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维DSA与MRI或CT融合技术在颅内动静脉畸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翔圣;张鑫;张庆荣;吴琪;文立利;茅磊;吴伟;杭春华

    目的:探讨三维DSA与头部MRI、CT融合技术指导颅内动静脉畸形(AVM)个体化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月至5月经DSA诊断明确为AVM的21例患者,术前分别行 DSA、MRI或 CT检查,并行三维 DSA与 MRI或 CT融合。在21例患者中,对15例行MRI与三维DSA融合,对6例行CT与三维DSA融合。结合患者影像融合结果进一步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方案包括显微外科切除、血管内栓塞、立体定向放射(单一或综合)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2~6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从患者术前三维DSA与头部MRI、CT融合图像,不仅可清晰地观察AVM的血管构筑、畸形团与周围神经结构之间的毗邻关系,同时对合并小动脉瘤的AVM或微小AVM可精准定位血管病变在脑组织的位置。结合影像融合结果,对17例患者行AVM显微外科切除术,2例患者行介入栓塞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例患者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7例行显微外科切除的AVM患者,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颅内再出血,末次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5分者13例,4分者4例;1例行联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AVM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颅内再出血,末次GOS评分4分;其余3例患者随访期间未有新发神经功能缺损或再出血,GOS评分5分。结论三维DSA与头部MRI、CT融合技术新颖,操作方法简便,融合图像精准,能够有效地辅助制订AVM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

  • 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前后血管团周围脑皮质局部血流量变化及病理学观察

    作者:武琛;石广志;王硕

    目的 观察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手术切除前、后,血管团周围组织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及脑皮质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方法 选择34例AVM行手术切除术的患者,依据Spetzler-Matin分级标准,将AVM分为小型(直径<3.0 cm)16例、中型(3~6 cm)12例及大型(直径>6 cm)6例.分别于AVM手术切除前及切除后1、2、3、4和24 h,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对AVM周围1.5 cm范围内皮质血流量进行监测,并对病灶周围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术后7~12 d行头部CT检查,了解脑水肿程度.结果 1例患者术后出现异常脑水肿.①局部脑血流变化:畸形团切除后即刻及1、2、3、24 h,中、小型(直径<6 cm)AVM局部皮质脑血流量较切除前分别增加(53±17)、(77±26)、(38±12)、(29±9)、(8±5)%;切除后4h减少(7±3)%,与切除前比较,切除后即刻及1、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型AVM(直径≥6 cm)畸形团切除后即刻及1、2、3、4、24 h局部皮质脑血流量较切除前分别增加(130±45)、(112±32)、(100±37)、(116±35)、(147±36)、(120±39)%,与切除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病理学观察:电镜观察全部标本,可见病灶周边脑组织的血-脑屏障3层结构有不同程度的变性、破坏,内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缝隙增宽,星形胶质细胞足突明显水肿,甚至消失.结论 AVM切除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是AVM术后诱发异常脑水肿的重要因素;AVM周边脑组织血-脑屏障的结构改变可能是AVM术后发生异常脑水肿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 基于单元结构的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内介入栓塞剂的选择

    作者:陈光忠;邓先明;彭超;丁晓雯;董孟琪;秦琨;周东;李铁林

    目的 探讨基于不同单元结构的颅内动静脉畸形(AVMs)在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时栓塞剂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单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AVMs患者163例,根据使用栓塞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即Onyx组(79例),为单独使用Onyx胶;Glubran 2组(55例),为单独使用Glubran 2胶;联合组(29例),为联合使用Onyx胶+Glubran 2胶.分析3组单元结构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163例患者中男100例,女63例.AVMs的单元结构要素包括供血单元、引流单元和血管沟通.Onyx组、Glubran 2组及联合组栓塞治愈分别为33例(41.8%)、24例(43.6%)和10例(34.5%),栓塞治愈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1,P=0.711).总体栓塞治愈率41.1%(67/163),并发症发生率4.3%(7/163).结论 基于AVMs不同单元结构选择不同的栓塞剂均可获得较好的栓塞效果.

  • 大型或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25例

    作者:吴近森;诸葛启钏;鲁祥和;钟鸣;郑伟明;瞿宣兴

    总结 25例大型或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探讨降低手术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25例 AVM患者,男 17例,女 8例,平均年龄 26.8岁,均经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确诊.病变大小为 5~6 cm 者 12例,> 6 cm 者 13例;按照国内史玉泉分级法:3级 15例,3~4级 10例;位于幕下 2例.全部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病灶完全摘除,其中 8例行病灶血管内栓塞加手术切除.结果完全切除畸形血管团,24例痊愈,1例重残(1年后恢复),无手术死亡,1例术中出现正常脑灌注压突破;17例术后复查 DSA,均未见残留畸形血管团.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仍然是治疗脑 AVM的有效手段,血管内栓塞加手术切除是治疗巨大型 AVM的理想方法.

  • 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喆;李强;张琪;诸德源;方亦斌;黄清海;洪波;刘建民;许奕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动静脉畸形(AVM)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收治的80例基底节区AVM患者,根据患者接受首次治疗前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危险因素对未出血生存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基底节区AVM破裂出血患者中女性(χ2=5.091,P=0.024)、年龄较小(Mann-Whitney U=305.000,P=0.047)、脉络膜前动脉参与供血(χ2=4.328,P=0.037)、合并动脉瘤(χ2=7.131,P=0.008),特别是畸形团内合并动脉瘤(χ2=5.528,P=0.019)与未出血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中,女性(OR=6.9,95%CI:1.2~36.7,P=0.025)、脉络膜前动脉参与供血(OR=4.4,95%CI:1.1~17.6,P=0.035)和畸形团内合并动脉瘤(OR=6.1,95%CI:1.2~31.9,P=0.033)是基底节区AVM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进一步表明,女性(log-rankχ2=5.208,P=0.022)、脉络膜前动脉参与供血(log-rankχ2=7.554,P=0.006)、畸形团内合并动脉瘤(log-rankχ2=6.085,P=0.014)的基底节区AVM出血时间较早.结论 女性、脉络膜前动脉参与供血、畸形团内合并动脉瘤是基底节区AVM破裂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出血发生时间较早.

  • 与颅内动静脉畸形血流相关的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分析

    作者:陈光忠;舒航;詹升全;李昭杰;曾少建;周东;唐凯;周德祥;林晓风

    目的 探讨与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血流相关的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Seldinger技术,在栓塞20个动脉瘤的同时,栓塞全部或部分畸形血管团,对残余部分畸形血管团,按计划分期进行再次栓塞治疗(9例)或进行放射治疗(3例).分析DSA结果及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效果. 结果 20例与动静脉畸形血流相关的动脉瘤患者中,有18例Spetzler分级在Ⅲ级以上.共发现与颅内动静脉畸形血流相关的动脉瘤22个,其中位于畸形血管团内11个,基底动脉末端2个,病灶同侧颈内动脉C1段2个,后交通动脉起始部3个,供血动脉段4个.共栓塞了20个动脉瘤,其中使用弹簧圈栓塞5个动脉瘤, 11个畸形血管团内动脉瘤及供血动脉上的4个动脉瘤,均以Onyx及Glubran胶进行栓塞.颈内动脉C1段及后交通动脉起始部的2个小宽颈动脉瘤未予处理,现尚在随访中.脑血管造影随访9例,随访时间为1.5~13.0个月,9例再次进行残余畸形血管团栓塞时,见动脉瘤栓塞致密,症状较术前改善.3例残留较少的病例术后进行了伽玛刀放射治疗. 结论 与颅内动静脉畸形血流相关的动脉瘤多见于中、大型血管畸形,血管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特征与出血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方兵;李铁林;段传志;王义荣;汪求精;何旭英;赵庆平;陈光忠

    目的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首次出血相关的血管构筑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77例颅内AVM患者(281个颅内畸形团)的临床表现,其中出血组畸形团167个(59.4%),非出血组114个(40.6%),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造影的血管构筑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模式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统计分析表明,小畸形团(<30 mm)、幕下畸形、深部畸形、单支深静脉引流、单支静脉引流、引流静脉直径/供血动脉直径r≤2与出血表现具有相关性;引流静脉扩张、狭窄及合并颅内动脉瘤与畸形出血无关.当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时,只有小畸形团(OR:3.72;95%CI:1.76~7.85)、幕下畸形(OR:6.54;95%CI:2.07~20.72)、r≤2(OR:2.55;95%CI:1.32~4.94)与出血表现相关(P<0.01),当r≤1.5时,OR为7.08(95%CI:2.90~17.27,P<0.001).结论位于幕下、小畸形团、引流静脉直径/供血动脉直径r≤2是颅内AVM出血的高危因素,当r≤1.5时,颅内AVM出血的风险更大.

  • 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使用氰基丙烯酸异丁酯胶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剑波;曾文贤;李振均;张炘;李西锋;段传志;何旭英

    目的 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内治疗中使用栓塞剂氰基丙烯酸异丁酯胶(Glubran 2)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Glubran 2栓塞治疗的AVM患者44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后栓塞效果和并发症等.其中Spetzler-Martin(SM)分级Ⅰ ~Ⅲ级326例,Ⅳ~Ⅴ级114例;单纯栓塞畸形团282例,栓塞后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158例.根据术后DSA结果,分为完全栓塞组201例和不完全栓塞组239例.对完全栓塞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440例AVM患者完全栓塞率为45.7%(201例),单纯栓塞畸形团即刻完全闭塞率为32.6%(92/282),栓塞后接受SRS者闭塞率为69.0%(109/158).(2)Glubran 2栓塞术后出血和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9%(17/440),致残率(以有永久性功能障碍为标准)1.1%(5/440),死亡率0.2%(1/440).(3)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M分级≤Ⅱ级的AVM可获得更高的完全闭塞率(OR=8.433,95%CI:5.074~14.015,P<0.01).结论 Glubran 2是安全有效的颅内AVM栓塞剂.Glubran 2栓塞联合SRS可以获得更高的颅内AVM闭塞率.

  • 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254例

    作者:周东学;刘宗惠;杜吉祥;尹卫东;陈琳;于新;胡勇

    目的评估旋转式伽玛刀对脑动静脉畸形 (AVM)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 方法 1996~2002年应用旋转式伽玛刀治疗脑 AVM 患者 254例. AVM平均直径 24mm,周边剂量平均 17.7Gy,中心剂量平均 35.6Gy. 结果平均随访 38.4个月 (12~ 72个月 ). 9例患者 (4.0% )伽玛刀治疗后 5~ 21个月发生畸形血管破裂出血或再出血. 225例患者治疗后行 CT或 MR检查, 68例 (30.2% )出现放射性水肿,其中 6例 (2.7% )遗留永久并发症. 184例治疗后行脑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治疗后 1、2和3年的血管闭塞率分别为 38.8%, 71.2%和 74.3%. 结论旋转式伽玛刀是一种新的可靠的立体定向治疗设备,对 AVM治疗后 2~ 3年畸形血管完全闭塞率达 70%以上,治疗后并发症少,且很少出现永久性并发症.

  • 彩色编码血流图对颅内动静脉畸形评估的价值

    作者:文立利;张鑫;张庆荣;吴琪;张翔圣;茅磊;吴伟;杭春华;王汉东

    目的:探讨彩色编码血流图对颅内动静脉畸形(AVM )术前及术中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VM患者术前行常规全脑DSA检查,并用iFlow软件进行影像后处理的彩色编码血流图的影像资料,在二维DSA图像及彩色编码血流图上对AVM的病灶范围、血管构筑及血流动力学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5例AVM患者中,小型9例(其中4例畸形团表现为弥散型),中型3例,大型3例;单支供血动脉8例,多支供血动脉7例;单支引流静脉11例,多支引流静脉4例。在显示动静脉畸形团大小,尤其是弥散型畸形团方面,彩色编码血流图较二维DSA图像可更加清晰。彩色编码血流图能直观显示表浅和深部的引流静脉走形,同时根据曲线下面积大小和半峰宽长短,可以判断出主要引流静脉和次要引流静脉,并能直观反映脑血流的完整周期。结论彩色编码血流图可快速、准确地描绘出AVM的范围、血管构筑特征以及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 脑动静脉畸形手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因素分析

    作者:李永;王硕

    目的探讨影响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手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因素.方法对140例脑AVM患者行显微外科切除手术,术前根据Spetzler-MartinAVM分级系统进行分类:Ⅰ级16例(11.4%),Ⅱ级52例(37.2%),Ⅲ级47例(33.6%),Ⅳ级16例(11.4%),Ⅴ级9例(6.4%).在AVM术后1周和手术半年后随访情况应用Glasgow预后量表(GO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将各种临床因素与手术后早期、晚期神经功能缺失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术后51例患者(36.4%)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或术前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加重,其中5.7%患者重残(GOS评分≤3),30.7%患者轻残(GOS评分为4或5).术后随访到118例患者,其中23例(18.6%)仍有神经功能缺失(2.5%重残,16.1%轻残).神经功能缺失发生率与Spetzler-Martin分级呈正相关.AVM深静脉引流、Spetzler-Martin分级、AVM的大小与术后早期及晚期神经功能缺失呈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Spetzler-Martin分级与术后早期及晚期神经功能缺失显著相关.结论Spetzler-Martin分级、AVM深静脉引流和AVM大小是与脑AVM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相关的重要临床因素,而重要的是Spetzler-Martin分级.

  • 血管内栓塞结合二期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效果

    作者:诸德源;方亦斌;黄清海;刘炜;李仁利;祝国荣;李强;许奕;洪波;赵文元;刘建民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结合二期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介入栓塞结合二期SRS 综合治疗AVM 并获得影像学随访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随访时间为7~96个月。将DSA显示血管流空影完全消失视为治愈。按照是否治愈分为治愈组29例,未治愈组37例,观察两组AVM是否破裂、栓塞前体积大小和栓塞程度等不同因素对综合疗法治疗AVM治愈率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综合疗法治愈率的因素。结果(1)治愈组中,AVM 破裂22例(75.9%),未破裂7例(24.1%),直径<3 cm 和≥3 cm 分别为26例(89.7%)和3例(10.3%),患者Spetzler-Martin(SM)分级Ⅰ~Ⅲ级;未治愈组中,AVM 破裂20例(54.1%),未破裂为17例(45.9%),直径<3 cm和≥3 cm分别为18例(48.6%)和19例(51.4%),34例患者(91.9%)SM 分级Ⅰ~Ⅲ级。(2)随访过程中,29例(43.9%)达到影像学治愈,64例(97.0%)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为0~1分;发生并发症6例。(3)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 AVM大小(OR =0.141,95% CI:0.035~0.570,P <0.01)和介入栓塞程度(OR =2.414,95% CI:1.038~5.613,P <0.05)是治愈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血管介入栓塞联合SRS治疗颅内AVM 是有效且安全的。AVM直径<3 mm是综合疗法治愈率的独立保护因素,介入栓塞程度是未达到影像学治愈综合疗法治愈率的危险因素。

  • 丘脑底节区动静脉畸形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王兴文;王长春;菅凤增;王大明;刘树山

    目的 观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丘脑底节区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丘脑底节区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有颅内出血者19例,无出血者5例.按照Spetzler-Martin分级标准,Ⅲ级13例,Ⅳ级8例,Ⅴ级3例.术前全部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5例行术前畸形血管团的部分栓塞. 结果 ①24例患者无手术死亡病例,其中23例AVM畸形血管团完全消失.1例有少量残留,进一步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②术前行栓塞的15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511±108)ml, 与未行栓塞患者(9例)的(975±162)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4,P<0.01).③术前肢体无力或偏瘫的12例患者,术后肌力恢复4例,好转6例,2例无明显变化.有6例患者出现其他新增加的神经功能障碍(其中5例为术前无出血者).有1例患者因术后术野再出血,行再次手术清除血肿.④20例患者获得6~42个月随访,术前6例癫痫患者,术后仍有3例需要继续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随访患者中无再出血发生. 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丘脑底节区AVM,临床疗效较好.结合术前血管内栓塞,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难度.

  • 多种造影方式在脑脊髓动静脉畸形复合手术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洪韬;张鸿祺;李桂林;何川;叶明;胡鹏;马永杰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中吲哚氰绿荧光(ICG)造影、DSA和亚甲蓝造影对脑脊髓动静脉畸形(AVM)的应用模式,并对比术中不同造影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行脑脊髓AVM复合手术5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AVM(Spetzler-Martin≥Ⅲ级)8例,脊髓AVM 47例,平均年龄(33.8±15.6)岁.在复合手术室行术中DSA,并经供血动脉行亚甲蓝造影或ICG造影(初期).以术后3个月复查DSA评价解剖治愈结果.结果 对55例患者均行术中DSA,32例行亚甲蓝造影,4例行术中ICG荧光造影(初期).术中每例DSA检查(3.6±1.3)次,首次病灶切除后,术中DSA发现有残余病灶者占27.3%(15例).85.5%(47例)患者获得解剖治愈,其中脑AVM患者(8/8)均获得解剖治愈,脊髓AVM患者83.0%(39例)获得解剖治愈.术后1年随访有3例失访,脑AVM患者改良Rankin评分(mRS)中位数为2.0(0.0~3.8)分,与术前3.5(2.0~4.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64,P<0.05);脊髓AVM患者术后Aminoff评分为3.5(1.0~6.0)分,与术前4.0(1.0~6.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2,P>0.05),功能保存者(神经功能评分优于或等于术前)占88.5%(46/52).结论 术中DSA可精确定位畸形团和验证全切,术中亚甲蓝造影可在术野选择性显示供血动脉供应的畸形团,明确血管构筑,ICG造影可显示术区表面的畸形团结构.术中DSA结合亚甲蓝造影可代替ICG造影,达到脑脊髓AVM复合手术解剖治愈的治疗目标.

  • 脑动静脉畸形静脉引流特点的血管影像学分析

    作者:苏正;黄庆;张鸿祺;张鹏;李萌;缪中荣;宋庆斌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引流静脉的影像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 69例脑动静脉畸形脑血管造影影像资料,观察引流静脉的类型、引流方向、扩张度、迂曲程度、有无静脉湖、引流静脉及静脉窦有无狭窄及其部位等. 结果颅内脑动静脉畸形静脉引流可出现多种形式,其中深、浅静脉均引流 33例,单纯浅静脉引流 23例,单纯深静脉引流 13例;引流静脉显著扩张 40例,明显迂曲 33例,明显狭窄 34例,静脉返流 28例,出现静脉湖 17例,静脉窦狭窄 62例,静脉窦缺如或闭塞 30例. 结论脑动静脉畸形引流静脉的影像学表现尽管存在多样性和复杂性,但其引流模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 颅内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与治疗289例

    作者:牛洪泉;舒凯;陈劲草;陈坚;张平;于加省;胡文安;薛德麟;雷霆

    目的分析 289例颅内动静脉畸形 (AVM)患者的诊治经验,对颅内 AVM的佳治疗方案提出建议. 方法对 289例颅内 AVM患者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方法治疗. 结果手术治疗 265例,其中血管内治疗 19例,γ刀治疗 5例,取得满意效果.死亡 6例. 结论根据颅内 AVM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 Onyx胶或联合其他栓塞材料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

    作者:陈光忠;舒航;刘茂才;曾少建;詹升全;周东;林晓风;唐凯;周德祥;李昭杰;李铁林

    目的 探讨Onyx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不同治疗策略、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Onyx栓塞183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peztler-Martin( S-M)分级Ⅰ级28例,Ⅱ级53例,Ⅲ级54例,Ⅳ级31例,Ⅴ级17例.单纯Onyx胶栓塞113例,球囊辅助栓塞2例,联合弹簧圈栓塞5例,联合Glubran胶栓塞63例.分析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等. 结果 ①S-M Ⅰ~Ⅱ级完全栓塞治愈率为67.9% (55/81),Ⅲ级为14.8% (8/54),Ⅳ级为6.5% (2/31),Ⅴ级为0,总体完全栓塞治愈率为35.5%(65/183).②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微导管断管2例,术中出血2例(其中1例为术中断管者),术后出血2例(死亡1例),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原症状加重7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6.6%.③对143例进行了1~18个月的随访,其中再次出血3例(2.1%,S-M Ⅰ~Ⅲ级各1例).4例次全栓塞的病例完全自愈,无一例复发或再生.7例有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原症状加重者中,6例于术后3~6个月完全恢复或症状明显改善,1例改善不明显. 结论 个体化应用Onyx栓塞颅内AVM,可降低血管内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提高完全栓塞治愈率.

  • 胼胝体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

    作者:张永力;孙玉明;刘方军;石祥恩

    目的 探讨胼胝体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 对2005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7例胼胝体AVM患者进行手术治疗.AVM分别位于胼胝体膝部1例,体部额段3例,体部顶段1例,压部2例.5例有脑室出血,对其中1例发生脑疝的患者行急诊手术.对膝部AVM经冠状切口单额开颅,行血肿清除及AVM切除术;对体部额段AVM患者,经前纵裂及额叶皮质造瘘后,经侧脑室切除AVM及清除血肿;对体部顶段AVM及压部AVM患者,经纵裂及顶叶切除AVM.结果 ① 6例患者为中型AVM,大直径为3~4.5 cm,1例为小型AVM,大直径为2.5 cm.AVM由胼周动脉、胼缘动脉、后胼周动脉及脉络膜后内侧动脉供血.3例单纯浅静脉引流,2例深静脉引流,2例深、浅静脉同时引流.② 7例患者的畸形血管团均获得全切.5例恢复良好,其中2例术后一过性肌力下降,1例出现偏瘫,4~14 d后恢复正常.1例术前脑疝患者术后6个月意识逐渐恢复.1例术中大出血病例术后发生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意识清楚,遗留四肢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③术后对6例行DSA或CTA复查,AVM消失,1例未复查.④ 临床随访3个月至6年,末次随访时,GOS评分为5分的5例,3分的2例.结论 胼胝体AVM位置深在,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复杂,合理手术入路有助于完全切除AVM,术后疗效较好.

  • 脑血管畸形患儿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周奋;何安邦;刘珍;刘成业;李钢

    目的 探讨脑血管畸形患儿的诊治特点. 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07 年9 月至2016 年12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血管畸形患儿25例,经过CT血管成像(CTA)或DSA确诊,其中男10 例,女15 例;年龄3 ~15 岁,中位年龄8(5,10)岁;未出血者2 例,脑出血23 例,出血部位包括额叶8 例、颞叶5 例、枕叶4 例、额颞顶叶3 例、基底节区丘脑2 例、脑室内1 例.采用血肿清除并血管畸形切除、血管内栓塞、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方法治疗,急性期因颅内高压行急诊血肿清除术并血管畸形切除术15例,栓塞治疗1例,包括开颅手术、栓塞治疗后脑室外引流各1例;亚急性期或病情平稳后,手术切除血管畸形并清除血肿3例,栓塞治疗3例,单纯血肿清除术1例(脑静脉畸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例.术后6个月、1年后进行随访.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采用CTA、DSA进行影像学评价. 结果 (1)影像学诊断颅内动静脉畸形24例,包括Sperzler-Martin分级Ⅰ级9例、Ⅱ级11例、Ⅲ级4例,以前循环供血为主18例,后循环供血为主6例;静脉畸形1例. (2)所有患儿随访期间未发生再出血,8例患儿有癫痫发作,1 例于术后8 个月死亡. 25 例患儿治疗后6 个月首次临床随访,其中GOS评分5 分5 例,4分12例,3分4例,2分3例,1分1例;24例患儿随访1年以上,GOS评分5分16例,4分4例, 3分2例,2分2例.术后6个月复查CTA或DSA,示脑血管畸形残留3例,其余22例未见颅内畸形血管;存活患儿随访时间均>1年,在治疗后12~38个月完成DSA复查.术后6个月首次复查有血管畸形残留的3例患儿未进展,未发生脑出血,21例DSA阴性患儿未见复发. 结论 少年儿童脑血管畸形以动静脉畸形为主,多数患儿在发生自发性出血后就诊.及早诊断、合理治疗可尽可能少地遗留神经功能障碍.

  • 影响颅内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患者预后的出血性因素分析

    作者:刘俊;宋海·别德勒汗;张华楸;舒凯;雷霆

    目的 探讨影响出血性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显微手术治疗预后的出血性因素.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同一血管组经显微手术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出血性AVM患者62例.根据术后6个月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14例,mRS>2分).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原发高血压病史、既往脑出血史、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AVM位置、AVM大小、AVM静脉引流类型、Spetzler-Martin分级、合并动脉瘤、合并脑室出血、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出血性AVM手术预后的出血相关因素.结果 (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性高血压病史、脑出血病史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时GC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功能区AVM[33.3%(16/48)比12/14]、Spetzler-Martin≤Ⅱ级[85.4%(41/48)比6/14]、出血量≥30 ml[10.4%(5/48)比8/14]、脑室出血[8.3%(4/48)比7/14]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VM体积、引流静脉类型、合并动脉瘤、出血部位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将单因素分析中与出血相关的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室出血(OR=11.000,95%CI:1.722~46.231,P=0.009),出血量≥30 ml(OR=11.467,95%CI:2.029~44.894,P=0.004)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室出血、出血量≥30 ml可能为影响出血性AVM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尚需进一步验证.

294 条记录 2/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