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护士主导全科团队服务对高龄独居老人心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作者:荀雪琴;易景娜;刘清;曹缨;汪友斌;乐嘉宜

    目的 评价以社区护士为主导的全科团队服务对社区高龄独居老人抑郁、孤独等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81例80岁以上的高龄独居老人随机分为干预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干预组接受为期3个月、每月3次、每次30min,由社区护士为主导的高龄独居老人全科团队家访服务.对照组实施常规的社区卫生服务.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抑郁、孤独等观察指标评价.结果 干预前两组高龄老人抑郁、孤独显著低于我国常模水平(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抑郁、孤独得分均低于干预前水平和对照组同期水平(P<0.01),对照组前后变化不明显(P=0.858和0.785).结论 以社区护士为主导的全科团队家访服务可明显改善高龄独居老人的抑郁、孤独等不良心理状况.

  • 空巢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周婷婷;魏芳;王娟;陈亚丽;段丹丹;刘振东;柴强;孙尚文;张华

    目的 探讨空巢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9月~2010年8月济南地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57例,根据居住方式分为非空巢组183例、空巢夫妇组150例及空巢单身组124例.患者均进行7d家庭血压自我检测,计算血压变异性;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孤独量表(UCLA-LS)和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分评定患者孤独感和抑郁症状.结果 空巢夫妇组和空巢单身组家庭自测舒张压、收缩压变异性、UCLA-LS和GDS评分明显高于非空巢组(P<0.05).空巢单身组收缩压变异性、UCLA-LS[(46.06±7.98)分vs (38.95±8.11)分,P<0.05]和GDS评分[(7.67±2.58)分vs (6.48±2.60)分,P<0.05]明显高于空巢夫妇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性与UCLA-LS和GDS评分呈正相关(r=0.427,r=0.172,P<0.05;r=0.329,r=0.206,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空巢夫妇组和空巢单身组收缩压变异性明显高于非空巢组(β=2.460,β=2.928,P=0.000).结论 空巢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能与孤独和抑郁有关.

  • 武汉社区老年人孤独感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作者:杨晓珊;甄薇;丁小婷;傅昌;蔡毅;毛宗福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孤独感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方法,从201 5年7月至8月在武汉市武昌区四个社区共调查了895例老年人.取每位老年人的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作为认知功能的评价指标.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孤独感是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独立相关因素,且孤独感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β=-1.2828,95%CI:2.27~-0.30).有孤独感的老年人在认知功能的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语言方面的评分均低于不孤独的老年人(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后,孤独感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人的孤独感会增加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风险,其OR值(95%CI)为1.74(1.05~2.91)/1.78(1.07~2.94).在调整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月收入、居住情况、体育锻炼、脑力活动、高血压、糖尿病、日接触人数、日接触类别后,孤独感仍然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其OR值(95% CI)为1.69(1.00~2.87)/1.72(1.02~2.90). 结论 老年人孤独感与其认知功能下降有关,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孤独 认知障碍
  • 男性戒毒人员的孤独感水平与人格特质、应对方式的关系

    作者:王国祥;关荐;王维

    目的:探讨男性戒毒人员的人格、应对方式和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对149名男性戒毒人员进行测量.结果:(1)戒毒人员在神经质、精神质、内-外倾和感情孤独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男性.(2)感情孤独与神经质、精神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社会孤独与内外倾、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3)感情孤独主要受到了神经质与积极应对方式的影响,而社会孤独则主要受到积极应对方式与内外倾因素的影响.结论:(1)男性戒毒人员在人格特质、孤独感上与普通人群存在差异.(2)男性戒毒人员的孤独感主要表现为感情孤独,人格与积极应对方式对男性戒毒人员的孤独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 北京某医科大学台湾省籍学生孤独、交往焦虑和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作者:高新义;西英俊;杨凤池

    目的 调查北京市某高等院校台湾省籍学生孤独、交往焦虑和心理卫生状况,研究该群体的心理行为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某高校台湾省籍学生30名,内地学生(对照组)49名,以UCLA孤独问卷、交往焦虑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进行孤独、交往焦虑和心理卫生状况问卷调查,并作比较分析.结果 台湾省籍学生与内地学生的交往焦虑、心理卫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孤独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台湾省籍学生的交往焦虑、心理卫生整体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孤独水平偏高.走出孤独对提高台湾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

  • 家庭医生制管理对改善失独人群孤独状态的效果研究

    作者:赵俊;徐光铮;宋园园;彭磊;刘莉;丁小兵;李仰瑞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徐家汇街道家庭医生制管理模式与常规管理模式的对比研究,探讨家庭医生制工作方式对失独人群孤独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入选符合纳入标准的上海市徐家汇街道62例失独人群,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实验组人群由家庭医生与之签约,以家庭医生制工作方式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人群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UCLA评分(63.26±7.17比60.03±7.59,t=1.709)、孤独感严重程度(轻度0/30比1/31,中度9/30比11/31,重度21/30比19/31,x2=1.2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后,实验组干预前后UCLA评分(63.26 ±7.17比40.13 ±5.61,t=15.631、孤独感严重程度(轻度0/30比17/30,中度9/30比13/30,重度21/30比0/30,x2=38.72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UCLA评分(60.03±7.59比59.64±6.90,t=0.650)、孤独感严重程度(轻度1/31比0/31,中度11/31比14/31,重度19/31比17/30,x2=1.4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UCLA评分(t=12.086)、孤独感严重程度(x2=34.0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家庭医生制管理模式管理有助于改善失独人群的孤独状态,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减少罹患心理疾病的几率,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影响

    作者:王静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48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在透析前后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48例患者进行心理评估,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恐惧,忧郁,孤独评分的差异。结果护理后的焦虑忧郁,恐惧,孤独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血液透析者的焦虑,恐惧,忧郁,孤独的心理,可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住院及家庭病房治疗的尘肺患者孤独感调查

    作者:张金环

    目的 了解Ⅱ期煤工尘肺患者住院治疗和家庭病房治疗对孤独感的不同体验.方法 .采用孤独量表(UCLA)对51名住院患者和51名家庭病房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住院组孤独得分为55.94±6.507,家庭组孤独得分为35.39±8.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尘肺 孤独 情绪
  • 邢台山区农村老年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孤独情绪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丽;王静;王长虹;乔钦增

    目的 探讨邢台山区农村脑卒中老年患者恢复期孤独情绪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邢台太行山区农村随机抽取158例老年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进行现况调查,调查一般情况和孤独量表(UCL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得分情况.结果 158例恢复期脑卒中老年患者中,92%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孤独感,相关影响因素有:有无配偶(t=2.805,P=0.006)、家庭支持度(t=3.018,P=0.003)、经济收入好与差(t=2.546,P=0.012)、ADL分的不同程度(t=2.852,P=0.005).结论 邢台山区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孤独情绪发生率较高,应重视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伴发的孤独情绪,并针对相关因素加强心理护理.

  • 597名深圳市退休老年人孤独情绪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黄海蓉;张素珍;陈晓峰;孙仕强;方媛;郭奕美;黄骏庭;张静

    目的 了解深圳市退休老年人孤独的发生状况,探讨孤独的危险因素.方法 研究对象是某疗养机构的597名60岁以上离退休老年人.使用UCLA孤独量表调查老年人孤独的发生状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业余爱好、社交活动、居住情况和慢性病患病情况等信息由问卷调查获得.孤独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评估.结果 UCLA的平均得分为30.30(标准差为8.52,范围:20~59).在597名老人中,523人(87.6%)有轻中度孤独感.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OR=2.04,95%CI:1.20~3.46)、老龄(OR=1.06,95%CI:0.93~1.65,1岁增加)、 慢性疾病(OR=1.23,95%CI:1.01~1.95,1个增加)、 独居(OR=2.66,95%CI:0.34~21.38)、缺乏社会活动(OR=2.07,95%CI:1.16~3.69)和低学历(OR=1.69,95%CI:0.98~2.90)是孤独的危险因素.结论 退休老人的孤独情绪发生率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防治慢性病和避免独居有助于减少孤独的发生,制定孤独预防策略还需考虑学历和性别差异.

  • 农村老年人的孤独感与抑郁

    作者:魏军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人孤独与抑郁的关系。方法:对121例农村老年人进行 UCLA 孤独量表和老年抑郁量表测评,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老年人孤独与抑郁的关系。结果:UCLA 孤独量表和老年抑郁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5,P <0.001),线性回归控制社会人口学变量对抑郁的影响后,孤独量表评分对老年抑郁评分的回归系数依然显著(标化β=0.31,P <0.001)。结论:孤独感是老年人抑郁的危险因素之一,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有助于预防和减轻老年人的抑郁情绪。

    关键词: 老年人 孤独 抑郁
  • 家庭医生服务对社区空巢老人干预效果研究

    作者:周建红;杨金禄;强凤芬;马修强;郭强

    目的:探讨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主线,家庭医生工作室为平台,个体、群体相结合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对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孤独水平、抑郁状况以及生化指标的影响,从而探讨建立适合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卫生服务模式。方法2012年2月在上海市嘉定区真新街道整群抽取4个社区空巢老人,按社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107例,对照组101例,对干预组进行干预,对照组仅作随访,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对两组老人进行体检并应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和孤独量表进行测量。结果经过1年的干预,两组老人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孤独水平、抑郁状况在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干预组老人上述量表得分均好于对照组老人;两组老人体质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在干预前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老人上述指标水平均好于对照组老人。结论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主线,家庭医生工作室为平台,个体、群体相结合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切实可行,能有效提高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社会支持,降低其孤独水平、抑郁状况,并能改善老人的健康状况。

  • 聋哑对青少年孤独行为的影响

    作者:陈方烨;陈恪党

    目的 了解聋哑青少年的孤独状况.方法 选取某中专一年级聋哑学生(聋哑组)和某中学高中生(正常组)为调查对象.两组调查对象均进行情绪-社交孤独四因子问卷调查,并进行组别和性别的比较.结果 (1)聋哑组情绪孤独和社交孤独得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聋哑组情绪孤独和社交孤独严重程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在同性别的比较中均显示社交孤独重于正常组(P<0.05).结论 (1)聋哑影响青少年孤独行为的形成,但对情绪孤立和社交孤立无影响;(2)聋哑对社交孤独的影响大于情绪孤独.

    关键词: 聋哑 孤独 情绪
  • 大学生社会支持在内外向与孤独间的中介作用研究

    作者:许丹阳;杨智辉

    目的 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在内外向与孤独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于2015年5月,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北京市某大学选取大学生250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UCLA孤独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文版(EPQ-RSC)中的内外向维度、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3个雏度),分别用于评价大学生的孤独、内外向、社会支持情况.共发放问卷250分,回收有效问卷23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2%.结果 大学生的孤独、内外向、社会支持得分分别为(43.7±8.2)、(7.4±2.6)、(38.3±6.4)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内外向得分与孤独得分呈线性负相关(P<0.01),内外向得分与社会支持得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维度得分呈线性正相关(P<0.01),社会支持得分及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维度得分与孤独得分呈线性负相关(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得分在内外向得分、孤独得分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P<0.01).通过聚类分析可将大学生分为4组,即偏内向高支持组(n=80)、高外向高支持组(n=78)、内向低支持组(n-33)、偏外向低支持组(n=47).其中,内向低支持组、偏外向低支持组大学生的孤独得分高于偏内向高支持组、高外向高支持组,偏内向高支持组孤独得分高于高外向高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学生社会支持在内外向对孤独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 焦虑和感知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老年人形象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

    作者:林忠永;万鹏宇;杨新国

    目的 探讨焦虑、感知社会支持在孤独感和老年人形象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方法 2017年5—6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广西南宁市老年大学320例学员,采用老年人形象问卷、感知社会支持问卷、焦虑问卷和孤独感问卷进行调查,采用AMOS 20.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介效应.结果 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93份,有效回收率为91.56%.老年人形象问卷得分为(57.6±7.7)分,感知社会支持问卷得分为(22.8±4.0)分,焦虑问卷得分为(10.9±4.5)分,孤独感问卷得分为1(0,2)分.家庭经济状况一般者老年人形象问卷得分高于较差者(P<0.05).感知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形象、焦虑呈正相关(P<0.05);孤独感与老年人形象、感知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5);焦虑与孤独感呈正相关(P<0.05).路径分析表明,孤独感对老年人焦虑具有正向影响(β=0.16, P=0.01),对老年人感知社会支持具有负向影响(β=-0.40,P<0.001);焦虑对老年人感知社会支持具有正向影响(β=0.18,P=0.006);感知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形象具有正向影响(β=0.30,P=0.003).采用Bootstrap检验法检验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孤独感→感知社会支持→老年人形象"路径中,感知社会支持的估计值为-0.353 5〔95%CI (-0.685 6,-0.126 8)〕,表明感知社会支持在孤独感与老年人形象的部分中介效应成立;"孤独感→焦虑→感知社会支持→老年人形象"路径中,"焦虑→感知社会支持"的估计值为0.028 4〔95%CI(0.004 9,0.088 9)〕,表明感知社会支持与焦虑在孤独感与老年人形象的链式中介效应成立.结论 焦虑与感知社会支持在孤独感和老年人形象之间发挥着链式中介作用.孤独感不仅通过感知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对老年人形象产生间接效应,还通过焦虑预测感知社会支持并终预测老年人形象.

  • 失能老人孤独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顾佳欢;尹志勤;李晖;李秀悦;李思娇;蒋苗苗

    [目的]了解浙江省失能老人的孤独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孤独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老年抑郁量表对浙江省居家和机构失能老人362例进行调查.[结果]失能老人孤独得分为(44.34±10.38)分,表明失能老人孤独体验明显,婚姻状况、居住状况、主要经济来源、月收入水平、失能数量和健康自评状况对失能老人孤独得分有影响(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失能老人孤独评分与社会支持得分呈负相关(r=-0.447,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失能老人孤独评分与抑郁得分呈正相关(r=0.571,P<0.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抑郁、社会支持是失能老人孤独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浙江省失能老人孤独状况不容乐观,相关部门需加以重视并针对影响因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以促进失能老人的心理健康.

  • AIDS病人/HIV感染者孤独现状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吴红燕;孙业桓;张秀军;张泽坤;周建波

    目的 了解血源性艾滋病高发乡艾滋病病人(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PLWHAS)的孤独现状,探讨其孤独的相关因素.方法 整群抽取某血源性AIDS高发乡10个行政村的219名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用自制的农村社区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社会支持模式调查表(包括孤独评定量表(UCLA)、家庭功能量表(APGAR)、社会支持量表(SSS)、日常生活功能状态量表(ADL)等)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结果 孤独均分为(47.62±11.52)分.在所调查的项目中,职业为农民、子女不孝顺、无经济来源、与邻居关系差、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差的PLWHAS,孤独评分较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主观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家庭功能等变量对预测孤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主观生活满意度的作用强.结论 PLWHAS孤独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针对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而采取人群干预策略和措施是减轻孤独、提高PLWHAS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主观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途径.

  • 老年人孤独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刘志荣;倪进发

    目的了解合肥市离退休老年人群孤独现状,探讨孤独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合肥市633名60岁以上离退休老年人的孤独及相关因素进行横断面研究.使用UCLA孤独评定量表、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和社会人口特征调查问卷进行询问调查.结果孤独评分平均为37.85(SD=9.99),女性、高年龄组、文化程度低、独居、单身或丧偶、家庭经济收入低、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不好的老年人,孤独评分较高.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家庭功能、社会支持、支持利用度等变量对预测孤独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家庭功能的作用强.结论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是影响老年人孤独的重要因素.针对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而采取人群干预策略和措施是减轻孤独、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 留守老年人孤独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吴振强;崔光辉;张秀军;孙良;陶芳标;孙业桓

    目的 了解留守老年人孤独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在安徽省全椒县抽取一个街道和一个行政村实足年龄60岁~留守老年人412人.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进行人户调查.结果 留守老年人孤独评分平均为(42.84±8.76)分;单因素分析留守老年人孤独感与睡眠状况、家庭功能、社会支持、自评健康等呈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主观支持、起居困难程度、家庭功能、睡眠情况等变量对孤独感呈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理状况影响留守老年人的孤独感.

  • 戒毒人群主观孤独感的整体分层随机对照分析

    作者:赵建新;高碧青

    目的分析戒毒者的主观孤独感受,探讨他们的社会交往问题.方法对强制戒毒者 174例和正常人 179例进行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的问卷调查.结果戒毒组的感情孤独、社会孤独和总体孤独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P≤ 0.05~ 0.001) .方差分析显示性别( F=30.992)、年龄( F=26.697)、职业( F=22.638)、家庭( F=14.991)、父文化( F=25.317)、母文化( F=29.844)等因素与孤独总分相关( P均 < 0.001〉.组别与年龄、婚姻在感情孤独、群体孤独上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F=3.727~ 10.265,P≤ 0.05~ 0.001);组别与性别在感情孤独上存在着交互作用( F=3.727, P≤ 0.01).结论与正常人群相比,吸毒者表现出更深的孤独感.

161 条记录 2/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