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广西现代水泥企业职业性噪声接触与听力损伤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邱毅;杨超敏;陈小红;黎海红;卢小燕;朱林平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现代水泥生产企业工人噪声接触及听力损伤情况.方法 对广西10家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企业及接触噪声(以下简称“接噪”)工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工人接噪水平采用个人噪声剂量计检测,对接噪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工作场所噪声源作业点噪声强度为81.7~109.1(94.4±6.8)dB(A),非噪声源作业点噪声强度为53.1 ~81.3(66.9±4.1)dB(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个接噪工种8h等效声级为61.7~98.6 dB(A),噪声超标率为37.6%.在10家企业投产4~11年、3 246名接噪工人工龄中位数为4(1 ~11)年的情况下,听力损伤检出率为15.5%;其中,高频听力损伤检出率为13.4%,噪声聋检出率为2.1%.接噪工人听力损伤检出率随接噪水平、接噪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1),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广西现代水泥生产企业接噪工人听力损伤情况不容忽视,应加强对接触高强度噪声工人的个人防护.

  • 噪声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石磊;张星

    噪声是环境污染的七大典型公害之一,环境和职业噪声接触均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噪声除了对听觉系统产生特异性损伤,如听力损伤或耳聋外,还影响人们的情绪、睡眠和工作效率,诱发高血压和冠心病,并对神经、消化和生殖等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1]。近年来,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对非听觉系统的影响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阐述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今后预防和治疗噪声所致健康危害提供思路。

  • 穴位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对噪声所致听力损伤豚鼠的听力修复作用

    作者:谢金城;吴萍;彭容;唐纯志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对噪声所致听力损伤豚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为对照组(正常组)、模型组(听力损伤模型组)、穴位注射组、腹腔注射组,除对照组外,另3组豚鼠暴露于声压级100dB(A)的白噪声,每天24h,共7d,然后分别按3000U/kg给予NGF穴位注射(取翳风、完骨二穴,每穴0.5ml,双耳隔日交替注射)和腹腔注射,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均为28d;每组豚鼠均于噪声暴露前后以及治疗后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观察其幅值、信噪比.结果模型组DPOAE幅值和信噪比在各频段均明显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穴位注射组、腹腔注射组(P<0.01或P<0.05),其中,穴位注射组疗效明显好于腹腔注射组(P<0.01).结论:外源性NGF穴位注射治疗噪声所致听力损伤有较好的疗效.

  • 先天性耳聋患儿家长耳聋康复的知信行调查

    作者:王薇

    目的 了解先天性耳聋患儿家长对耳聋知识的认知程度、对聋儿的态度和就医行为状况,以帮助聋儿家长健全知识、建立健康生活的信念、采取积极的就医行为,以帮助聋儿早日健康回归社会.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17名耳聋患儿家长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耳聋患儿及其家长的一般资料和家长对耳聋康复的认知情况、对聋儿的态度和就医信念、家长配合医疗和就医行为.结果 117名耳聋患儿家长对耳聋相关知识同答正确者不足半数.尤其是致聋药物与预防,只有3.4%和4.3%的家长回答正确.就医信念方面:98.3%的家长希望得到更多的人理解,90%以上的家长相信医生制定的计划,相信家长在康复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聋儿的态度:50%以上的家长在得到孩子耳聋确诊后更加疼爱他们,并对未来和预后充满希望和信心,但仍有35.0%的家长曾想过放弃,38.5%的家长不知未来会怎样.配合医疗和就医行为:65.0%的家长能按照医生的布置进行训练,90%以上的家长能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培养动手能力,但真正接受过专业康复训练,且康复训练方法正确者不足50%.结论 医务人员应重视防聋知识的广泛宣传,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人群进行科普教育,提高公众防病意识.新生儿要进行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家长要以健康的心态参与康复训练、对聋儿的态度不能强压、逼迫,使每一位聋儿早日健康回归社会.

  • 肾脏损伤和听力障碍--耳肾综合征

    作者:潘敏;王伟铭;陈楠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耳肾疾病之间,无论是从遗传角度还是非遗传角度,两者均可有密切的联系.从遗传角度来说,耳肾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现为耳肾综合征或某些遗传疾病同时导致的耳肾损伤,而就耳肾综合征来说,可以表现为(1)肾脏发育不良或输尿管异常伴听力损伤;(2)肾小球损伤伴听力损伤;(3)肾小管损伤伴听力损伤.一些研究已提示耳部异常者肾脏异常的发病率较耳部正常者高,因此在临床中对于某些耳部表现异常的患者需要进行肾脏疾病的筛查,以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

  • 可筛选抗耳毒性化合物的斑马鱼模型的建立

    作者:万伟华;黄文俪;温露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筛选抗耳毒性化合物的斑马鱼毛细胞损伤模型.方法 将受精后5 d(5 dpf)的斑马鱼幼鱼置于庆大霉素(10,25,50,100 μmol·L-1)和DMSO溶液(0.2%,0.5%)中孵育不同的时间.DASPEI染色后,荧光显微镜下对神经丘(SO1、SO2、O1、OC1)中毛细胞进行观察和计数.结果 10 μmol·L-1庆大霉素溶液中孵育6h达到近IC50效果,且0.2% DMSO对斑马鱼的毒性低.结论 斑马鱼毛细胞损伤模型建立成功,可用于快速大规模筛选抗耳毒性化合物.

  • 早期应用神经保护因子对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的听力保护作用

    作者:赵凤兰;刘燕

    目的 探讨神经保护因子早期干预对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听力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8例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分为两组,甲组23例用常规治疗(更昔洛韦),乙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神经保护因子神经节苷酯,分别收集生后3、42 d听力筛查情况及3个月和6个月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治疗在听力保护方面的疗效.结果 乙组患儿在42 d筛查不通过率低于甲组,3个月及6个月ABR检查V波阈值平均值低于甲组(P<0.05).结论 神经保护因子对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听觉系统有保护作用,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此类患儿听力的损伤程度.

  • 1例急性硫化氢中毒后视野缺损及听力损伤病例的回顾

    作者:黄家文;梁顺华;吴奇峰;夏丽华;梁伟辉

    目的 探讨急性硫化氢中毒后对视野和听力的损伤作用,以指导制定临床相应的诊疗措施.方法 对以往的1例急性硫化氢中毒患者病史进行回顾,并查阅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对本病例及本病的这一特定临床表现进行讨论.结果 急性硫化氢中毒对眼的损害报道较多,但涉及视野损伤的报道较少,其损伤机制与常见的眼损害有区别,该病例听力损伤特征符合以往的文献报道.结论 关注更多的急性硫化氢中毒的临床表现,对于预防的减少中毒后的损伤很重要,找到相应的损伤证据,有利于指导制定更合理更全面的诊疗措施.

  • 广州市黄埔地区听力损失患者助听器使用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朱玉辉;卢次勇;叶寓;李伟钢;温则委;党华

    目的 探讨广东省黄埔地区听力损失患者的助听器使用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12年3月至6月广州市黄埔区红会医院耳鼻喉科的164例听力损失的门诊病例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助听器使用相关行为、助听器使用效果评价.结果 调查的152例听力损失患者中男性85例(55.9%),女性67例(44.1%),平均年龄(66.8±11.4)岁;152例听力损失患者助听器使用者为34例(22.4%),助听器使用类型多为耳背式(50%),72.7%的助听器使用者表示满意使用效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等一般人口学信息与助听器的使用率间无统计学关联.结论 广东省黄埔地区听力损失患者助听器的使用率较低,提醒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弱听人士的听力状况.

    关键词: 助听器 听力损伤
  • 本底噪声对职业性纯音测听的影响

    作者:周锋;焦粤龙

    目的分析群体的职业性听力损伤检查时,在环境噪声超标的情况下如何判断检查的结果.方法对某工厂从事噪声作业的人员在旧测听室与新测听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检查结果表明,以语言频段1000、2000、3000 Hz为明显,呈显著性差异,而在高频4000则次之,6000、8000 Hz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环境噪声对测听结果有直接的影响,进行听力测试时,应在标准的测听室中进行.进行群体的职业性听力损伤测查,如果环境噪声达不到要求,在检查时应以高频听力为主,发现有高频听力损伤的人员,应到标准的测听室做纯音测听检查.

  • 某电缆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状况调查

    作者:张东风;刘仁祜;王国栋;王晓斌

    目的 了解江西电缆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状况.方法 对江西电缆厂噪声作业场所进行噪声测定,并对121名噪声作业工人进行听力检测.结果 经测定各车间噪声以高频为主,噪声强度存在超出国家允许标准,且听力损伤检出率21.49%,与噪声强度、接噪工龄呈正相关.结论 听力损伤与噪声作业有关,应当引起重视,须对作业工人加强听力保护.

  • 噪声对听力早期损害的调查

    作者:杜成;杜芳莉

    噪声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能影响心血管、消化、神经等系统,但主要的是影响人的听觉系统,造成听力损伤或噪声聋.为了研究其对人听力的早期影响 ,预防噪声聋,我们于 2000年 10月对我市一家电厂的作业场所噪声监测结果和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 4招防听力损伤

    作者:徐江

    老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听力也逐渐下降。以下4招可防听力损伤。
      1.日常生活中注意:用吹风机吹干头发时,好使用低档,同时佩戴耳塞;使用榨汁机、搅拌机或咖啡研磨机时,可垫上干净抹布或毛巾以降低噪音;用割草机时应戴好耳塞;听MP3时应保持低音量,每天多听1个小时。

  • 老年耳背装颗“小螺丝”可重获听力--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所长助理时海波教授

    作者:赵非一

    老年性耳聋是易被忽视的慢性病,在65~75岁的老年人中,其发病率高达60%左右。传统观念认为“人老耳聋”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不必去治疗。这种错误的观念往往延误了听力补偿和康复的佳时机,除了会出现听力损伤外,还可造成中老年人心理障碍,甚至出现痴呆等症状。耳聋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的大“杀手”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的时海波教授提醒,老年人耳聋发现早期症状要及时就医,对于已经形成的听力损害,需运用一些必要的辅助手段来帮助改善交流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早产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张树英;韦丽芳

    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是一种产生于耳蜗,经听骨链及鼓膜传导释放入外耳道的音频能量,能反映耳蜗外毛细胞和(或)其周围结构的功能状态,可以发现明显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其具有客观、敏感、准确无创等特点,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主要方法[1].畸变耳声发射是诱发耳声发射的一种,其应用于早产儿听力筛查的报道较少.2003年2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193例,通过畸变耳声发射进行了听力筛查,现总结如下.

  •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张树英

    目的通过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探讨其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方法应用CSI 70型自动耳声发射筛查仪,对170例HIE患儿及2 733例正常新生儿,在分娩后3~5 d进行DPOAE测试,如未能通过,则在生后42 d及生后3个月复查,如均不通过则做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两次异常者诊断为听力损伤.结果①生后3~5 d第1次测试及生后42 d复测,轻度HIE和中、重度HIE组异常率较正常儿组高(P<0.01);生后3个月第3次复测,轻度HIE组与正常儿组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中、重度HIE组异常率仍较正常儿组高(P<0.01).②ABR检查HIE组未通过率1.18%,正常儿组未通过率0.036%,P<0.01.结论 HIE患儿是发生听力损伤的高危人群,轻度缺氧导致的耳蜗功能损伤是可逆的,对HIE患儿应常规进行听力筛查和随访,以便及早发现听力损伤.

  • 噪声敏感者和职业禁忌证的调查研究

    作者:邱毅;杨超敏

    噪声对人体的特异损害是引起听力损伤.在同样接触条件下,对噪声敏感者和有职业禁忌证者(简称噪声易感者),会加重噪声的危害程度,比别人更易患听力损伤[1].

  • 工业噪声对生产工人听力影响的调查

    作者:吕守云

    目的探讨工业噪声对生产工人听力影响.方法对246名某集团噪声作业职工进行了听力检查.结果噪声作业职工听力损伤发生率是41.5%,听损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1%).听力损伤检出率随接噪工龄的增长而增高,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r=0.975,P<0.05).结论工业噪声影响工人的听力,与接噪工龄呈正相关.

  • 184名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的追踪观察

    作者:古国平;张谊德;罗文勇;谢宇登;郑少敏

    目的 :通过对某车厂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的4年追踪观察,了解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情况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某车厂噪声作业人员体检资料进行筛选整理,选出同一年进厂且工作岗位相对固定的184位工人作为观察对象,对受检者逐年进行复查,连续4年追踪观察.结果 2004年患病率为16.31%,2005年患病率为21.20%,2006年患病率为22.83%,2007年患病率为29.35%,2004年与2007年的听力损伤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853,P=0.0029),其余各年之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某车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害严重.听力损伤的程度与噪声暴露的年限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 某厂噪声作业工人连续4年听力损伤纵向监测

    作者:黄昱;林耀琪;甘圳尧;孙颖颖

    目的 通过对某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情况4年的连续监测,了解其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情况的动态变化.方法 选择某厂2001~2004年有接受听力检查并无明显内耳疾患的噪声作业人员为观察对象,统计区间发病率、患病率,并对不同年份的患病率及不同工龄组的工人听力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着噪声接触时间的增加,患病率逐年上升,2001年患病率为45.00%,2002年患病率为49.17%,2003年患病率为55.83%,2004年患病率为60.00%,2001年与2004年的患病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损伤率随工龄延长而升高(P<0.05).结论 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伤程度与其噪声暴露的年限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378 条记录 16/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