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效果观察

    作者:王林;曾峥;林欣

    目的 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采用Wallls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15个间隙),其中L(2-3)1例,L(3-4)5例,L(4-5)9例.观察手术操作过程、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在手术前后进行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7~24个月随访.术后1、6个月JOA评分同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JOA评分同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置入作为一种预防及治疗腰椎疾病的"非融合一动态稳定"手术,可以保留腰椎被固定节段的活动性、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同时维持节段稳定性,促进退变椎间盘的恢复,并通过保留手术节段脊柱运动功能而预防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直接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疗效观察

    作者:甘锋平;谭海涛;江建中;谢兆林;陈国平;黄圣斌;詹翼;李颖;林鑫欣

    目的 探讨直接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direct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D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5月-2014年5月采用DLIF治疗的符合选择标准的2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男15例,女10例;年龄36 ~ 78岁,平均61.4岁.病程8个月~20年,平均5.7年.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腰椎退变性侧凸2例,腰椎滑脱症3例,腰椎节段不稳伴椎管狭窄6例.病变节段:L4、510例,L3.46例,L2、,2例,L2~42例,L3~53例,L2~52例.术前椎间隙高度为(6.20±0.88) m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8.26± 0.49)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为40.80%±3.10%.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采用VAS评分、ODI评价疗效,影像学检查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85 ~ 155 min,平均105 min;术中出血量80 ~ 300mL,平均158mL;术后住院时间为2~5d,平均3.2 d.术中未发生大血管、腹腔脏器(输尿管、肠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4.6个月.术后出现单纯屈髋乏力4例,屈髋乏力伴大腿前方或腹股沟区麻木5例,均于术后6个月内恢复.随访期间未发现椎间融合器下沉或滑移、螺钉断裂、逆行性射精等并发症.25例32个节段中,20个节段获完全骨性融合,12个节段部分融合;融合时间为6~ 18个月,平均10.8个月.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分别为(11.98±1.20)mm和(11.80± 1.33) mm,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2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为(3.43±0.53)分,ODI为15.41%±3.91%,均较术前显著改善(t=26.275,P=0.000;t=22.902,P=0.000).结论 DLIF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的优点,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安全、有效方法.

  • Waveflex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中期疗效

    作者:薛有地;王栋;戴维享;马超;夏计划

    目的 探讨Waveflex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7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26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男15例,女11例;年龄23 ~ 65岁,平均34.2岁.病变节段为L3~S1.病程9个月~8年,中位病程3年3个月.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邻近退变节段Waveflex内固定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评价患者症状改善情况,Stauffer-Coventry评价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摄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椎间隙高度(disc space height,DSH)、椎间角(intervertebral angle, IVA)、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CT三维重建评价椎间融合情况,腰椎MRI对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进行Pfirrmann分级.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50个月,平均40.6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ODI、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Stauffer-Coventry评价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优21例,良2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5%.X线片复查示,术后无螺钉拔出及固定棒断裂、移位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手术前后邻近节段I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ROM显著低于术前、DSH高于术前(P<0.05),而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参照Brantigan等椎间融合分级标准:E级19例,D级6例,C级1例,植骨融合率为96%.末次随访时,腰椎MRI显示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00,P=1.000).结论 Waveflex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期疗效满意.

  • 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伴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椎间融合率的影响

    作者:徐勇;周敏;刘欢;张群虎;胡志毅;张宁;任永信

    目的 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伴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椎间融合率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1月-2012年10月采用经后路椎间孔行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的44例伴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使用1,25-二羟基维生素D3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类型、病变节段、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行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薄层二维重建CT检查,根据改良Brantigan评分标准评价椎间融合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7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断钉、断棒、Cage移位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试验组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改良Brantigan评分标准,术后6个月试验组椎间融合率为76.19% (16/21),对照组为43.48% (10/23),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0,P=0.03);末次随访时,试验组椎间融合率为95.24% (20/21),对照组为65.22%(15/23),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4.38,P=0.02). 结论 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可能提高伴骨质疏松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椎间融合率以及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单节段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与后路360°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进;刘浩;李涛;曾建成;宋跃明;刘立岷;龚全

    目的 比较单节段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与后路360°植骨融合治疗L4、5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与影像改变.方法 对2008年10月-2010年11月采用后路减压联合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术(A组,29例)治疗与后路减压、椎间及后外侧360°植骨融合术(B组,31例)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L4、5退变性疾病患者进行对比研究.A组:男20例,女9例;年龄21~67岁,平均45.1岁;病程2个月~4年.B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32~86岁,平均56.2岁;病程3个月~6年.除年龄外,两组性别、病程、病因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量表评定,并摄x线片测量病变节段及其上下节段椎问高度、椎间活动度及腰椎整体活动度.结果 A、B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脑脊液漏2例;B组术中并发硬膜撕裂1例、椎管内静脉丛出血1例,术后脑脊液漏2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9,P=0.731).A组随访时问12~21个月,B组为12~23个月.末次随访时A、B组VAS、JOA评分及ODI均优于术前(P<0.05);且A组VAS评分优于B组(P<0.05).A、B组手术前后L4、5及L5、S1椎间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L3、4椎间高度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较术前降低(P<0.05).A、B组手术前后L5、S1椎间活动度及腰椎整体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L4、5椎间活动度较术前减少(P<0.05),而L3、4椎间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末次随访时L4、5椎间隙已融合,L3、4椎间活动度较术前增大(P<0.05).末次随访时,A、B组间L3、4椎间高度及椎问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节段Coflex棘突间动力重建与后路360°植骨融合术治疗L4、5退变性疾病疗效相当,但前者对邻近节段具有保护作用,更适用于青壮年初治及年老体弱复发患者.

  • 静脉注射甘露醇或地塞米松对腰椎融合术后腰腿痛作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郑勇;王建;袁超;郑文杰;李长青;张正丰;周跃

    目的 比较静脉输注20%甘露醇或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M)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TLIF)后腰腿痛的作用. 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10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接受MI-TLIF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其中66例患者术后分别采用20%甘露醇(34例,甘露醇组)和DM(32例,DM组)治疗,34例不行脱水剂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病变类型及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24、48、72、96 h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浓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腰腿痛评分. 结果 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神经根损伤、局部血肿形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3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DM组术后各时间点腿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24、48、96h低于甘露醇组(P<0.05).DM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清TNF-α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48、72、96 h低于甘露醇组(P<0.05); DM组术后3、24、48、72 h血清IL-1β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均低于甘露醇组(P< 0.05); DM组术后3、24 h血清IL-6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24、48 h低于甘露醇组(P<0.05). 结论 MI-TLIF术后静脉输注20%甘露醇无控制患者术后腰腿痛作用,而DM可显著减轻腿痛症状.

  • 旁正中切口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漆启华;肖强;邓亮;李晨;董谢平

    目的 通过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比较,探讨旁正中切口微创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优势及近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54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开放TLIF 26例(开放组),旁正中切口微创TLIF 28例(微创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因以及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创伤、全身炎性反应及肌肉损伤程度以及临床疗效、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术中开放组1例发生硬膜破裂,术后微创组1例出现L5神经根损伤症状;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24 h微创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肌肉型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MM,CK-MM)均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7d,开放组CK-MM仍显著高于微创组(P<0.05),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开放组随访时间1.2~3.1年,微创组1.4~2.9年.术后1年,两组ODI及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除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微创组ODI及腰痛VAS评分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1年根据Suk标准,开放组椎间坚强融合18例、可能融合4例、不融合4例,椎间融合率为84.61%;微创组坚强融合21例、可能融合3例、不融合4例,椎间融合率为85.71%;两组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2,P=0.821).结论 与开放TLIF相比,旁正中微创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创伤小、出血少,近中期疗效满意.

  • 皮质骨通道螺钉与椎弓根螺钉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的疗效比较

    作者:彭俊;詹玉林;刘英杰;宗阳;毛彦杰

    目的 比较皮质骨通道螺钉(cortical bone trajectory screw,CBTS)及椎弓根螺钉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5月-2016年5月采用PLIF治疗的97例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1例采用CBTS行PLIF(通道螺钉组),46例采用椎弓根螺钉行PLIF(椎弓根螺钉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变类型、病变节段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检测术后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浓度,评估肌肉损伤程度;术后48 h内使用镇痛药物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价腰痛情况,ODI评价临床疗效,三维CT评价椎间融合.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与椎弓根螺钉组相比,通道螺钉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显著减少,术后血清CK浓度较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通道螺钉组35例(68.6%)、椎弓根螺钉组46例(100%)给予镇痛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334,P=0.000).通道螺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与椎弓根螺钉组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8).术后12个月两组VAS评分、ODI以及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采用CBTS或椎弓根螺钉行PLIF,均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和椎间融合率,但前者具有术中出血量少、肌肉损伤小、患者围手术期痛苦小等优点.

  • 影响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进;刘浩;李涛;龚全;曾建成;宋跃明

    目的 探讨影响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8年10月-2010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79例腰4-5节段退变性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97例患者,男64例,女33例;年龄21~86岁,平均49.0岁;随访12 ~ 27个月,平均18.9个月.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心理健康状态与下腰痛情况、手术方式以及是否合并邻近节段退变、是否术后复发等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与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效果的关系.结果 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量表评分为(7.61±3.09)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22.40±3.18)分,改善率为(68.5±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31,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除性别、年龄外的各因素均与手术效果存在相关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术前精神健康状况、是否合并有邻近节段退变以及所选择的手术方式对手术效果具有重要影响(P<0.05).结论 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有效,患者术前精神健康状况、是否合并有邻近节段退变以及所选择的手术方式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 后路 Mast-Q uadrant 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陆廷盛;罗春山;赵筑川;陈黔;姚书眈;蒲兴魏;王大寿

    对于有双侧神经根损害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病例,通常需行后路双侧椎板间开窗或双侧半椎板切除、神经根探查松解术,方可解除双侧神经根受压,缓解腰腿痛症状。但双侧入路必然会增加手术创伤,破坏更多的软组织及骨性结构,术后需更长的恢复时间,发生腰痛、腰椎不稳等下腰椎术后并发症的概率增加。笔者尝试在后路M ast-Quadrant通道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有双侧神经根损害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椎体骨密度变化特点临床研究

    作者:覃勇;樊继波;李莎;鄂建设;丁小刚

    目的:研究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椎体膏密度(BMD)变化特点.方法:40例老年骨质琉松症并发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年龄>50岁)进行腰椎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测定椎体包括L2-IA椎体,以BMD值为标准,研究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病变椎体BMD与非病变椎体的差异,结果:40例患者中病变节段椎体BMD值高于紧邻的非病变节段(P<0.05)结论: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腰椎病变节段比其紧邻的节段BMD增高.

  • 腰背肌锻炼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护理中对腰痛的治疗作用

    作者:邢璐

    目的探讨腰背肌锻炼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护理中对腰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退变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腰背肌锻炼,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观察了解。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腰背肌锻炼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症,锻炼患者的腰背部肌肉,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该种康复训练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章友财;张仁良;肖远东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年应用MIS-TLIF治疗的5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在术前1 d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腰痛评分,采用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腰椎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62.6±28.2)min,平均切口大小为(4.6±0.6)cm,平均术中失血量(115.4±24.4)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5±2.1)d,共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硬膜囊破裂2例(4.0%),神经损伤1例(2.0%),切口浅部感染1例(2.0%),椎间融合器下沉2例(4.0%),术前1 d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5.4±1.2)和(2.8±0.8);术前1d及术后3个月ODI评分分别为(54.4±6.2)和(24.3±5.4)。结论 MIS-TLIF技术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椎管造影对腰椎退变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的评价分析

    作者:韩立强;江毅;肖联平;刘智;田永刚

    目的 探讨椎管造影对CT、MRI检查表现不明显的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及其对治疗方法 选择的影响.方法 选取62 例已行腰椎MRI检查、因诊断不清再次行椎管造影检查患者进行评估总结.结果 根据椎管造影及脊髓造影CT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3类,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表现不一致者23 例;病变呈多节段多性质、明确责任病变者27 例;合并腰椎侧弯者12 例.所有患者均根据检查结果 决定手术方式,术中均证实椎管造影表现,术后患者症状消失或得以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 椎管造影作为有创检查,对于CT、MRI检查诊断不清的病例,对明确诊断、确定责任病变及治疗方式的选择意义重大,且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 成人胸腰椎退变性疾病伴腰椎或胸腰段畸形的临床分型

    作者:马晓生;王洪立

    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部分胸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伴有一定程度的腰椎或胸腰段畸形,而对于该类患者的临床干预方案目前尚无公认的参考标准,同时该类患者的融合节段选择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 腰椎融合术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及疗效的临床观察

    作者:罗江洪;李伟;陆庭盛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疾病采用腰椎融合术治疗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骨科接受腰椎内固定融合手术的9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2年内随访患者,对比腰椎前凸角( LL)、腰椎矢状垂直轴( SVA)、骨盆入射角( PI)、骶骨倾斜角( SS)、骨盆倾斜角( PT)等参数数值,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及日本骨科学会( JOA)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脊柱骨盆参数SVA、LL、SS及PT手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VAS、ODI及JOA 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腰椎融合手术可以恢复腰椎生理前凸,对于维持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和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术后症状有积极意义。

  • 微创TLIF并单侧椎弓根固定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康兴彬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并单侧椎弓根固定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行微创TLIF并单侧椎弓跟固定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所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6.5±9.4) min、(11.3±2.1)d、(186.5±21.6) mL和6.3%.术后和术前下腰痛JOA评分比较,轻度例数显著多于术前,重度例数显著少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腰椎退变性疾病采用微创TLIF并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疗效确切,软组织损伤小,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保守治疗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傅一山;眭述平;徐建广;朱海波;曾炳芳

    目的评价保守治疗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腰腿痛病例共104例,非手术治疗前后进行ODI比较,以评价保守治疗的有效性.结果除21例改用手术治疗外,其余病例经非手术治疗后ODI有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平均45.0%改善至治疗后的8.4%.结论保守治疗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基本方法,不应被忽视.

158 条记录 8/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