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风险护理对院内感染控制的影响
目的 研究护理风险对医院内感染控制的影响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共80例危重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和参照组(40例).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风险护理管理和日常护理管理,然后统计和分析管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率和医院感染控制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而参照组的护理纠纷率和护理差错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且他们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知风险护理可以通过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促使她们加强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同时还能够降低病患的感染风险,保护病患,为住院患者营造安全、良好的环境,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
口腔科无菌技术操作对院内感染控制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究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加强口腔科无菌技术操作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76例在2016年8月~2018年1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加强无菌技术操作)和对照组(常规管理)各38人.统计分析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5.26%)较低(P<0.05).结论 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加强口腔科无菌技术操作后,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
加强护理管理降低院内感染
院内感染控制是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医院经历了SARS的洗礼后,进一步加强院感工作更是势在必行.护理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护士又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主要依靠对象,对预防医院感染负有重要责任.
-
持续质量改进在麻醉恢复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麻醉后恢复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查找麻醉后恢复室感染控制持续质量改进需解决的问题并确立改进目标,寻求且落实PACU 院内感染控制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建立科级管理小组,健全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制定医疗物品的消毒管理、污染物品的处置监控及不定时的细菌学监测等.结果 每月进行的空气及物体表面的细菌培养,均符合院内感染控制要求,医务人员院内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明显提高,理念不断更新,习惯逐步改变.结论 对麻醉恢复室感染控制工作通过持续质量改进,不断发现问题、分析、监控,并对存在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使麻醉恢复室各环节的管理更加科学化与合理化,大限度地控制了麻醉恢复室的医源性感染,保障了工作人员和手术病人的医疗安全.
-
婴儿培养箱消毒方法改进及院内感染控制对策研究
婴儿培养箱在危重新生儿疾病救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的污染容易导致危重新生儿院内感染.我们通过改良经典的操作人员手和培养箱消毒方法,有效控制和降低了培养箱污染所致危重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几率.
-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管理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ICU医院感染患者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医院感染中以老年患者居多;感染部位占前三位的是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基础疾病以损伤性疾病、脑血管意外及消化道疾病的感染率高;并与创伤性操作、机体抵抗力下降、不合理抗茵药物应用、医务人员缺乏交叉感染意识等有关.结论:加强ICU病室管理,改善环境因素和治疗操作中易导致污染和感染的环节,认真遵守无菌原则,切断感染途径,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
院内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目的 分析院内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方法 深入探究该院目前院内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现状,并将医护人员进行分组讨论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所产生的问题,随后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 找出院内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后对其进行处理,进而落实控制制度,可确保整体护理质量.结论 创建院内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的相关制度,能降低每个环节的感染发生率,进而提升总体护理质量.
-
风险护理对院内感染控制的影响观察
目的 分析风险护理对院内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危重患者88例,依据来院先后顺序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44例,予以常规护理管理的患者设为参照组,予以风险护理管理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后对管理效果进行统计和总结.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管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高,护理纠纷率以及差错率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低,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来看,研究组控制优良率和卫生合格率相对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由统计工具进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护理可以使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同时可以使医院感染率得以明显降低,因此该方法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
襄阳区乡镇卫生院消毒质量监测
为全面了解襄阳区卫生院医院感染控制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提高卫生院医疗服务质量,以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我区的顺利实施和发展,2008年加大对卫生院院内感染控制的监督监测力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及其消毒
医院污水处理是院内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规范医院污水处理设施,严格做好医院污水的消毒与监测,保证医院污水达标排放,对控制医院感染,保障人体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攀枝花市医疗机构的污水处理进行了调研和规范.
-
532例医院感染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为了解医院感染在我院发病情况,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提高医疗质量,对532例院内感染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
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及细菌微生物监测分析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是市场竞争的核心部分.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高低和细菌微生物监测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我院自1999年成立院内感染控制科以来,一直坚持对医院的感染发病率、漏报率、感染部位及细菌微生物进行监测,对医院各科室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对其中某年的监测情况进行分析.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控制的护理
大部分人出生都是在医院,因此对于医院院内感染研究不断深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管理也因而越来越受重视.对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的新生儿来说,院内感染是常见危害之一.它不仅延长患儿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感染后使病情迅速发展,病死率高.
-
肠道准备的研究新进展
肠道准备涉及到基础及专科护理工作,与院内感染控制、临床医护质量、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甚至有时直接决定了手术或检查的结果,影响病人的住院时间、预后、费用[1-2].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传统方法已跟不上现代诊疗技术的高质量要求,肠道准备的传统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
门诊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的体会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1]预防与控制工作是手术室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环节.我院门诊手术室担负着门诊外科的手术工作,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其工作质量、院内感染控制的有效与否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因素.为避免发生医院感染,应制定切实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严密监控,这样才能保证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
-
院内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护理工作又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规程,强化护理人员的无菌意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
浅谈普济消毒饮的医院空气消毒与净化
空气是许多疾病的传播媒介,医院室内空气洁净质量与医院内感染控制密切相关。因此,消除和控制空气中有害物质,对于预防和控制人类传染病,提高生产水平都十分必要。通过普济消毒饮对空气有抗菌消毒作用,而且还能使空气中尘埃沉降,湿化、清新空气等多种效果,对空气消毒也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
-
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防止感染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医院管理的水平、医疗质量以及医院的医疗经济活动等.统计表明院内感染的患者约占住院患者的5% ~10%,而医院感染是当今全球性医院人群健康特别是住院患者群体健康的重要问题,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评价医院医疗护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控制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护理工作与医院感染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护理人员如能正确认识及掌握各项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可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扩散.因此,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本科狠抓落实,使院内感染控制在较低水平,具体的做法及体会如下.
-
浅谈产房的消毒隔离措施
产房的消毒是指空气、环境、物体表面及产床等的消毒.产房是孕妇分娩的主要场所,它关系到母婴健康.因为产妇在分娩时体力消耗很大,机体抵抗力严重低下,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抵抗力弱,所以两者易受感染的机会较大.因此,加强对产房的院内感染控制,提高母婴生活质量,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感染率,是我们每个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职责.现将我院产房的消毒隔离措施总结如下.
-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与院内感染控制的相互关系
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与院内感染控制的相互关系进行调查研究,并对比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后的情况,以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对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自2013年1月起在消毒供应中心中加强规范化管理,将加强规范化管理前后一年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别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器械清洗不合格、治疗包包装不合格、包内物品摆放错误、治疗包内物品数量不足、灭菌导致器械损坏、物品未及时刷洗等;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责任心不强、没有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定、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工作人员自身业务水平不够等。实施规范化管理后,研究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0.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质量的原因众多,应该加强对这些因素的调查,并采取整改措施,加强规范化管理,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