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期自发性颅内出血85例诊疗分析

    作者:余云湖;朱涛

    目的 探讨儿童期自发性颅内出血的发病特征、临床表现、手术治疗以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收治的儿童期(≤14岁)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85例.结果 儿童期自发性颅内出血病因以脑动静脉畸形多见(84.7%),其次是烟雾病(8.2%),动脉瘤少见(3.5%).出血部位多位于脑实质内,幕上多于幕下.以头痛、呕吐为首发症状者多见.DSA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血肿清除加针对性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 儿童期自发性颅内出血主要的病因是动静脉畸形,手术切除是首选方式,可取得良好效果.

  • 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栓塞治疗

    作者:王君;李宝民;李生;曹向宇;许百男;周定标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的方法.方法 经CT或MRI确认脑出血的病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脑动静脉畸形(AVM)合并动脉瘤为36例患者,根据AVM病灶和动脉瘤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栓塞策略,经血管内超选择应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ONYX胶或弹簧圈栓塞畸形团和动脉瘤.结果 栓塞后35例动脉瘤完全栓塞,AVM病灶完全消除26例;1例残留AVM因引流静脉狭窄术后1年发生出血,行血肿清除并AVM病灶切除术治愈;另1例因残余病灶接受伽玛刀治疗3个月时发生出血,保守治疗后行2次栓塞治愈.结论 AVM病灶内或病灶旁存在动脉瘤是引起脑出血的重要原因,在栓塞前制定栓塞策略,优先处理动脉瘤样病变对防止脑出血有重要意义.

  • 瘦素在人脑动静脉畸形出血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作者:谢清;陈衔城;宫晔;顾宇翔

    目的 研究瘦素在人脑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BAVM)出血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法等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检测瘦素和瘦素受体在BAVM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法比较已出血和未出血BAVM的瘦素表达,发现瘦素和瘦素受体在已出血BAVM的畸形团中表达明显升高.半定量逆转录PCR和Western印迹法发现瘦素在已出血BAVM的畸形团上的转录和翻译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瘦素和瘦素受体在BAVM的畸形团中表达升高,而且在已出血的BAVM比未出血的畸形团高.这表明瘦素在BAVM的畸形团中存在特异性表达升高,瘦素可能参与BAVM的破裂出血和发展.

  •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急性期的手术治疗

    作者:陈衔城;徐宏治

    目的 总结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急性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37例AVM破裂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不同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一期血肿清除+AVM显微切除术19例;一期单纯血肿清除+二期AVM显微切除术10例;血肿清除+γ刀治疗2例;血肿清除+栓塞术1例;双侧脑室外引流5例.2例死亡,1例昏迷,其余患者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脑AVM出血急性期的外科治疗,应清除血肿和酌情妥善处理AVM畸形团,达到改善症状和解除病因的双重目的.

  • 术中超声导航辅助切除脑动静脉畸形

    作者:徐宏治;陈衔城;宫晔;谢立乾;谢清;王涌

    目的 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导航在脑动静脉畸形(AVM)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6例脑AVM显微手术切除术中,使用Aloka SSD 4000型超声检查仪扫描,进行AVM定位、辨别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确定血肿与AVM的关系以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病变切除后重复超声检查AVM残留与否,并与术后脑血管造影结果对比.结果 26例畸形血管团均在实时超声下清晰显示并获得全切除.血肿区为高回声无血流信号;供血动脉与正常血管在血流动力学上有差别;术中超声影像所示的病变全切除为术后血管造影所证实.结论 术中实时超声能够对脑AVM进行准确定位,指导皮质切口的设计,并可判定病灶是否全切除.对于术前的MRI、DSA检查起到很有价值的补充作用.

  • 单倍剂量三维对比增强MRA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价值

    作者:范影;谢玉海;李曼曼;赵雷;史晓飞;曹莉;哈传传;王军

    目的:探讨使用单倍剂量三维对比增强MRA对诊断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11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脑AVM患者,均先行常规MRI检查,接着进行单倍剂量三维对比增强MRA检查。结果脑AVM SD 3D-CE-MRA表现:有10例患者明确显示异常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其中,单支供血动脉6例,联合供血4例,单支静脉引流7例,多支静脉引流3例。1例3D CE-MRA显示正常。结论联合应用SD 3D CE-MRA和常规MRI检查,对脑AVM的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曹向宇;李宝民;李生;王君;刘新峰

    目的 探讨引起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 回顺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7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其中男69例,女58例,年龄32.6±13.3岁,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畸形血管团直径、深静脉引流、单支静脉引流、伴发动脉瘤对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影响.结果 伴发动脉瘤、深静脉引流、单支静脉引流、小型动静脉畸形及女性患者的脑动静脉畸形出血风险较大( P<0.05,P<0.01).年龄对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无显著影响.结论 临床上对于存在伴发动脉瘤、深静脉引流、单支静脉引流、小型动静脉畸形及女性患者的脑动静脉畸形应及早处理,以降低脑动静脉畸形的病残率和病死率.

  • 脑膜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田喜光;李铁林;段传志

    目的分析脑膜脑动静脉畸形血管结构学特征,探讨其血管结构与临床诊治之间的联系.方法对52例脑膜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DSA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脑膜脑动静脉畸形病人全部应用微导管插管技术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栓塞后行手术切除AVM者2例,行γ-刀治疗3例,均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工作17例,癫痫或头痛等症状明显好转16例.结论血管结构学研究对脑膜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诊治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 脑动静脉畸形并发破裂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附32例报告)

    作者:唐广海;赵元立

    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rmtions,AVM)破裂出血后死亡率、残疾率较高,目前多考虑在早期行手术清除血肿,出血血管夹闭电凝后,再对血管畸形进行病因学治疗.从2001年6月-2008年1月我们对32例破裂出血的脑AVM患者急诊行显微手术治疗,清除血肿,同时切除畸形,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胼胝体区脑动静脉畸形6例报告

    作者:黄庆;李铁林;尹方明;段传志;汪求精;韩志安;赵刚

    脑动静脉畸形(cAVM)是常见的颅内血管畸形.我院1990~2000年收治的138例cAVM患者中,有6例病灶位于胼胝体区,现报道如下.

  • 颈颅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评价

    作者:祝玉芬

    颈动脉和椎动脉夹层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AVM)和静脉窦血栓(DST)等,常引起脑梗死和致死性渐进性颅内高压.老年人颅颈夹层动脉瘤中5%~20%发生脑卒中.

  • MR动态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治疗前后中的评价

    作者:

    目的评价MR动态减影血管造影(MR-DS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栓塞治疗前后的价值和限度.方法 22例AVM患者,在栓塞前后均行MR-DSA、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3D-CEMRA)、MR质子加权成像(PWI)和DSA检查,同时由2名有经验的医生独立进行双盲对照研究.结果 MR-DSA和DSA在22例AVM栓塞前后的瘤巢大小及分类上结果一致,MR-DSA能够显示AVM栓塞后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瘤巢及引流静脉显影推迟17例,瘤巢变小13例(其中完全消失4例),与DSA符合率为100%.与DSA相比,MR-DSA没有显示瘤巢内动脉瘤和栓塞后引流静脉及供血动脉直径变小各1例,而3D-CEMRA对此显示清晰.栓塞后的PWI与栓塞前相比,22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高信号.结论 MR-DSA是1种快速、有效、无创的血管造影检查方法,能提供AVM栓塞前后的血流动力学信息,MR-DSA、3D-CEMRA和PWI应在AVM的随访中相互结合,综合运用.

  • 颈内静脉入路血管内根治性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白卫星;贺迎坤;李天晓;许斌;薛绛宇;冯光;李钊硕;赵同源;蔡栋阳;常凯涛;何艳艳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入路血管内根治性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bAVM)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bAVM破裂出血、畸形血管具备单一引流静脉特点,经神经外科医师会诊后认为不适合行开颅切除术或患者明确拒绝开颅手术,接受了颈内静脉入路血管内根治性栓塞治疗的6例患者资料.术前5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通过旋转DSA和三维重组图像清晰显示引流静脉汇入静脉窦的准确位置.在严格降血压和临时阻断供血动脉情况下,静脉端通过Echelon10导管放置弹簧圈,通过Sonic导管缓慢注入液态栓塞剂,直至畸形血管铸形完全形成.记录术后30 d神经系统及非神经系统并发症及mRS评分.结果 6例患者共实施7次栓塞手术,采用颈内静脉入路完成治愈性栓塞.5例微导管留置于颈内静脉.术后30 d随访显示所有患者mRS评分≤1分.无明确操作相关性并发症.结论 单一静脉引流途径的bAVM患者经颈内静脉入路栓塞技术可行,长期结果有待随访.

  • 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中血管构筑分级系统的意义

    作者:方兵;李铁林;王义荣;段传志

    目的 分析脑动静脉畸形(AVM)经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栓塞治疗的风险;研究影响栓塞效果的血管构筑因素,建立脑AVM血管内治疗的分级系统.方法 回顾性分析189例经NBCA栓塞治疗的脑AVM患者的临床资料、血管特征、栓塞并发症以及栓塞的程度.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寻血管构筑特性与NBCA栓塞治疗脑AVM的栓塞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间的关系,基于畸形的大小[(纯动静脉瘘)为0分、畸形血管团大径<30 mm为1分、≥30 mm为2分],一级供血动脉数(1根为0分、2~3根为1分、≥4根为2分),二级供血动脉数(≤3根为0分、≥4根为1分)建立血管构筑分级系统,分级系统根据积分的高低分为6级(0~Ⅴ级).结果 189例脑AVM患者,共行324次NBCA栓塞治疗;手术相关病死率为1.6%(3/189),永久神经功能缺损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6%(5/189).31例纯动静脉瘘和Ⅰ级AVM完全栓塞24例(77.4%);101例Ⅳ级、Ⅴ级的AVM患者82例(81.2%)栓塞程度在50%以下,没有完全栓塞病例,分级与栓塞程度的吻合度较强(κ=0.736,P<0.01).结论 血管构筑评级系统能很好地预测NBCA栓塞治疗脑AVM的难度及效果.结合AVM的Spetzler评分,可以更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

  • 飞行员颅底动脉环磁共振图像形态的初步分析

    作者:郝志军;石进;宋云龙

    目的 调查飞行员颅底动脉环形态的完整性及变异情况. 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1日至2011年1月1日在空军总医院住院、行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的104例飞行员的病例资料和颅底动脉环图像,排除既往有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者,排除有神经功能缺损且头颅MRI有明显异常者.统计颅底动脉环的完整性和变异情况. 结果 51例病历资料完整着入选,均为男性,年龄22~56岁.歼击机飞行员29例,轰炸机或运输机飞行员19例,直升机飞行员3例.飞行时间100~8000 h.41例因病入院,10例改装体检入院.51例中37.3%(19/51)颅底动脉环完整,23.5%(12/51)前交通动脉缺如,7.8%(4/51)A1段发育不良,2.0%(1/51)一侧A1段缺如,51.0%(26/51)后交通动脉缺如,7.8%(4/51)P1段发育不良,3.9%(2/51)一侧或双侧P1段缺如. 结论 本组飞行员颅底动脉环存在变异,有半数以上者不完整,其航空医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确定.

  • 术中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袁葛;赵继宗;王硕;许俊;辛宇

    目的:研究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ermation,AVMs)手术中脑血管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AVMs患者在手术中进行脑血管造影.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3~56岁[平均(34±8)岁].畸形血管团2~8 cm,其中巨大AVMs(直径≥6 cm)10例(24%).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经右侧股动脉插管,使导管到达手术涉及的颅内动脉.病灶处理完毕,进行血管造影.结果 :41例中有10例急性颅内出血患者手术前未造影,手术中经过血管造影证实为AVMs.39例(95%)经过造影证实病变处理满意,1例(2.4%)运动功能区AVMs有残留,1例(2.4%)后颅窝AVMs残存,此2例经过继续手术切除残余AVMs.本组无手术死亡,无造影相关并发症发生.术中血管造影需要时间25~130 min[平均(53±22) min].结论 :术中脑血管造影有助于医师及时发现残余AVMs,对小的AVMs进行定位,避免生理性供血动脉闭塞;立即修正技术缺陷,避免再次手术,降低手术后合并症发生率.

  • X-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54例分析

    作者:潘隆盛;周定标;张纪;王迎选;王所亭;宋学堃

    目的:评价X-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4年6月至2000年3月间对54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立体定向X-刀治疗,其中男性36例,女性18例.年龄11~52岁(平均26岁).直径1.2~6.0cm(平均2.9cm).其中按Spetzler-Martin分级,I级13例,II级15例,III级21例,IV级5例.21例患者X-刀治疗前行1次或多次栓塞.5例患者(9.3%)既往行手术切除或清除血肿.50例患者用1个等中心照射,4例患者用2个等中心照射.病变边缘照射剂量为12~23Gy(平均17.9Gy).结果:随访时间为24~82个月(平均64.8个月).治疗后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消失的为34例(62.2%),减轻为5例(9.3%);23例癫疒间患者中9例(39.1%)癫疒间症状完全缓解,10例(43.5%)患者症状减轻,4例(17.4%)患者症状无变化.2年后的完全闭合率为81.5%(44/54).治疗后的再出血率为3/54(5.6%),均于1年内出现,1例患者于治疗后9个月出现脑内血肿而行急诊开颅病灶切除及血肿清除术.2例患者(3.7%)出现症状性放射性脑水肿.结论:X-刀对治疗脑内动静脉畸形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对脑深部和功能区的病变,能明显降低脑出血率,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 脑动静脉畸形手术前后局部脑皮质血流的变化

    作者:石广志;赵继宗;王硕;王永刚;陆铮

    为观察脑动静脉畸形手术前后局部脑皮质血流量(CBF)的变化,对63例成年脑血管畸形病人 :25例巨大脑血管畸形(血管畸形直径≥6 cm),38例小血管畸形(血管畸形直径<6 cm)进行研究.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分别记录血管畸形切除前后及术后24 h 脑血流数值,比较脑血流变化情况.发现:巨大血管畸形切除后脑血流比切除前明显增加,直到术后24 h仍然保持在高水平;而小血管畸形切除后脑血流无显著变化 .提示:巨大血管畸形和小血管畸形在切除前后的脑血流变化是不同的,监测脑血管畸形切除后脑血流变化有助于减少巨大血管畸形的出血等并发症.

  • 超声造影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

    作者:李晨;何文

    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头颈部动脉检查方法主要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DSA是诊断颅外段血管狭窄情况的金标准,可以观察斑块表面的光滑程度以及溃疡斑块的形成。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可以判断斑块内不同成分,评估斑块易损性。但上述方法均无法动态观察斑块内新生血管及外膜滋养血管,而超声造影(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能够清晰显影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评估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同样,DSA也是诊断颅内血管性疾病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检查具有一定的风险,造影剂过敏反应时有发生,而经颅超声造影( contrast enhanced transcranial color-coded sonography,CE-TCCS)可以显示颅内血管、血流速度及方向,弥补DSA的不足。本文就CEUS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 彩色多普勒超声辅助全切除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观察

    作者:于兰冰;王硕;何文;姜笑千;赵元立;赵继宗

    目的 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切除术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判断动静脉畸形的范围及切除的完整程度.方法 对24例颅内动静脉畸形者供血动脉测定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辨别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切除畸形后,对供血动脉再次扫描,通过切除前、后RI值的对比来判断畸形是否全切除.结果 切除畸形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影像精确显示了畸形的部位及范围.其供血动脉的平均RI值为0.36,畸形全切除后的平均RI值为0.62.2例患者切除后扫描显示有畸形血管残留,其供血动脉RI值仍保持低水平.对残留畸形再次切除后,其供血动脉RI值明显升高.结论 术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对畸形血管周围动脉的RI值测定,可鉴别供血动脉.通过对畸形血管切除前、后的影像以及供血动脉RI值的对比,可判断畸形血管是否全切除.

294 条记录 6/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