照组8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应有效控制血糖,降压降脂,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死亡风险,加快康复速度.

  • 渗透式健康教育模式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

    作者:李美妮;裴重重;马冰清

    目的:探讨和分析渗透式健康教育模式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将124名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给予渗透式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分别于入院第7天、第14天观察2组患者住院期间对Ⅱ型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饮食及运动方案执行情况、服药依存性等。结果:入院第7天、第14天观察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饮食及运动方案执行情况、服药依存性、血糖控制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渗透式健康教育模式能帮助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的危害性及预防措施,自觉加强自我管理,平稳控制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 高甘油三脂血症-腰围表型与超敏 C 反应蛋白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培云;姚勇利;刘佳佳;李亚楠;罗玮;周环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高甘油三脂血症-腰围表型(HTWP)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在下肢血管病变中的意义。方法将6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30例)和无血管病变组(36例)。同时根据甘油三脂及腰围分为高甘油三脂血症-腰围表型组(HTWP 组,28例)和非高甘油三脂血症-腰围表型组(非 HTWP 组,38例),并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结果(1)HTWP 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 HTWP 组,且病变程度更重;(2)下肢血管病变组患者的 hs-CRP、TG、LDL-C 及体重指数、腰围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HDL-C 明显低于无血管病变组。结论高甘油三脂血症-腰围表型、hs-CRP 可作为指标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

  • 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与其低血糖反应关系研究

    作者:徐则;蔡荣;朱枣兰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与其低血糖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7月116例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2M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抑郁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入院前半年内出现过低血糖反应的患者为研究组(64例),未出现低血糖反应的5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 T2MD 低血糖反应的危害。结果(1)对照组患者的躯体健康总评和心理健康总评得分均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P <0.05),对照组患者的 PHQ-9评分分布和研究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躯体健康总评[OR 值为0.975(95% CI (0.961-1.023)]、心理健康总评[OR 值为0.884(95% CI (0.759-0.975)]、PHQ-9[OR 值为1.352(95% CI (1.148-1.514)]对维吾尔族 T2DM 患者低血糖反应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维吾尔族族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与其低血糖反应之间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 积极心理学在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蔡荣;徐则;朱枣兰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在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4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积极心理学干预。干预前后均采用糖尿病疗效的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药物依从性评估(BMQ)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维吾尔族 T2DM 患者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试验组 BMQ 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积极心理学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改变其应对方式,提高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临床研究

    作者:陈楠;马丽;吕书勤;赵进喜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法将15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辨证分为湿热困脾、气阴两虚、血瘀阻络3型,观察一般情况及相关指标,研究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老年 T2DM 合 CAS 的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型发生率高,湿热困脾型低,证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种证型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气阴两虚型、湿热困脾型、血瘀阻络型3种证型两两比较,在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气阴两虚型与其他2种证型腰臀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证型体质指数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气阴两虚型纤维蛋白原水平(Fg)低,血瘀阻络型高,3种证型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气阴两虚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低,与其他2种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2种证型间无明显差异;3种证型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老年 T2DM 合并 CAS 时 Fg 水平与 TG、TC、LDL 呈正相关,与 HDL 呈负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明显,与年龄、病程以及相关理化指标关系密切,掌握其特点可帮助临床诊疗。

  • 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王芳;王宁;吴鸿涛;杨毅宁;张雪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PCs)与丙二醛(MDA)、游离脂肪酸(FFA)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CAM-1)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48例)及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48例)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计数外周血循环 EPCs 表面标志物(CD133、CD34、VEGFR-2)的表达,分别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 FFA 浓度,用酶标仪检测 MDA 浓度,用 ELISA 法检测 CAM-1浓度。结果(1)两组受试者的MDA、CD1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糖尿病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EGFR-2、CD34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尿病组体质指数、收缩压、CAM-1、FFA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糖尿病患者 FFA 与 CD34及 VEGFR-2数量呈负相关(r =-0.552,P =0.001;r =-0.342,P =0.022),MDA 与 CAM-1无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患者 EPCs 数量低于非糖尿病对照者,尤其以晚期 EPCs(VEG-FR2、CD34)数量减少更突出。FFA 浓度与糖尿病患者晚期 EPCs 数量呈负相关,MDA、CAM-1没有显示出与糖尿病患者 EPCs 数量的相关性。

  • 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SLC30A8与环境危险因素的研究现状

    作者:苏银霞;王志强;王婷婷;马琦;姚华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逐年上升。从全球范围来讲,T2DM已成为仅次于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三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T2DM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明了,目前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 B细胞功能缺陷引起。本文就T2DM易感基因 SLC30A8及环境危险因素研究现况进行简述。

  • 2型糖尿病老年男性患者血清铁蛋白、骨硬化蛋白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作者:叶燕彬;安荣泽;齐新文;邝立鹏;陈军平;谢炳龙;钟泽填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老年男性患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血清骨硬化蛋白(serum sclerostin,Sost)水平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光能 X线骨密度测量仪对48例70岁以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正位 L2~4、左侧股骨的股骨颈、Ward’s三角区及大转子区域骨密度测量,并检测 SF、Sost、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再用相同的测量方法测定48例血糖正常的70岁以上老年男性的相同指标作为对照组;回顾性统计分析 SF、Sost水平与各部位 BMD的相关性。结果 a) T2DM组 Sost(325.56±123.63)pg/mL,SF(565.72±237.63)ng/m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04.64±84.76)pg/mL,(355.26±107.6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HbA1c与 Sost、SF水平呈正相关。c)T2DM组 Sost、SF水平与股骨颈、Ward’s三角骨密度呈负相关,但与 L2~4及大转子区域骨密度无相关性。结论 T2DM老年男性患者Sost、SF水平较非糖尿病老年男性患者显著增高,前者 Sost、SF水平与髋部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血糖控制不良可能引起2型糖尿病老年男性患者 Sost、SF水平升高,从而抑制了骨形成,终导致了髋部骨密度的下降。

  • 品管圈用于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效果分析

    作者:王静

    目的::分析品管圈用于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护理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抛硬币的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常规组患者46例,采取一般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患者46例,采取品管圈活动健康教育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的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采取品管圈活动进行临床干预可获得十分显著的护理效果,帮助患者提高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认知度,值得推广.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科学护理体会

    作者:杨波

    目的:研究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护理方法(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运动指导、药物护理和出院指导)等,了解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科学的全面的护理,35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恢复情况为:完全恢复30例,好转5例;血糖控制情况为:平均空腹血糖值为(5.8±0.9)mmol/L,平均餐后2h 血糖值为(7.5±1.5)mmol/L.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无一例出现低血糖防御、甲状腺危象或者高渗性昏迷的情况.结论通过科学护理能有效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预后生存质量.

  • 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作者:孙丽娟

    目的::本次主要分析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可靠方案,并帮助患者提高生活的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单纯给予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血糖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血糖控制总优良率为93.33%,对照组血糖控制总优良率为80.00%,P<0.05,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的患者首选胰岛素强化治疗,此方法的治疗效果较明显,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 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热比古丽·卡得尔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组联合沙格列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 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血清 C 肽、餐后2h 血清 C 肽值、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 FBG、2h PG、HbA1c 水平、胰岛素用量均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且观察组空腹血清 C 肽、餐后2h 血清 C 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控制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918 条记录 43/46 页 « 12...38394041424344454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