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术前栓塞术联合微创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观察

    作者:牛运祺;王巍;袁士博;宿鹏飞;李晓伟;都兴伟

    目的 观察术前栓塞术联合微创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4例采用术前栓塞术联合微创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34例直接采用微创开颅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生活质量的GO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536.4±147.8)vs(926.8±225.7)],术后GOS评分更高[(4.5±0.6)vs(3.3±0.9)],不良反应少[17.6%vs 44.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栓塞术联合微创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具有出血量少、术后生活质量高、不良反应小等特点.

  • 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血肿急性期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政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的78例破裂出血的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8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血管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等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血肿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脑动静脉畸形合并血流动力相关性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义游;朱志辉;秦兆为;肖建国;王晓东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血流动力相关性动脉瘤的分型及血管内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AVM合并血流动力相关性动脉瘤患者血管内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动脉瘤和AVM间有大分流动脉的11个动脉瘤行栓塞.动脉瘤和AVM间无大分流动脉的6个动脉瘤,1例行支架置入,其余5例未行处理.AVM完全栓塞11例,4例栓塞71%~90%,2例栓塞50%~70%;6例残余AVM接受伽马刀治疗.随访3个月至3年,无脑出血和死亡病例.5例动脉瘤未处理和1例支架置入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随访,5例动脉瘤未处理患者,3例动脉瘤闭塞,2例动脉瘤明显缩小;1例支架置入患者动脉瘤闭塞.结论 以动脉瘤和AVM间有无大分流动脉为依据的分型法对AVM合并血流动力相关性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更具指导意义.如动脉瘤和AVM间无大分流动脉,AVM一期彻底处理后,动脉瘤可不处理;血管内治疗AVM合并血流动力相关性动脉瘤效果佳,可作为优先的治疗方法.

  • 颅内动静脉畸形治疗新进展的研究

    作者:赵晓勇;姚洁民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一堆结构变异的动脉和静脉交错缠绕在一起的血管团块,动静脉之间形成一至数个瘘道而无毛细血管,血液可由动脉通过动静脉瘘直人静脉,再回流到静脉窦,这种异常的脑血管结构和脑血流改变可导致脑出血、脑盗血等而引起一系列脑功能障碍,因此必须进行积极治疗[1].依据AVM的不同级别,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采用栓塞、放射神经外科和显微外科相结合的多种方法,连同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多数脑AVM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术前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崔本亮

    目的 观察颅内动静脉畸形经术前栓塞术和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48例颅内AVM患者被分为2组(依据数字分组法,每组24例),术前血管栓塞与显微外科手术相结合的方式被用来治疗研究组,单纯采用手术的方式被用来治疗对照组,比较其手术效果.结果 在出血量方面,研究组较对照组低,此外对照组有7例(29.17%)发生神经功能缺失,而研究组仅有2例(8.33%),差异均较明显(P均<0.05);术后行DSA复查畸形血管团全切除,颅内AVM研究组全切率83.33%,对照组为62.50%,2组差异明显(χ2=3.19,P<0.05).结论 颅内动静脉畸形经术前栓塞术和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进行治疗效果卓越,值得推广.

  • 颅内动静脉畸形切除术后再出血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刘明刚;朱权;孙洋;郝解贺

    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是先天性局部脑血管发育异常,为常见的脑血管畸形[1],临床上占颅内脑血管畸形总数的90%以上[2].目前AVM的治疗主要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和放射治疗等方法[3],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依旧是治疗AVM常用的方法[4],手术切除AVM的病死率已由初的2.4% [10]降至0.26% [11],甚至病死率为零[12],但颅内AVM切除术后再出血仍是术后严重并发症.现将我院3例AVM术后再出血病例报道如下.

  • 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治疗中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变化

    作者:陈立一;龙霄翱;陈兵

    目的 探讨在脑动静脉畸形(AVM)介入栓塞治疗中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方法 监测46例AVM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中上肢正中神经SEP(N20)波形的变化,将N20波形变化与术中、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变化对照分析.结果 在AVM介入栓塞过程中,40例患者术中SEP无明显变化,也无神经功能障碍,但其中1例术后出现对侧肢体肌力下降,对症治疗3 d后恢复正常;6例患者术中SEP出现异常,并有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立即停止进一步手术操作并经导管内注射罂粟碱后,4例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此时SEP变化均低于异常标准,术后未发现有神经功能障碍;另2例SEP异常未得到改善,术中、术后神经功能障碍也无改善.结论 SEP对脑缺血的监测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助于预防和减少AVM介入栓塞并发症的发生.

  • 破裂小脑动静脉畸形的外科治疗

    作者:李锦平;赵奇煌;王宇;李涛;郭鹏;赵继宗

    目的 探讨破裂小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象为北京天坛医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16例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患者(其中小脑AVM 32例)以及北京朝阳医院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0例脑AVM患者(其中破裂出血的小脑AVM 8例).手术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清除血肿,并切除AVM.结果 636例大脑AVM患者和40例小脑AVM患者的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A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例小脑AVM中35例以小脑出血为首发症状.术后复查头颅CT,血肿均清除,无再出血发生.术后39例小脑AVM患者复查血管造影未见畸形残留,1例因术前发生枕骨大孔疝,未复查血管造影.术后3例出现平衡障碍;2例出现爆破性语言;1例术前发生枕大孔疝患者,术后出现平衡及语言障碍.术后(ADL)分级:Ⅰ级26例,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1例.随访半年,患者无再出血及神经功能障碍加重.结论 急性期显微手术是治疗破裂小脑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

  • 术中多普勒超声及超声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岩;王硕;何文;赵元立;刘会昭;姜笑千;王立淑;赵继宗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及超声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论证供血动脉阻力指数(RI)变化与脑AVM是否全部切除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82例脑AVM患者行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术中行多普勒超声检查,15例同时行超声血管造影检查,分析AVM声像特点,测量供血动脉砌,比较脑AVM切除前后数值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畸形血管的残存.术中或术后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判定脑AVM是否全部切除.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地显示动静脉畸形的范围、边界.畸形血管团内含丰富的血流声像,双色红蓝混杂、方向各异的团状血流信号,优势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多可辨认.畸形血管切除前,供血动脉RI平均值为0.37±0.08;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后,双色混杂血管团消失,砒平均值为0.63±0.09(P<0.05).8例病例清除脑内血肿后,畸形血管团的位置发生了明显移位,术中超声给予重新定位,确定手术探查方向.7例术中超声检查怀疑AVM残留,再次探查证实有畸形血管残存并予以全切除.结论 术中多普勒超声可实时进行脑AVM的定位、引导,术中超声血管造影可动态提供脑动静脉畸形的真实血供模式,结合RI使得脑动静脉畸形是否全切除的判定方法更加完善.

  • 侧裂区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硕;赵洪洋;赵元立

    目的 探讨侧裂区动静脉畸形(AVM)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3月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区手术治疗的94例侧裂区AV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畸形血管巢与侧裂的解剖学相对位置关系对其进行分类,同时记录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 94例侧裂区AVM可分为侧裂前、侧裂后、侧裂深部、侧裂上以及单纯侧裂AVM 5类.所有患者均全切病灶并经术后脑血管造影(DSA)证实.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多为一过性,包括偏瘫8例(合并失语5例),单纯失语1例.另有2例(2.1%)术后分别出现手术侧硬膜外血肿及颅内出血.所有患者出院时KPS评分均高于90分.结论 侧裂区动静脉畸形可累及多个脑功能区,周围血供丰富,是目前AVM治疗的难点之一.但其治疗不应过于保守,仍建议显微手术切除作为此类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主要治疗手段.

  •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冀勇;丁璇;王志刚

    目的 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脑动静脉畸形(AVM)血管构筑特征,分析探讨脑AVM合并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预测脑AVM出血的危险性.方法 对2004至2010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87例脑AVM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顾性分析,对畸形血管团的大小、位置、供血动脉类型、引流静脉数目、引流静脉路径、有无合并动脉瘤、有无合并静脉瘤等因素与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AVM大小、位置、供应动脉类型、引流静脉支数、是否合并动脉瘤是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畸形血管团破裂出血独立危险因素是AVM大小、引流静脉支数、合并动脉瘤.结论 脑AVM大小、部位、供血动脉的类型、引流静脉的数目及合并动脉瘤与脑AVM出血密切相关.

  • 特大型颅内动静脉畸形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绪新;孙丕通;邓东风;高宝山;李彦钊

    目的 探讨特大型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的策略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6月至2015年1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显微手术治疗的15例特大型AVM患者,15例患者术前均经3D-CTA、MRA、DSA明确诊断,全部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3例行术前部分栓塞治疗.15例的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4例,V级11例.结果 术后切除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证实为AVM.1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0±7)h.所有患者术后1~3个月全部予以DSA复查,其中12例特大畸形血管团完全切除,3例手术后有少量残留进一步行伽马刀治疗.术后12个月经MRI和MRA检查提示残留AVM闭塞.术后6、12及24个月进行1次门诊随访,GOS评分:13例良好,1例轻残,1例重残,良好率86.6%,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特大型颅内动静脉畸形术前充分准备,采取正确的手术方法和技巧,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表达在脑动静脉畸形出血中的意义

    作者:李雄;王硕;王嵘;刘泠;吴俊;彭磊

    目的 探讨炎症反应因子及金属基质蛋白酶(MMP)-9在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实验组:组织及血液标本来自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10月1日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31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其中出血组14例,未出血组17例.(2)对照组:组织标为30例同期天坛医院接受颞叶切除术的癫痫患者,血液标本为30名健康的体检者.用ELISA 方法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6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和IκB以及MMP-9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各组中的MMP-9的表达,明胶酶谱检测组织中有活性的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 出血组患者血液中IL-6含量(33.2±4.8)ng/L,对照组(15.6±1.0) ng/L,两者比较P<0.01.MMP-9蛋白未出血组1.20±0.35(单位为MMP-9和β-肌动蛋白分子量的比值,下同),对照组为0.34±0.07,两者比较P<0.05而显示MMP-9的活性的明胶酶谱中,出血组(0.98±0.07)明显高于对照组(0.30 ±0.07,P <0.01).出血组有活性的MMP-2的表达同样明显高于未出血组和对照组.结论 IL-6在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血浆中表达增高,激活了核转录因子NF-κB,从而导致有活性的MMP-9表达增高,使AVM出血风险增加.

  • 术中实时超声在脑动静脉畸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周大彪;赵继宗;王硕;倪明;王嵘;张东;赵元立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在脑动静脉畸形(AVM)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例脑AVM(幕上12例,幕下1例)接受显微外科治疗,病变切除前进行多模式的术中超声扫描用以:(1)定位和描述AVM边界;(2)辨别栓塞与灌注区;(3)识别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病变切除后重复超声检查以发现AVM的残留并与术中和/或术后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13例病变均在实时超声导航下获得全切除.畸形血管团由于具有双色血流特征均可被准确定位和界定范围,栓塞区为高回声无血流信号,供血及引流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有别于正常血管;术中超声影像上病变的全切除为血管造影所证实.结论术中实时超声能够对脑AVM进行准确定位和导航,为手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可判定脑AVM的全切除.

  • 辅助技术在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硕;刘泠;赵元立;张东;王嵘;赵继宗

    目的 探讨B超、神经导航以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至10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区收治的43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8~53岁,平均26.51岁.所有患者在手术中分别或联合采用B超、神经导航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辅助病灶切除,且术后全部病例行脑血管造影(DSA)或CTA检查,同时记录术后新发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全切病灶,术中辅助技术检测结果均与术后DSA或CTA吻合.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3例(7.0%),其中2例出现双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另1例为复视.43例患者KPS(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评分均高于80分.结论 采用B超、神经导航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技术辅助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切除,均有助于鉴别血管性质和反映病灶边界.但其侧重各有不同.因此,该3种辅助技术有选择的联合应用可以使术者增加术中判断的准确性,从而收到佳手术效果.

  •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急性期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少明;吕连杰;邓磊;徐立靖;刘艳艳

    目的 总结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急性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1月-2006年12月37例AVM破裂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不同治疗方法 和疗效.结果 1期血肿清除+AVM显微切除术19例;1期单纯血肿清除+2期AVM显微切除术10例;血肿清除+γ刀治疗2例;血肿清除+栓塞术1例;双侧脑室外引流5例.2例死亡,1例昏迷,其余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脑AVM出血急性期的外科治疗,应清除血肿和酌情妥善处理AVM畸形血管团,达到改善症状和解除病因的双重目的 .

  • 儿童自发性脑出血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孟艳举;宋来君;郭付有;马斯奇

    回顾分析31例自发性脑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者22例(70.97%),分别为颅内动-静脉畸形(9例占29.03%)、海绵状血管瘤(6例占19.35%)、血液病(3例占9.68%)、瘤卒中(2例占6.45%)、颅内动脉瘤(1例占3.23%)和烟雾病(1例占3.23%);病因不明者9例(29.03%).所有患者均早期明确诊断并获及时治疗,预后良好23例(74.19%)、好转6例(19.35%),其余2例死亡(6.45%).提示在清除血肿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 颅内动-静脉畸形治疗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作者:冷冰;高超

    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是临床常见的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疾病,由于其病残率和病死率高、自然病程不确定、血管结构复杂,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手术切除、血管内介入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不同治疗方式组合、不同动-静脉畸形分级、不同临床表现、不同高危因素,使我们难以在复杂的临床实践中整理出所谓的“颅内动-静脉畸形治疗规范”,而且面临更多的是颅内动-静脉畸形治疗的困境与挑战.

  • 不应忽视的脑静脉系统疾病

    作者:朱武生

    颅内动脉系统主要负责脑组织的血供和氧供,其病变可以发生相应供血区域的缺血性损伤;颅内静脉系统则承担脑静脉血和脑脊液回流,主要由脑静脉和硬脑膜窦构成,包括脑浅静脉、脑深静脉、静脉窦和颈内静脉等.常见的脑静脉系统疾病包括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脑静脉窦狭窄、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和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等.本文拟就脑静脉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现状及展望进行简要评述.

  • 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外科治疗评价

    作者:徐锋;宋冬雷

    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目的是消除颅内出血风险,大限度地保护神经功能.治疗方法包括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栓塞治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本文主要讨论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各种治疗方法,评价其优劣,以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提高治愈率并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294 条记录 7/15 页 « 12...45678910...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