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液态栓塞剂Onyx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作者:余文运

    目的 总结液态栓塞剂Onyx治疗脑动静脉畸形(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AVM)的应用和经验.方法 2006年7月~2011年3月应用液态栓塞剂Onyx成功治疗cAVM23 例,畸形团的大小<3 cm7例,3~6 cm(含3cm和6cm)12例,>6 cm4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在股动脉置入动脉鞘,导管通过动脉鞘进入颈内动脉或椎动脉,微导管和微导丝超选择进入畸形血管团,缓慢注入Onyx液态栓塞剂栓塞动静脉畸形.结果 栓塞后cAVM 5例完全消失,8例达90%以上,7例达80%~90%,3例在80%以下,5例在行Onyx胶栓塞术后3个月再次行Onyx胶栓塞,8例Onyx胶栓塞后3个月改行γ刀放射治疗.1例颅内血肿遗留,对侧肢体偏瘫,其余病例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Onyx液态胶对cAVM的栓塞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的优点,但应正确采用栓塞技术和注意防止并发症.

  • 脑动静脉畸形并出血的手术治疗

    作者:曾群;赵红军;徐凡;江辉;赵京涛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并出血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脑动静脉畸形并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行血肿清除加AVM切除20例,血肿清除加Ⅱ期AVM切除8例,脑室外引流加Ⅱ期AVM切除5例,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4例.结果本组病例存活34例,死亡3例.疗效优23例,良8例,差3例.随访34例,时间6~36月,恢复工作21例,自理生活9例,需要他人照顾4例.结论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能改善预后,血肿清除+AVM切除是该病首选治疗方法.

  • 颅内巨大动静脉畸形的治疗及其并发症防治

    作者:刘方军;石祥恩;张永力;孙玉明

    目的 探讨颅内巨大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ation,AVM)的治疗及其防治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4 ~2014.4以手术切除为主,联合栓塞及伽玛刀治疗的18例巨大AV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无死亡病例,有2例术前昏迷的患者,术后昏迷程度减轻.格拉斯哥预后(GOS),5分12例,4分3例,3分1例,2分2例.结论 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重视细节,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术前栓塞或/和术后放疗可以有效地降低颅内巨大AVM的手术并发症.

  • 58例小儿自发性颅内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徐招柱;龙舟;石佳泉;李国贤

    目的总结小儿自发性颅内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颅内自发性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儿中治愈43例,轻残4例,死亡5例.结论脑血管畸形是小儿自发性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CT、MRI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可辅助诊断;血肿清除加病灶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颅内少见病变MRI信号特点研究

    作者:张英

    目的 探讨颅内少见病变在MRI表现为T1WI高信号或T2WI低信号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18例颅内病变的MRI表现.结果 MR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等信号改变的有脂肪瘤6例,颅咽管瘤1例;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改变的有亚急性早期脑出血、恶性黑色素瘤、胶样囊肿PATHKE囊肿、Hallervorden-Spatz病、肝豆状核变性各1例;表现为T1WI、T2WI均为低信号改变的是动静脉畸形3例,动脉瘤1例,Galen静脉动脉式畸形1例.结论 脂肪、胆固醇、顺磁性物质及快速流动的液体在MRI上具有特征性信号改变.结合磁共振信号特征与病灶的解剖位置可以缩小诊断范围,提高诊断正确性.

  • 复合手术在复杂脑动静脉畸形治疗的应用分析

    作者:张涛;李华超;尚彦国;高恺明;佟小光

    目的 评估复合手术在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采用复合手术治疗的复杂脑AVM病例资料,病例均在DSA辅助下定位畸形血管团,切除畸形血管团病灶后再次行DSA,即刻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即刻DSA显示畸形血管团完全不显影5例,畸形血管团较术前明显减小1例(左侧丘脑与基底核区AVM,因畸形供血动脉过多).术后随访10~14个月,恢复良好4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0分,轻度神经功能障碍1例(mRS 2分),中度残障1例(mRS 3分).结论 复合手术能够降低AVM病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畸形血管团切除率,为实现脑AVM疗效优化提供广阔前景.

  • MRI与DSA三维影像融合联合术前栓塞对颅内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的应用价值

    作者:茅磊;杭春华;王汉东;张鑫;吴伟;张庆荣;文立利;李桃;庄宗;张力

    目的 探讨MRI与DSA三维影像数据融合联合术前栓塞对颅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颅内AVM的病例资料,其中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12例,Ⅴ级2例.术前将DSA三维影像与MRI三维断层影像进行融合.在术前1d均采用Onyx胶行AVM部分栓塞术,然后在显微镜下行病变切除手术,术后复查DSA.随访3个月,评估疗效.结果 14例颅内AVM均顺利进行术前部分栓塞,无栓塞相关并发症.AVM切除术后复查头颅DSA显示血管畸形切除完全,全切率100%.随访3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GOS为4.36±0.5,KPS为90.0±5.55),术后3个月时GOS (4.93±0.27)和KPS (95.0±5.19)均有明显改善(P分别为0.005和0.008).结论 在颅内AVM显微切除手术中使用MRI与DSA三维影像融合,结合术前栓塞,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根治效果.

  • 3D-DSA与MRI影像融合技术及其在脑动静脉畸形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李乾;任彤;黄巍;韩凯伟;钱康;黄承光

    目的:探讨3D-DSA与MRI影像融合技术及其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例脑AVM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3D-DSA、MRI和MRA检查,在Philips大平板DSA机(AlluraXper FD20)的后处理软件Interventional tool上进行DSA-MRI融合,并做术前评估。结果融合过程中,采用MRA-DSA图像进行人工配准的方法更可靠、易行,经上述方法处理得出的DSA-MRI融合影像,可清楚显示AVM的血管构筑及其与脑组织、血肿的空间位置关系。结论3D-DSA与MRI影像融合技术对显示脑AVM与脑组织的位置毗邻关系有重要价值,对AVM的术前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有一定指导意义。

  • “拔管-注射”技术栓塞小型脑动静脉畸形的研究

    作者:张红彬;姜鹏;江裕华;李佑祥

    目的 总结“拔管-注射”技术(PIT)栓塞直径≤3cm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经验.方法 20例应用Onyx栓塞且直径≤3 cm的脑AVM,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例.对照组采用“Hold-Reinjection”技术,间断注射Onyx,等待近端“Onyx塞子”建立.实验组采用“拔管-注射技术”压缩Onyx铸型团建立“塞子”后注射Onyx.比较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始发症状、畸形团位置、是否合并动脉瘤及硬脑膜动静脉瘘、Spetzler-Martin分级和供血动脉支数.术后即时造影效果按完全栓塞、近全栓塞(≥90%体积)、部分栓塞分级,对两组病人栓塞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即时造影显示实验组栓塞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单次栓塞治愈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为80%、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拔管-注射”技术可显著提高Onyx对直径≤3 cm脑AVM的单根供血动脉单次栓塞治愈率.

  • 小脑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作者:卡合尔曼?卡德尔;阿西木江?阿西尔;特吾尔巴提?苏尔丹尼亚;成晓江;买买提力?艾沙

    目的:总结小脑动脉远端动脉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小脑动脉远端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动脉瘤位于小脑上动脉(SCA)2例,小脑前下动脉(AICA)3例,小脑后下动脉(PICA)3例;其中伴小脑动静脉畸形(AVM)4例。单纯弹簧圈栓塞动脉瘤3例,弹簧圈同时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5例;生物胶栓塞AVM 3例,伽玛刀治疗AVM 1例。结果动脉瘤均达到完全栓塞,术后出现小脑梗死2例。出:时改良Rankin评分:0分2例,1分5例,2分1例。随访2~40个月,均无动脉瘤再次出血、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小脑动脉远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安全可行,能有效预防短、中期再出血,但需定期血管造影随访以防止复发。

  • Onyx胶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35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小辉;冯正健;黄戈;伍益;李智斌;古机泳;彭逸龙

    目的:探讨Onyx胶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BAVM)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BAVM病人的临床资料,均使用Onyx胶栓塞,联合使用NBCA胶3例,联合使用弹簧圈2例。结果完全栓塞9例,大部分栓塞23例,小部分栓塞3例,平均栓塞率86%。Onyx胶外泄2例,1例死亡,1例保守治疗后痊愈。随访3个月~3年,GOS预后评分院5分26例,4分6例,3分2例,1分1例。结论应用Onyx胶栓塞BAVM具有可控性强及栓塞效率高等优点。个性化治疗、规范操作、联合使用多种栓塞材料可提高栓塞率。

  • 术中彩色多普勒结合荧光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振超;罗伦;李文胜;陈川;郭英;王辉

    目的 探讨术中彩色多普勒结合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cAVM)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cAVM的临床资料.手术切除cAVM过程中,使用彩色多普勒探查以确定畸形血管团位置和供血动脉来源,并与术前CTA对比.同时使用吲哚菁绿进行术中荧光造影,观察畸形血管团血流方向,以辨认浅表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后再行多普勒及荧光造影检查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46例病人术中彩色多普勒所示病变定位与术前CTA一致,术中彩色多普勒对深部供血动脉分辨良好,但8例(17.4%)病变血管在彩色多普勒下难以发现.荧光造影对浅表血管血液流向分辨清晰,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完全.术后病人出现轻度神经功能损害6例,经术后康复锻炼后无明显后遗症,其他病人神经功能保留良好.结论 术中彩色多普勒结合吲哚菁绿荧光造影对cAVM术中定位、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有良好的实时判断价值,有助于确定手术切除方案,准确切断供血动脉,减少术中出血及手术副损伤,降低术后畸形血管团残留率.

  • 高级别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策略及并发症防治

    作者:刘方军;张永力;孙玉明;林达;周忠清;钱海;石祥恩

    目的 探讨高级别颅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ation,AVM)的治疗策略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高级别AVM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显微手术为主结合介入和(或)放射治疗.术中均应用自体血回吸收技术,2例术前行AVM部分栓塞,1例行分次手术,2例术后病变残留病人行伽马刀治疗.结果 无死亡病例;1例术前持续昏迷,术后轻度改善;其余病例均得到较好恢复.AVM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2例.随访11~59个月,GOS评分:5分10例,4分2例,3分1例.结论 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科学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是取得高级别AVM良好疗效的重要因素.术前辅助行栓塞技术,术中应用自体血回收技术,术后放射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脑疝的急诊手术治疗

    作者:司文;王文杰;牛国盛

    目的 总结急诊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并脑疝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AVM破裂出血并脑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中行血肿清除加AVM全切除15例(65.2%),行血肿清除加AVM部分切除8例(34.8%).结果 本组术后无再出血.复查MRA 15例,发现AVM残存8例.随访6个月,按GOS预后评分:5分(恢复良好)14例,4分(轻度残疾)4例,3分(重度残疾)2例,2分(植物生存)2例,1分(死亡)1例.结论 AVM破裂出血并脑疝应尽快行急诊手术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并根据术中情况行AVM全切除或部分切除,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

  • 颅内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作者:张紫寅;王朝华;谢晓东;张昌伟;范锋;Sarvesh Gyawali;Srijana Bis

    目的 总结血管内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合并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颅内AVM合并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全脑血管造影(DSA)确诊,按照Redekop分型进行治疗.结果 动脉瘤完全栓塞23例,部分栓塞2例.畸形血管团完全消失7例,消失90%以上9例,消失80%~90%7例,消失80%以下2例.栓塞后手术切除12例,栓塞后伽玛刀治疗6例.所有病人均未出现与血管内治疗相关的并发症.随访25例,时间0.5~3年,无再次出血及死亡.DSA复查18例,其中动脉瘤和畸形血管团均不显影14例,动脉瘤不显影但畸形血管团少许残留4例.结论血管内治疗是颅内AVM合并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Redekop分型可对其治疗提供指导.

  • 脑动静脉畸形术后癫(癎)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公方和;王玉宝;李建亭;王伟民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术后癫(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脑动静脉畸形病例138例,以性别、年龄、主要症状、阳性体征、术前癫(癎)史、病变部位、畸形团大小、引流静脉、手术入路、术后水肿、病灶残留、手术次数、癫(癎)灶切除等13项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设定术后发生癫(癎)为因变量,使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研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前癫(癎)史、病变部位、畸形团大小、引流静脉、术后水肿等5个因素是术后癫(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脑动静脉畸形手术病人,应针对癫(癎)发生危险因素进行防治,以减少脑动静脉畸形术后癫(癎)的发生.

  • 累及脑皮质运动功能区的动静脉畸形术前磁共振功能定位成像

    作者:李少武;戴建平;李子孝;江涛;王硕

    目的 探讨术前采用功能磁共振(fMRI)定位在累及皮质运动功能区的动静脉畸形病人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19例动静脉畸形累及皮质运动区的病人,采用fMRI观察对指运动时受累皮质运动区的激活情况,分析病灶与激活区的关系.结果 本组病例在fMRI检查中均能显示运动区的激活情况.18例表现为激活区与病灶分界清晰,1例表现为两者分界欠清.结论 术前fMRI检查可良好显示动静脉畸形与其所在的皮质功能区的关系,对于手术切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X-刀治疗脑室脑池系统动静脉畸形26例

    作者:陈建武;Michel Schlienger;Francois Nataf;Emmanuel Touboul;郑天荣;潘建基

    目的总结脑室脑池系统动静脉畸形(C型AVM)的X-刀治疗效果,并讨论其治疗策略.方法采用X-刀治疗C型AVM26例,其中治疗前行栓塞9例;6例首次治疗(RS1)失败后行再次行X-刀治疗(RS2).结果①完全闭塞率(OR)为38.5%(10例),低于本院同期705例脑AVM的55.0%(388例);P<0.005.②放疗前行血管栓塞与未行血管栓塞病人的OR分别为44.4%、35.3%.③随诊期间出血率15.4%,均为合并Ⅲ型动脉瘤的病人.④RS2的完全闭塞率为33.3%,有效率(有效+完全闭塞)50.0%.结论C型AVM大多适于行X-刀治疗;可能合并高危出血的Ⅲ型动脉瘤病人应首先考虑显微外科手术,并建议术前行血管栓塞治疗:放疗前栓塞可提高C型AVM X-刀治疗的完全闭塞率;RS2是C型AVM RS1治疗失败的补救手段.

  • 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复杂血管畸形

    作者:梁国标;李志清;魏学忠;唐新华;邱海东;马建军

    目的探讨Onyx胶在复杂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Onyx胶栓塞11例复杂脑动静脉畸形,其中6例为巨大血管畸形,5例位于功能区.分析其血管构筑、栓塞技巧等.结果技术成功率100%,2例获90%栓塞,4例获80%以上栓塞,3例获50%~80%栓塞,2例栓塞小于50%.结论超选择插管Onyx胶栓塞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

  • 瘦素、瘦素受体和 STAT3在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表达机制及影响

    作者:赵晓勇;张晓丽;吴展飞

    目的探讨血管易感基因瘦素、瘦素受体以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的表达变化及其影响。方法选择脑 AVM 病人80例,随机分为出血组(n =40)和未出血组(n =40)。应用实时定量 PCR、Western 印迹法检测瘦素、瘦素受体以及 STAT3在脑 AVM 中的表达。结果实时定量 PCR 与 Western 印迹法检测监测结果显示:瘦素、瘦素受体以及 STAT3在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间的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 P <0.01)。结论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研究瘦素、瘦素受体以及 STAT3对脑 AVM 破裂出血的影响,对于预测和减少脑 AVM 破裂出血的风险和临床诊疗具有重要作用。

294 条记录 12/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