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氟伏沙明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陈月江;董昆仑;曹磊明

    探讨氟伏沙明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临床疗效.将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氟伏沙明联合认知疗法)和对照组(仅用氟伏沙明治疗)各30例,观察8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因子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第8周末评估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各项测查减分明显.氟伏沙明联合认知疗法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优于单用氟伏沙明,疗效稳定,且不增加副作用.

  • 认知疗法在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赵金辉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在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4年2月被在骨科被诊断为慢性疼痛性疾病的患者48例,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骨科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骨科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认知疗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等级,以及抑郁程度、焦虑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等级0级为18例、1级为4例、2级为1例、3级为1例;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等级0级为10例、1级为6例、2级为5例、3级为3例。观察组患者 SDS 评分为(37.7±5.8)分,SAS 评分为(44.8±6.7)分;对照组患者 SDS 评分为(45.1±6.3)分,SAS 评分为(49.2±6.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认知疗法护理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与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方法相比,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明显缓解,减少了抑郁、焦虑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恢复,临床效果显著,应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

  • 研究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在肝癌护理中的作用

    作者:王丽荣;陈红

    目的:讨论和分析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在肝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肝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综合治疗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抑郁和焦虑情况,并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结果:经过治疗,较之对照组,研究组的焦虑和抑郁缓解程度更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肝功能指标的改善方面,研究组的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的护理中,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对患者的肝功能和心理健康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临床应用效果颇为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认知疗法在改善妊娠期抑郁症状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向琴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对妊娠期女性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该院产科门诊建卡进行围产期产检的有抑郁症状的孕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孕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孕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认知疗法,比较两组孕妇经治疗后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及后续分娩的剖宫产率、产程时间、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级别、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结果,综合评价认知疗法对妊娠期并发抑郁症孕妇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孕妇经过治疗后,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孕妇的抑郁评分指数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孕妇.对照组患者分娩期的剖宫产率、产程时间、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级别、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值均<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疗法对围产期妇女抑郁症状改善及提高分娩过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低频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疗法对儿童抑郁障碍的研究

    作者:冯虹;秦国兴;甘建光;盖琼;王铁锋

    目的 观察低频经颅磁刺激(rTMS)加认知疗法(CBT)治疗儿童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儿童抑郁障碍患者分成研究组即rTMS+CBT和对照组即假性刺激+CBT.以上2组均不采用药物治疗.观察2个月,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的变化及差异,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末抑郁情况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即基线时研究组CDI分值(27.03±7.46)分,对照组(27.25±6.93)分,2组CDI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71,P=0.681).时间点主效应表明,研究组患者治疗2周时CDI评分[(19.93±5.97)分]较基线降低,与对照组[(25.32±6.5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85,P=0.001);治疗4周时研究组CDI评分[(12.17±3.75)分]较基线降低,且低于对照组[(23.39±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027,P=0.000).经治疗8周后CDI评分[(11.9±3.31)分]明显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17.36±4.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874,P=0.000).结论 rTMS联合CBT可有效治疗儿童抑郁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 银芨散联合认知疗法治疗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潘丽;庞丽萍;张久存;贠小巧;张丽华;苏玉梅;韩丽青;毛荣;刘军

    目的 观察院内制剂银芨散结合认知疗法治疗宫颈高危型HPV (HR-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宫颈HR-HPV感染的患者180例随机均分成治疗组(院内制剂银芨散宫颈上药加认知疗法)、银芨散组和保妇康栓组,于治疗后3、6个月复查宫颈炎临床症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HR-HPV分型检测.结果 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HPV转阴率46.67%,银芨散组21.67%,保妇康组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自然消退率(13%左右).6个月后治疗组转阴率90.00%与银芨散组70.00%和保妇康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临床症状的疗效、改善焦虑方面的疗效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保妇康栓组和银芨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银芨散结合认知疗法治疗宫颈HR-HPV感染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中药银芨散疗效与保妇康栓相似可制成阴道栓剂应用于临床做进一步研究.

  • 认知疗法合并中药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邴香兰;朱凤香

    我国由于长期受生物医学模式影响,对更年期综合征以药物治疗为首选,而往往忽略了认知、行为等心理方面的治疗,常用的激素替代疗法也不尽人意.应用认知疗法合并中医中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我们尝试应用认知疗法合并中药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46例,现报告如下.

  • 心理干预联合中医药辨证治疗更年期功血临床观察

    作者:韩霞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认知疗法联合中医药辨证治疗更年期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名确诊为更年期功血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6例.对照组予米非司酮,10 mg/d,治疗组在心理干预和认知疗法基础上,口服中药安坤汤(桃仁、当归、黄芪、赤芍、牡丹皮等,日1剂),连续给药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止血、贫血、子宫内膜厚度、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止血时间明显缩短(P<0.05),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减小(P<0.05),贫血、中医症状疗效和临床疗效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心理干预、认知疗法与中药安坤汤合用可改善更年期功血患者生活质量,防止病情迁延、加重或复发,疗效较好.

  • 认知疗法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黄海容;李康娟;黄锡球

    目的 探讨认知疗法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208例高血压患者按入院顺序先后随机分为研究组106例和对照组102例.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认知疗法措施干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1年后应用Morisky-Green测评表(MG),评价两组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CPAT),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结果 治疗1年后,研究组患者CPAT佳的百分率为79.25%,对照组患者CPAT佳的百分率为58.82%,两组比较,X2值为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降压显效率为52.83%,有效率为45.28%;对照组患者降压显效率为33.33%,有效率为27.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认知疗法可明显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降低高血压危害,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 认知疗法在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陈玉芳;王越;王荃仪;左霞

    目的:探讨对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给予认知疗法护理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10例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认知疗法护理。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并对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实施认知疗法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经过3周护理,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疼痛程度、疼痛发生率以及满意程度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在给予认知疗法护理后,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知,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加快病患的恢复速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 认知行为干预对肿瘤 PICC 置管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作者:陆美华;黄敏清;方奕;胡春仪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肿瘤PICC置管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PICC置管患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肿瘤科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认知行为干预。两组患者在PICC置管前3 d、置管后1 d和7 d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评分,同时在置管前3 d、置管时、置管后1 d、3 d、7 d对穿刺部位进行疼痛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SAS及SDS在置管后1 d和7 d,疼痛得分在置管时、置管后1、3、7 d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降低PICC置管患者心理应激,缓解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效地提高心理承受及适应能力,减轻置管时疼痛,为进一步抗肿瘤治疗提供良好身心准备。

  • 用综合心理干预疗法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宇朋

    强迫症(OC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焦虑障碍.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易出现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行为(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且患者无法控制,严重影响其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及生活起居.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心理疗法和药物疗法对强迫症患者进行治疗.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单独使用心理疗法、联合使用心理疗法和药物疗法以及联合使用心理疗法和手术疗法治疗强迫症的进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探讨采用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综合心理干预疗法治疗强迫症的临床效果.

  • 认知行为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作者:韩军丽;曾碧媚;陈洁

    目的:调查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发病期间的负性情绪状况,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减轻ACS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4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冠心病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及放松训练。住院始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ACS患者的负性情绪状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降低ACS患者的负性情绪。

  • 认知疗法在失眠症中的护理作用

    作者:张伟红;张燕;荣晓玲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紊乱,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失眠的经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症的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据统计,约有30%的成人患有失眠.临床上可经常遇到一些非器质性失眠患者,他们具有对失眠和极度关注失眠结果的优势观念[1],此类失眠病人临床上采用的常规基础护理加心理护理配合药物治疗在改善睡眠质量的时间的同时,因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产生的许多药物依赖问题及停药后的戒断现象的出现,导致失眠症长远疗效往往不佳,为此,我们在以上基本措施下采用认知疗法配合临床治疗失眠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认知疗法 失眠 护理
  • 张子和应用认知疗法验案分析

    作者:王东坡

    认知疗法可广泛应用于治疗临床疾病过程中,是临床心理学治疗情绪、情感、行为等心理障碍,以及躯体疾病的常用方法.金元医家张子和擅用心理治疗,其病案中有许多治法与现代心理学中的认知疗法相似,不同的是所使用的手段较为丰富,不仅注重语言疏导,而且有假戏真做的反向认知法、以行为促动认知的行为认知法、习以为常的脱敏认知法、通过诱导矫正认知的诱导认知法等,列举数例加以分析.

  • 丁螺环酮、百忧解加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罗来兴;黄嫦娥;张秀芳

    目的探讨丁螺环酮合并百忧解加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药物对照组和合用研究组,经过8周的治疗.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心理治疗采用认知疗法.结果HAMD疗前疗后和两组间2、4、6、8周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两组TESS评分各周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药物加心理治疗组的疗效好于药物组,差异显著.结论丁螺环酮合并百忧解加心理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好,起效快,治疗时间短,疗效持久不易复发.

  • 认知疗法合并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焦虑的疗效

    作者:刘远洪;梁金花;葛晓航;闫斌

    目的 评价认知疗法合并黛力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脑卒中后焦虑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焦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分别给予认知疗法合并黛力新、单用黛力新治疗8周.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副反应量表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治疗4、8周时,治疗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16.08±7.45,8.80±4.73)明显低于对照组(19.80±8.26,11.35±5.03),P<0.05;临床总疗效无论治疗4、8周,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认知疗法合并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焦虑的疗效较好.

  • 头穴丛刺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观察

    作者:白晶;李宝栋;戈杰英;赵华芳;田雯艳;田守森;白金君

    目的 观察头穴丛刺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共选取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吡拉西坦口服及一般康复、作业、认知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头穴丛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星期后采用简明神经心理学测验量表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8星期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同时在其他神经心理学测验方面,治疗组注意力、记忆力、视空间结构能力有明显改善(P<0.05),在记忆力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穴丛刺联合认知训练可较好改善脑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针灸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效果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作者:张阳;唐巍;宋小鸽;武松;张高迎;徐华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VIP、WANFANG DATA和Pubmed、Cochrane Library,查找有关应用针灸联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1990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由2名评价者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1个研究,共789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灸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在以下方面均优于单纯认知康复训练或药物,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RR=1.58,95%CI (1.10,2.26),P=0.01],MMSE 评分[MD=2.64,95%CI(1.78,3.50),P<0.00001],P300潜伏期[MD=﹣18.46,95%CI(﹣30.51,﹣6.41),P=0.003],P300波幅[MD=1.23,95%CI(0.82,1.63),P<0.00001],日常生活能力ADL[SMD=0.52,95%CI(0.31,0.73),P<0.00001]。基于系统评价结果,采用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评价证据质量,结果显示,证据水平均为低级,推荐强度为弱推荐。结论本Meta分析结果提示,针灸联合认知康复训练疗效优于单纯认知康复训练或药物。但由于原始文献质量均较低,尚需要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 烧伤患者早期心理干预方法的研究

    作者:蒋琪霞;耿利琼;刘进玲;梁龙清;印建云;陈芳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早期心理干预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8例入选者按年龄、伤情分为A、B两组,分别采用音乐疗法和认知疗法每日干预1次,每次20~30 min.同时采用"焦虑状态/特性问卷"于入院日、干预后7,14,21 d评定其心理状态;采用"数字化疼痛估计表"和自制的"睡眠状况评估表"每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与时间,并作两种方法干预前后的结果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早期干预后的焦虑状态积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疼痛程度计分干预后显著低于干预前,睡眠时间和质量较干预前明显增加.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减轻烧伤患者早期的焦虑状态、疼痛程度,并能明显增加睡眠时间和提高睡眠质量;从短期效果看,音乐疗法优于认知疗法;自制的睡眠状况评估表结果客观、可靠,可作为评价患者睡眠质量的一种实践工具.

481 条记录 12/25 页 « 12...9101112131415...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