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

    作者:王长征;司马辉;杨宁;张海斌;付雍;杨广顺

    目的 通过探讨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旨在建立预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模型.方法 收集115例2005-2006年于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手术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影响患者预后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HR=2.181,95%CI为1.238~3.842)、肿瘤数目(HR=2.734,95%CI为1.528~4.893)、肿瘤分型(HR=1.928,95%CI为1.094~3.399)、手术方式(HR=0.476,95%CI为0.289~0.784)、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HR=1.001,95% CI为1.000~1.002)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血清CA19-9水平(OR=4.365,95%CI为1.488~12.809)、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OR=0.252,95%CI为0.085~0.764)、肿瘤分型(OR=7.037,95%CI为1.755~17.199)和肿瘤大小(OR=2.993,95%CI为1.041~8.602)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P值均<0.05).无淋巴结转移组术后1、3、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1.4%(54/88)、37.5%(33/88)和27.3%(24/88),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的22.2%(6/27)、14.8%(4/27)和14.8%(4/27,P值均<0.05).血清CA19-9水平、HBV感染、肿瘤分型、肿瘤大小的AUC分别为0.682 9、0.657 0、0.670 2、0.640 2,所有指标的总AUC为0.824 5,选取Youden指数大点为截断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667、0.795.将模型AUC与各变量AUC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由CA19-9水平、HBV感染、肿瘤分型和肿瘤大小构成的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淋巴结状态,对是否需行淋巴结切除术具有参考价值.

  • 肝内胆管细胞癌伴远处转移全身化疗缓解1例

    作者:刘进锴;李静;黄亮;吴孟超;严以群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由胆管上皮细胞发展而来,占原发性肝癌的15%[1].目前,手术是ICC唯一有可能治愈的方法,但临床上很多患者在诊断时因伴肝内或者远处转移而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即使已接受手术治疗的术后复发率也很高.

  •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李园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HCC)是由肝内胆管被覆上皮发生的一种原发性肝癌[1],定位于远离左右肝管汇合部的肝内,起源于肝段胆管一直到赫令氏管的胆管上皮,也称为外周型胆管癌、胆管癌之肝内型[2,3].在日本肝内胆管癌被确定为源于Ⅱ级以远的肝内胆管病变.本病症状隐匿,早期难以发现,根治切除机会较少,发展迅速,预后不佳[4,5].本文综合近年文献资料,就IHCC的诊疗、进展做一综述.

  • GPC3蛋白在肝细胞肝癌及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辛海荣;栗一帆;马晋峰;高泽峰

    目的 探讨GPC3蛋白在肝细胞肝癌、肝内胆管细胞癌及结节性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5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2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及22例结节性肝硬化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GPC3蛋白表达情况检测,比较分析其在三者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GPC3蛋白特异性表达于肝细胞肝癌,与其在肝内胆管细胞癌及结节样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PC3蛋白的在肝细胞肝癌中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肝功能分级、是否合并肝硬化、肿瘤直径、肿瘤个数、血管侵犯、TNM分期、HBsAg阳性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GPC3高表达于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

  • 肝内胆管结石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宿鑫成;庞书杰;杨宁;许朱定;张海斌;付雍;杨广顺

    目的:研究肝内胆管结石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特点。方法:收集296例首次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 ICC 患者资料,按有无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分为两组,其中结石阳性组38例,结石阴性组258例。对两组患者16项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术后无瘤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等数据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结石阳性组平均年龄和女性比例、临床症状阳性率、CA19-9、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胺转肽酶水平均明显高于结石阴性组,而且,结石阳性组的患者肿瘤更易形成子灶、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TNM分期更晚。结石阳性组患者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9.8%,2.6%,0%,明显低于结石阴性组(46.9%,26.4%,20.9%)。结石阳性组 ICC 患者的1,3和5年生存率为39.5%,7.9%和0%,也明显低于结石阴性组 ICC 患者(67.8%,38.0%,26.4%)。结论: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 ICC 患者肿瘤分期更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术中应行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清扫。

  • 肝动脉灌注结合全身化疗治疗进展期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效果观察

    作者:李亚星;张晓华;杨春明;游善喜

    目的:评估肝动脉灌注结合全身化疗治疗进展期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将4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灌注组和单纯化疗组.灌注组22例经肝动脉灌注5-Fu和顺铂,同时给予吉西他滨静脉滴注;单纯化疗组19例给予吉西他滨和顺铂静脉滴注.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灌注组CR 1例,PR 7例,SD 9例,有效率38.0%,获益率80.9%;单纯化疗组无CR患者,PR 5例,SD 5例,有效率26.3%,获益率52.6%.两组获益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灌注组Ⅱ度骨髓抑制率为31.8%(6/22),与单纯化疗组63.2%(12/1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5,P=0.021).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6月和 10.9月,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灌注加全身化疗对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此类患者的治疗选择.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分析

    作者:成建萍

    近年来,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约占肝癌的15%[1].由于临床上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及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及预后均不同,因此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率尤为重要.笔者总结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体会如下.

  • 肝内胆管细胞癌10例螺旋CT诊断

    作者:王志刚;冯君卿;王立华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10例临床及螺旋CT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层螺旋CT行上腹部平扫和多期螺旋CT增强扫描,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均为阴性,癌胚抗原(CEA)增高3例.肿块型胆管细胞癌8例为单发,肿块境界欠清;管壁浸润型胆管细胞癌2例,局部胆管壁不规则增厚、狭窄;远端肝内胆管不规则扩张7例;肝包膜内陷3例;病变处肝叶萎缩3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钙化1例;肝门、后腹膜淋巴结转移2例.线样或网隔状强化3例管壁浸润型增厚胆管壁有强化.结论: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及早检出病灶,对病灶作出准确诊断和术前评估.

  •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及超声造影表现

    作者:宋红参;丁怀银;沈娟;刘杜先

    目的 分析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ICC)的CT、超声造影特点及其相关的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ICC患者的CT、超声造影及病理资料.结果 CT表现为低密度病灶6例,高低混杂密度病灶2例,稍高密度病灶1例.二维超声表现为低回声病灶7例,混杂回声病灶2例.CT增强及超声造影均示病灶无强化1例.病理提示为低分化腺癌,肿瘤明显囊性扩张,显著出血、坏死,肿瘤与正常肝组织间见成活肿瘤细胞.8例在CT增强及超声造影均呈环形强化,其中CT增强上有7例可见延时强化,在超声造影中延时期均未见明显强化.结论 PICC的常规超声及增强CT扫描均有一定特征性图像表现,两者相结合,对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超声造影误诊为肝内胆管细胞癌17例分析

    作者:荀丽章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17例被超声造影误诊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病例资料,分析病灶在各时相的超声造影表现.结果 17例中(大病灶17个),在动脉期病灶呈高增强10个,低增强6个,等增强1个.其中均匀增强2个,不均匀增强6个,部分增强7个,环状增强2个.被误诊的病例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6例,肝转移3癌,肝脓肿5例,肝炎性假瘤1例,肝平滑肌肉瘤1例,肝血管瘤1例.结论 一些肿瘤可类似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造影表现,需提高认识.乏血供病灶,合并胆管扩张或胆管栓子,对图像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作者:邹建勋;陈旭高;叶叔文

    肝内胆管细胞癌是一类少见的起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收集本院2000年2月至2005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28例,分析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作者:曾春光;樊树峰;谢继承

    肝内胆管细胞癌(PCC)是肝脏原发恶性肿瘤,仅次于肝细胞癌,它起源于二级胆管在内的末梢侧肝内小胆管,约占所有胆管细胞癌的10%,早期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回顾分析本院1998至2004年间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6例PCC的CT表现,探讨其CT特征及在与肝内其它病变鉴别的意义.

  • 术前血清CA19-9水平对乙肝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术后预后影响分析

    作者:庞书杰;宿鑫成;杨宁;张海斌;朱楠;杨广顺

    目的 评估术前血清糖类抗原19-9 (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水平对乙肝相关性肝内胆管细胞癌(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HBV-ICC)根治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行手术根治治疗的143例HBV-IC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术前CA19-9水平,将患者分为CA19-9升高组(>37 u/mL)与CA19-9正常组(≤37 U/mL),并借助软件SPSS20.0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学和预后差异.结果 CA19-9升高组临床症状阳性率,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胺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等术前水平明显高于CA19-9正常组(P<0.05),而且,CA19-9升高组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及微血管侵犯(P<0.05).CA19-9升高组与CA19-9正常组1、3和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2% vs 58%,65% vs 28%和52% vs 20% (P<0.001).CA19-9升高组与CA19-9正常组1、3和5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9% vs 37%,51% vs 20%和45% vs 15% (P<0.001).结论 术前CA19-9水平升高是HBV-ICC患者根治性肝切除术后预后差的危险因素.

  • 术中联合淋巴结清扫对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影响的荟萃分析

    作者:庞书杰;施洋;杨宁;叶庆旺;杨广顺

    目的 评价术中联合淋巴结清扫术能否提高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3月31日期间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比较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术中是否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对预后影响的文献,文献纳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经过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后,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篇队列研究,纳入病例总数522例,其中行淋巴结清扫术[LND(+)]272例,未行淋巴结清扫术[LND(-)]250例.Meta分析显示术后3年总生存(RR=0.91,95%CI:0.74 ~1.13,P=0.41),术后5年总生存率(RR=0.84,95%CI:0.63 ~1.11,P=0.22),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RR=0.89,95%CI:0.65 ~ 1.21,P=0.47).结论 术中常规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对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无明显影响.

  •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特点分析

    作者:傅晓辉;汤朝晖;宗明;杨广顺;姚晓平;吴孟超

    目的:研究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分析104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B超,CT,MRI,ERCP检查资料.结果:B超和ERCP检查无特征性表现,CT与MRI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率.结论:通过对肝内胆管细胞癌影像学的深入研究,可望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 肝内胆管细胞癌中Cyclin E和Cyclin 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峰;范倩倩;徐迈宇;金肖丹;宋洪亮;贺亚东;陈雷;陈丽雅;蒋义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细胞周期蛋白E (Cyclin E)和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yclin E和Cyclin 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1)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Cyclin E和Cyclin 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3%和61.9%,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0%和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2)Cyclin E及Cyclin A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性别、HBsAg、CA 19-9水平、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门静脉癌栓形成、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Cyclin E与Cyclin A之间呈正相关(r=0.617,P<0.01).结论 Cyclin E和Cyclin A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率均较高,其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正性调节因子的作用,联合检测二者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有望成为肝内胆管细胞癌治疗的新靶点.

  • EGFR-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实验性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于晓棠;张帆;陆世伦

    [目的]探讨EGFR-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实验性肝内胆管细胞癌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及活化.[方法]3'-甲基-4-二甲基偶氮苯(3'Me-DAB)诱发大鼠肝癌,免疫组化法检测EGFR、TGFα、STAT3、p-STAT3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STAT3在胆管细胞癌及正常肝组织中mRNA的表达,KS400图象分析系统进行图象半定量分析.[结果]EGFR、TGFα、STAT3、p-STAT3在胆管细胞癌中100%表达,与正常组织相比,胆管细胞癌中ECFR、TGFα表达明显升高(P<0.05).胆管细胞癌中STAT3在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较正常胆管及增生胆管中明显升高(P<0.05),p-STAT3也显著增高(P<0.05).胆管细胞癌中p-STAT3与TGFα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胆管细胞癌中STAT3在转录、蛋白表达及活化水平显著增强,STAT3在胆管细胞癌中的持续活化与上游信号转导通路EGFR-TGFα自分泌环作用增强有关.

  • 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治术的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毕爱红;贾勇士;吴树强;徐晨;曾海英;曾昭冲

    [目的]分析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IHC)根治术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IH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阅读病理切片,寻找显微镜下是否存在微转移灶.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行生存分析.[结果] 82例IHC手术切除标本中,53例(64.6%)显微镜下可见微转移灶.存在微转移灶、γ-谷氨酰转肽酶(γ-GT)高、癌胚抗原(CEA)增高及有肝内结石或血吸虫等慢性肝病史是IH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镜下存在微转移灶、CEA增高、慢性肝病史、γ-GT升高是根治性切除后的IHC独立不良预后因素,根治术后应积极治疗.

  • 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20例CT诊断分析

    作者:陈义林;罗永荣;朱红霞;汤雷军

    [目的]研究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诊断的现状及其意义,掌握其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影像资料.[结果]所有病灶均为等低密度灶,伴有病灶内或远侧肝内胆管扩张,其中12例见肝叶萎缩或肝包膜“回缩征”,8例伴肝内胆管结石,后腹膜淋巴结转移7例.CT多期增强扫描示,14例病灶动脉期周边呈不规则斑片样强化,5例病灶动脉期周围及中心区域不规则强化,1例病灶动脉期强化不明显.延迟期所有病灶进一步向中心强化,强化范围扩大.组织病理学上见肿瘤外周以存活的肿瘤细胞为主,形成早期边缘强化,而肿瘤中央以纤维成分为主,是产生延迟强化的病理基础.[结论]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延迟期向心性强化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利于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

  • 肝内胆管癌诊治进展

    作者:吴胜东;陆才德

    肝内胆管细胞癌和肝细胞癌(HCC)同属原发性肝癌,Nakeeb按病变部位将胆管细胞癌分为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peripheral 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PICC)和中枢型肝外胆管细胞癌.中枢型肝外胆管细胞癌指发生在一级胆管的十二指肠侧,包括肝门胆管癌和胆总管中下段癌.

260 条记录 7/13 页 « 12...45678910...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