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治疗性沟通对头颅CTA患者中负性情绪及成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陈宝霞;郑小燕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对头颅CT血管造影(CTA)患者中负性情绪及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选取84例头颅CT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检查前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治疗行沟通,对比分析两组检查依从性、并发症、护患纠纷、图像质量评分、负性情绪、满意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于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质量评分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而诊查时间则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及护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行沟通能有效改善头颅CTA患者中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诊查依从率及成像质量.

  • 治疗性沟通对改善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

    作者:李欢;钟思敏;陈玉燕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对改善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予以治疗性沟通.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采用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干预前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SDS得分分别为(57.95±6.07)分和(58.50±5.3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SDS得分降为(38.58±5.0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30±6.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治疗性沟通可以改善产褥期产妇的抑郁心理,降低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率.

  • 治疗性沟通联合配偶同步健康教育在年轻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高冰红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联合配偶同步健康教育对年轻乳腺癌术后患者主观幸福感及夫妻双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1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治疗性沟通联合配偶同步健康教育.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分别利用QLICP-BR量表、QOL Scale-Family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及配偶生存质量.利用单项目自陈主观幸福感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主观幸福感受.结果 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状态、共性症状、社会功能、特异模块评分分别为(58.20±5.45)分、(60.02±6.20)分、(71.40±6.10)分、(59.90±7.20)分、(64.70±5.8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9.08±4.65)分、(45.20±5.20)分、(59.90±4.20)分、(47.00±3.70)分、(52.30±2.40)分],生存质量优势明显(均P<0.01),观察组患者配偶躯体健康、心理状态、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57.00±5.50)分、(56.00±2.20)分、(70.10±4.10)分、(58.80±5.2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9.20±4.00)分、(35.80±2.32)分、(56.60±3.40)分、(49.00±3.80)分](均P<0.01).观察组患者自我形象适应度、配偶理解度、主观幸福感的分值分别为(4.03±0.08)分、(4.09±0.09)分、(4.23±0.08)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0±0.09)分、(2.40±0.25)分、(1.78±0.10)分],观察组主观幸福感水平更高(均P<0.01).结论 治疗性沟通及配偶同步健康教育应用于乳癌患者中,利于患者改变错误认知、行为,积极参与到疾病治疗与护理中,促进患者和配偶的正性情绪,增强夫妻双方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支持,有效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受,实现重建患者身心平衡,提高夫妻双方生存质量目的.

  • 治疗性沟通缓解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焦虑的干预分析

    作者:朱艳芳;卓龙彩;王艳茹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在缓解妇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9月在本院妇科收治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100例,按照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开展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SAS)和抑郁(SDS)评分、症状自评分(SCL-90)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分、患者并发症合计发生率以及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出院前1天,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30.5±7.6)分、(31.8±8.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SCL评分分别为(18.3±4.8)分、(16.4±4.3)分、(11.6±3.5)分、(8.5±2.4)分、(9.5±3.1)分、(7.6±2.8)分、(13.8±2.5)分均优于对照组,TCSQ评分中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评分分别为(33.5±7.3)分、(26.7±6.5)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对妇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治疗性沟通,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综合性应用价值和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治疗性沟通对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陈汉英;李景寿;周庆梅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将本科收治的14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治疗性沟通.比较两组患者对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治疗组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的COPD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可有效提高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尽快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

  • 治疗性沟通结合肉毒素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雷金娣;苏金英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结合肉毒素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给予治疗性沟通系统,并比较两组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hort-Form-36 Health Survey,SF-36)评分、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Herth hope index,HHI)评分及膀胱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及HH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可显著提高其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膀胱功能.

  • 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对胃癌化疗期患者症状体验的影响

    作者:邹媛;高茜;王举;栾俊琦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对胃癌化疗期患者症状体验的影响.方法 将136例胃癌并行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按照化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治疗性沟通干预.比较两组症状体验、心理痛苦及自我管理水平得分情况.结果 化疗结束时,观察组症状困扰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症状困扰发生频繁程度、严重程度及困扰程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心理痛苦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及化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相关知识、监测行为、心理信念3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治疗性沟通系统干预可以改善胃癌患者化疗期间的症状体验.

  • 治疗性沟通在老年慢性疾病病人中的应用

    作者:杨明武

    目的 探讨治疗性沟通在老年慢性疾病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对182例常见慢性疾病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性沟通,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性沟通后比治疗性沟通前心理负担发生率明显降低,治疗性沟通可以极的感体验,减弱消极的情感体验.结论 在治疗老年慢性疾病中,适时的应用治疗性沟通,对老年病人的身心康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治疗性沟通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孙秀勤;李星慧;唐菁华;黄越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儿科诊断的ADHD儿童共62例.随机分为治疗性沟通系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儿童均接受相同常规治疗及护理教育,治疗性沟通组每周进行治疗性沟通千预.在纳入研究治疗前及完成6个月治疗时分别填写儿童生存质量自评量表4.0(PedsQLA.0)评估儿童生活质量.[结果]两组儿童年龄、性别、治疗前两组儿童PedsQL4.0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6月后PedsQL4.0生存质量量表自评得分在生理、心理、情感、社交能力、学校表现和PedsQL总分较治疗前有改善,且治疗性沟通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能提高ADHD儿童的生存质量.

  • 护士与老年科患者有效沟通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祚燕

    本文通过总结护士与老年患者进行一般性沟通和治疗性沟通的临床护理经验,提出改善临床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和意义,旨在增进老年病房护士的临床沟通技巧,适应不断增长的老年患者服务需求,提高老年病房护理质量.

  • 治疗性沟通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仲金丹

    概述治疗性沟通在对肿瘤患者的方式、作用及影响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护患治疗性沟通的现状进行综述,指出因肿瘤患者的特殊心理,应用治疗性沟通还需要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及患者的依从性来达到一定的效果。因此,因注重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来提高治疗性沟通的效果方面进行研究。

  • 治疗性沟通在门诊小切口腋臭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李茂玉;侯勇;熊艳;刘丽黎;高锦越

    目的:探讨门诊小切口腋臭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治疗性沟通,对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围手术期给予一般术前教育的170例门诊小切口腋臭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年围手术期给予治疗性沟通的182例门诊小切口腋臭术患者作为实验组,统计两组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满意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满意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是降低患者并发症、提高手术满意率的重要护理措施.

  • 治疗性沟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疾病感知的影响

    作者:李梅珠

    目的 通过观察治疗性沟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疾病感知的影响,为督促患者增加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主动参与度及改善预后等方面开辟新的途径.方法 被试对象80例,干入院第1d在完善执行所有治疗护理常规的同时,采用疾病感知问卷中文版(IPQ-R)进行入组测评.然后实施治疗性沟通.具体包括真挚、尊重和同感心三个要素,分为准备与计划阶段、沟通开始阶段、沟通进行阶段、沟通结束阶段四个阶段.待治疗性沟通结束(即出院前1d),采用上述疾病感知问卷中文版(IPQ-R)重复测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 治疗性沟通实施后,患者疾病感知所包含症状识别、病程(急慢性)、周期性、后果、个人控制、治疗控制、疾病相关性、情感陈述8个维度得分与沟通前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P<01).结论 实施治疗性沟通对患者的不良疾病感知具有良好的干预效应,可有效地改善患者对疾病的感知认知,促进患者对健康行为和疾病康复措施的选择与坚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全面恢复.

  • 治疗性沟通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况的影响

    作者:段振燕;杨绍平;伍倚欣;胡恩梦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治疗性沟通,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抑郁情绪、消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01),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性沟通能有效改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 泌尿结石患者的沟通技巧

    作者:黄萍芳

    尿道结石比较少见,大部分为来自膀胱或从上尿路排出到膀胱的结石在排尿时随尿液排出到尿道所致,结石容易停留在尿道的前列腺部、球部和舟状窝等空间相对较大的部分.与患者沟通是以患者为中心,护士帮助患者进行身心调适,使患者从疾病状态向健康方向发展,能应对应激、调整适应,并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技巧.它是一般性沟通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是有目的的护患沟通.深入了解治疗性沟通的内容,结合临床实践,总结治疗性沟通的影响因素,探讨治疗性沟通的技巧策略,将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

  • 治疗性沟通对门诊小型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效果分析

    作者:陈岩

    目的 探究治疗性沟通对门诊小型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至我院就诊的门诊小型手术患者共150例,时间段为2016.5.17-2017.5.17,其中对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治疗性沟通,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SAS与SDS评分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应对方式评分无明显的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门诊小型手术患者给予治疗性沟通进行干预,利于负性情绪与应对方式的改善,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值得推荐.

  • 浅析高职护生治疗性沟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作者:王凯丽;刘正芳;刘珍莲

    目的 了解高职护生治疗性沟通能力现状,探讨高职护生治疗性沟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护患沟通能力测评表”对我校2009级468名高职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职护生治疗性沟通能力总体水平较低.结论 充分发挥护理教师的作用,采取相应策略,以提高护生治疗性沟通能力.

  • 治疗性沟通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恐惧心理的应用

    作者:董金枝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恐惧心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诊治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本组患者均予以治疗性沟通干预,比较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患者干预后负面情绪较干预前发生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相关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干预后满意度高达98.08%.结论:治疗性沟通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普及。

  • 围手术期护患治疗性沟通的现状研究

    作者:刘晓静;巨泽亮;马振霞

    通过对围手术期护患沟通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到,一方面是围手术期患者存在着强烈的信息需求,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而另一方面是护患沟通的严重缺乏,护士的沟通意识,沟通的频次、沟通的内容和方式等均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这一现象与现代护理理念背道而驰,表明现代护理观在临床实践领域应用的现状并不乐观.从治疗性沟通的概念、意义、患者对治疗性沟通的主观感受及护理人员对治疗性沟通的态度等方面对国内外护患沟通现状做一综述,指出患者和护士对治疗性沟通的观点存在很大差异,而患者的主观感受决定护理服务满意度的高低,因此应注重从患者的角度来研究护患治疗性沟通.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恐惧心理采用治疗性沟通的可行性

    作者:陈永艳;薛建光;李俊辉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恐惧心理采用治疗性沟通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4年07月~2016年0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沟通方式,观察组给予治疗性沟通的方式,观察两种沟通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恐惧心理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组的相关指标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恐惧心理采用治疗性沟通有着很大的可行性,值得推广.

147 条记录 7/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