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沙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马丽娜;杨轶萍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2月到2016年3月期间诊治的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78例作研究对象,并遵循随机抽签原则分组,治疗组(n=39)应用沙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照组( n=39)单纯使用阿卡波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变化以及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②治疗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是5.1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51%(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肯定,可明显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其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 老年2型糖尿病并低血糖症62例临床分析

    作者:金菊

    目的::总结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常见临床表现原因及探讨其积极的防治措施.方法:我科2010年1月-2013年5月收治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62例,对其临床特点,诱因及处理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中,因口服降糖药引起者为34例,占54.84%,其中单用磺脲类药物24例,磺脲类加双胍类10例;因皮下注射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15例,占24.19%;4例为患者外购口服降糖药(具体成分不详)所致,占6.4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于发生低血糖事件,而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否则将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 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探讨

    作者:杨哲新

    目的:对采用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26名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口服大耐受剂量二甲双胍,服用时间不少于两个月,加用艾塞那肽,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观察,在三个月内,对患者的 PPG、FPG、HbA1c、体重比那话、低血糖发生情况等进行监测。结果: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所有患者不仅HbA1c、FBG、PBG 和体重发生明显下降现象,而且低血糖发生率没有增加。结论:采用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而且能够降低 HbA1c,提高治疗疗效,降低低血糖风险,同时使患者体重得到控制。

  • 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杨哲新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CSII)治疗,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注射(MDI)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情况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治疗的整个过程,两组间空腹血糖以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但观察组相对对照组而言,其药物起效的时间更短,胰岛素使用剂量也要少的多,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起效时间更短,安全性更高,同时药物剂量使用较少,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广泛借鉴。

  •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作者:刁春雨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 T2DM 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使用硝苯地平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压(SBP 与 DBP)、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水平变化差异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 SBP 及 DBP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 SBP 及 DBP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对照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治疗组为7.5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 T2DM 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应进行推广。

  •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健康教育的治疗评价

    作者:李琳

    本临床观擦3年6个月.对照组给予相应饮食、运动指导,口服药物治疗或胰岛素治疗.实验组除上述治疗外,还给予每周一次医学营养知识讲座(低嘌呤饮食、低脂饮食、多饮水、禁酒),讲授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及营养治疗的重要性,给予心理疏导,开展医患互动活动、联谊会等.结果:实验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可大大提高患者的血糖、血尿酸、血脂的达标率.

  • 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作者:曹德云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5)和观察组(35),对照组单纯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吡格列酮片,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及体重变化和临床效果。结果:经临床治疗,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和体重均获得明显改善,较之治疗前比较,P<0.05;观察组的各项血糖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 化学位移 MRI 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肝脏脂肪沉积的量化研究?

    作者:高翔;袁雁雯;靳二虎;张洁;洪旭;杨正汉;马大庆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肝脏脂肪含量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初诊的 T2DM 患者(观察组)69例(女性16人,男性53人,平均年龄为(44.4±12.9)岁)及身体健康者(对照组)32例(女性15人,男性17人,平均年龄为(42.7±9.6)岁)。采用化学位移磁共振同、反相位成像技术分别测量肝脏各段的脂肪含量,比较两组间肝脏脂肪含量及 T2DM组肝脏各段的脂肪含量差异;分析 T2DM 组肝脏脂肪含量与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腹壁皮下脂肪含量、腹腔脂肪含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 C 肽、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结果:T2DM 组及健康对照组肝脏平均脂肪分数分别为19.55%±3.95%及15.74%±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402,P <0.05)。T2DM 组肝脏Ⅰ至Ⅷ段的脂肪分数分别为18.67%±5.28%、19.52%±4.22%、19.37%±4.81%、19.63%±3.67%、19.39%±4.15%、19.44%±4.18%、19.67%±4.50%和20.43%±4.38%,各段的脂肪分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 =0.800,P >0.05);T2DM 组肝脏平均脂肪分数与体重(r =0.316)、身体质量指数(r =0.302)、腰围(r =0.291)、臀围(r =0.279)、腹壁皮下脂肪含量(r =0.310)、空腹胰岛素(r =0.265)及空腹 C 肽(r =0.268)呈正相关(P <0.05),而与腰臀比(r =0.195)、腹腔脂肪含量(r =0.117)、空腹血糖(r =-0.039)、血中总胆固醇(r =-0.146)、甘油三酯(r =0.240)、高密度脂蛋白(r =0.012)及低密度脂蛋白(r =-0.137)没有相关性(P >0.05)。结论:初诊 T2DM 组的肝脏脂肪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与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腹壁皮下脂肪含量、空腹胰岛素及空腹 C 肽呈正相关。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回顾分析

    作者:李菲

    目的:回顾性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有效后追踪调查。方法:对2007年2月至2013年2月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有效的145例患者进行追踪随访。结果:仍有39例患者不需任何药物治疗,仅进行生活干预,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6mmol /l,餐后2小时血糖<8mmol /l,糖化血红蛋白<6.5%)。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大的65岁,停止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时间长的患者为5年零9个月。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控制血糖,减轻高血糖的毒性作用,改善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能够对基础血糖和餐后血糖进行有效控制,预防发生糖尿病的并发症,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胰岛分泌功能正常。

  •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对肾功能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常素红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水平对心、肾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化原则抽取来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患者100例,将余下200例 T2DM患者依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混合组(同时有心、肾功能损害)(A 组,46例)、心功能损害组(B 组,48例)和肾功能损害组(C 组,46例)3组,分别检测其血脂水平,并与对照组(无心、肾功能损害)(60例)比较。结果:B 组和 C 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TTG(甘油三酯)、TC(胆固醇)及 H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统计学意义,不存在差异。(P >0.05);A 组与对照组比较,A 组:TTG 1.47±0.66 mmol/L,对照组:TTG 2.19±1.20 mmol/L,(P <0.05);A 组:TC 4.14±1.62 mmol/L,对照组:TC 4.98±1.28mmol/L,(P <0.05);A 组:HDL - C1.06±0.42 mmol/L,对照组:HDL -1.21±0.34mmol/L,(P <0.05),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差异。结论:糖尿病引起的代谢紊乱可导致患者血脂升高,高血脂能加重糖尿病患者的心功能、肾功能的损害,临床上降低患者血脂浓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的风险。

  •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饮食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作者:张维

    目的:观察并分析中西医结合糖尿病饮食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收治时间为2013年7月~2014年8月,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西医糖尿病饮食疗法,给予实验组患者中西医结合糖尿病饮食疗法。对比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更优(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中西医结合糖尿病饮食疗法对饮食进行指导,可较好控制血糖水平,值得大力推广。

  • 2型糖尿病三级预防

    作者:李发琼

    目的:主要分析了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89例糖尿病患者与150例无糖尿病疾病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开展2型糖尿病三级预防,统计2型糖尿病三级预防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239例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由58.99%(141/239)提升到96.23%(230/239),预防前后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概率由62.92%(56/89)下降到20.22%(18/89),两组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三级预防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降低糖尿病并发展,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 大剂量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黄春燕

    目的:对大剂量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7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以及患者自身意愿,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大剂量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调查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治疗后明显好于治疗前,P <0.05,但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 血糖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实验组患者有2例患者出现低血糖表现,占比例的5.4%,有1例出现腹胀感,占比例的2.7%,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剂量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在2性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药理作用研究

    作者:谢雪梅

    目的:对应用格列美脲对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格列喹酮治疗;采用格列美脲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和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糖尿病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型糖尿病的药物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2型糖尿病的患者应用格列美脲实施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血糖复常以及用药时间,值得关注。

  • 米格列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作者:黄轶

    目的:探讨米格列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格列醇,疗程1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 FBG、2hPG、HbAlc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2hPG、HbAl 下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降糖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0%,治疗组总有效率94.40%,治疗组控制血糖疗效更好(P <0.05)。结论:米格列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宏森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甘精胰岛素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瑞格列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低血糖发生率为10.0%,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且使用药量少,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甘精胰岛素并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叶忠权

    目的:研究分析甘精胰岛素并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这8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个40名患者,观察组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并瑞格列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法治疗,观察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 血糖(2hPG)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比治疗前较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HbA1 C、FPG、2hPG 水平比对照组显著较低,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更加显著,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并瑞格列奈对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能够起到良好的降血糖效果,值得在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余大海;杨渝伟;徐鹏;陈妍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空腹血糖(FPG)与甲状腺激素之间的变化和相关影响。方法:对250例 T2DM患者,调查收集他们的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并分别测定 FPG、HbA1 c 和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按不同FPG 水平分为 FPG≤8.21 mmol/L、8.21 mmol/L <FPG≤13.16mmol/L 和 FPG >13.16mmol/L 三组,FPG≤8.21 mmol/L 组的 FT3显著高于另外两组。同时,FPG≤8.21 mmol/L 组的 TSH 显著高于 FPG >13.16mmol/L 组(P <0.01)。按不同 HbA1 c 水平分为≤8%、>8%且≤12%和 HbA1 c >12%三组。HbA1 c >8%且≤12%和 HbA1 c >12%组的 FT3及 TSH 显著低于 HbA1 c≤8%组(P分别<0.01、0.05)。FT3与年龄、FPG、呈负相关(r =-0.326、-0.129、-0.178,p 值均<0.05)。FT4与 FPG、HbA1 c 无相关性(p 值均>0.05)。TSH 与 FPG、HbA1 c 呈负相关(r =-0.076、-0.136,P 值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 FPG 是影响 FT3变化的独立因素(OR =-0.169、0.254、P =0.001、0.002)。结论:甲状腺激素的检测对糖尿病病情评估、预后判断和病情控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中老年2型糖尿病伴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研究

    作者:董南桂

    目的:分析研究中老年2型糖尿病伴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收的106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伴有肾损伤的患者,对比 DN(糖尿病肾病)组与非糖尿病肾损害(NDRD)组患者的相关病例特点和护理措施。结果:2型糖尿病能够合成各种非糖尿病肾损害,其中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常见,其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有 IgA 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以及膜性肾病。另外,非糖尿病肾损害的患者其病程、血尿以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和糖尿病肾病患者相比,其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型糖尿病能够合并多种非糖尿病肾损害,当 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肾损害,但不符合糖尿病肾病病理特征的时候,应该结合临床表现和生理类型,并采取相对应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进而使患者健康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社区内科门诊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观察分析

    作者:张利青

    目的:社区内科门诊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的观察与分析。方法:通过对2012年3月到2014年9月社区内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筛选作为观察组,然后再对相同时间内医院内科对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10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作用和临床管理作用进行比较,其中包含的内容有生活条件的完善、治疗情况以及相关费用等几个方面。结果:对于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分别在空腹、饭后两小时情况下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比率均低于对照组;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在三大营养的平均摄入中更加的合理;对于两组在费用的比较中,对于 HbAlc 大于等于9%的疾病患者,对照组比观察组明显是低的,在 HbAlc 小于9%的疾病患者中,对照组明显是多于对照组的;对于以上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对于 2型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社区内科门诊更具有优越条件。疾病患者在社区内科门诊的治疗过程中,能够得到相对较好的生活条件,然而对于 HbAlc 大于等于9%的患者,社区门诊的治疗中,条件会相对不够完善,应该与医院内科进行商讨,两者互相补助,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会更加完善。

918 条记录 44/46 页 « 12...38394041424344454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