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L710L探头血流图像异常的维修

    作者:陈学超;潘凡;汤秀萍

    故障现象:医院一台L7故障报修,故障出现的现象是在任何应用条件下,加载血流模式C之后,图像出现自上而下的竖状条纹.

  •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与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对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模式上的差异(摘要)

    作者:魏盟;钱菊英;沈学东;严卫;邵志丽;王齐冰;樊冰;潘翠珍;戎卫海;陈灏珠

  • CT、MR动态增强在评价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中的作用

    作者:李慎江;刘士远;肖湘生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SPN)是肺部常见病.由于新生血管可引起血容积、灌注值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变化,从而引起血流模式的改变.所以通过CT、MR动态增强研究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模式(blood flow patterns),可发现良恶性肺结节血供在量和质上的差别[1-5],有助于良、恶性鉴别及肺癌血管生成的研究[6,7].

  • 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成像扫描技术及诊断的探讨

    作者:侯铁;杨淑琴;张春雨;张千;王立红;许晶;付金鹏;侯明杰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成像技术的应用.方法 利用美国GE公司的Hispeed CT16排螺旋CT灌注扫描技术对51例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患者病变良恶性的鉴别.结果 良恶性结节灌注后具有不同的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表面通透性(Permeablity surface,PS).良恶性结节的各项灌注参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结节的BV、MTr、PS均高于炎性结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BF无差异性(P>0.05),而炎性结节的BF、BV、MTr、PS均高于良性结节,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成像技术在临床正确诊断结节性质及做出恰当治疗措施方面显示出了重大的优越性.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淑琴;侯铁;张千;梁平;许晶;张春雨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美国GE公司的Hispeed CT 16排螺旋CT灌注的扫描方法对43例SPN患者(有病理诊断38例,20例为恶性结节,8例为炎性结节,10例为良性结节)的肺灌注参数值进行分析,同时对病灶进行时间-密度曲线形态及强化程度的分析.结果:恶性结节的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均高于炎性结节(P<0.05),而血流量(BF)亦无显著性(P>0.05),而炎性结节的BF、BV、MTT、PS均高于良性结节(P<0.05).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显示,恶性结节表现为速升缓降型,炎性结节表现为速升速降型,良性结节表现为平缓型(P<0.05).强化形式,恶性结节多表现为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炎性结节多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良性结节多为不强化(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既能提供结节的形态学信息,又能提供结节的血流动力学信息,为临床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及恰当的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 MSCT动态增强对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的评价

    作者:王勇;柳学国

    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是现代影像诊断中的一个重点,其诊断已从单纯的形态诊断发展到形态与血供相结合的诊断,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动态增强扫描为我们提供了更多肺结节血供方面的信息,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 孤立性肺腺癌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慎江;肖湘生;刘士远;李惠民;李成洲;张沉石;陶志伟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腺癌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相互关系,以便设计简便的扫描程序研究肺腺癌血管生成.方法:29例孤立性肺腺癌(直径≤4cm)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以4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90ml).记录孤立性肺腺癌的定量参数(强化值、肺腺癌-主动脉强化值比、灌注量和平均通过时间).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主动脉强化值与孤立性肺结节的参数及各参数间的关系,并经逐步回归建立参数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肺腺癌强化值(PHBA)为(36.86±13.06)HU,与动脉强化值(PHA)呈正相关(r=0.586,P=0.001),肺腺癌与大动脉强化值比(BA-to-A ratio)为15.58±4.52及灌注值(PBA)为(32.27±11.75)ml/(min*100g)与动脉强化值无显著相关(r=0.0001,P>0.05;r=0.086,P>0.05),肺腺癌灌注值与强化值及肺腺癌与大动脉强化值比呈正相关(r=0.437,P<0.05;r=0.468,P<0.05),肺腺癌强化值与肺腺癌与大动脉强化值比呈正相关(r=0.801,P<0.001),平均通过时间(17.27±4.60)s,PBA=13.293+1.218*BA-to-A ratio, BA-to-A ratio=5.371+0.277*PHBA.结论:可用二元一次方程式表示肺腺癌灌注值、强化值及肺腺癌与大动脉强化值比的线性关系,设计简便的扫描程序研究肺腺癌血管生成是可能的.

  •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对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的评价

    作者:李慎江;肖湘生;李惠民;刘士远;李成洲;张沉石;陶志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在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定量评价中的作用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7例孤立性肺结节(直径≤4cm,24例恶性,6例良性,7例炎性)患者,行MSCT动态增强扫描(以4ml/s的流率注入对比剂90ml).记录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强化值及灌注值,孤立性肺结节与大动脉强化值比.灌注值=时间-密度曲线大斜率/大动脉强化值.结果恶性(37.98±17.97HU)与炎性(43.86±14.20HU)结节强化值明显高于良性(5.65±6.43HU)结节(P<0.001;P<0.001).恶性与炎性结节强化值无显著差异(P=0.647>0.01).炎性结节与大动脉强化值比(20.78%±4.14%)明显高于良性(2.00%±2.26%)与恶性(14.63%±6.22%)结节(P<0.001;P=0.021<0.05).恶性结节与大动脉强化值比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01).炎性(78.39±55.18ml/min/100g)结节灌注值明显高于良性(2.13±2.84ml/min/100g)与恶性(33.91±15.58ml/min/100g)结节(P<0.001;P=0.001<0.01).恶性结节灌注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01).炎性(39.36±9.57HU)与良性(37.73±8.39HU )结节增强前的CT值明显低于恶性(45.73±4.21HU)结节(P=0.04<0.05;P=0.014<0.05).炎性与良性结节增强前的CT值无显著差异(P=0.836>0.01).结论 MSCT动态增强能提供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的定量信息,有助于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

  • 041显像法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和全身血流模式

    作者:钱忠豪

    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和下腔静脉-肺动脉交通术在先天性心脏异常手术方法中应用广,但它可能同异常肺血流模式和肺动静脉瘘形成有关.

  • 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与结节大小的关系探讨

    作者:李慎江;肖湘生;刘士远;李惠民;李成洲;张沉石

    背景与目的 孤立肺结节是肺部的常见病变,多层螺旋CT的应用,为更好地定量评价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提供了可能.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与结节大小的关系.方法 68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直径≤4 cm),行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以4ml/s的速度注入对比剂,4×5mm或4×2.5 mm扫描模式,不动床).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灌注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及平均通过时间,用线性回归分折评价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与结节大小的关系.结果 恶性结节强化值、恶性结节的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灌注值及平均通过时间与结节大小无关(r=0.18,P=0.14;r=0.20,P=0.09;r=0.01,P=0.95;r=0.01,P=0.93).结论 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不受结节大小的影响.

  •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评价恶性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的初步探讨

    作者:李慎江;肖湘生;刘士远;李惠民;李成洲;张沉石;陶志伟

    目的初步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评价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的技术方法.方法 57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直径≤4cm)患者,经屏气训练后,在增强前、后采用Marconi Mx8000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以4ml/s 的速度从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90ml,动态扫描选择肺结节大层面进行.其中29例于第15~45s、75~105s时,每间隔1s扫描一次(程序1);28例于第11~41s、71~101s时,每间隔1s扫描一次(程序2);两组患者均于2~9min时每间隔30s扫描一次.病灶直径为3~4cm时,扫描层厚5mm;病灶直径≤3cm时,扫描层厚2.5mm,以常规算法重建图像.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灌注量、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平均通过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所得强化值、灌注量、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平均通过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516, P=0.609, P=0.356, P=0.693).程序1只测得部分患者(22/29)的结节平均通过时间;程序2得到了全部患者(28/28)的结节平均通过时间.结论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是定量评价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的无创性技术,具有研究肺癌血管生成的潜在价值.

  • 周围型肺癌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慎江;肖湘生;刘士远;李惠民;李成洲;张沉石;陶志伟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血流模式定量CT参数相互关系.方法 33例周围型肺癌(直径≤4 cm)患者,行多排螺旋CT(MSCT)动态增强(以4 ml/s的速度注入造影剂90 ml).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灌注值,结节-主动脉强化值比及平均通过时间.用线性回归分析评价主动脉强化值与孤立性肺结节的参数及各参数间的关系,并建立参数间的回归方程.结果周围型肺癌强化值(PHLC,37.61 HU±13.17 HU)与主动脉强化值呈正相关(PHA,r=0.558,Ρ=0.001<0.05).肺癌与大动脉强化值比(LC-to-A ratio,15.24±4.47)及灌注值(PLC,32.12 ml/min/100 g±11.06)与动脉强化值无显著相关(r=0.103,Ρ=0.567>0.05; r=0.048,Ρ=0.792>0.05).肺癌灌注值与强化值及肺癌与大动脉强化值比呈正相关(r=0.409,Ρ=0.018<0.05; r=0.456,Ρ=0.008<0.05).肺癌强化值与肺癌与大动脉强化值比呈正相关(r=0.753,Ρ<0.001).PLC =14.931+1.128×LC-to-A ratio.LC-to-A ratio=5.615+0.256×PHLC.结论可用二元一次方程式表示周围型肺癌灌注值、强化值及肺腺癌与大动脉强化值比的线性关系,设计简便的扫描程序研究周围型肺癌血管生成是可能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