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谈《伤寒杂病论》之方药特点

    作者:郭文娟

    后世医家赞《伤寒杂病论》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由《伤寒杂病论》方药使用的特点可以看出:经方在选用药物配伍的时候确实是“审机求属”,而立法组方用药灵活加减、恒动化裁,发挥药物有机组合的综合药效,达到整体综合调节人体功能关系失调的目的.

  • 经方用量探索与实践

    作者:王付

    探索古今经方剂量研究成果,借鉴古今应用经方药量治病经验,权衡古今用量换算方法,用于指导临床治病用药定量的基本准则;鉴于目前研究经方剂量主要有汉代一两等于3g和15.625g之争,总结汇聚临床运用经方治病实例,得出经方用药约一两3g是指导临床治病用药的基本用量.

  • 甘草泻心汤“异病同治”应用机理探讨

    作者:王晓鸽;唐旭东;王凤云

    “异病同治”是张仲景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诊疗疾病过程中执简驭繁的理论基础.“异病同治”的前提是病机相同,根据疾病发展过程中病证的异同可以将异病同治分为“异病同证同治”和“异病异证同治”.《伤寒杂病论》中治疗狐惑病和心下痞都应用甘草泻心汤,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理论特点,掌握甘草泻心汤治疗狐惑病和心下痞的应用机理可以扩大甘草泻心汤“异病同治”的范围,为临床高效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 经方方证用量发微与探索

    作者:王付

    方证是研究方剂与病证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多边关系所构建的辨治体系,突出研究方剂药物及用量调配比例以辨治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病.“方证”之方是治证之手段,证是用方之依据,学习经方方证的固定性是灵活选用经方方证可变性的基本点和切入点,方证可变性是应用方证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以变应变的治病宗旨和终目的.只有重视研究方证固定性并结合临证应用可变性,才能真正掌握经方方证;只有从药症角度深入研究方证理论,才能用活经方方证用量以指导临床辨治内伤杂病、外感疾病、内外夹杂疾病.

  • 基于《伤寒杂病论》的冠心病证治体系构建

    作者:林飞;王阶;姚魁武;樊讯;蒋跃文

    《伤寒杂病论》将中医学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理、法、方、药一线贯穿,对胸痹进行完整的辨证分析与论治,确立了冠心病的阳微阴弦、水火失济、心脉痹阻的病因病机.本文从冠心病的证候要素、治则治法、治标治本、从肾论治以及冠心病介入术后胸痛的诊疗等多方面探讨了冠心病中医证治框架的构建,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及新药研发起到引擎作用,同时拓展了六经和脏腑辨证的内涵和外延.

  • 怎样分型辨治经血漏下不止

    作者:王付

    答:<伤寒杂病论>指出:"妇人有漏下者"用胶艾汤;"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用胶姜汤;"漏下不止者"用桂枝茯苓丸;"半产漏下"用旋覆花汤等.女子经血漏下不止,多见于子宫内膜病变、卵巢病变、血液病变、炎症病变,以及子宫功能性病变等.中医诊治女子经血漏下不止的特色是分型辨治,略述于次.

  • 近20年张仲景经方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作者:陈聪;付先军;王振国

    目的 分析近20年来经方的研究状况、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今后经方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检索1997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知网(CNKI)资源总库期刊数据库中经方研究的相关文献,提取题名、作者、研究机构、基金资助、载文期刊、关键词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分别进行发文量年度变化、载文期刊、研究机构、基金资助、研究人员、关键词的统计分析.结果 终纳入文献1778篇.1997-2010年共发文687篇,年均发文约49篇;2011年发文量骤增,此后6年均保持较高的发文量,共发文1091篇,年均发文约182篇.获得基金资助论文367篇,其中国家级基金资助论文206篇、省(部)级基金182篇、市级基金58篇、高等院校基金33篇、社会团体基金10篇.载文量核心期刊共66种,载文1558篇,占论文总量的87.63%;核心研究机构共31家,总发文894篇,占总发文量的50.28%.共提取关键词6631个,其中频数≥13的高频关键词61个.结论 经方研究学术论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科研水平地域分布不均衡;研究集中于理论、临床方面,新方法、新技术使用较少,且现代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 《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心律失常方剂谱文献研究

    作者:吕茜倩;宋俊生

    目的 整理《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心律失常的方剂谱以供临床参考. 方法 检索《中华医典》,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中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运用《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心律失常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医案及文献信息建立心律失常医案信息采集表,并根据经方使用频次分别建立心律失常古代医案、现代临床研究文献及个案经验文献三类方剂谱.结果 共纳入古代医案107则,现代临床研究435篇、个案经验540则.古代医案中治疗心律失常的方剂共36首,使用频次在前3位的依次为炙甘草汤(18)、甘麦大枣汤(10)、苓桂术甘汤(8)、肾气丸(8);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涉及治疗心律失常的方剂共45首,使用频次在前3位的依次为炙甘草汤(221)、麻黄附子细辛汤(76)、桂枝甘草汤(16);现代个案经验文献涉及治疗心律失常的方剂共68首,使用频次在前3位的依次为炙甘草汤(138)、麻黄附子细辛汤(73)、苓桂术甘汤(29).结论 《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心律失常以炙甘草汤、苓桂术甘汤及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多见,同时麻黄附子细辛汤、甘麦大枣汤、肾气丸等也是常用经方.

  • 读《伤寒论著十人书》有感

    作者:伍悦;林霖

    古人有云:"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纵观中医学上下数千年,可谓<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均言医之大道.历代学者将此三书尊为中医学经典,崇张仲景为医圣,恰当至极.

  • 经方药物剂量及现代临床应用(2)

    作者:《中医杂志》编辑部

    余瀛鳌(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经方的临床应用在现代有个趋势,即相对来讲比例是有所下降.但我们临证施治,无论是经方还是时方,其药物使用剂量早的参考依据就是<伤寒杂病论>.当前中药处方的剂量就是张仲景著作中的剂量根据现代的换算方法及文献根据换算出来的,在临床应用中并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

  • 中医对普通肝病的辨证论治

    作者:田惠蒙;何金柱

    中医所说的普通肝病是指肝(包括胆)的生理功能及肝胆经络病理变化所表现出的缠绵不休、久治难愈者一切病证的总称.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所记载的治疗黄疽的方剂如茵陈蒿汤、茵陈五警散;<桂匾要略·女疾>文中"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值.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清"等论述可能是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所产生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描写;晋·葛洪<肘后方>记载的"腹大、动摇、水声、水腹黑,名曰‘水蛊"'其实是肝硬化腹水的描述.隋·巢元方<请病源候论·黄病诸侯>云:"气水饮停滞积聚成解,因热气相转,则郁蒸不散,故胁下满痛而身发黄,名为痹黄.水庸者,由经络否涩,水气停聚,在于腹内,大小肠不利所为也.其病腹内有结块坚强,有两胁间,膨胀满,遍身肿,所以谓之水癌"等论述,可能与肝癌有关.这些中医研究,对目前普通肝炎的治疗仍具有重大意义.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医对普通肝病的认识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需要我们结合传统的中医药理论辨证分析普通肝病的辨证论治,从而形成了肝病中医治疗的特色.

  • 气候失常可能孕育传染病增加

    作者:王永怡

    我国古来就认为天气变化异常、环境条件恶劣与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医籍中常将现代的传染病称之谓"疫","疫疠","疠疾","天行","时气","时行","温疫","温病","伤寒"等;并把疹、痘、斑毒等呼吸道传染病归因于吸入时行之气和疠气所致;而肠道传染病是食用不洁食物,水或病死兽肉所致;皮肤传染病则由虫、风所致.翻阅《内经》、《伤寒杂病论》、《肘后方》、《温病条辨》等古籍中,凡阐述到时气,"疫疠","伤寒","温疫"的字里行间,都提示与气候变迁,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 《伤寒杂病论》鼻咽病病机证治探要

    作者:赵霞;肖鸣欣;陈国权

    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不仅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内外妇产等多科的治疗,而且也广泛应用于西医学的神经精神系、消化系、血液系、心脑血管系、泌尿生殖系、内分泌系等多种疾病的治疗,鼻咽疾病也莫能例外.

  • 经方乌梅丸儿科临证举隅

    作者:向红

    乌梅丸为方书始祖,东汉医圣张仲景于《伤寒杂病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中所列的首方。该方寒温并用、配伍精当,历代医家多有对本方的演绎,但深求之,不难发现本方于儿科验之尚少。然笔者在临证中发现,乌梅丸若投之得当,亦能在儿科取得桴鼓之效,故总结经验如下。

  • 中医卒中先师(三)仲景--中风

    作者:

    张机,字仲景(150-219),河南人,东汉末年医学家(图1)。身世不详,有多种说法。大概是因为东汉末年天灾人祸,死于瘟疫者众,因此张仲景在10岁时就发奋学医,从师张伯祖。
      张仲景首先使用“中风”来描述症状类似卒中的患者:猝然昏厥暴仆,不省人事;或口斜眼歪,半身不遂。这种描写与希波克拉底,尤其是克劳迪亚斯·盖伦(Claudius Galen,129-216)对“全身性(apoplexy)”和“局部性(paraplexy或paraplegia)”卒中的描述几乎是同出一辙。张仲景与Galen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他们相隔万里却见解一致,真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

  • 伤寒杂病论学术成就及四大经典关系研究

    作者:陈金秒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医学巨著,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医学经典古籍.它以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贯穿全书,形成科学的、完整的、系统的理、法、方、药的运用系统.

  • 仲景护理学说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红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临床医学巨著,在国际医学界享有盛誉.张仲景不仅注重辨证论治,而且十分重视辨证施护,他的护理学术思想源远流长,并不断得到新的研究和发展,他所发明的世界上早的药物灌肠术、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术及舌下给药法至今仍指导临床工作.在医学、护理高度发展的今天,又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新的研究和发展.

  • 经方治疗脊椎病经验

    作者:郭永红;龙军

    经方以药少效宏著称,临床各科应用广泛,笔者在10余年的脊椎病诊疗中,常用经方加减治疗,疗效卓著,简述如下.

  • 基于推理有效式的张仲景药物主治分析

    作者:马思思;贾春华;郭瑨;庄享静;杨晓媛

    以麻黄、桂枝、芍药、半夏为例,探求《伤寒杂病论》中药物主治。应用命题逻辑中的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推理有效式———肯定前件式及否定后件式,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否定前件式以及肯定后件式的推理有效式确认《伤寒杂病论》中麻黄、桂枝、芍药、半夏的主治。发现麻黄治疗实证水肿;桂枝治疗大便不坚之小便不利;芍药适应于非虚寒性腹痛;半夏适应于呕吐。应用推理有效式的方法研究张仲景方剂中的药物主治所得出的结论更为直观、可靠,使得中医学者更容易把握药与证的对应关系,同时也尽可能地保证了解释药物疗效时思维结构的有效性。

  • 秦汉之际医学流派的传承与《伤寒杂病论》的奠基

    作者:王雪茜;王庆国;刘敏

    目的:研究秦汉之际医学流派的传承发展、相互交融的情况,探究其对于《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影响。方法通过梳理秦汉之际医学流派的的概况,了解本时期医学流派间的割据情况、传承方式以及之后学派间的交流情况,探讨这种交流对《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影响。结果秦汉时期医学流派大概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4派,经历了固守家学的学术壁垒期,逐渐进步为各家积极相互学习交流的发展时期,这种交流为总结先贤学术经验及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而正是这种交流发展催生了《伤寒杂病论》。结论秦汉之际医学流派间经历了从保守到交融的过程,这种交融是《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基础。

584 条记录 8/30 页 « 12...567891011...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