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U 型拉钩降低腔镜辅助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喉返神经牵拉损伤
目的:探讨自制U型拉钩在腔镜辅助甲状腺叶切除术中降低喉返神经牵拉性损伤的作用。方法选择术前超声检查和术后病理确认为单侧单病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行腔镜辅助病侧腺叶+峡部切除+病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2013年1月~2014年6月79例用常规方法将甲状腺叶向气管前上方牵引(常规组),2015年1月~2016年3月71例使用自制U型拉钩将甲状腺叶向动脉侧水平牵引(U型拉钩组),均为同一外科医生手术。2组年龄、性别、病灶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比2组声音嘶哑发生率。结果术后声音嘶哑U型拉钩组6例(8.5%),常规组17例(21.5%),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919,P=0.027)。2组声音恢复时间[中位数16.5 d(8~31 d) vs.18 d(4~50 d)]无统计学意义(Z=-0.246,P=0.806)。结论腔镜辅助甲状腺叶切除时,U型拉钩将甲状腺叶向外侧水平牵引有利于降低喉返神经张力,减少喉返神经牵拉性损伤的发生率。
-
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59例,共85个结节.分别对患者行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及二者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恶性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各项指标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单独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准确度为95.29%,高于超声造影的81.18%及弹性成像的8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进行诊断,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常见的甲状腺癌,近年来其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其中主要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大部分微小癌处于低风险状态,但仍有一部分微小癌处于高风险状态、预后差,这可能与微小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因此,明确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临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选择性地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2011-10-01-2013-01-30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术治疗的150例PTMC患者(不包含因复发手术的病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总转移率为35.3%(53/15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有无被膜侵犯和临床分期cN1者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OR=2.466,P=0.010)、被膜侵犯(OR=1.632,P=0.005)、临床分期(OR=2.070,P=0.001)同样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3个独立危险因素均不具备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16.3%,7/43)明显低于具备任一危险因素者(43.0%,45/107),P=0.002.结论 PTMC患者肿瘤大小、肿瘤侵犯被膜、临床分期cN1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具备相关危险因素患者有必要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后131 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术后首次131 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7年9月至2016年10月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首次行131 I清甲治疗、5~8个月后行第2次131 I清甲治疗,并行131 I全身显像的PTMC患者89例.根据131 I全身显像是否可见甲状腺组织显影,将患者分为清甲成功组和未成功组.131 I清甲疗效影响因素分析分别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89例PTMC患者术后首次清甲成功41例,清甲成功率为46.07%.单因素分析显示,残留甲状腺质量与首次131I清甲疗效有关(P<0.05),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病灶大直径、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有远处转移、手术距首次131 I治疗时间、病灶数量、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Tg/TSH、甲状腺平面显像与131 I全身显像的一致性、TNM分期和复发危险度分层与首次131I清甲疗效无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残留甲状腺质量和复发危险度分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残留甲状腺质量是影响PTMC患者术后首次清甲疗效的因素,但非独立因素,应将综合考虑多个相互关联的因素来预测PTMC患者术后首次清甲的疗效.
-
CK19、CD56和p53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和甲状腺乳头状增生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CK19、CD56和p53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MC)和乳头状增生中的表达及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52例PMC和31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组织中CK19、CD56和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52例PMC CK19阳性表达100%,31例乳头状增生CK19阳性表达29.0 %(9/31),二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D56在PMC中阳性表达2例(3.8%),且为弱阳性,在乳头状增生中阳性表达20例(66.7%),二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53在PMC的阳性表达率为69.2%(36/52),乳头状增生有2例阳性,二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CK19、CD56和p53在鉴别甲状腺乳头状增生和PMC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是鉴别诊断不可缺少的标志物.
-
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清扫术后并发霍纳综合征二例
例1患者女,24岁,因体检发现右侧甲状腺结节1个月入院.专科检查: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双侧甲状腺无肿大,未及肿块.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正常.甲状腺B超:双侧甲状腺大小正常,包膜光滑,右甲状腺上极可见6 mm×5 mm低回声结节,边界清,内见数个强光点,结节周边及内部可见血流信号.行右甲状腺腺叶切除加右中央区淋巴清扫术.术后病理结果:右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直径4 mm),中央区淋巴结1/4阳性.术后第2天患者出现右眼睑下垂,下垂约1.5 mm,无瞳孔变化,无右侧面部发红、发热及无汗症状.术后第2天开始使用神经营养药物(肌肉注射甲钴胺0.5 mg.1次/2 d并口服地巴唑5 mg,3次/d)及短暂使用激素(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1次/d,使用3 d).术后7 d眼睑完全恢复正常.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学特点及与病理表现的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研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超声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 对39例PTMC患者43个病灶的超声影像表现与病理组织特点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超声检查病灶形态是否规则与病理检查病灶有无纤维假包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病灶边界是否清晰与病理检查病灶边缘有无浸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病灶内部回声是否均匀与病理检查病灶内部有无囊性变或钙化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病理检查在病灶内有无钙化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能够较好的反应PTMC病灶的病理组织特点,对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侵犯喉返神经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侵犯喉返神经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2015年1月到2016年7月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侵犯喉返神经的资料,1∶1匹配的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侵犯喉返神经的危险因素.结果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侵犯喉返神经病例中年龄大于45岁、女性、侵犯部位多发生于右侧,BRAFv600基因突变多见,但术前声音嘶哑症状、喉镜声带麻痹并不多见.Logistic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肿瘤结节低血流信号与喉返神经侵犯存在正相关(OR=13.5,95%CI:1.198 ~ 142.9).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侵犯喉返神经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向血供生长及喉返神经在Berry韧带及入喉区的血供解剖密切相关.近后包膜的低血流信号的微小乳头状癌术前应更充分考虑其侵犯喉返神经的可能性.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喉返神经侵犯 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因素 -
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合并对侧甲状腺小结节临床分析
目的 对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合并对侧甲状腺小结节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进行分析,为其治疗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方法 利用多普勒彩超技术对53例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合进行病灶的检查,观察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的病例特征和3年后其对侧甲状腺小结节诊断.结果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呈结节状,边界较为模糊不清,颜色呈现灰白,对侧小结节出现恶性结节患者49例,良性结节患者4例.结论 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对侧发生恶性甲状腺小结节的概率比较高,二者存在某种相互关系.
-
Cripto-1蛋白、E钙粘蛋白和波形蛋白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Cripto-1蛋白、E钙粘蛋白和波形蛋白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8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组织、7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及65例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的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标本中的Cripto-1蛋白、E钙粘蛋白、波形蛋白表达水平,观察不同甲状腺组织的Cripto-1蛋白、E钙粘蛋白、波形蛋白表达情况;分析Cripto-1蛋白、E钙粘蛋白、波形蛋白表达与PTM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Cripto-1蛋白、E钙粘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PTMC组织的Cripto-1蛋白阳性率66.67%、E钙粘蛋白低表达率70.37%、波形蛋白高表达率75.31%均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的51.43%、54.29%、47.14%和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的0、0、0,甲状腺腺瘤组织的Cripto-1蛋白阳性率、E钙粘蛋白低表达率、波形蛋白高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的PTMC患者Cripto-1蛋白阳性率、E钙粘蛋白低表达率、波形蛋白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PTMC患者的Cripto-1蛋白阳性率、E钙粘蛋白低表达率、波形蛋白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31、0.33,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ripto-1高表达与E钙粘蛋白低表达和波形蛋白高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E钙粘蛋白低表达与波形蛋白高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34,P<0.05).结论 Cripto-1蛋白、E钙粘蛋白和波形蛋白在PTMC的侵袭转移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Cripto-1蛋白 E钙粘蛋白 波形蛋白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常规清扫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常规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诊治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68例,分为颈淋巴结转移组(28例)和未转移组(4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并与50例同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而未行颈淋巴结清扫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比较,观察两组并发症.结果 颈淋巴结转移组平均年龄低于未转移组,而肿瘤直径、浸润甲状腺被膜、肿瘤多发等的比例均高于未转移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性别及肿瘤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行颈淋巴结清扫组患者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和低钙血症的发生率高于未清扫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肿瘤多发、肿瘤直径和甲状腺包膜浸润等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此类患者应常规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
甲状腺8例微小乳头状癌的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经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疾病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复习资料,筛选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例8例,应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以及特点.结果 女5例,男3例,年龄40岁左右.形态特征:癌灶呈结节状或纤维瘢痕状,灰白色,界限不清,质硬,大小约为0.2~1.0 cm,瘤细胞呈乳头状结构,毛玻璃状核、核内包涵体、核沟,纤维性间质反应或砂粒体.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为乳头状癌变型的特殊表现形式,常与其它良性疾病伴发,需在外检时细致、系统地多取材,仔细阅片,以免造成漏诊,引起医疗纠纷.
-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4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一侧PTMC,6例左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左侧PTMC,5例右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右侧PTMC。PTMC结节为质地较硬的细颗粒状,灰白和灰黄色,边界模糊,浸润至甲状腺实质内部,部分呈纤维化,部分则似纤维瘢痕样。肿块直径范围0.2~0.9 cm,小部分多发,大部分单发。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术前诊断困难,通过明确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可提高疾病诊断确诊率,及早治疗。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冷冻切片诊断和免疫组化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冷冻切片诊断及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间皮瘤相关抗体-1(HBME-1)、细胞角蛋白19(CK19)、CD56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40例冷冻切片诊断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进行光镜观察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Galectin-3、HBME-1、CK19、CD56的表达水平。结果40例均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光镜下主要组织学特征为毛玻璃样核、核沟、纤维性间质、核内包涵体及砂砾体。免疫组化Galectin-3、HBME-1、CK19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均呈阳性表达,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呈阴性或个别弱阳性表达。CD56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6例呈轻度着色,34例呈阴性表达,在周围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均呈阳性表达。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 Galectin-3、HBME-1、CK19及CD56的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断准确率。
-
超声检查在鉴别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鉴别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共60个结节),对照组为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共74个结节)。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观察其超声图像特点,分析超声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回声呈低回声、单发、微钙化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阻力指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的超声检出率为100.0%(4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8,P=0.000)。结论超声检查能提升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避免出现误诊、漏诊。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肿瘤部位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肿瘤部位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2013年9月-2015年2月初治的256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对肿瘤所在部位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肿瘤部位根据其甲状腺超声结果及手术病程记录分为甲状腺上极(腺体上1/3)、甲状腺中1/3、甲状腺下极(腺体下1/3)、峡部、单侧叶多灶及双侧叶多灶.当肿瘤位于甲状腺腺体中1/3部位时,中央区淋巴结相对转移率(38.6%)较其他部位高(P<0.05).85例行治疗性侧方淋巴结清扫的患者,肿瘤位于甲状腺腺体中1/3部位时,侧方淋巴结相对转移率(29.2%)较其他部位高(P<0.05);当肿瘤位于甲状腺腺体上极时其患侧方上部淋巴结(相当于Ⅱ区)相对转移率(21.1%)较其他部位高(P<0.05).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肿瘤部位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区域有关,当肿瘤位于甲状腺腺体中1/3部位时转移率高于其他部位(P<0.05).
-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2月我院超声诊断科在超声引导下对53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共计53个微小结节,术后通过超声造影观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不同时期消融灶的大小、颈部淋巴结及甲状腺实质情况,分析疗效.结果 53例射频消融治疗后结节体积较术前不同程度缩小,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体积缩小率分别为21.51%、51.16%、84.29%、92.27%;在治疗后3个月1例原消融灶消失,治疗后6个月4例原消融灶消失,治疗后1年12例原消融灶消失;52例第1次射频消融后即达到无瘤生存(98.4%).术后并发症:颈部轻微疼痛6例(11.5%),针道少量渗血1例(1.9%).术后复发情况:1例原发灶局部复发,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总复发率3.76%).结论 射频消融后,无瘤生存率>95%,该技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行原发灶根治术治疗,研究组30例在其基础上行预防性的淋巴结清扫治疗,观察2组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3%,研究组为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减退及复发的总发生率和研究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在原发灶根治术基础上予以预防性的淋巴结清扫治疗的安全性好,且可有效改善预后效果,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风险及复发率。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超声弹性成像的价值
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超声弹性成像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一共10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2017年1月,将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者实施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将两组患者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敏感度与特异性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检出率94.00%高于对照组患者检出率80.00%(P<0.05),观察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漏诊率2.00%和误诊率4.00%低于对照组患者漏诊率8.00%和误诊率10.00%(P<0.05).结论 通过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实施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取得显著效果,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