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弥散加权磁共振联合经直肠超声定位的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

    作者:王进有;沈益君;刘小航;张海梁;朱耀;叶定伟;姚旭东;张世林;戴波;周良平

    目的 探讨DWI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常规经直肠超声(TRUS)定位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A组)的410例患者和DWI联合TRUS定位下行前列腺穿刺(B组)的141例患者资料,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μg/L、10 μg/L≤PSA <20 μg/L、20 μg/L≤PSA <50 μg/L和PSA≥50 μg/L将A、B两组各分为4个亚组,分别比较DWI联合TRUS定位与单纯TRUS定位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的诊断率.结果 A组PSA< 10 μg/L、10μg/L≤PSA <20 μg/L、20 μg/L≤PSA< 50 μg/L和PSA≥50 μg/L的患者穿刺诊断率分别为12.1%、31.1%、48.0%和91.2%,B组中对应的患者穿刺诊断率分别为23.7%、35.5%、66.7%和96.3%,两种穿刺方法的诊断率在PSA< 10 μg/L的患者中有统计学差异(x2=4.405,P<0.05).结论 对于PSA< 10 μg/L的可疑患者,建议行DWI及TRUS联合定位的可疑病灶加系统穿刺法,从而提高前列腺穿刺的诊断率.

  • 苗勒管囊肿48例诊治分析

    作者:孙祥宙;刘贵华;戴宇平;罗彬;黄燕平;邓春华

    目的 探讨苗勒管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至2007年12月诊治的48例苗勒管囊肿患者资料.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诊治8例,多因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就诊并行经直肠超声(TRUS)检查.7例较小囊肿行TRUS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抽吸囊液,1例较大囊肿行开放手术切除囊肿.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诊治40例,多因梗阻性无精子症就诊,均行TRUS检查,其中12例行MRI检查.39例较小囊肿行经尿道囊肿切开引流,1例较大囊肿行腹腔镜下苗勒管囊肿切除.结果 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所诊治的8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只有1例复发,再次行经尿道囊肿切开引流后治愈.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所诊治的40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TRUS,未见有囊肿复发.术后6个月随访,39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中,10例配偶顺利怀孕,其余29例中9例精液中出现精子.1例19岁患者术后症状消失.结论 苗勒管囊肿多因慢性前列腺炎症状和梗阻性无精子症就诊.TRUS是诊断苗勒管囊肿的首选检查,MRI则能提供更精确的信息.经尿道苗勒管囊肿切开引流术为苗勒管囊肿的有效治疗手段,对于较大的囊肿腹腔镜下囊肿切除是较好的选择.

  • 超声内镜引导下针吸活检诊断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作者:王建东;孙玉鹗;王志强;王向东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的针吸活检术(EUS-FNA)诊断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方法应用Pentax FG32-UA超声内镜及直径为0.8 mm的 GIP穿刺针(Medi-Globe),对10例患者(6例肺部肿块伴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右肺肿块,1例食管旁肿块,2例纵隔淋巴结广泛肿大)行EUS-FNA. 结果 1例患者未能取得足够的标本;EUS-FNA诊断为恶性肿瘤者7例(小细胞癌5例,鳞癌、腺癌各1例,均经随诊确诊),良性病变者2例(分别经胸腔镜或纵隔镜及随诊确诊).未出现任何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 结论 EUS-FNA在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是一准确、安全、实用的检查方法.

  • 超声内镜对胰胆管扩张病因的诊断价值

    作者:谢晓燕;吕明德;崔毅;李初俊;杉山政则;跗见裕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胰胆管扩张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体外超声(US)检查发现有肝外胆管胰管扩张,但病因诊断有困难的患者施行超声内镜(EUS)、CT、MRI检查,并比较各种检查法的诊断效能。病种包括壶腹周围肿瘤19例,胆总管下段嵌顿性结石3例和其他病变3例。结果与手术后病理对比,US、EUS、CT、MRI的病变检出率依次为17.4%(4/23)、82.6%(19/23)、21.7%(5/23)和26.7%(4/15),对19例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10.5%(2/19)、84.2%(16/19)、15.7%(3/19)、23.1%(3/13),EUS对肿瘤定位的符合率为87.5%(14/16)。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比,肿瘤越小EUS的优势越大。对3例结石US均未能确诊,EUS 3例全部检出并确诊,CT检出2例,MRI在2例中检出1例。结论 EUS是诊断胰胆管扩张病因、鉴别病变性质、确定肿瘤起源的敏感检查方法,但对小于1 cm的乳头癌和胆管癌的诊断可有一定的困难。

  • 腔内超声对确定直肠癌边界及远端手术切缘的临床意义

    作者:于波;李世拥;梁振家;苑树俊;王红;田玉旺

    目的探讨腔内超声对确定直肠癌病灶边界及直肠远端手术切缘的意义.方法应用高频腔内超声探头,对33例直肠癌标本在腔内超声引导下确定直肠远端切缘,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对照.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方法,以p53、K-ras基因突变作为肿瘤分子标志物,检测切缘残余癌细胞.结果 33例腔内超声探测结果, 对直肠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为86.6%,其中对黏膜、黏膜下浸润病变的准确性为72.7%, 对肌层浸润的准确性为90.9%,对外膜、直肠周围组织受侵的准确性分别为88.5%、100%.在腔内超声确定病灶边界远端肠段 1.0、2.0、3.0 cm切缘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残留癌细胞,PCR-SSCP未检测到残留癌细胞突变基因分子标志. 结论腔内超声对直肠癌病灶边界的显示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更为接近,经直肠腔内超声对术中确定直肠远端切缘较为准确、安全.

  • 超声内镜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作者:王建东;孙玉鹗;王志强;王向东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方法 21例肺癌患者术前行EUS检查,分别统计EUS检出及手术切除的纵隔淋巴结个数;对EUS发现、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检查的103枚淋巴结的声像图进行分析,寻找EUS下恶性淋巴结的特征及诊断方法,并与CT诊断的准确性比较. 结果 EUS对第5、7、8、9组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高于非转移淋巴结(χ2=11.752,P=0.01).EUS发现的恶性淋巴结较良性淋巴结大(二者短径相比:t=4.541,P=0.000;长径相比:t=3.278,P=0.002).恶性淋巴结的特征有:短径≥1.0 cm,长径≥1.5 cm,边界清楚.应用公式:P(1)=1/[1+e-(-2.963+2.041 X1+1.681 X2)], 以P(1)≥0.5作为恶性淋巴结诊断标准,其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2.8%、72.7%、72.9%;EUS对第5、7、8、9组纵隔淋巴结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T (χ2=6.812,P=0.013).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EUS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9%、80.0%、87.5%(χ2=21.218,P=0.000). 结论 EUS可以帮助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

  • 不同治疗方式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下段腔内外静脉的影响

    作者:刘波;林楠;邓美海;许瑞云;刘浔阳;黄飞舟;李瑞珍

    目的研究内镜结扎、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断流术)、内镜结扎联合部分脾栓塞、内镜结扎加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断流术)对食管下段腔内外静脉的影响.方法将14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4组:内镜结扎组(54例)、断流手术组(23例)、结扎联合部分脾栓塞组(34例)、腔内外联合断流组(31例).运用微探头超声检查食管下段静脉结构的情况,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后内镜结扎组黏膜下曲张静脉消失,食管周围静脉丛仍然存在;结扎联合部分脾栓塞组黏膜下曲张静脉消失,食管周围静脉丛曲张较术前减轻;断流组黏膜下曲张静脉存在,程度较前减轻,食管周围静脉丛消失;腔内外联合断流组食管黏膜下和周围静脉丛均消失.后两组治疗后穿静脉的显示率也显著降低.结论腔内外联合断流能更有效地闭塞食管下段壁内外静脉,阻断门静脉奇静脉分流,防治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与复发.

  • 经直肠超声在早期直肠癌诊断中应用初步探讨

    作者:廖盛日;陈敏华;戴莹;赵爱莲;李明;顾晋

    目的 总结TRUS对直肠癌浸润深度诊断准确性,分析探讨TRUS在早期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163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TRUS检查,参考国际抗癌联盟有关直肠癌分期标准进行浸润深度分期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163例直肠癌中经病理检查证实16例为早期癌.研究病例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结果 TRUS对早期直肠癌(pT1)诊断灵敏性为87.5%(14/16),特异性达98.6%(145/147),阳性预测值为87.5%(14/16).对早期癌浸润深度进一步分析,TRUS对黏膜癌及黏膜下层癌诊断灵敏性分别为85.7%(6/7)、66.7%(6/9).16例早期癌(pT1)经肛门注水充盈直肠后再次行TRUS检查,病变均显示清晰.14例正确诊断为pT1期;未充盈直肠的情况下,仅6例病变显示清晰,仅3例诊断正确.早期癌声像图表现分为二型:隆起型、溃疡型,以隆起型多见,占81.6%(13/16).结论 TRUS在早期直肠癌的诊断中是一项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经肛门注水充盈直肠后,明显提高了早期癌病变显示率及诊断准确性.

  • 食管平滑肌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英禹;李小飞;王勇;王云杰;刘锟

    1980~1998年,我们共诊治了44例食管平滑肌瘤病人,对41例进行了手术治疗,3例因患其它疾病未手术。现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手术41例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22~62岁。主要症状为吞咽梗噎感20例(合并胸骨后疼痛4例、胃酸增多1例)、上腹部疼痛8例、胸背部疼痛5例、吞咽疼痛3例、咽部异物感和咳嗽、气短各1例。3例无任何症状。所有病人均进行了钡餐上消化道内镜检查,4例进行了腔内超声检查。肿瘤位于胸段食管中1/3者23例,上1/3者10例,下1/3者7例,胃和食管交界处1例。合并裂孔疝并反流性食管炎1例、食管憩室1例、慢性胃炎2例。 37例行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2例肿瘤巨大、分叶不易摘除者和2例合并严重食管炎者行食管切除

  • 胃肠道间质瘤113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巴明臣;崔书中;陆勤;闻英;黄祥成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13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消化道出血就诊者58例,上腹疼痛或腹胀45例,腹部包块7例,肠梗阻3例.肿瘤位于食管2例,胃53例,小肠47例,结肠4例,直肠7例;肿瘤体积2 cm ×2 cm×2 cm~10 cm×12 cm×l5 cm.病理检查结果:良性34例(30.1%),交界性31例(27.4%),恶性48例(42.4%);表现为梭形(43例)、上皮样(32例)或多形性(38例).全部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手术切除不全(3例)、术后复发(8例)或远处转移(4例)的患者应用Gleevec辅助治疗.随访6个月~9年,13例患者死亡,31例术后复发,其中12例服用甲磺酸依马替尼(Gleevec)部分缓解,69例患者健在.结论:GIST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慢性出血、上腹部不适等;消化内镜及钡气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是胃及结直肠间质瘤的主要诊断方法,剖腹探查或腹腔镜腹腔探查是早期诊断小肠间质瘤的主要手段;Gleevec治疗不能完全切除或切除术后复发的GIST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食管腔内超声检查预测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奇峰;王贵齐;张月明;贺舜;肖泽芬

    目的 探讨食管腔内超声检查食管癌放疗中肿瘤消退程度能否作为临床预后疗效观测指标,为临床判断不同放射敏感性提供依据.方法 接受首程放疗的51例食管癌患者入组,其中单纯放疗35例,同步放化疗10例,术前放疗或化疗6例.放疗前和放疗38~40 Gy时行食管腔内超声检查,同时测量肿瘤大直径,并根据其变化程度分为缓解组(直径缩小≥50%)和稳定组(直径缩小<50%).结果 随访率为100%.全组中位生存期为24.3个月,2年生存率为47%.缓解组和稳定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69%和37%(χ~2=5.78,P=0.016),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9%和29%(χ~2=3.97,P=0.046).35例单纯放疗的缓解组(11例)和稳定组(24例)2年生存率分别为60%和20%(χ~2=5.84,P=0.016),2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4%和10%(χ~2=4.20,P=0.040).术前放疗或化疗6例中5例为缓解组,其中4例有重度放疗反应,1例有中度放疗反应;1例为稳定组,仅有轻度放疗反应.结论 食管腔内超声检查在食管癌放疗前和放疗中检测肿瘤消退程度是临床有效观测指标之一,对预后判断有明显指导作用.

  • 环扫型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江;黄品同;丁克峰;张旭;刘春媚;刘学明;李百周;蔡善荣;郑树

    目的 探讨环扫型经直肠腔内超声(ERUS)检查在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9月在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10例直肠癌患者,使用超声诊断仪和经直肠腔内环扫探头进行ERUS检查,观察直肠壁的层次及直肠肿块的大小、形态、回声、位置、范围、血流情况、肠壁浸润深度、附近组织受累情况和邻近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术前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10例直肠癌中,ERUS诊断uT1期30例,uT2期23例,uT3期47例,uT4期10例.ERUS对直肠癌T分期诊断的总准确率为91.4%,对T1期、T2期、B期和T4期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2.7%、88.2%、88.2%和96.4%;对T1期、T2期、T3期和T4期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2.3%、72.7%、85.4%和71.4%;对T1期、T2期、T3期和T4期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92.9%、92.0%、90.3%和100.0%,与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5,P<0.001).ERUS诊断uN0期79例,uN1~2期31例.ERUS对直肠癌N分期诊断的总准确率为85.5%,对N0期和N1~2期诊断的准确率均为85.5%;对N分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2%、89.9%、74.2%和89.9%,与病理N分期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4,P<0.01).结论 环扫型ERUS对直肠癌浸润深度、范围以及肠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是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的有效检查方法.

  • 不同影像学检查对胰腺癌血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前瞻性评估

    作者:田艳涛;王成锋;王贵齐;赵心明;欧阳汉;郝玉芝;陈雁;张红梅;赵平

    目的 评价超声(US)、螺旋CT(HCT)、核磁共振成像(MRI)和内镜超声(EUS)等4种影像学检查,对胰腺癌肿瘤局部血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68例胰腺癌患者术前分别进行US、HCT、MRI和EUS检查,记录其肿瘤局部血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手术病理结果,对影像学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1)US对于肿瘤侵犯下腔静脉、脾动脉、脾静脉的评估与手术病理结果中度一致,HCT对肿瘤侵犯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脾静脉的评估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高度一致,对肠系膜上动脉、下腔静脉、脾动脉、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腹腔动脉干、腹主动脉的评估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中度一致.MRI对肿瘤侵犯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脾动脉、脾静脉的评估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中度一致.EUS对肿瘤侵犯脾静脉的评估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高度一致,对肿瘤侵犯肠系膜上静脉的评估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中度一致.(2)对淋巴结转移的评估,EUS具有高的敏感性(75.0%)、准确性(87.5%)和阴性预测值(91.7%).HCT和MRI的敏感性明显低于EUS,分别为37.5%和35.3%,US敏感性低,仅为1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US对淋巴结转移具有独立预测价值(OR=34.50,95%CI:6.54~182.09).结论 HCT评估胰腺癌肿瘤局部血管浸润与手术发现一致性好,EUS对胰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独立预测价值.

  • 直肠腔内超声联合血清癌胚抗原检查对直肠癌术前精准分期的意义

    作者:庞尔国;池澈;杨智文;张丙钊

    目的 研究直肠腔内超声( TRUS)联合癌胚抗原(CEA)检查对直肠癌术前TNM分期和术后病理pTNM分期诊断的一致性.方法 将病理证实的118例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前行单独TRUS检查组和TRUS联合血清CEA检查组各5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TRUS联合CEA组的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47例,准确度为79.7%,术前N分期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42例,准确度为77.8%.而TRUS组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51例,准确度为86.4%,术前N分期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30例,准确度为57.7%.与术后病理T、N分期一致性检验显示,直肠癌术前TRUS联合CEA组T、N分期与术后病理T、N分期有较好一致性(κ=0.685,0.544,均P=0.000),而TRUS组中T分期一致性较好(κ=0.755,P=0.000),N分期一致性较差(κ =0.154,P=0.229).结论 TRUS联合CEA检查术前评估直肠癌可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为手术决策提供依据,提高手术方案预测的符合率,为直肠癌术前精准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 直肠腔内超声联合癌胚抗原对直肠癌术前分期

    作者:刘作良;梁小波;马峻杰;周彤;张广军

    目的 研究直肠腔内超声单独及联合癌胚抗原对直肠癌术前浸润深度(T分期)、局部淋巴结转移(N分期)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年2010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10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行直肠腔内超声及血清癌胚抗原检测.癌胚抗原阳性标准为>5 μg/L,对比超声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计算直肠腔内超声单独及联合癌胚抗原对T分期和N分期的准确性.结果 各病理分期患者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腔内超声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71%(219/310),联合血清癌胚抗原可使T分期诊断准确率达82%(254/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2,P< 0.01).直肠腔内超声对直肠癌术前N分期诊断准确率为69 %(211/308),联合血清癌胚抗原可使N分期诊断准确率达77%(238/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0,P< 0.05).结论 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随病理分期的增加而增高.直肠腔内超声联合血清癌胚抗原有助于提高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 直肠腔内灌水和橡皮套内注水的腔内超声在直肠肿瘤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作者:杨立;薛改琴;原韶玲;郭荣荣;王宇翔

    目的 比较直肠腔内灌水和橡皮套内注水的腔内超声在直肠肿瘤术前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215例直肠肿瘤患者分为两组,Ⅰ组120例,Ⅱ组95例.分别采用直肠腔内灌水法及橡皮套内注水法的腔内超声进行术前分期诊断并与病理结果 对照.结果 两组间浸润深度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60.0%、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直肠周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2.5%、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结论 对于直肠肿瘤浸润深度的诊断,腔内灌水法优于橡皮套内注水法;对于直肠周围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两种方法 没有区别.

  • 直肠腺癌和黏液腺癌腔内超声图像分析

    作者:杨立;芦芳;原韶玲;薛改琴

    目的 探讨直肠腺癌和黏液腺癌的腔内超声图像的不同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30例直肠进展期腺癌和28例直肠进展期黏液腺癌腔内超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进展期直肠腺癌28例腔内表面凹凸不平,肿瘤浸润肠壁回声19例无层次感,10例部分区域有模糊层次感,1例有清晰层次感.癌浸润深处的边界17例有毛刺、呈角或呈结节样突起,5例呈波浪状起伏,8例光整平直.直肠黏液腺癌20例腔内表面平坦,肿瘤浸润肠壁回声6例有清晰层次感.13例部分区域有层次感,6例无层次感.癌浸润深处的边界8例光滑平直,10例呈波浪状起伏,7例局部有少许毛刺、呈角或呈结节样突起.超声诊断癌浸润肠壁深度与病理诊断对比,直肠腺癌有25例诊断正确,2例诊断过浅,3例诊断过深;直肠黏液腺癌有10例诊断正确,14例诊断过浅,1例诊断过深.黏液腺癌浸润深度超声诊断符合率明显低于腺癌,且大部分为过浅诊断.结论 直肠腺癌和黏液腺癌各有一定的声像图特点,对其特征的分析有助于两种癌的分型诊断.腺癌与黏液腺癌的鉴别有助于减少过浅诊断.

  • 早期胃癌的超声胃镜诊断和内窥镜下治疗

    作者:王义平;刘变英;王颖;雷宇峰

    目的 探讨超声胃镜(EUS)检查在早期胃癌(EGC)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胃镜检查并病理证实的EGC 14例,应用EUS观察,明确病变的浸润层次后,选择适合的患者行胃镜下治疗.比较EUS诊断和病理检查结果,观察切除标本基底有无肿瘤累及,评估切除的完整性.结果 EUS诊断黏膜癌10例,黏膜下癌4例.14例中13例患者行胃镜下黏膜切除术,EUS判断EGC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为78.6%(11/14).结论 EUS是一种全新的诊断工具,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前用EUS对肿瘤浸润深度及浸润范围进行准确评估,不仅是胃镜下开展EGC治疗的基础,也是决定治疗预后及风险的关键.

  • 胃肠道间质瘤的内窥镜诊断与治疗

    作者:刘变英;王颖;李小会;杨嫦娥;王文英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内窥镜下诊断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内窥镜表现及行超声胃镜(5~20 MHz)或超声微探头(15、20 MHz)检查,确诊为GIST 53例,其中45例根据病灶大小、位置及超声表现分别行内窥镜下套扎,内窥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等方法切除.结果 53例GIST中,内窥镜下微创手术治疗45例(90%),其中高频电切除术27例,黏膜切开+高频电切除术5例,橡皮圈套扎术13例.外科手术切除5例(10%).结论 内窥镜及超声内窥镜是诊治GIST'的佳方法.

  • 直肠腔内超声引导下对直肠病变穿刺活组织检查89例

    作者:苗润琴;薛改琴;郭荣荣;王宇翔;关丽莉

    目的 探讨直肠腔内超声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直肠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了89例直肠病变在腔内超声引导下穿刺的超声表现、病理结果、并发症等.结果 89例病例全部取材成功,其中有97.8%的病例取得了明确的病理结果,并发症表现为轻微的疼痛和少量出血,仅有1例疼痛明显给予镇痛治疗.结论 直肠腔内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直肠病变是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

433 条记录 6/22 页 « 12345678...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