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观察与诊治

    作者:陈阳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60例D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临床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5例误诊为冠心病,4例死亡,其余患者心功能均有改善.结论 DCM影像学改变具有特异性,容易误诊为冠心病,规范化治疗很重要.

  • 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活检与心功能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连生;吴翔;黄峻

    目的: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例DCM患者进行心肌活检后病理形态学分析及运用核素心脏血池显像测得各项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指标,并对上述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调查.结果:所有DCM患者心肌活检结果均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肥大、变性、肌原纤维稀疏、排列紊乱以及心肌间质纤维化,核素心脏血池显像结果显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收缩力下降及心功能障碍.心肌活检光镜形成测量指标与心功能之间两者高度相关.结论:DCM患者心肌间质纤维化,肌原纤维减少是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损害的主要病理基础.

  • 生脉注射液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张亚臣;陈瑞明;赵美华;吕宝经;荣烨之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生脉注射液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其中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35例,Ⅳ级5例.对照组50例,其中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36例,Ⅳ级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并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同时测定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20例,有效率84%;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有效率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14,P<0.01),治疗后治疗组心输出量(CO)、心搏出量(SV)、心脏指数(CI)、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D%)、室壁增厚率(△T%)均显著增加,体循环外周阻力(SVR)则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上述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EF、SV较对照组明显增加,SVR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功能,与西药合用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原发性多发性弥漫扩张型海绵状脉管瘤1例

    作者:伍建平

    患者男性,26岁.出生时发现左下肢皮肤蓝色团块状,症状逐渐加重.肛门下坠、胀痛,大便带血13年,多为鲜血,并时有肿块脱出,伴左上腹胀满不适.查体可见左下肢肿胀,皮肤大面积蓝色团块物.脾肋下10cm,质中,肝未触及.肛门指检:直肠右侧壁触及质软肿块,指套有血迹.结肠纤维内窥镜检:乙状结肠22cm处出现粘膜下蓝色病变,下行性加重,粘膜出现弥漫性黑蓝色,呈泡状、丘状,并有粘膜下瘀斑,一直到齿状线.术中见乙状结肠、直肠有紫色结节,脾脏Ⅲ度肿大,表面不光滑,肝脏无异常.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照顾者负担及心理弹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沈霞;崔岩;修麓璐;商付明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照顾者负担、心理弹性现状及两者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照顾者负担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96名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负担、心理弹性水平,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照顾者负担得分为(47.19±10.38)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24.2±5.8)分;心理弹性量表得分(63.07±13.18)分,低于我国社区人群的(65.4±13.9)分;照顾者负担总分与心理弹性呈明显负相关(r=-0.62,P<0.01),心理弹性总分与发展受限性负担、社交性负担、情感性负担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2、-0.65、-0.51;P<0.01).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照顾者负担较重,且与心理弹性间呈负相关,临床工作中应采取措施优化照顾者心理弹性,降低照顾者负担,提升照顾质量.

  • 连续性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冯静;顾晔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心衰药物和基础护理治疗直至临床治愈出院,出院后干预组由心血管专科护士实施连续24周的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24周,干预组患者LiHFe评分综合方面、体力方面、情绪方面,均低于对照组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连续性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帮助。

  • 循证护理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规范化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陈亦莉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的循证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再住院率、满意度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得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8.12±3.10)d,再住院率为16.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23±3.50)d,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x2分别为2.472,5.079;P <0.05);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AS得分(41.68±2.21)分及SDS得分(41.52±3.01)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9.98±2.26),(51.86±3.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253,1.707;P<0.05);满意度观察组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80,P<0.05).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来护理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右心衰竭患者对预防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病情的加重、复发有重要的意义.

  • 1例高龄扩张型心肌病人植入心脏再同步除颤器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赵桂景;毛丽

    患者男,85岁,主因反复胸闷33年,加重伴气短、双下肢水肿2个月,于2007年4月17日入院.患者于1974年开始出现劳累后胸闷,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

  •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作者:唐小妮;徐凤;裴鸣

    患者 女,54岁,以"活动后胸闷、气短2年,加重伴腹胀半月"人院.入院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Ⅳ级,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前后、左右)66/79,67/80mm,左室射血分数(EF)23%.脑钠肽11 388 pg/ml.于2011年12月10日安装了美敦力的CRT-D起搏器.于术后第10天因牙痛、休息差,出现心慌、大汗淋漓收入院,心电图示:心室率168次/min,房颤,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应用吗啡、呋塞米、胺碘酮等治疗后好转.于术后第13天,出现尖端扭转型室速,随后体内除颤仪自动除颤复律.术后1个月复查心功能Ⅱ级,心电图示:心室起搏心律,起搏器感知、起搏功能良好.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前后、左右)50/70,51/71 mm,EF 35%.脑钠肽4029 pg/ml.

  •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诊断与探讨

    作者:吴林生;朱世亮;陈爱英;陈荣根

    目的:评估超声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9例63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结果:声像图中,浆细胞性乳腺炎分三种类型;实质团块型(81%),脓肿形成型(8%),导管扩张型(11%).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以实质团块型为主.大部分位于乳晕后或乳晕周围,外形不规则、呈不均匀低回声、无包膜团块.

  • 多普勒超声检测MPI及LVFS/MPI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功能

    作者:邓燕;马国添;钟国强;郭盛兰;吴棘

    目的 探讨心肌活动指数(MPI)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与MPI比值(LVFS/MPI)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功能的价值及其与血浆BNP相关性.方法 腹腔注射阿霉素建立大鼠DCM模型.造模期第0周、4周、7周、13周末测定正常组与DCM组大鼠MPI,LVFS/MP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ELISA方法检测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结果 DCM组大鼠第4周末MPI增大、LVSF/MPI降低(P<0.05);第7周末MPI明显增大、LVSF/MPI明显降低(P<0.01),LVEF降低(P<0.05);第13周末MPI明显增大、LVSF/MPI及LVEF明显降低(P<0.01).大鼠血浆BNP含量与MPI呈正相关(r=0.80,P<0.05),与LVFS/MPI呈负相关(r=-0.85,P<0.05).结论 MPI、LVFS/MPI是早期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

  • 左室腔测定对扩张型心肌病预后的观察

    作者:梁文楚

    目的:探讨左室腔大小对于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预后影响.方法:测定4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腔舒张内径(LVED),根据LVED予以分组:>70 mm、≤70 mm,对两组心率变异性(HRV)、左室射血分数(EF)、QT离散度(QTd)、恶性心律失常以及1 a内再住院、严重心衰、全因死亡等指标对比分析.结果:>70 mm组HRV各参数、EF均较对照组低(P<0.05),QTd、恶性心律失常、再住院、严重左心衰较对照组组高(P<0.05),而全因死亡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室腔测定对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人类
  • 心肌病的磁共振成像(译文)

    作者:李世国;刘玉清

    MRI能够清楚显示心肌病特征性的形态变化,可补充超声心动图的不足,为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MRI电影尚可准确地对心功能进行无创性评价.近年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MR心肌灌注及延迟增强扫描,对心肌病的诊断也有重要作用.心肌灌注扫描可以发现心肌缺血,延迟增强提示心肌纤维化等,对分析肥厚型、扩张型等心肌病的预后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心肌病(肥厚型、扩张型、限制型和致心律不齐性右室心肌病)的MRI诊断加以评价.

  • 超声心动图Z值在扩张型心肌病患儿中的应用

    作者:肖丽苗;陈文娟;段星星;胡原;刘倩君;袁文芳

    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其心脏大小和功能值可随其生长发育而变化,但既往评价标准忽略了儿童生长发育等因素的影响,不利于临床客观评价药物疗效及患者预后.将超声心动图测值经体表面积校正后转化为Z值进行表述可克服上述因素影响.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研究将Z值联合超声新技术评估扩张型心肌病患儿的左、右心室心功能和预后.本文对Z值在扩张型心肌病患儿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左心室舒张功能

    作者:曾燕玲;陈昕;韩玉娜;杨亮;杨军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3DE)定量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对30例DCM患者(DCM组)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和每搏输出量(SV)及射血分数(EF),并计算左心室舒张期前1/3充盈分数(1/3FF);分析1/3FF与E/E的相关性.结果 DCM组EDV、ESV、SV及E/E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DCM组EF及1/3FF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1/3FF与E/E均呈显著负相关(r=-0.81、-0.81,P均<0.05).结论 3DE能定量评价DCM左心室舒张功能,可作为临床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一种新方法.

  • 二维应变参数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作者:梅丹娥;陈金玲;冯闯丽;赵志玉;宋宏宁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应变参数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价值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DCM患者(DCM组)及对照组各25例,采用2D-STI技术获取左心室各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圆周应变达峰时间(Tls、Tcs),分别计算左心室18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ls-SD)及大差值(Tls-dif),左心室心尖四腔心、三腔心、二腔心切面6节段纵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ls-SD-4、Tls-SD-3、Tls-SD-2)及大差值(Tls-dif-4、Tls-dif-3、Tls-dif-2),左心室18节段圆周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cs-SD)及大差值(Tcs-dif),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水平6节段圆周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cs-SD-M、Tcs-SD-P、Tcs-SD-A)及大差值(Tcs-dif-M、Tcs-dif-P、Tcs-dif-A).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DCM组整体及节段应变参数均显著增大(P均<0.05);DCM组中,除Tcs-dif-P、Tcs dif外,余应变参数均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P均<0.05);除Tcs dif-M、Tcs-dif-P及Tcs-dif外,余应变参数均与舒张早期二尖瓣口峰值血流速度(E)/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DCM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期应变均存在不同步,收缩不同步可加剧心功能的恶化;2D-STI参数可以客观评价DCM患者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 心脏磁共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和左心室功能

    作者:孙英杰;张文博;程敬亮;金红瑞;邵晓宁

    目的 采用MRI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肌纤维化,并分析其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44例DCM患者(DCM组)和2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根据DCM患者心肌是否存在LGE,将DCM组再分为LGE(+)亚组和LGE(-)亚组.所有被检者首先行左心室短轴电影扫描;并于注射对比剂前、后分别行改良的look-locker反转恢复和相位敏感反转恢复序列扫描,以取得短轴位T1 mapping和延迟增强图像.通过短轴电影序列获得左心室心功能参数,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每搏量(LVSV)、左心室心排出量(LVCO)、左心室心肌质量(LVMM),并获得除LVEF外其余参数的标准化指数;获得左心室短轴平均T1值.对以上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CM组LVEF和LVEDV指数、LVESV指数、LVSV指数及LVMM指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GE(+)亚组LVEDV指数[(214.63±66.62)ml/m2]明显大于LGE(-)亚组[(178.61±44.68)ml/m2,P<0.05];DCM组心肌T1值[(1 326.90±59.75) ms]显示明显大于对照组[(1238.68±51.90)ms,P<0.001];DCM组心肌T1值与LVEF呈负相关(r=-0.324,P<0.05),与LVEDV指数、LVESV指数呈正相关(r=0.385、0.384,P均<0.05).结论 T1 mapping技术和LGE均可检测DCM心肌纤维化,且弥漫性心肌纤维化的程度与左心功能存在一定关系.

  • 磁共振T1 mapping成像评价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弥漫性心肌纤维化

    作者:马晓海;赵蕾;李松南;董建增;张天静;安靖;范占明

    目的 探讨磁共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 mapping)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纤维化的价值,及心肌纤维化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临床诊断证实的30例HCM患者(HCM组)、27例DCM患者(DCM)和符合纳入标准的33例患者(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均行心脏电影成像、对比增强前、后T1mapping成像、延迟对比增强(LGE)成像.测量不同受检者增强前、后左心室平均T1值及心功能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心肌平均T1值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HCM组22例(22/30,73.33%)患者存在延迟强化,DCM组15例(15/27,55.56%)患者存在延迟强化,对照组无延迟强化.比增强前,HCM组[(1 294.79±85.22) ms]、DCM组[(1312.88±59.57)ms]左心室心肌T1值均较对照组[(1 266.56±57.33)ms]显著增加(P均<0.05);对比增强后,HCM组[(491.31±121.59)ms]、DCM组[(466.77±126.34)ms]左心室心肌T1均值较对照组[(534.09±92.73)ms]显著减低(P均<0.05).HCM患者左心室心肌增强前T1值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8,P<0.05),增强后T1值与其呈正相关(r=0.59,P<0.05);DCM患者左心室心肌增强前T1值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55,P<0.05),增强后T1值与其呈正相关(r=0.51,P<0.05).结论 HCM和DCM患者心肌纤维化与心功能相关;T1 mapping成像有助于评价HCM和DCM患者心肌纤维化.

  • 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疾病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短轴的局部收缩功能

    作者:郭薇;练敏

    目的 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OME)评价冠心病(CAD)及扩张型心肌病(DCM)所致的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短轴的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以DCM组30例、CAD组30例患者及对照组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CAD组分为CAD缺血节段亚组及CAD非缺血节段亚组,采集各组左心室短轴16个节段的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曲线,分别测量收缩期内膜峰值运动速度(V)、加速度(A)、收缩期运动峰值相对力(F’)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16个节段相应室壁比较,DCM组的V、A、F’均明显减低(P均<0.05);CAD缺血节段亚组分别与CAD非缺血节段亚组及对照组的16个节段相应室壁比较,V除在基底段的侧壁、下壁、后间隔,乳头肌段的下壁、后间隔,心尖段的后间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其他室壁节段均降低(P均<0.05),A、F'■在16个节段室壁均减低(P均<0.05).结论 A、F'对评价局部收缩功能异常较V更加敏感,OME可作为评价DCM和CAD所致心力衰竭患者的局部收缩功能的有效方法.

  • STI评估左心室逆重构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左心室收缩功能

    作者:肖丽苗;陈文娟;彭颖慧;杨柳;刘倩君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左心室逆重构(LVRR)前后左心室局部心功能变化.方法 收集24例临床诊断为DCM并经治疗达到LVRR标准的患儿,并选取性别和年龄、体表面积分别与患儿发生LVRR前与发生LVRR后相匹配的各24名健康儿童分别作为对照组1及对照组2.应用STI定量评估受检儿常规超声心功能参数、左心室各节段纵向应变(LS)和圆周应变(CS).分别比较24例DCM患儿LVRR前与LVRR后、LVRR前与对照组1及LVRR后与对照组2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24例DCM患儿LVRR后LVEDD、LVEDV、LVESV均低于LVRR前,而LVEF、左心室各节段LS及CS均高于LVRR前(P均<0.05).与对照组1相比,DCM患儿LVRR前左心室各节段LS及CS均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2相比,DCM患儿LVRR后有12个节段LS及10个节段CS均降低(P均<0.05),其余节段LS与CS与对照组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CM患儿发生LVRR后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较LVRR前有明显好转,但多数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479 条记录 1/24 页 « 12345678...2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