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放射治疗实时验证与影像处理系统
本文简要介绍了一种放射治疗实时验证与影像处理系统的设计.此系统通过多媒体视频卡动、静态采集放射治疗数字影像,实现图文资料的采集、编辑、显示、存储、匹配、打印及网络传输等一系列功能.该系统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的位置进行验证,通过对照射野影像与模拟定位片或治疗计划系统产生的数字重建影像进行匹配,验证患者摆位照射野的几何精度.
-
爱克发医疗DX-D 300智能影像处理结合先进平板技术
?前沿的DR平板技术
凭借新的139微米DR 平板技术(超过9M pixel 像素,),不单为您提供卓越的成像能力,其高DQE特性更能降低曝光剂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少辐射污染对病人和医护人员的伤害。(平板为17X17”整块成型,绝非拼接)
? MUSICA2“智能”影像优化技术
作为D X-D300的核心技术,第二代多频空间处理技术MUSICA2是被视为“黄金标准”的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除了让图像更加清晰锐利外,MUSICA2更是首创智能化设计,无需用户输入体位信息,智能侦测,分析图像结构,並实施理想处理条件及窗口窗位。真正的实现了智能化与自动化。使图像输出更高质,更稳定,工作更顺畅,更高效。 -
浅谈硬管内窥镜的应用现状及对策
近十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运用腔镜、内镜等与高科技相结合,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将手术创伤降到了低限度."微创外科越来越体现着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关怀,是生物-社会-心理新型医学模式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愈加受到外科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微创手术不仅要求手术者具备丰富的解剖知识及娴熟的操作技术,更需要精良的手术器械、电视内腔镜系统及影像处理等硬件条件作为保障.
-
三维重建技术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中的应用进展
三维重建早应用于医学是20世纪80年代[1],是通过计算机对生物组织结构影像处理,获得三维图像并能进行定量测量的一种形态学研究技术.三维重建技术不仅可以提供人体内部结构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而且利用相关软件还能在模型上进行手术设计和生物力学分析.脊柱区结构复杂,较多重要的组织器官毗邻,且空间三维结构繁杂,因此脊柱手术对精确性要求非常高,尤其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中,准确了解椎弓根的三维空间特点和选择准确的置入点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笔者就近几年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利用X线及计算机影像处理技术改进鼻部投照方法
鼻部畸形的患者术前均需要通过X线检查了解鼻部各组织的情况.传统的鼻骨投照方法只有轴位和侧位两种(轴位也可以用齿科X线机和口含片投照)[1],但由于屏-片系统本身的限制及传统所采用的卧位,使得鼻骨骨组织、软组织及其毗邻的各组织间关系显示不够理想,因此我们对25例受检者选取两种不同的投照角度,辅以头颅正位、鼻部侧位,并在CR上进行图像的后处理,获得了较为理想的鼻部影像.
-
眼挫伤的眼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
目的:观察眼挫伤患者的眼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50例(100只眼)正常人和30例(34只眼)眼挫伤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及睫状后动脉(PCA)的血流参数.测定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及阻力指数(RI).结果:①眼挫伤组CRA和PCA的Vmax均大于正常人组(P<0.05),其RI值均高于正常人组(P<0.01).②眼挫伤急性期和恢复期的CRA血流参数有差异:恢复期Vmax降低、Vmin增高(P<0.05),RI降低(P<0.01).结论:眼挫伤患者的CRA和PCA血流参数均有明显变化,急性期与恢复期CRA呈现不同的改变.提示眼挫伤患者眼供血不足,尤以急性期为重,恢复期血流灌注有所增加.
关键词: 眼损伤 视网膜动脉/病理生理学 眼动脉/病理生理学 影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
DSA下支架治疗食管狭窄的护理研究
DSA(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中文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以理解为:一个大形臂X线数字减影透视成像设备,配备有影像处理工作站,临床医生可以从屏幕上清晰地看到置入支架在体内的行走路径.食管狭窄的病人主要来源于食管癌、食管气管纵隔漏、食管与胃肠吻合口狭窄等患者.
-
四川南充卫生院可享大医院影像诊断服务
四川省南充市临床医学影像集中诊断中心近正式运行,该市农村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先进、便捷的影像诊断服务。该市影像集中诊断中心以南充市中心医院为核心,通过数据中心和区域内网络连接,普通诊断在2个小时内下诊断书,急诊立即进行诊断,并第一时间将诊断结果回传至乡镇卫生院,作为其诊疗参考。据介绍,所有影像处理及分析全部实时在线应用,基层医院不需要建立数据库,降低了基层医院影像信息化的门槛,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节省了医疗费用。
-
ADC SOLO CR重组和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新技术被应用到医学领域.为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经科室积极努力、申请.我院于2004年11月给我科配备了德国产的Agfa Diagnostic center(ADC)SOLO CR系统.该CR系统由ADC影像处理工作站、ADC打号,预视工作台、ADC Solo digitizers(扫描仪)和AGFA DRY5500干式打印机组成.
-
ADO SOLO OR系统特殊伪影一例
我科用GE 50 kW X线机曝光IP板,经ADC Solo Digitizers(数字扫描器)扫描传输至ADC影像处理工作站,处理完毕后由Drystar5302干式打印机输出影像胶片.
-
临床专科病例收集与随访系统的研制
目的:研发集临床专科文字病历数据库、医学影像采集与处理、智能化检索、统计学分析、随访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临床专科病例收集与随访系统.方法:采用VC++6.0、Powerbuilder12.0编程语言及Sybase Sql anywhere 8.0数据库、Leadtools开发包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中编程实现.结果:成功地开发完成了临床专科病例收集与随访系统,在多家三甲级医院临床科室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结论:临床专科病例收集与随访系统紧密结合临床需求开发,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实现了临床专科病例的收集、随访、检索、统计分析功能,惠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
CR影像处理参数调节原理及优化方法
目的:研究CR影像密度、对比度、组织均衡、空间频率、LUT曲线等计算机X线摄影影像处理参数的调节原理及优化方法.方法:应用Konica REGIUS MODEL170 CR,在其控制台CS-1上调节各种影像参数.结果:可以优化人体各部位影像,提高影像质量.结论:全面掌握了计算机X线摄影处理参数的调节方法,并合理有效地组合运用,就能够获得优质医学影像.
-
手术导航系统流程分析
手术导航系统作为现代影像技术、立体定向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其临床范围已经从神经外科领域逐步扩展到外科等.本文在介绍了手术导航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别对手术导航的各个流程进行了分析,对各流程中所涉及到的各项关键技术(空间定位技术、图像处理与显示技术、系统配准技术、头部定位技术等)、精度及现状进行了讨论,后,对其应用及前景提出了展望.
-
放射技术人员的素质培训和知识更新
我院放射科近年来先后引进了螺旋CT、磁共振、DSA、口腔专用X光机设备及影像后处理工作站建立,已形成综合性的影像中心,由于计算机数字化的影像处理,因此要求我们放射技术人员应该进行素质培训和知识的更新.现将我院近几年的做法介绍如下.
-
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细胞的体视学变化
[目的]利用图像分析技术,进一步了解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过程.[方法]在38只家兔双侧膝关节股骨髌面制作3.0 mm×6.0 mm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区,随机分成红骨髓移植组、红骨髓-骨膜复合移植组和骨膜移植组,观察家兔股骨髌面软骨体视学变化,包括计算单个修复细胞面积及修复组织数密度.[结果]透明软骨细胞除单个细胞面积数值较小外,修复组织数密度较钙化软骨细胞的数值高;各组再生组织中的单个细胞面积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而修复组织数密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
-
低剂量CT在早期肺癌普查中的应用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早期肺癌往往缺乏临床症状.病人就诊时发现的肺癌多已是中晚期,五年存活率仅为12~15%.早期肺癌(Ⅰ期),特别其直径小于2cm的肺癌往往无远处及淋巴结转移,手术切除有良好的预后,五年存活率可达70%.然而常规检查方法检出早期肺癌仅为20%.多年来国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力图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检出无症状或亚临床症状的肺癌.但研究表明,即使数字化胸片(DR)及普通CT的影像处理也不能提高早期期肺癌的检出率.
-
胸部计算机X射线摄影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
窗宽与窗位调整是CR图像后处理的关键.笔者以Kodak CR400为例总结了胸部CR窗技术的应用经验.1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SHIMADZU 500mA变频X射线机摄取标准胸部正位片,摄影条件:110kV,8mAs,焦片距1.60m.使用Kodak CR400 SUN工作站进行影像处理.
-
数字成像后处理技术-能量减影
1981年FCR研制成功后,近几年ES又相继问世.由于ES良好的成像性能而得到了广泛地认可.通过ES系统的加权处理可以分别得到胸部组织的复合像、软组织像和骨骼像,从而使得与骨骼或软组织重叠的软组织或骨骼单独、清晰地显示,提高病变的检出效率.由于后成像板接受的剂量低,影像噪声大,必须通过增加曝光量的方法提高影像的质量,因此,ES的辐射剂量较高.
-
多层螺旋CT在阑尾炎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在阑尾炎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取濮阳市油田总医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阑尾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螺旋CT检查方式对患者进行扫描,分析CT检查结果和影像特征.结果:经CT检查诊断阑尾炎患者44例,正确诊断率为78.57%.因阑尾炎症累及范围大或者包埋程度深误诊7例,误诊率为12.50%.3例诊断为正常,2例未见显示,漏诊率为8.93%.结论:多层螺旋CT对阑尾以及周围病变情况能够进行较为清晰的反映,检查正确率在临床诊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用Multiquadric方法实现医学图像的弹性配准
目的改进医学图像弹性配准的精确度和配准方法的稳定性,并简化配准操作.方法利用Multiquadric插值方法的可平滑性质,将其与一种半自动标记点选择方法结合,建立一种新配准方法.结果运用此方法进行医学图像的弹性配准,实现了标准图像与变形图像的快速、准确配准.结论我们建立的配准方法是一种准确、简便和稳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