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向流动解决城市医师下乡难题
据了解,许多省份为了解决目前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医疗服务水平不高的现状,出台了不少政策.2008年河北省人事厅、卫生厅曾联合下发通知,明确凡政府举办的城市二级及其以上医院的卫生机构中,需要晋升主治(管)医师或副主任医师的人员,均须下乡支援农村卫生事业一年.而浙江省等几个省份则早在几年前就有类似规定.
-
高级职称评审标准的修订与探讨
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人事司支持下,本刊2015年开设专栏专题报道各地卫生计生人事人才工作,特别是人事管理、干部培养、干部监督等方面的特色做法及实效,为卫生计生人才工作搭建交流平台,传播改革成果。人尽其才的前提是对人才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也不例外。为了建立以临床实践能力、公共卫生服务技能、岗位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为导向,更契合医疗卫生工作实际、更科学客观体现医疗卫生人员实际工作能力和业绩水平的卫生人才评价机制,安徽省卫生计生委联合人社厅对安徽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标准(2006)进行了修订,并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新评审标准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行业高层次人才发展会产生哪些影响,本文将进行解读。
-
新形势下做好医院人才工作的实践与对策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进一步表明,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真正短缺的资源不是别的,而是高素质的人才.当今和未来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从根本上说也是人才的竞争.能不能吸引和聚集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医院发展的前途.
-
北京市区级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 总结分析1995年~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学科变化与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梯队的现状,为“十二五”期间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整群抽样,分析其年龄、学历及职称结构特点,同时提炼出1995年~ 2011年期间学科变化特点,分析人才队伍建设与学科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引进学科带头人和自主培养青年人才相结合的战略措施能够迅速改善人才队伍结构并扩充规模,支撑学科建设框架构建.目前,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年龄小、职称偏低、学历结构较好,有旺盛的培养需求;同时,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学科内涵发展的瓶颈.结论 准确理解人才队伍组成特点并遵循其建设规律,对学科带头人和青年人才实行不同的培养策略,对学科带头人应该从引进为主转为自主培养为主,从而构建起人才队伍整体自主培养为主的模式.按照新模式建设人才队伍,实现“十二五”期间把医院建设成为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
-
2007-2010年山西省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情况分析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提出了卫生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路和加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卫生部<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人发[2000]31号)提出要逐步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人才合理流动、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有利于优秀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要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平等竞争、择优上岗,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个人自主申请、社会合理评价、单位自主聘任的管理体制.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人发[2000]114号)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在岗位设置上实行结构比例管理,依据本单位的功能、规模、人员编制和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在人员聘用方面要进一步落实用人单位的聘任权,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根据岗位工作需要和条件,自主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在评价方法上逐步推行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采取考试和评审结合的办法取得.
-
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做好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评价工作,对加强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促进医学科技进步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要素构成的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为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提供帮助.
-
武汉市国有医院卫技人才流失现状分析及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对一个单位而言,人才流进与流出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时是不对称的,当流出的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明显高于流进人才时,这种人才流动对其单位来说就是人才流失.显而易见,人才流失对人才流出单位的影响是消极的.我们对武汉市国有医院2003-2004年间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动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
公共卫生体系与公共卫生教育探讨
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在短短几月间,从中国广东开始,迅速波及全国26个省市,又南下香港、台湾,经国际航空途径传播到东南亚直至欧洲和北美等地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SARS所引发的危机是整个人类社会有关生存与发展的危机,其所引发的思考也不应该只限于疾病本身,应该使我们联想到更多的、更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当务之急是改进、完善现有的公共卫生防治体系,培养综合素质的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
-
人才流动推进武汉城市圈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分析
卫技人才流动是城市圈建设的必然要求.影响卫技人才流动的三大因素分别是个体、组织和社会.政府应制定卫技人才流动规范,指导卫生机构与卫技人员合理合法流动;制定各种扶持政策,引导卫技人才向基层卫生机构流动;建立城市圈各城市卫技人才流动协调机制,实现高级人才"城市圈化";制定城市圈卫技人才发展规划,引导卫技人才有序流动.
-
医学检验形态学检验系列课程融合的教学改革和探索
以岗位胜任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21世纪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1]。医学检验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为医疗卫生单位培养从事检验工作技能型、应用型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医学检验专业基本岗位胜任能力包括两大模块,其一是常规检验技术操作能力,其二是形态学的辨认能力,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的进步,常规的检验工作绝大部分都由自动化的仪器来完成,形态学检验的金标准是人眼显微镜下观察,是检验仪器无法替代的,因此敏锐的形态学辨认和诊断能力已成为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能力。为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形态学检验的岗位胜任能力,笔者对医学检验形态学检验系列课程进行融合,对教学方法和方式、实验考核体系进行改革,并且建立了形态学检验的课程网站,通过改革和探索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
中专卫校病理课教学方法探讨
分析目前中专卫校病理课教学现状,结合病理课教学实践,为中专卫校病理课教学提供一些新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实用、创新型卫生专业技术人才.
-
我校培养乡村医师的实践与探索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地深化,患者就医难,看病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解决,但在广大的农村医疗水平还有待于极大的提高。政府着力依托高等学校的优势教学资源,大力开展人才培养项目,全面提升乡村医生的医疗质量,更好地为农村广大患者服务,深受老百姓的称赞。从2006年11月起,我校积极响应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积极承担"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项目"的工作。多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创新、规范办学、科学管理、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校领导和省卫生厅的直接领导下,以培养高素质农村医疗技术实用人才为目标,以科学规范管理、确保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以现代化教学方法为手段,克服资金短缺、管理人员紧缺等诸多困难,出色地完成了"村级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的各项工作。
-
阶段主题班会与班集体建设
我们曾在班集体建设的不同阶段,多次召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在教育实践中深刻体会到,针对职业校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召开系列主题班会,对师生共同携手创立、巩固和发展班集体,健全和完美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合格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