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1~3椎管内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1例临床护理

    作者:于雪梅;李育苏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血肿(SSEH)是一种病因不明,以颈肩部或背部疼痛急性发作,伴进行性神经根或脊髓受压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较为少见,国外研究统计发病率约为0.1/100 000[1].起病急,进展迅速,如不及时确诊和手术减压,常可导致脊髓功能不可逆损伤致终身残疾,甚至危及生命[2].

  • 非粘附性栓塞材料Onyx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疗效的临床研究

    作者:贺红卫;吴中学;庞琦;李佑祥;姜除寒;张静波;姜鹏;吕明

    目的:探讨用新型非粘附性液体栓塞材料Onyx(美国MTI公司产)栓塞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的疗效.方法: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用微导管技术应用Onyx胶栓塞22例脑动静脉畸形.畸形团的位置:10例位于大脑重要功能区,8例位于大脑深部组织区,4例位于小脑半球.畸形团的直径:<3 cm 5例,3~6 cm 11例,>6 cm 6例.结果:22例脑动静脉畸形得到有效栓塞.其中,3例畸形团从影像上完全消失,8例90%以上消失,6例80%~90%消失,5例消失在80%以下.栓塞术后并发症少见,2例有短暂神经功能障碍,2例微导管头端粘附于畸形团内,无法撤出,微导管被留置于大血管内.结论:由于Onyx良好的非粘附性,可以向畸形团内注入更多的量,故在栓塞脑动静脉畸形是安全、有效的.

  • 脑静脉畸形的CT和MRI诊断

    作者:黄建芳;隋庆兰;黄志鹏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脑静脉畸形(CVM)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例CVM病人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行CT平扫,其中4例行CT增强扫描;3例行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MPR和VR重建;3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1例行3D TOF MRA检查.结果 CVM位于幕下5例(浅型4例,深型1例),幕上3例(浅型2例,深型1例);5例呈现典型的"海蛇头"征.CT平扫均未显示CVM直接征象.CT增强扫描立体地显示了引流静脉及其方向,其中1例上矢状窦汇合处呈湖状膨大,1例引流静脉更直观地显示为树枝状2个分支.MRI显示髓静脉呈长T1长T2信号,引流静脉呈长T1短T2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FLAIR上髓静脉为稍高信号,引流静脉为低信号或稍高信号,与T2图像比较,髓静脉数量较少、欠清晰,且引流静脉较细短;DWI上髓静脉和引流静脉均为低信号.MRI增强扫描多方位成像显示更多髓静脉,长度显示更完整,更好地显示髓静脉及其引流方向.1例MRA未显示病变.结论 MRI可作为CVM检查的首选.CT增强和MRI增强扫描敏感度高,显示更多的髓静脉和更清楚的引流静脉及其方向.CTA三维重建利于显示CVM结构的全貌特征.

  • 巨大脑动静脉畸形手术前后脑局部皮层血流变化的研究

    作者:格桑顿珠;赵继宗;王硕;赵元立;张东;石广志

    目的 研究巨大脑动静脉畸形(AVM)手术切除后的脑皮质血流变化,指导临床降压治疗及血压监测等.方法 AVM直径>6 cm的患者26例,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分别记录切除AVM前、术后即刻、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的脑血流值,比较血流变化情况,观察术后脑血流稳定和再灌注水平下降所需时间.结果 巨大脑AVM切除后脑局部的皮层血流较术前立即增高(P<0.05),术后2 d与术后1 d、术后即刻比较均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3 d较术后2 d有所降低(P<0.05).讨论巨大AVM切除后局部脑组织的血流明显增加,术后2 d达高,术后3 d开始有明显的下降,但尚未达到术前的水平.

  • 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

    作者:王志刚;李国新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因胚胎早期脑血管原始胚芽发育分化异常所致的先天性脑血管疾病,多见于20~30岁年轻人,占颅内动静脉畸形的70%以上.(61%)的患者会发生颅内出血,近一半的病人出现头痛(46%)或神经功能障碍(45%),约1/3患者发生癫痫,出血的患者病死率高达30%.近年来随着CT、MRI和DSA的推广应用,AVM的诊断已不困难.但因AVM的大小、位置、血液动力学及构筑学特征的不同其治疗方案也各有不同,治疗效果也有很大差异.

  • 小脑蚓部动静脉畸形一例临床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闻海兵;瞿鸿义;李国;李升;徐书源;徐建军

    目的: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小脑蚓部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头颅 CT 检查示小脑蚓部颅内血肿,头颅 MRI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示小脑蚓部脑内血肿,MRA 无明显异常,进一步行头颅 CT 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示小脑蚓部动静脉畸形。给予后正中入路开颅动静脉畸形切除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无神经功能不良表现。结论开颅显微手术切除动静脉畸形是一种有效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病变的方法。

  • 显微外科手术联合术前栓塞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临床研究

    作者:陈文斗;玉石;谢桥林;宾杰;黄锦丰;周海静

    目的 评估显微外科手术联合术前栓塞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颅内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联合术前血管栓塞治疗(研究组),20例单纯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疗效.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GOS评分、神经功能缺失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级颅内AVM研究组全切率89.3%,对照组为58.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V级颅内AVM 2组全切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联合术前栓塞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疗效较好.

  • Onyx胶介入栓塞法与伽玛力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对照研究

    作者:曾庆;周国平;曾宪强;赵晓阳;李杨

    目的 探讨Onyx胶介入栓塞法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患者临床效果及术后近、中期预后.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附属南阳医院2014-04—2016-06收治的69例A V 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4例给予伽玛刀治疗,观察组35例予以Onyx胶介入栓塞法治疗,观察2组病灶治疗效果、病灶体积缩小情况、住院时间及改良Rankin评分,并统计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Q O L)评分.结果 观察组完全栓塞率为65.71%(23/35),高于对照组的26.47%(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体积缩小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1 a观察组改良Ranki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26.47%(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nyx胶介入栓塞法可改善AVM患者神经功能,缩小病灶体积,提高生活质量,完全栓塞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 三维DSA与MRI或CT融合技术在颅内动静脉畸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褚爱鹏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MRI或CT融合技术在颅内动静脉畸形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经DSA明确诊断,并分别接受MRI或CT检查,实施三维DSA与CT或MRI融合结合诊断,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行三维DSA与MRI融合,8例患者接受三维DSA与CT融合,其中20例患者畸形团直径<3 cm,4例畸形团直径3~6 cm,4例为小脑部位动静脉畸形;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影像融合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可为AVM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建议,有利于对患者开展针对性治疗,促进其预后的改善.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重型脑出血26例

    作者:李明振;杨德花

    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CT检查脑实质内出血量>50ml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分或中线结构移位>1cm的高血压性脑出血[1],病情凶险,死亡率高.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本研究采用经颅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重型脑出血26例,疗效满意.该项治疗对急重型脑出血的早期处理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费用的一种理想的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患者,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的诊断标准[2],并经CT证实.②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出血量50ml以上.③出血后3d内入院.④年龄40~75岁.⑤第一次发病或既往卒中病史,但无后遗症者.⑥排除已有证据证明出血原因为颅内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脑外伤、凝血机制障碍及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40~75岁,平均54.5岁,有明显高血压病史者20例,就诊时全部病例均有血压增高.术前意识状态:嗜睡4例,浅昏迷18例,深昏迷伴脑疝形成4例.本组病例肌力0级6例,Ⅰ~Ⅱ级16例,Ⅲ~Ⅳ4例,头颅CT或MRI所见:大脑外侧型血肿8例,丘脑内侧型血肿18例,其中破入脑室者7例,额叶血肿8例,颞叶血肿2例,本组病例脑中线结构移位者22例.按多田氏出血量计算公式,血肿量20~40ml12例,50~60m19例,70~80ml5例.

  • 儿童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

    作者:于加省;雷霆;陈劲草;陈坚;李龄

    目的 总结显微手术治疗31例儿童颅内动静脉畸形的经验体会,探讨其治疗方案和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我院自2003年6月~2007年6月对31例儿童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治疗过程以及诊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31例中有25例以脑内出血起病,5例以癫痫为主要表现,1例表现为轻度头痛.按照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2例,Ⅱ级12例,Ⅲ级10例,Ⅳ级5例,Ⅴ级2例.单纯手术治疗24例,栓塞后手术7例.结果 31例动静脉畸形团均全切除.6例治疗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缺损或轻度新增神经功能缺损,1例患儿遗留偏瘫.无死亡病例.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术可以相对安全有效地治疗儿童颅内动静脉畸形,对于大型或位于功能区的颅内动静脉畸形(AVM),术前栓塞有助于提高疗效.

  • 59例儿童脑动静脉畸形诊治体会

    作者:王慧晓;白如林;黄承光

    目的 报道59例儿童脑动静脉畸形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长征医院1990~2000年收治59例18岁以下脑AVM患儿诊治结果,其中单纯手术治疗10例;栓塞后再手术7例;栓塞后伽玛刀治疗18例;手术后伽马刀治疗3例;单纯栓塞治疗5例;直接伽玛刀治疗13例;未治3例.结果 48例(48/59)患儿临床表现为出血,47例(47/56)治疗后没有产生任何新的神经功能缺损,6例(6/56)治疗后出现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或神经功能缺损加重,2例(2/56)患儿遗留严重的神经后遗症,死亡1例.未治3例,死亡1例.结论 儿童脑AVM具有出血率高及出血凶猛的特点,应争取积极治疗,合理正确使用显微手术、放疗、血管内栓塞等治疗手段,临床效果满意.

  • 术中超声辅助下急诊手术切除破裂出血的大型脑动静脉畸形

    作者:张施远;曾春;石海平;龙勇;唐爽

    目的 探讨在超声辅助下急诊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出血的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5例急性破裂出血的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均急诊在显微镜下行血肿清除术并同时在超声辅助下行畸形血管团切除术.结果 13例畸形血管团全切除,2例少量残留;全切率为86.7%.术后3例术区少量积血,2例出现癫痫持续状态,2例出现交通性脑积水,1例偏瘫,2例死亡.出院时GOS评分5分7例,4分4例,3分2例,死亡2例.13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按照日常生活能力分级分级:Ⅰ级9例;Ⅱ级1例;Ⅲ级1例;Ⅳ级2例.结论 在术中超声辅助下急诊显微手术切除脑动静脉畸形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术前结合3D-CTA以及DSA充分了解畸形血管团的结构以及血流动力学特征能降低手术风险,提高疗效.

  • Onyx胶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分析

    作者:赵平;汪雷;马金阳

    目的 探讨Onyx胶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Onyx胶栓塞治疗的120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栓塞范围≥80%56例(畸形团完全闭塞14例),<80%64例.术中少量出血2例,术后无神经功能缺损.术后出血4例,其中2例死亡.术后一过性神经功能缺损2例.118例随访2~48个月,平均(25.1±5.6)个月,患者头痛、头晕及癫痫等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45例DSA随访示,完全闭塞26例,与术前比较无变化19例.结论 Onyx胶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应掌握其适应症和使用方法.

  • 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的护理

    作者:唐艳;乐革芬;胡瑶

    目的 总结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61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给予密切观察,精心护理,对其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61例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及精心护理后,52例恢复良好,原有症状减轻或消失;9例栓塞供血动脉,待时机成熟后行畸形血管团切除术.61例中,出现穿刺点血肿1例、术中出血2例、肢体肌力下降2例,其他均恢复良好.结论 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控制性低血压、预防再次出血及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患者术后护理的关键措施.

  • 硬脑膜动静脉瘘二例

    作者:曾琦;刘觉仕

    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又名硬脑膜动静脉畸形(du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DAVM),是指发生在硬脑膜及其附属物如静脉窦、大脑镰、小脑幕上的异常动静脉分流,临床罕见,约占颅内动静脉畸形的10%~15%[1].笔者搜集2例,其中1例经CT诊断,另1例经MRI诊断,均得到DSA证实,现报道如下.

  • 磁敏感成像诊断脑血管畸形

    作者:朱丽丽;杨春;李绍东;徐凯

    目的:探讨磁敏感成像对海绵状血管瘤和静脉畸形等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海绵状血管瘤和静脉畸形患者的磁敏感成像后处理图像及常规T1WI、T2WI及增强T1WI图像.结果:23例脑血管畸形中海绵状血管瘤18例、静脉畸形5例.常规MRI和磁敏感成像均显示18例海绵状血管瘤的出血灶,磁敏感成像上14例呈"铁环"征,常规MRI仅9例见此征象,磁敏感成像显示出血范围较常规MRI大;5例静脉畸形磁敏感成像均显示引流静脉及髓静脉呈条状低信号,髓静脉呈特征性的"海蛇头"状分布,常规MRI仅2例显示此征.结论:磁敏感成像能敏感地显示出血、微出血及细小静脉,与常规MRI结合可显著提高海绵状血管瘤和静脉畸形的检出率.

  • 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MR诊断

    作者:刘红军;梁长虹;黄飚;王广谊;张水兴

    目的:评价MRI对脑发育性静脉异常(DV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MR诊断为DVA的患者51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11例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回顾性分析其MR表现.结果:51例DVA中发生于额叶白质27例,顶叶白质9例,颞叶4例,基底节区2例,小脑半球9例;合并出血2例,均位于幕下;并发海绵状血管瘤2例.MR平扫显示病灶14例,其中表现为条状流空信号者10例,表现为T2WI放射状高信号者4例;MR增强检查显示所有病灶,表现为"海蛇头"样强化特征.11例行SWI者均能清晰显示病灶,表现为"海蛇头"样低信号影.结论:DVA多发生于幕上额顶叶白质及小脑半球,合并出血少见,可并发海绵状血管瘤.MR平扫难以显示细小病灶,MR增强检查是显示DVA的有效方法,SWI对小静脉病变较敏感,能取代MR增强检查用于发育性静脉异常的诊断和随访.

  •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硬脑膜动静脉畸形

    作者:何翠菊;丁长伟;刘志刚;李松柏;徐克

    硬脑膜动静脉畸形(du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DAVM)又名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DAVF),是指发生在硬脑膜、大脑镰、小脑幕和静脉窦上的异常动静脉分流,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颅内血管动静脉畸形.约占颅内动静脉畸形的10%~15%.三维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快速、无创伤,近年已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病变的临床检查,但尚未见有用于诊断DAVM的文献报道.近,笔者使用图像质量更高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ple slice CTA,MSCTA)诊断了3例硬脑膜动静脉畸形,现结合文献,对其3D-CTA表现进行分析、探讨.

  • Onyx 胶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王欣;赵婧

    总结了16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行 Onyx 胶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生活护理、术前准备等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一般护理、生命体征监护、对症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出院指导。认为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 Onyx 胶栓塞治疗成功的保障。

294 条记录 11/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