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脑出血的术后观察及护理

    作者:邵云巧;刘爱荣;郭虹

    微创血肿碎吸术是一种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外径仅3 mm),应用正压连续冲洗液化引流的方法治疗脑出血的新技术,与开颅术、钻颅术等方法比较创伤小,安全可靠,可保持颅内压平稳,大大降低死残率.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04年6月用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脑出血36例,效果满意,现将术后观察及护理介绍如下.

  • 31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病原学分析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李志峰;徐丽臻

    目的:分析与探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接受开颅术的患者共31例,患者均于术后发生颅内感染,对其脑脊液进行收集并给予常规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对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脑脊液进行细菌培养可得,共分离培养出致病曹9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共55株,草兰阴性菌共43株,细菌以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为主.药敏试验显示金葡菌主要对头孢噻肟钠、万古霉素等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等敏感、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通过积极的对症治疗后,共28例患者症状消失并终治愈出院,另有3例患者因病情过重引发多器官衰竭终死亡.结论: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对患者使用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作者:周杰;朱瑞;马鑫妍

    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采取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啊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5例HIC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开颅术治疗,研究组行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16.4%,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通过评测,研究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生活能力自量表(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常规开颅术,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HICH,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性高,恢复快,且手术效果更确切.

  • 微创与开颅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安全性探析

    作者:潘恩裕

    目的:对脑出血患者采取微创术和传统开颅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探析.方法:对2015年2月~2018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5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颅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大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对照组为22.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整体优于传统开颅术.

  • 软通道微创术与开颅术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170例的疗效分析

    作者:贾向军

    目的 探讨在对高血压病脑出血进行治疗时使用软通道微创术及开颅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病脑出血患者170例,按照住院顺序分为A组(80例)和B组(90例).A组患者使用软通道微创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开颅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巴氏指数评分.结果 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B组的84.4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周的巴氏指数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而术后1、3、6个月的巴氏指数评分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对高血压病脑出血进行治疗时,软通道微创术的效果要优于开颅术,并且患者通过软通道微创术治疗后的巴氏指数评分高于开颅术,值得推广.

  • 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外伤60例体会

    作者:缪昌峰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另选取同期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恢复情况并对两组良好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按伤后6个月随访预后结果(6-GOS),观察组恢复良好25例,重残植物状态23例,死亡12例;常规骨瓣对照组恢复良好12例,重残植物状态25例,死亡2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骨瓣治疗组颅内压下降优于常规骨瓣对照组(P<0.01).结论 标准外伤性大骨瓣减压术能充分有效的清除脑挫伤组织和充分减压,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型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预后及QOL、ADL评分的影响

    作者:田彩玲;吴燕

    目的 研究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型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4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0例,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44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4天的血清白蛋白(Alb)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指标值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的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的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型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患者的预后效果更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QOL评分和ADL评分,可在临床上广泛推荐应用.

  •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再次手术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张大愚

    目的:探讨分析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再次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GOS 1级13例(26.0%),其中9例患者为重型颅脑损伤;GOS 2级5例(10.0%);GOS 3级8例(16.0%);GOS 4级18例(36.0%);GOS 5级6例(12.0%).5个级别相比较,GOS 4级占到的比例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在行常规的开颅术之后因为不同的原因会有二次,甚至三次手术的可能性,医师需要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消除非正常的因素,降低再手术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 开颅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宏军

    目的:探讨开颅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9例,依据手术方式随机分为微创组55例和开颅组54例。微创组采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开颅组采用开颅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后ADL、NIHSS评分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术后两组ADL、NIHSS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治疗总有效率79.63%,微创组治疗总有效率92.72%,开颅组低于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创伤小且疗效确切。

  • 外科预防应用抗感染药物的原则和方法(二)

    作者:许景峰

    神经外科手术预防用药通常仅适用于操作时间延长的开颅术、再探查、显微外科手术或植入假体(如丙烯酸板),而不适用于外伤后脑脊液漏.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杆菌.

  • 介绍一种改良T形切口开颅术

    作者:刘福增;韩树生;王鹏;关健

    介绍改良T形切口开颅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经验。介绍改良T形切口开颅减压术的方法及步骤,总结该术式的突出优势。应用改良T形切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满意,能更好的保护颞肌血运及神经,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血管内介入治疗与传统开颅术治疗颅内动脉肿瘤的比较

    作者:张洪广

    目的 分析血管内介入与传统开颅术治疗颅内动脉肿瘤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高唐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7例颅内动脉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管内介入方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 根据GOS评分量表分析2组患者恢复良好、轻度残疾、重度残疾和死亡4种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各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颅内动脉肿瘤的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优于传统开颅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处理

    作者:韩振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和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对41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并发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所采取的处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中死亡17例(41.46%);重残5例(12.20%);中残8例(19.51%),恢复良好11例(26.83%).结论:迟发性血肿、急性弥漫性脑肿胀、复合性损伤、脑血管调节功能受损及手术操作不当是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术中彻底及时地清除迟发性血肿(邻近或远隔部位),缓慢降低颅内压,控制收缩压,过度换气,必要时双侧大骨瓣减压,术后气管切开,亚低温治疗是降低病残率及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 颅骨钻孔与传统开颅术处理硬膜外血肿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殷浩;姜国锋;张广超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了解临床中颅骨钻孔联合尿激酶引流和传统开颅式手术在处理硬膜外血肿中取得的疗效,及治疗方法的安全性,为临床中治疗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收治硬膜外血肿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颅骨钻孔和传统的开颅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并进行术后半年的随访,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均存在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骨钻孔术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颅术.

  • 20例重型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及防治

    作者:张雷

    本文通过本院近2年内收治的20例重型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认真分析了该病病因,并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 开颅术患者术后早期呕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郭晶

    目的:对开颅手术患者早期呕吐的原因予以临床总结,并采取有效护理手段提高患者术后生命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法是对开颅手术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患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并观察术后出现早期呕吐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结其原因。结果我院收治的患者中有20例出现早期呕吐症状,其中术后脑水肿、颅内水肿、麻醉因素、电解质紊乱、手术部位、药物因素等均为诱发患者术后水肿的原因。对患者予以临床护理后,患者症状得以缓解。结论我院护理人员对早期呕吐的开颅患者予以临床护理,及时判定患者症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 针刺内关穴对开颅术后恶心呕吐预防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吕建琴;冯睿智;潘慧;李宁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穴对开颅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与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拟行择期开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针刺组在由手术间转至苏醒室后,即刻针刺内关穴,留针20 min后起针,其间行针1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6、24 h发生事实呕吐的人数,比较两组恶心程度评分.结果:针刺组各时段术后呕吐发生人数及恶心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对开颅术后恶心呕吐具有预防与治疗作用.

  • 不同麻醉方法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国艳;李霞;李淑琴;韩文勇;孙立智;林方才;王保国

    目的:通过观察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10、IgM、IgA及IgG的水平来探讨电针(EA)及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是否相同.方法:120例患者被随机分成3组:电针组(A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B组)、单纯全麻组(C组).于麻醉前(T0)、诱导后4h(T1)、术后1d (T2)及术后2d(T3)采集外周血来检测TNF-α、IL-8、IL-10、IgM、IgA及IgG的水平.结果:与T0时间点相比,A组和B组的IL-10水平于T2、T3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A组的IL-8水平于T2、T3时间点明显升高(P<0.05);C组的IgA水平于T1、T2、T3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IL-8水平于T2、T3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IgA水平于T1、T2时间点降低程度明显(P<0.05).结论:EA可以减轻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TEAS不能减轻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

  • 42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分析

    作者:崔国天;吴云

    一般认为脑外伤后术中脑膨出是急性脑肿胀引起.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概念提出后,通过对脑外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的观察,发现这种急性脑膨出一部分是由远隔部位的迟发性血肿引起.本文就近10年来原发血肿清除术中出现迟发性血肿的情况,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 重型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20例临床观察

    作者:黄孝敏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救治方法.方法:随机择取我院两年内收治的20例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给予甘露醇和地塞米松静脉快速滴注,降低颅内压,并行急诊手术治疗,手术采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和血肿清除.结果:急性弥漫性脑肿胀8例(40%),对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7例(35%)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5例(25%).术后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5例(25%),中残8例(40%),重残4例(20%),死亡3例(23.1%).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较多,术中继发颅内血肿形成,外伤致血管调节功能障碍,脑外伤后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长时间脑病后脑组织缺氧等是颅脑损伤中脑膨出的主要原因,认真分析病因并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

519 条记录 1/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