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期CT血管造影诊断脑静脉性血管瘤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潘海鹏;李红;李建荣;应小丰

    目的 探讨单期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诊断脑静脉性血管瘤(CVA)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选取我院5例CVA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23~47岁,平均35岁.4例表现为搏动性头痛,1例无明显症状、体征.根据容积成像(VR)、大密度投影(MIP) 及多平面重组(MPR)等对脑内主要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CTA显示病变位于幕上4例,幕下1例,均可见典型的"水母头"样异常血管影.结论 脑静脉性血管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A对诊断脑静脉性血管瘤有特异性,并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等优点.

  • 颅内动静脉畸形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黄毅

    目的 分析研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收治疗的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80例,根据入院时间平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通过显微开颅切除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术前进行血管栓塞术后再通过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显微外科手术结合血管栓塞术对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治疗,可减少对患者手术创伤,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颅内动静脉畸形病人的高压氧治疗与护理

    作者:常秀英

    颅内血管畸形通常先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施以高压氧治疗(HBOT)与护理是病人康复的关键.但是,脑血管畸形是HBOT的相对禁忌证[1],在选择HBOT时应当慎重.我院自1998年-2006年共治疗该类病人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赵翔;杨阳

    颅内动静脉畸形(AVM )属于脑血管的先天发育异常,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因此要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提高患者预后效果[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诊断AVM 的“金标准”,显示图像非常清晰,但DSA属于侵入性检查,对患者损伤较大,而且检查费用昂贵,前期准备和检查时间均较长,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2]。磁共振血管造影(M R A )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血管成像方法,具有无创性的特点,对患者无损伤,而且检查时间较短,操作简单,检查费用低,可以重复性操作等优点,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当中。

  • 慢性颅内静脉压增高状态下脑血管Tie受体表达与血管生成

    作者:

    背景:Tie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酪氨酸激酶受体,慢性颅内静脉压增高状态下Tie1和Tie2表达的变化可能参与硬脑膜动静脉畸形的病变过程.目的:观察慢性颅内静脉压增高状态下脑血管Tie受体表达及血管生成的变化.设计:单因素设计.单位: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对象:实验于2003-12/2004-10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进行.取雄性Wistar大鼠65只,24只造模成功,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各12只. 方法:模型组大鼠右侧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端-端吻合,同时结扎上矢状窦,建立慢性颅内静脉压增高的动物模型;正常组仅单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两组大鼠均于手术后90d麻醉状态下断头取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大脑皮质,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ie受体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主要结局观察:两组大鼠大脑皮质中Tie1及Tie2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结果:24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组织中Tie1表达:模型组和正常组的吸光度值比较无差异(3.96±0.61,4.35±0.72,P>0.05).②脑组织中Tie2表达:模型组的吸光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8.16±1.04,1.08±0.45,P<0.05).③脑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0.34±1.05),(2.68±0.29)个/视野],并且越接近上矢状窦处,微血管密度越大结论:慢性静脉压增高状态下脑血管内皮细胞Tie2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升高,提示脑微血管处于高度增殖状态,而Tie1的相对低表达导致新生血管为病理性的未成熟血管.说明颅内静脉压增高不仅开放了潜在的硬脑膜动静脉吻合和侧支循环,而且启动了病理性血管生成过程,导致硬脑膜动静脉畸形不断发展扩大.

  • 高分辨率血氧水平依赖效应静脉成像(HRBV)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易自生;刘一平;郭文彬;吴剑飞;李华良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血氧水平依赖效应静脉成像(HRBV)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其中海绵状血管瘤6例,动静脉畸形2例,脑膜瘤6例.胶质瘤6例(Ⅰ级2例,Ⅲ级1例,Ⅳ级3例),听神经瘤、腩转移瘤及蛛网膜囊肿各2例,三叉神经瘤、髓母细胞瘤、血管母细胞瘤及血吸虫性肉芽肿各1例.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及HRBV扫描.结果:HRBV示6例海绵状血管瘤内分布大量细小的静脉,4例见"铁环征",4例病灶内见出血灶.动静脉畸形由粗大静脉血管团组成.所有高级别胶质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瘤、肉芽肿及4例脑膜瘤内分布丰富的静脉,高级圳胶质瘤内见斑片状出血灶.血管母细胞瘤壁结节内见粗大的静脉.脑转移瘤周边见环形静脉.1级胶质瘤、蛛网膜囊肿及2例脑膜瘤内未见静脉,病灶周围静脉显示清晰.所有病变周围水肿显示HRBV与FLAIR一致.结论:HRBV有利于显示颅内占位性病变内静脉血管(包括微小静脉),能提供病变血供特点信息,同时能显示病灶内出血灶以及灶周水肿等信息,对病变的定性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 脑静脉畸形的MRI诊断(附8例分析)

    作者:周文辉;王琴;胡久益;谢孝平

    目的:探讨脑静脉畸形的MRI表现,评价各成像序列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8例脑静脉畸形病例,均行常规MRI平扫及三维多个重叠薄层采集(3D-MOTSA)MRA检查.6例行Gd-DTPA增强T1WI扫描,其中3例行3D-MOTSA增强MRA检查.结果:小脑4例,额叶、顶叶、枕叶共4例.5例MRI平扫引流静脉为长T1、短T2流空信号,3例呈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扩张的髓静脉为网状及条状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增强呈"海蛇头"样改变,即多条髓静脉呈辐射状汇入粗大的引流静脉.3D-MOTSA MRA检查显示部分引流静脉,髓静脉显示较少.3例3D-MOTSA增强MRA检查引流静脉全程显示,髓静脉显示数目多.结论:MRI能明确诊断脑静脉畸形的合并症,弥补脑血管造影的不足,3D-MOTSA增强MRA检查可取代脑血管造影.

  •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1例

    作者:慕宁霞;叶建军;张强;刘康

    病例男,43岁,因“间断性头痛2周”就诊,患者自述自记事起皮肤多处见蓝色丘疹及结节,既往曾多次行颈部、背部、上臂皮肤多处血管瘤剥离术.查体:口唇、胸部、背部、四肢皮肤多处见散在大小不等蓝色斑疹、丘疹及结节,结节质如橡皮样,触之柔软,压之可消失,松开后恢复原样.

  • 永存镰状窦的MRI诊断

    作者:孟方方;张焱;程敬亮

    目的:探讨永存镰状窦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永存镰状窦患者的MRI表现,所有的患者均行MRI检查,其中6例患者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V)检查,2例患者行增强扫描.结果:MRI示上矢状窦与大脑静脉池间条状高信号影.增强扫描示上矢状窦与大脑静脉池间强化的血管影,MRV显示大脑大静脉经开放的镰状窦向上引流入上矢状窦.结论:MRI结合MRV能清晰的显示永存镰状窦的病变血管走形、形态等,必要时可行增强MRV,并可作为一种非侵袭性的检查方法.

  • 青年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术前焦虑状况及其护理

    作者:玛尔哈巴·吾买尔;李维民;陈小红

    目的 探讨青年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术前焦虑状况,并总结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静脉畸形青年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实施动静脉畸形切除术,术前均详细记录其术前焦虑水平,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 84例患者在术前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轻、中、重度焦虑分别为39例、32例、13例).经心理护理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85~250min,平均(156±21.4)min.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住院时间8~12 d,平均(7.5±11.5)d.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随访期间有1例患者复发;1例患者发生再出血.结论 早期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指导和健康宣教,可明显降低青年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术前焦虑,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

  • 硬脑膜动静脉瘘

    作者:练学淦;何旭英;段传志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是指发生在硬脑膜及其附属物如静脉窦、大脑镰、小脑幕上的异常的动静脉分流,约占颅内动静脉畸形的10%~15%,现对DAVF近年的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 儿童期颅内动静脉畸形临床及形态学分析

    作者:沈文俊;李秋平;李昊

    目的:探讨儿童期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及形态学表现。方法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14岁以下颅内 AVM 患儿14例,其中11例(78.6%)曾有自发性脑出血病史,头痛7例(50.0%),单侧肢体乏力5例(35.7%),2例(14.3%)伴有癫痫发作。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术前影像及全脑血管 DSA 资料。结果 DSA 显示终末支供血9例,另5例为穿支供血;单支供血7例,另7例多支供血的患儿中4例为前、后循环联合供血。病变在侧裂面及凸面5例,侧脑室4例,脑底面3例,半球内侧面2例。10例病灶大小为0~30 mm,4例为30~60 mm。根据 Spetzler-Martin 分级,Ⅰ级4例、Ⅱ级2例、Ⅲ级5例、Ⅳ级3例。结论儿童期颅内 AVM 病灶虽然体积小、评级低,但其发病早、易出血,需要临床积极的综合治疗。 DSA 造影发现多数儿童期 AVM 呈幼稚型,其自然病程需要进一步随访研究。

  • NBCA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

    作者:白如林;陈左权;黄承光;陶英群;张光霁;卢亦成

    目的观察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疗效.方法经股动脉插管,用微导管技术超选择病灶内注入NBCA栓塞治疗脑AVM,共118例.位于大脑半球116例,小脑半球2例.病变大于6cm者52例,3~6cm者59例,小于3cm者7例.单支供血动脉13例,2支37例,3支以上68例.栓塞加手术切除巨大型脑AVM 15例.结果完全栓塞病变21例,栓塞90%以上57例,70%~90% 27例,50%~70% 8例,栓塞<50%者 5例.结论 NBCA为永久性栓塞剂,应作为栓塞治疗颅内AVM的首选材料.栓塞加手术切除、栓塞加伽玛刀或X线刀是彻底治愈脑AVM的较有效手段.

  • 介入神经放射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者:凌锋

    介入神经放射学近年发展迅速,已成为微侵袭神经外科的一大重要分支,在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脊髓血管病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和途径,特别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技术的发展及新型栓塞材料的研制中取得了十分可喜的进展.然而从加快发展来看,目前需要进一步加强介入神经放射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开发,加强专业医生培训,尽快建立治疗操作规范和完善诊断治疗的质量控制体系.

  • 多层螺旋CT双期脑血管成像在AV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

    作者:朱力平;唐健;姜建威;周建宏

    目的探讨MSCT双期扫描脑血管成像CTA在AV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观测12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AVM在MSCT动脉期3 DCT和静脉期3DCT的表现.动脉期是在注射造影剂后13~18 s平均15 s后开始扫描,静脉期是在注射造影剂后40s后开始扫描,并且对各期进行脑血管CTA重建,包括MIP、SSD、VR等.结果动脉期CTA(MIP、VR)能较好地显示AVM的供血动脉、瘤体及部分早期引流静脉.静脉期3D-CTA显示了AVM的扩张的引流静脉、瘤体.通过动脉期3 D-CTA及静脉期3D-CTA检查能较好地区别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弥补了单期(动脉期或静脉期)扫描的不足.结论MSCT双期扫描脑血管成像CTA能较好地显示AVM的供血动脉、瘤体、引流静脉并能较好地区分它们,为AVM的手术或介入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 3D 打印技术在治疗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中的应用

    作者:徐照轩;李榕榕

    3D打印是通过对原型实施数字建模,在计算机控制下完成对象物品的复制或创制过程。3D打印可完成个体化复制,实现对象物品外形和结构的精准模拟。利用多种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实施数据建模,3 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突出优势。近年来,3 D打印技术在脑血管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均有应用。文章对3D打印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

    作者:戴家兴;徐善才;吴培;李俞辰;王永朋;关明浩;史怀璋

    脑动静脉畸形(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 )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尽管对AVM 的治疗已有了广泛的研究,但是患者预后并没有获得明显改善。 AVM 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出血风险。文章就AVM 的出血风险和治疗方式进行了综述。

  • 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影像学

    作者:王玉洁

    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占颅内动静脉畸形的10%~15%,可引起颅内出血或其他神经功能缺损,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 和 MRI 改变不典型,易被忽视而漏诊或延误诊断。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和高分辨率影像学检查对快速准确诊断很关键,及时治疗可防止死亡或残疾。文章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以提高对硬脑膜动静脉瘘的认识,尽早明确诊断并予以恰当的治疗。

  • 脑动静脉畸形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新进展

    作者:李健;于耀宇;高立;高国栋

    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异常血管团,导致颅内出血、癫癎、严重头痛以及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既往因缺乏理想的脑动静脉畸形模型,治疗策略多建立在临床经验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外科治疗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文章对近年来动静脉畸形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 脑动静脉畸形治疗中正常灌注压突破的防治

    作者:李朝晖;杜超;赵兴利

    正常灌注压突破是脑动静脉畸形治疗中可能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文章就近年来正常灌注压突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探讨其发生机制、预测方法和防治策略.

294 条记录 9/15 页 « 12...6789101112...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