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肺通气期间超声雾化吸入不同剂量前列腺素E1对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

    作者:梁根强;乔瑞冬;丘伟沛;芮海涛;季中华

    目的 研究单肺通气(OLV)期间超声雾化吸入不同剂量前列腺素E1(PGE1)对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方法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80例择期行OLV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每组20例,P1、P2、P3组分别雾化吸入PGE1剂量为0.5、0.75、1.0μg/kg各5 mL,C组为对照组,雾化吸入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监测所有患者的心电图(ECG)、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博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气道压(AWP)、肺动态顺应性(Cdyn),分别于雾化吸入前10 min(T0)、吸入后15 min(T1)、吸入后45 min(T2)抽取动脉血与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与雾化前相比,P1、P2、P3组在雾化吸入15、45 min后患者AWP和Qs/Qt比值显著降低(P<0.05),而Cydn及PaO2值明显升高(P<0.01);C组雾化前后AWP、Qs/Qt比值、Cydn值、PaO2值无明显变化;在T0、T1、T2各个时间点,P1、P2、P3组之间AWP、Qs/Qt比值、Cydn值、PaO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E1雾化吸入15 min后,与C组相比,P2、P3组HR值明显增加(P<0.01),MAP值显著下降(P<0.01).结论 OLV期间超声雾化吸入0.5μg/kg剂量的PGE1能改善氧合,降低肺内分流,同时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 吸痰枕在吸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与护理

    作者:尹成红;崔鑫浩;袁钻云;曾莉莉

    目的 探讨自制吸痰枕在吸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4例需要吸痰的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4名,观察组2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吸痰,观察组采用应用自制吸痰枕辅助深部吸痰,比较两组单日平均吸痰次数、单次平均吸痰时间、气道粘膜出血例数等,其中对照组包含1例气管切开,观察组无气管切开.结果 对照组单日平均吸痰次数为12次,气道粘膜出血例数为12例,观察组单日平均吸痰次数为4次,气道粘膜出血例数为3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单次平均吸痰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自制吸痰枕辅助深部吸痰可以明显缩短吸痰时间,减少吸痰次数,减少气道粘膜出血,有效改善患者氧合.

  •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策略在婴儿单肺通气中的肺保护作用

    作者:李永乐;罗辉;黄微;李海洋;蔡明阳;黎昆伟;胡祖荣;刘晶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策略在婴儿单肺通气中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胸腔镜肺切除婴儿64例,随机分为正常碳酸血症组(N组)和高碳酸血症组(H组),每组32例.记录患儿气管插管后10 min(T1),人工气胸后30 min(T2)和60 min(T3),以及术后30 min(T4)4个时间点的一般生命体征和呼吸通气参数,并同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利用公式计算氧合指数.于术前和术后行支气管灌洗,并收集支气管灌洗液,检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T1相比,两组患儿于T2和T3时Ppeak均明显升高(P<0.05),PaO2明显下降(P<0.05).N组于T2和T3时MAP较T1时降低(P<0.05),H组T2和T3时HR和PaCO2较T1时升高(P<0.05),而pH值以及Lac则明显降低(P<0.05).与N组相比,H组于T2和T3时MAP、HR以及PaCO2较N组明显升高(P<0.05),而Ppeak、Vt、MVV、pH值以及Lac则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儿术后RAGE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与N组相比,H组RAGE表达水平较低(P<0.05).结论 婴儿实施OLV时采用PHC策略可在保证氧合的同时,有效改善组织氧合,并且有一定的肺保护意义.

  • PiCCO监测下的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对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作者:许秀娟;孟建标;张庚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早期应用PiCCO监测液体复苏后血管外肺水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48例入住ICU存在血容量不足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 < 750 mL/m2]的感染性休克早期患者,根据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是否大于7 mL/kg分为肺水正常和肺水偏高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万汶)按250 mL/15 min的速度行早期液体复苏,使其ITBVI > 850 mL/m2,监测两组患者复苏前、复苏终点后即刻、复苏终点后2 h及6 h的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和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液体复苏扩容对ITBVI、GEDVI、CI、SVI、CVP、EVLWI有影响(P < 0.05),两组液体复苏达终点后的即刻、2 h、6 h各时间点的ITBVI、GEDVI与复苏前相比均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PaO2/FiO2各时间点与复苏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肺水正常组的CI、SVI各时间点与复苏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肺水偏高组的CI在复苏达终点后即刻和2 h两个时间点与复苏前比较有增加(P < 0.01),SVI在复苏终点后2 h和6 h两个时间点与复苏前比较有增加(P < 0.01).CVP与复苏前相比,肺水正常组仅复苏终点后6 h有增加(P < 0.01),肺水偏高组复苏终点后2、6 h均有增加(P < 0.01).EVLWI与复苏前相比,复苏达终点后的即刻、2 h、6 h均有增加(P < 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早期进行液体复苏可使GEDVI、ITBVI、CI、SVI增加,对CVP和EVLWI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影响氧合功能.

  • 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对单肺通气期间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

    作者:代冬梅;温海明;李红新;陈树明;詹锦六

    目的:观察术前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对单肺通气期间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Ⅱ级择期需行单肺通气开胸手术的成年患者,根据术前肺功能测定结果,将患者分为肺通气功能正常组(Ⅰ组)及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组(Ⅱ组),每组20例.分别于患者右侧卧双肺通气10min(T0),单肺通气10min(T1)、20min(T2)、30min(T3)、40 min(T4)抽取动、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Ⅰ组患者单肺通气各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双肺通气时明显下降(P<0.05),Qs/Qt明显增加(P<0.05).Ⅱ组患者单肺通气各时点PaO2较双肺通气时明显升高(P<0.05),Qs/Qt则无明显改变,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在单肺通气期间无明显改变(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各时点PaO2、Qs/Qt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PaCO2、pH、MAP、HR、SpO2、PETCO2等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前轻度肺通气功能障碍患者较肺通气功能正常者单肺通气期间具有更好的血液氧合趋势,肺内分流则无明显增加,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性降低.

  • 通气策略对腹腔镜手术病人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

    作者:包延丽;张学刚;黄中华;宁加娟

    目的:观察不同潮气量(VT)、呼吸频率(F)、吸呼比(I∶E)等通气参数对腹腔镜手术病人肺内分流及氧合情况的影响.方法:25例ASAⅠ~Ⅱ级全麻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麻醉诱导药物相同,呼吸机参数VT=8 ml/kg,F=15次/min,I∶E=1∶2.气腹后通气参数设定分别为A组VT=10 ml/kg,F=12次/min,I∶E=1∶3;B组VT=6 ml/kg,F=20次/min,I∶E=1∶2;C组同气腹前.分别于气腹前、后测定混合静脉血和动脉血血气,计算各组气腹前后的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 [P(A-a)O2]、呼吸指数(RI)、肺内分流(QS/QT)及氧摄取率(ERO2).结果:气腹后C组RI增加(P<0.05),A、C两组的P(A-a)O2升高(P<0.05),ERO2下降(P<0.05),而QS/QT增加(P<0.05),尤以A组QS/QT增加显著(P<0.01).但各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 3种通气策略对腹腔镜手术病人的P(A-a)O2、QS/QT、ERO2和RI等方面的影响无大差别.

  • 单肺通气时不同潮气量对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

    作者:唐学锋;毛志福;林辉

    目的 研究单肺通气(OLV)时不同潮气量对血液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择期中、下段食道癌患者,ASA Ⅰ~Ⅱ级,全麻后,双肺通气(TLV)潮气量(VT)均采用10 ml/kg,呼吸频率(f)12次/min,OLV期间在保持分钟通气量不变的情况下所有病人均在开胸后行OLV.依次采用OLV1(VT=15 ml/kg,f=8次/min),通气25 min;OLV2(VT=10ml/kg,f=12次/min),通气25 min;OLV3(VT=8ml/kg,f=15次/min),通气25 min;OLV4(VT=6 ml/kg,f=20次/min),通气25 min.在OLV前以及每组通气25 min后分别进行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血气分析.同时监测气道吸气压力(Paw)及计算出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 TLV与OLV比较:OLV PaO2均下降(P<0.01),Qs/Q增加及Paw均增高(P<0.01).OLV时,PaO2在OLV4时有明显增高(P<0.01),PaO2在OLV1时增加(P<0.05或P<0.01),Qs/Qt在OLV1时比较OLV2、OLV3增加(P<0.05).结论 单肺通气时采用OLV2(VT=10 ml/kg,f=10次/min),OLV3(VT=8 ml/kg,f=15次/min),对氧合及肺内分流影响较其他两组小,是比较理想的通气方式.

  • 葶苈子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合影响的研究

    作者:瞿星光;张朝晖;周刚;龚勋;张蓉;曾超;李灵丰;刘静兰

    目的 观察葶苈子对急性重症胰腺(SAP)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均予对症综合治疗。A组患者另予葶苈子30g水煎液鼻饲,每日3次,连续7d;B组患者予0.9%氯化钠注射液鼻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氧合指数的变化;比较机械通气时间、胸片阴影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28d死亡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A组患者治疗3、7d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氧合指数改善明显;B组患者需治疗后7d才有显著改善;两组间治疗7d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机械通气时间、胸片阴影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和28d死亡率均比B组明显降低。结论 葶苈子可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ARDS患者心脏功能,降低患者血管外肺水,改善氧合指数,减少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降低28d死亡率。

  • 参附注射液对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及氧合影响的研究

    作者:吴晓;李文放;林兆奋;刘雪峰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EVLW)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间上海长征医院ICU收治的42例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21例)与对照组(B组21例),A组患者予以参附注射液10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ml静滴,B组患者予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0 min、治疗后3d、治疗后7d心排指数(CI)、EVLW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的变化,氧合指数(PaO2/FiO2)变化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及死亡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出现CI下降,EVLW升高,PVPI降低,PaO2/FiO2下降;治疗后30 min及注射后3d,A组患者即出现CI上升,EVLW下降,PVPI升高,PaO2/FiO2增加;B组患者无显著性变化.治疗后7dA组患者出现CI明显上升,EVLW显著下降,PVPI明显升高,PaO2/FiO2显著增加;B组也出现CI上升,EVLW下降,PVPI升高,PaO2/FiO2增加,但不如A组患者明显.A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和死亡率均比B组患者显著性降低.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改善ARDS患者心脏功能,降低患者EVLW,增加肺血管上皮屏障功能,改善氧合,减少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 两种不同输血方式对颅脑手术患者血液氧合指标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陈嘉伟;冯金哲;冯丽瑾;程颖

    目的 探讨自体血液回输与异体输血对颅脑手术患者血液氧合指标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该院进行颅脑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输血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自体血液回输组和异体输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血液氧合指标[氧摄取率(ER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分析炎性因子与血液氧合指标和ICAM-1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术后1 d自体血液回输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SvO2、PaO2水平高于异体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血液回输组TNF-α、IL-6、IL-8、ICAM-1、ERO2水平低于异体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8与PaO2呈负相关(r=-0.362,-0.358,P<0.05),与ICAM-1呈正相关(r=0.453,0.521,P<0.05),IL-6与PaO2呈负相关(r=-0.321,P<0.05).自体血液回输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异体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异体输血比较,自体血液回输更有效地改善了颅脑手术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血液氧合状况,降低了炎性反应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 不同液体复苏策略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呼吸力学及氧合的影响

    作者:梁道业;马春林;谢娟娟

    目的 观察不同液体复苏策略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呼吸力学及氧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该院重症医学科(ICU)12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72 h的救治资料,根据液体复苏结果 分成限制性液体复苏组(n=58)和开放性液体复苏组(n=67),比较两组复苏前后的呼吸力学(静态肺顺应性、吸气阻力)及氧合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性液体复苏组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时长均较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少或短(P<0.01);两组的气道阻力复苏前、后无明显变化,复苏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的肺顺应性及氧合均优于开放性液体复苏组(P<0.01).随着液体复苏量的增加,无论是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还是开放性液体复苏组,肺的顺应性均进行性变差,尤其是在开放性液体复苏组患者更为明显(P<0.01);液体复苏的量与肺顺应性及氧合呈负相关(R=-0.783、-0.860,P<0.01).结论 脓毒性休克救治时,开放性复苏策略虽然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少、时长短,但是肺的顺应性及氧合均受影响,而限制液体复苏策略则相反.

  • 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研究

    作者:米洁;黄桃;高西

    目的 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PP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气道痰液引流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3例中、重度ARDS患者,监测PPV治疗前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Pa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PaO2/FiO2)和气道痰液引流量数值变化.同时,监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和每搏量变异率(SVV)等指标.结果 13例患者进行了56例次PPV.PPV治疗后,PaO2从(74.70±13.18)mm Hg上升到(92.13±17.82)mm Hg(P<0.05);PaO2/FiO2从168.65±22.12上升到208.80±24.04(P<0.05);SpO2从(95.32±2.76)%上升到(97.04±1.84)%(P=0.000).气道内痰液引流量从(7.84±1.68)mL上升到(13.25±3.55)mL(P=0.000).PPV治疗前后HR、MAP、CVP、CO、CI和SV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V具有改善ARDS患者氧合,促进气道痰液引流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明显等优势,但需加强护理干预.

  • 特发性肺纤维化预后相关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李燕;苗立云;姜涵毅;丁晶晶;肖永龙;蔡后荣;张德平

    目的 探讨基线临床指标和肺生理状况对评估特发性肺纤维化(IPF)预后的意义.方法 以2002年1月1日至2010年7月31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确诊的84例IPF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年龄、性别、吸烟史、糖皮质激素治疗、确诊前病程、体重指数、杵状指、氧合指数(PaO/FiO2)、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白蛋白(ALB)等基线临床和肺功能指标对IPF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各指标对患者死亡风险度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检验比较各组间生存率.结果 IPF患者确诊后中位生存期为34.7个月.氧合指数以及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肺总量(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的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 pred)均能影响IPF患者的死亡风险(HR值0.940~0.994,P均<0.01).上述各指标的组间生存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Log-rank值5.288-23.405,P均<0.05).此外,血清LDH升高组与正常组的组间生存率亦有显著差异(Log-rank值6.092,P=0.014).结论 基线氧合指数和肺功能各指标(FVC% pred、VC%pred、TLC% pred、DLCO% pred)可能对IPF患者的预后有指示作用.血清LDH升高与否亦可能与IPF生存有关联.

  • ALI/ARDS 患者机械通气时佳PEEP选择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淑萍;于湘友

    近年来,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及肺复张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已普遍被人们接受,并越来越多的应用于ALI/ARDS患者.但由此造成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及其对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也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选择佳PEEP成为关注的热点.Surer等[1]于1975年首先提出佳PEEP(optimal PEEP)的概念,认为既能改善氧合,又能减少VALI的PEEP为佳PEEP.

  • 侧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容积和氧合的影响

    作者:于湘友;潘鹏飞;拜合提尼沙·吐尔地

    目的 探讨侧卧位通气对ARDS患者肺容积和氧合的影响.方法 对14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均先后行仰卧位、侧卧位、仰卧位通气各1 h.各体位通气结束时测定患者呼气末容积(EELV),并观察动脉血气、肺机械力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EELV在侧卧位后由(1109±321)mL增加到(1376±381)mL(P<0.05),恢复仰卧位后下降至(1143±376)mL(P<0.05),而恢复仰卧位后与初始仰卧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PaO2>/FiO2侧卧位后由(154.3±35.0)mm Hg增加到(189.9±60.1)mm Hg(P<0.05),恢复仰卧位后继续增加至(209.2±75.4)mm Hg(P<0.05),并较初始仰卧位明显增加(P<0.01).体位改变后PaCO2、肺机械力学、血流动力学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ARDS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侧卧位通气后可增加EELV并改善氧合.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机械通气后期应用俯卧位通气呼吸和循环的临床评价

    作者:刘荣;杨德兴;颜悦新;徐冕;钱传云;戴路明

    目的 观察俯卧位通气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有创通气后期患者氧合、血流动力学、拔管时间和住ICU时间的情况,评价俯卧位通气对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名AECOPD有创正压通气后期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俯卧位机械通气组)和对照组(仰卧位机械通气组)每组40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严格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南(中国201 1版)进行治疗,实验组所有患者均行俯卧位通气,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1h、8h、24 h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量(CO)、心排指数(CI)、每搏量(SV)和每搏量变异率(SVV)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治疗后1d、7d、14d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胸部CT变化及记录并比较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患者年龄、患病时间、住院次数、入院时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APACHEⅡ评分情况.结果 (1)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气监测比较:PaO2、SpO2、PaO2/FiO2在1h时开始有改善,而实验组8、24 h时PaO2、PaO2/FiO2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2、SpO2、PaO2/FiO2在1d时开始有改善,而实验组7、15d时PaO2、PaO2/FiO2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HR、MBP、CVP、CO、CI、SV、SVV在1、8、24 h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和对照组拔管时间和住ICU时间:实验组拔管中位时间19.04 d,对照组拔管时间(20.8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住ICU时间:实验组住ICU中位时间8.85 d,对照组住ICU时间10.4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俯卧位通气较仰卧位通气能明显改善AECOPD有创正压通气后期的患者的氧合状态、减少气管插管时间和住ICU时间,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明显.

  • 部分液体通气治疗吸入性损伤的剂量-效应差异

    作者:朱峰;郭光华;熊龙;胡庆宏;李国辉;王年云

    目的:研究部分液体通气(PLV)治疗蒸气吸人性损伤的剂量一效应差异.方法:15条犬随机分成二组,氟碳(PFC)6 mL/kg组(PFC-6)和氟碳(PFC)12 mL/kg(PFC-12)组.采用蒸气吸人造成吸人性损伤模型后经气管内注入PFC实施PLV,观察治疗后30,60,90 min血气、血动力学参数变化.检测治疗2 h后血丙二醛(MDA)、铜蓝蛋白(CP);检测肺灌洗液(BALF)、肺匀浆中CP、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S).结果:PFC-6组PaO2在PLV治疗30 min后明显升高(P<0.05);PFC-12组PaO2在PLV治疗后30,60,90 min均明显升高(P<0.05).与PFC-6组相比,PFC-12组PaO2呈上升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PLV治疗后各时点PaCO2及心率(Ha)、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与致伤值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之间各对应时间点也无明显变化(P>0.05).PLV后2 h,PFC-6组与PFC-12组血MDA,CP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较各自的致伤前明显下降(P<0.05).BALF中,PFC-12组TP,ALB和GLB均较PFC-6组明显降低(P<0.05).肺匀浆中,PFC-12组的TP,ALB和GLB均较PFC-6组明显降低(P<0.05),而CP则明显增高(P<0.05).结论:PLV是一种新的通气技术,它能明显改善蒸气吸伤犬的氧合作用,对血流动力学参数无不良影响,但改善氧合未呈现剂量一效应差异.PLV可能通过抗脂质过氧化等作用减少血浆蛋白外漏,降低肺水肿的发生,并呈现剂量-效应差异.

  • 术侧不同通气方式对单肺通气期间肺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维浩;张毅

    良好的肺隔离技术是胸科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单肺通气可导致低氧血症和肺内分流及急性肺损伤.目前,改善低氧血症和肺内分流及急性肺损伤的方法主要有药物应用、麻醉方式、容量治疗和通气模式等方面.对非通气侧肺的研究较少,非通气侧实施持续正压通气或高频喷射通气是胸部手术的一种气道管理策略.该文将对非通气侧行持续正压通气和高频喷射通气两种不同的辅助通气方式对改善肺部并发症的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准化管理在血气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张萍

    血气分析是临床中非常重要的监测指标,它迅速提供氧合、通气和酸碱平衡以及电解质平衡的信息.帮助临床医生快速及时处理病情,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方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大黄内服联合芒硝外敷对脓毒症患者氧合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向华;王建立;闫新华;屈秀辉;韩艳波;宋慧芳

    目的:观察大黄内服联合芒硝外敷对脓毒症患者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6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8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黄内服联合芒硝神阙穴外敷,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第7、14天的氧合指数、血气分析、乳酸清除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氧合指数、血气分析、乳酸清除率等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黄内服联合芒硝外敷对脓毒症患者有明显降低血乳酸水平、改善氧合功能、增加乳酸清除率的作用.

149 条记录 7/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