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脊髓内室管膜瘤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崔晓;李连翔;呼虹宇;景治涛

    目的:探讨脊髓内室管膜瘤的影像学表现、诊断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脊髓内室管膜瘤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脊髓内室管膜瘤主要以慢性疼痛为首发症状,可伴有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MRI常表现为T1WI序列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序列呈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常伴有特征性“帽征”。镜下肿瘤细胞呈特征性菊形团,GFAP染色常呈阳性。结论:脊髓内室管膜瘤与其他脊髓肿瘤相比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临床主要依靠病理学诊断。

  • 23例室管膜瘤的术后并发症护理体会

    作者:丁志杰

    目的探究室管膜瘤的临床护理要点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2014年收治的23例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与术后并发症护理经验。结果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休克或死亡病例。出院时所有患者情况均较治疗前好转,无明显颈部抵抗、脊髓压迫、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结论室管膜瘤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住院时间较长,加强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及缩短住院时间非常重要。

  • 原发性髓外硬膜内室管膜瘤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作者:曲建波

  • 室管膜瘤的临床治疗及分子病理学进展

    作者:陈峻叡;丁建波;秦智勇

    室管膜瘤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上皮性肿瘤,起源于脑室系统及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其发生率大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2.1%.随着2015年美国NCCN肿瘤临床治疗指南的更新,室管膜瘤的临床规范化治疗已有基本共识.然而,由于室管膜瘤本身发生部位的多样性及肿瘤的异质性,患者的预后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近几年临床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对室管膜瘤的组织学及基因分型等皆有新的认识,在2016年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首次将基因亚型编列入室管膜瘤病理分型中.本文介绍了室管膜瘤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及近年国际上室管膜瘤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 MRI灰度直方图鉴别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研究

    作者:沈桂萍;宋战强;黄文才;王鹰;陈友三;薛阳;熊飞;王叶

    目的:探讨MRI灰度直方图鉴别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9例髓母细胞瘤患者(髓母细胞瘤组)与17例室管膜瘤患者(室管膜瘤组)的术前MRI资料,运用纹理分析软件勾画感兴趣区(delineate areas of interest,ROI),获取直方图参数,包括均数、中位数、偏度、峰度、大值、小值、异质性、熵及百分位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各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并评价诊断效能.结果:髓母细胞瘤组T2WI参数中,均数、中位数,5、10、25、50、75百分位数小于室管膜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母细胞瘤组T2WI-FLAIR参数中,均数、中位数、小值,25、50、75百分位数大于室管膜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母细胞瘤组峰度小于室管膜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母细胞瘤组增强T1WI参数中,熵小于室管膜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WI-5th曲线下面积大,诊断效能佳.结论:MRI灰度直方图可为髓母细胞瘤与室管膜瘤术前诊断提供量化信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 室管膜瘤的CT诊断

    作者:何晓芬;陈锴珑

    目的 :分析颅脑室管膜瘤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 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瘤,行CT检查.结果病灶14例发生于第四脑室,1例发生于第三,四和侧脑室,5例发生于脑实质内,多数肿瘤以广基与脑室内表面相连.20例肿瘤均为实质性,其中4例实质内有单发或多发坏死囊变,4例肿瘤内有钙化.病灶多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不清,CT平扫呈等或略高密度.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一强化,余者强化不均一.多数病例由于肿瘤阻塞脑脊液通路而发生脑积水.结论室管膜瘤多发生于小儿及青少年,肿瘤于四脑室者居多,也可发生于其余脑室或脑实质内.CT平扫多为等或略高密度,部分肿瘤实质内有囊变或钙化.增强扫描多呈明显均一强化,多数可有梗阻性脑积水表现.

    关键词: 室管膜瘤 CT
  • 磁共振DWI对第四脑室区髓母细胞瘤及室管膜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剡将术;谢晓华;王峰;王晓东;高攀;孙涛

    目的 探讨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第四脑室区域髓母细胞瘤及室管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组织病理切片证实的12例髓母细胞瘤及9例室管膜瘤的常规MRI、DWI及小ADC值,总结常规MRI及DWI信号特点,对2组病例的小ADC值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髓母细胞瘤DWI呈高信号及稍高信号,小ADC值为(0.72 ±0.13)×10-3 mm2·s-1.室管膜瘤DWI呈略低信号及低信号,小ADC值为(1.31 ±0.19) ×10-3 mm2·s-1.两者小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ADC值联合常规MRI,有助术前对第四脑室区域髓母细胞瘤及室管膜瘤的鉴别诊断.

  • 脑实质室管膜瘤的MRI表现

    作者:郑田玲;古丽给娜·哈斯木;张建

    室管膜瘤是起源于室管膜细胞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5.19%,占胶质瘤的12.21%.该肿瘤主要发生于脑室系统,发生于脑实质者较为少见,而影像诊断亦较困难[1].本文就我院2004年~2006年4月30日间曾进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脑实质室管膜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MRI特征.

  • 显微手术结合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胸交界区髓内室管膜瘤

    作者:王长春;王兴文;袁庆国;沙成;王大明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多节段髓内室管膜瘤的手术技巧,并报告利用微型钛板行椎板内固定及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4月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并行椎板复位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的14例颈胸交界区多节段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结果 肿瘤全切除13例,近全切除1例, 14例患者均行椎板复位,以微型钛板-钛钉固定,恢复脊柱的正常解剖结构.术后肌力改善10例,无变化3例,1例略有加重.术后随访未发现脊柱不稳.结论 积极的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髓内室管膜瘤是佳的治疗方法;椎板用微型钛板-钛钉固定,行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保持椎管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室管膜瘤--关于"咳嗽、头痛半个月,发热3天"的讨论

    作者:王军建;任玮;朱莹

    1 本病的临床特点1.1 起病急,发病年龄小(4岁).1.2 以头痛、呕吐、心动过缓及心脑供血不全为突出临床表现.1.3 心脏损害表现为心动过缓,心电图异常及心包腔少量积液.1.4 水电解质紊乱由于发热、呕吐导致血钾、血钠降低.1.5 合并感染起病同时伴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 颈椎管内室管膜瘤伴延脊髓空洞1例报告

    作者:张西兵;李善会;宋钦勇;杨军

    1病例资料患者,女,50岁,因反复四肢麻木、无力1周于2013年10月16日入院。1周前患者无明显原因感四肢麻木、无力,自觉头痛,伴恶心、呕吐,偶有胸闷,无畏寒、发热,无间歇性跛行。在当地诊所就诊,具体诊断不详,给予中药口服及针灸治疗,病情无明显缓解,类似症状反复发作。以颈椎病收入我科。查体:颈后部压痛,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略增强。躯干及双上肢前臂以远皮肤感觉减退,躯干右侧半及右上肢皮肤感觉减退较左侧明显。双下肢感觉减退,左下肢皮肤感觉减退较右侧明显,会阴部皮肤感觉减退。双侧肱二头肌腱反射(+++),双侧肱三头肌腱反射(+++),双侧桡骨膜反射(+++),左侧霍夫曼氏征(+),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 MR 平扫示 C4~6水平颈髓内见不规则形等 T1、长 T2异常信号,大小约20 mm ×12 mm;C1~ T5水平脊髓弥漫增粗,延髓及 C1~ T5水平脊髓内见长 T1、长 T2异常信号(见图1);增强扫描可见 C4~6水平髓内见团块样强化,大小约20 mm ×12 mm,边界清(见图2)。术前诊断为 C4~6水平占位室管膜瘤;延髓、脊髓(C1~ T5)空洞症。全麻下行 C4~6全椎板切除减压+脊髓探查肿块摘除+ C4、C5、C6双侧侧块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椎板切除后可见髓内约20 mm ×20 mm 鱼肉状肿块,色灰红、质韧、边界清。肿瘤完全切除,止血满意后,间断缝合脊髓软膜,将蛛网膜与硬膜一起缝合,侧块螺钉固定植骨融合。病理检查示室管膜瘤(WHO Ⅱ级)(见图3)。免疫组化标记结果:GFAP(+),Syn(-),EMA(-),S-100(+),CK(+),ki-67(+,1%),P53(-),CD34(-)。术后无特殊处理,未行放疗。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出院。

  • 脊髓终丝室管膜瘤1例报告

    作者:何金国;曹黎波

    患者女性,55岁,因腰骶部疼痛2个月,伴右下肢轻度麻痛于2000年4月入院,疼痛以隐痛为主,休息后无好转,夜间疼痛加重,无跛行.门诊查腰椎CT发现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查体:脊柱生理弯曲正常,无侧弯,活动正常,第五腰椎棘突轻压痛、叩痛,无放散,骶尾部皮肤感觉过敏,右小腿前外侧及足背感觉略迟钝,双下肢肌力及足背伸力正常,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阴性,病理反射阴性.辅助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及血沉结果均正确;X线片:腰椎退行性变.CT片: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脂肪瘤可能,腰5~骶1椎间盘轻度膨出.MRI片:脊髓终丝脂肪瘤.

  • 不同部位室管膜瘤MRI特征的对比分析

    作者:吕国士;王德韧;云浩;左宏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部位室管膜瘤的年龄分布及其MRI特征.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8例室管膜瘤,所有患者均行了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患者的年龄分布并在MRI图像上观察肿瘤大小、位置、生长方式、信号特点,有无囊变和出血及肿瘤的强化方式.结果 58例室管膜瘤中,27例(46.6%)位于幕上,患者年龄大部分分布在30-50岁之间,侧脑室占20例;20例(34.5%)位于幕下,年龄分布多在20岁以前,绝大多数位于四脑室;11例(18.9%)位于脊髓内.不同部位室管膜瘤信号特征无明显差异性,96.3%幕上、95%幕下、45.5%室管膜瘤呈不均匀显著强化,70.4%幕上、55%幕下、18.2%脊髓室管膜瘤可见瘤内囊变,45.5%的脊髓室管膜瘤可见脊髓本身继发性囊变.29.6%幕上、20%幕下及9%脊髓室管膜瘤可见瘤内出血.80%侧脑室肿瘤侵及对侧侧脑室,四脑室室管膜瘤中,16例沿着侧脑室正中孔浸润,12例通过外侧孔累及桥小脑角,全部脊髓室管膜瘤沿脊髓长轴中心性生长,1例终丝室管膜瘤合并有椎间孔扩大.结论 不同部位室管膜瘤在好发年龄、囊变及强化方式存在着差异,可塑性生长是脑室内室管膜瘤的显著特征,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 侧脑室室管膜瘤MRI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

    作者:吕国士;许乙凯

    目的:探讨侧脑室室管膜瘤的MRI表现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8例侧脑室室管膜瘤,所有患者均行了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肿瘤部位、大小、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有无囊变、出血.结果:大部分肿瘤在T1WI像上呈等或低信号;在T2WI像上呈高信号.约73.7%的肿瘤可见囊变,出血少见.大部分肿瘤边缘不整,22例(57.9%)肿瘤跨脑室壁浸润邻近脑实质,30例(78.9%)肿瘤侵及对侧侧脑室或三脑室.增强扫描大部分肿瘤(89.5%)肿瘤呈不均匀显著强化,4例肿瘤呈轻度不均匀性强化.结论:侧脑室室管膜瘤MR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侧脑室室管膜瘤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

  • 卵巢室管膜瘤影像学表现一例

    作者:吴清清;陈自谦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2岁,发现左侧附件区占位半年余入院.既往行左侧输卵管肿瘤及子宫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妇科检查:左侧附件区触及鸭蛋大实性包块,后穹窿部触及不规则包块,表面凹凸不平,活动差.经阴道B超:左侧附件区见不规则混合性回声区,大小约7.5 cm × 5.0 cm,内见偏强回声与液性暗区相间.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室管膜瘤
  • 脑叶室管膜瘤与脑室室管膜瘤的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高宜录;邓传宗;顾志凯;陈建;陈长;刘道坤

    背景与目的:一般认为脑叶室管膜瘤和脑室室管膜瘤是发生于脑不同部位的同一性质的肿瘤,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它们之间似乎存在差异;再之,脑室室管膜瘤由于生长部位、CT和MRI的特点术前多能作出正确的诊断,而脑叶室管膜瘤因发生部位不同,影像学表现有很大差异,术前确诊较为困难.本研究目的是从临床角度探讨它们之间的差异,并探讨脑叶室管膜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手术治疗室管膜瘤105例,其中脑叶内室管膜瘤35例,脑室内室管膜瘤65例.将脑叶室管膜瘤和脑室室管膜瘤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脑室室管膜瘤多见于男性儿童和青年(<40岁占70.77%,男:女=2.14:1),以恶性室管膜瘤居多(52.94%).而脑叶室管膜瘤则多见于中老年(>40岁占62.86%),无性别差异(男:女=1.05:1),以室管膜瘤占多数(65.38%),术前CT和MRI正确诊断者少(9.52%).结论:脑叶室管膜瘤和脑室室管膜瘤有不同的临床特点,提示两者在发生和发展上可能存在着不同.脑叶室管膜瘤CT和MRI误诊率高,充分认识脑叶室管膜瘤CT和MRI的特点,有利于提高脑叶室管膜瘤的术前诊断率.

  • 高颈髓室管膜瘤:根治性切除与预后

    作者:王贵怀;张冰克;杨俊;田军;王忠诚

    背景与目的:室管膜瘤是脊髓常见的胶质瘤,起源于颈髓或侵及颈髓者大约占脊髓肿瘤的67%.目前的显微外科技术能够治愈绝大多数髓内室管膜瘤,致残率较低,当肿瘤侵犯高颈髓或延髓交界处时,手术治疗仍存在损害呼吸及其气道保护功能潜在的危险.本文总结我们对高颈髓室管膜瘤手术治疗的经验,详细的分析运动功能、疼痛缓解、手术并发症以及肿瘤复发和病人生存质量等问题.通过对我们手术技术的描述,期望以小术后神经缺失获得完全的肿瘤切除.方法:自1999年5月至2002年8月,我院神经外科对16例高颈髓室管膜瘤(肿瘤侵及延髓下段与/或颈1、2、3水平)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所有病人术前均行核磁共振检查,并注入对比剂观察肿瘤强化情况.随访病人时均进行严格的神经系统检查以及核磁共振检查.神经功能分析参照Frankel分级标准,详细评估术前后情况.结果:手术完全切除是指术后影像学检查没有肿瘤残余,本组所有病例均为肿瘤全切除.有一例患者于术后34天死于呼吸功能衰竭及并发肺部感染.其他病人在随访期间均生存良好.所有病人术后均未行放疗.9例病人术后早期能维持术前神经功能状态(56%),而另7例病人术后早期有新的功能缺失或症状加重(44%).在术后3个月时,病人神经功能状态均明显改善(以Frankel分级法评估,能提高一个级别).在半年随访时,12例病人(75%)能超过术前功能状况.在一年随访时所有病人神经功能状态均恢复良好,达到Frankel E级.术前感觉功能异常的严重程度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麻胀感以及持续性烧灼性疼痛.大部分病人术前存在的疼痛在术后半年至一年均能够明显改善.结论:回顾我们的资料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使用显微外科技术及术中电生理监测对绝大多数髓内室管膜瘤可以获得手术根治性切除;(2)术后4到12周内均有明显的神经功能改善,能持续改善达1年到1年半以上;(3)术后感觉障碍在一个月内即开始改善,术后一年时将显著改善;(4)术前存在严重呼吸功能障碍的高颈髓髓内室管膜瘤,是否追求手术全切除,有待探讨.(5)术后疗效预测的佳因素是术前神经功能状况.

  • 室管膜瘤的诊断及治疗新进展

    作者:李文良;刘群

    室管膜瘤是一种起源于室管膜上皮细胞的神经上皮性肿瘤,可发生于颅内及椎管内,并可沿蛛网膜下腔播散,目前还难以完全治愈.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显微神经外科及放化疗技术的进步,室管膜瘤的诊断和治疗获得了较大的进步,在近的一些报道中,全切率达到了85%,3年无进展生存率达到了75%,并且患者的生存质量也获得了较大的改善.本文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室管膜瘤病理学及诊断治疗方面的新进展.

    关键词: 室管膜瘤 诊断 治疗
  • 桥小脑角区室管膜瘤误诊脉络丛肿瘤1例

    作者:姚杰;左璇;赵丽

    目的 探讨桥小脑角(CPA)区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诊断要点,分析误诊原因,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报告并分析1例桥小脑角区室管膜瘤误诊相关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自幼头疼头晕多年,随年龄增长,渐行性加重,来我院就诊.临床表现与其他CPA肿瘤相似,被误诊为CPA区脉络丛肿瘤.结论 CPA室管膜瘤虽然极为罕见,确诊要依据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但根据其临床及影像特征,抛开诊断的思维定势,仔细比对分析,就能大大提高诊断正确率.

339 条记录 17/17 页 « 12...9101112131415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