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五苓散对腹泻模型小鼠结肠AQP-4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洋;苏凤哲;徐华洲;于文涛

    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利小便实大便是中医治疗腹泻的经典治法之一.<景岳全书>指出:"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故曰:治泻,不利小水,非其治也."现代应用经方五苓散,通过利尿方法治疗多种原因导致的腹泻,都有较好的疗效.为了探讨五苓散对腹泻治疗的作用机制,本研究观察了五苓散对番泻叶腹泻模型小鼠结肠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六味能消胶囊治疗结肠慢性传输型便秘80例

    作者:丁克;王岩

    结肠慢性传输型便秘是由结肠传输蠕动功能下降所致,临床上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笔者应用六味能消胶囊治疗本病8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低张水灌肠多层螺旋CT对大肠癌TNM分期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华忠

    目的 探讨低张水灌肠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大肠癌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45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大肠癌的患者行动态3期增强扫描,对CT图像进行分析.对其进行,TNM分期,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40例有分期研究价值.MSCT检出了全部大肠癌,敏感度100%,对大肠癌TNM分期的准确度800/c(32/40),其中T分期准确度为90%(36/40),N分期的准确度为80%(32/40),M分期的准确度为98%(39/40).结论 良好的扫描前准备和扫描方法 是螺旋CT对大肠癌正确分期诊断的关键,MSCT可以有效的显示大肠癌的部位、大小、形态,能够较准确的确定中晚期大肠癌的侵犯范围.

  • 结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林瑶如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结肠术后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行结肠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胃管拔除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和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术后早期下床活运,饮食护理,功能锻炼,按摩等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可加快胃肠功能尽快恢复,使患者手术后舒适度明显提高,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大黄泻下效应的药理学新解释

    作者:李锋;王胜春;王新;任秦有;王文;尚刚伟;张莉;张珊红

    大黄以"泻下"效应著称,其效应部位在结肠、且与"水"密切相关,对大黄蒽醌衍生物构效关系分析证实,具有1,8-二羟基且在2,3,6或7位没有羟基的蒽醌苷(emodin,rhein,chrysophanol)能产生较强的"水泻作用";结肠上皮细胞AQP丰富表达,AQPs表达异常可能导致结肠对水的吸收减少和/或肠液分泌增加,这可能是以结肠为主要药理效应部位的药物(泻下药)重要的效应分子之一,为大黄"泻下"功效的药理效应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大黄这一"水泻作用"是否与结肠AQP变化有关.通过对中医药理论、大黄功效与药理和AQPs研究资料分析,认为大黄对结肠AQP的调节效应可能是其"泻下"功效的药理学新解释,亦可能是大黄具有多重功效的缘由.

  • 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结肠和肺组织CCK-8、CGRP、SP及VIP变化观察

    作者:郑秀丽;杨宇;王宝家;唐洪屈;郑旭锐;叶建红

    目的 观察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消化系统各组织八肽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 octapeptide,CCK-8)、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变化.方法 以1%卵清蛋白复制肺病(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观察其对从胃至直肠整个消化系统的6个主要部位(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的病理形态和相关调控物质CCK-8、CGRP、SP、VIP的影响.结果 模型大鼠肺和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同步改变,而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无明显变化.模型大鼠肺组织和结肠组织CCK-8(79 961.4±12 577.9,48 519.5±12 240.7)、CGRP(41 950.1±12 600.1,38 059.8±11 942.4)、SP(88 243.9±32 177.2,47 417.8±16 462.4)、VIP(20 711.4±7 334.6,43 208.1±13 433.8)均出现显著变化(P <0.05,P <0.01),而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直肠的上述物质无显著变化(P >0.05).结论 肺病可影响到结肠,引起结肠组织出现病理改变和相关调控物质(CCK-8、CGRP、SP、VIP)发生改变;而对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直肠的影响不显著.

  •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选登(30)——盛国荣医案

    作者:

    [橘皮竹茹汤化裁治愈反胃1例] 李某,女,28岁。 初诊:1966年5月26日。 主诉及病史:1959年施行阑尾手术,术后时觉腹胀痛伴恶心呕吐,屡经中药及针灸治疗,症状有所好转,唯呕吐仍旧。1965年赴广州某医院治疗,亦未见效验,呕吐依然如故,而体质日趋虚弱。于1965年年底进行X线胃肠钡剂透视,发现十二指肠球部粘连转位(幽门管及十二指肠向胃小弯侧移位)于结肠处结肠迂回呈重叠。局部有压痛。建议再行外科手术治疗。由于患者病经数年,体质虚赢,拒绝再行外科手术,而求诊于中医。

  • 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C-KIT表达增加

    作者:丁瑞峰;王爱鱼;王宏杰;郭元虎;赵鹏程

    目的 检测内脏高敏感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 C-KIT表达,探讨ICC在内脏高敏感中的作用.方法 取出生后8~21 d的Wistar大鼠,实验组每天直肠注射0.6%的冰醋酸0.3 ~0.5 mL,对照组给予同样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8周龄时行直肠扩张评估内脏敏感性,记录腹部回缩反射(AWR)为3分时的注水量.取降结肠组织,行C-KIT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AWR为3分时的注水量明显减少(P <0.05);C-KIT阳性细胞数在实验组大鼠结肠中(23.37±1.88)较对照组(15.33±1.57)明显增加(P<0.05);C-KIT蛋白表达在实验组(134.5±47.5)较对照组(40.6±30.5)明显增强(P<0.01).结论 ICC增多可能是内脏高敏感的发病机制之一.

  • 红霉素对家兔结肠平滑肌条收缩活动的兴奋作用

    作者:谢冬萍;刘传勇;刘京璋;周玉琴;刘克敬;陈连璧

    通过家兔结肠离体平滑肌条实验,观察红霉素 (1.4、14μmol/L及0.14、1.4mmol/L) 对结肠自发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4μmol/L红霉素对结肠各部位肌条的收缩活动无明显影响;14μmol/L红霉素增加结肠头端环行肌(CMPC)和结肠尾端环行肌(CMDC)的收缩幅度和频率,但对结肠头端纵行肌(LMPC)和结肠尾端纵行肌(LMDC)的收缩活动无明显影响;0.14和1.4mmol/L红霉素明显增加结肠各部位肌条的收缩幅度(LMDC除外)和频率,同时增大CMPC、LMDC和CMDC的张力.异搏定(1μmol/L)部分阻断红霉素(0.14mmol/L)对LMPC和CMDC收缩幅度和频率的兴奋作用;六甲溴铵(10μmol/L)、阿托品(1μmol/L)和L-精氨酸(1μmol/L)不影响红霉素(0.14mmol/L)的兴奋作用.上述结果表明,红霉素兴奋家兔结肠头端和尾端纵行肌和环行肌的自发收缩活动,该兴奋作用部分与Ca2+通道有关,但与胆碱能途径和NO合成无关.

    关键词: 结肠 平滑肌 红霉素
  • 2.103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5-羟色胺能神经通路的研究

    作者:孙刚;杨云生;彭丽华;王巍峰

    目的应用冰水灌胃方法建立了大鼠新概念便秘型IBS模型,研究该模型结肠、脊髓背角与边缘系统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c-fos的表达,进一步阐明IBS大鼠模型可能的5-HT能神经传导通路异常.方法出生后4周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3组:冰水灌胃组(A组)、温水灌胃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

  • 2.146腹腔注射卵清白蛋白致大鼠内脏高敏感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兆申;詹丽杏;邹多武;许国铭;满晓华;龚艳芳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卵清白蛋白致大鼠内脏高敏感与肥大细胞功能的关联.方法腹腔注射鸡卵清白蛋白使大鼠内脏致敏,分别在给药3天及2周后用特殊染色法观察结肠肥大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用腹部撤离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估致敏大鼠对直肠扩张刺激的内脏感觉改变.

  • 2.76匹维溴铵对鼠结肠离体纵环行平滑肌的影响

    作者:徐三平;梁列新;钱伟;王静;侯晓华

    目的匹维溴铵是治疗IBS有效药物,其对IBS各亚型治疗效果存在差别,从机理上探讨药物作用特点,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方法成年SD大白鼠,体重大于250g,5只断颈处死,立即取材,近断结肠取离回盲部3CM,远端结肠取离肛门3CM.

  • 2.91肠道感染在肠运动功能紊乱发病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洪;段丽萍;叶嗣懋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肠道旋毛虫感染及感染自愈后肠道运动功能(结肠远端测压及胃肠通过时间)的改变,探讨感染在肠运动功能紊乱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每只经口灌入1mL含4000条云南大理株旋毛虫幼虫囊胞的生理盐水,对照组灌入1mL生理盐水.

  • 2.122豚鼠结肠平滑肌细胞L型钙通道特性研究

    作者:李世英;欧阳守

    目的全细胞式膜片钳技术研究豚鼠结肠平滑肌细胞的L型钙通道特性,以加深对胃肠动力调控的认识及有利于胃肠动力药物的开发.方法豚鼠,200~400g,木瓜蛋白酶酶消化法分离结肠纵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单细胞的钙通道电流.

  • 1.8炎症对肠神经系统的影响

    作者:

    免疫/炎症细胞群(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多形核细胞和肥大细胞)在出生后就持续存在于消化道.不同细胞群的数量是不断波动的,数量增加见于炎症情况和自身免疫疾患.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粘膜活检提示活性免疫功能细胞数量增加,末端回肠和结肠肥大细胞数量增加.

  • 结肠气冲伤7例诊疗报道

    作者:李健

    目的:通过对结肠气冲伤的临床研究,以提高对其认识与处理水平,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方法:对7例结肠气冲伤的原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全部病例均行修补术,1例附加回肠造口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结肠气冲伤后有类似结肠假性憩室形成,要提高对其认识,及时手术,勿忽视伤后结肠功能紊乱的处理.

    关键词: 结肠 气冲伤 治疗
  • 磁共振结肠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朱娟;鲍克志

    目的:探讨磁共振结肠造影( MRC)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67例结肠病变患者的MRC资料,总结其影像表现特点,并将MRC诊断结果与肠镜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所有病例行肠道准备,经肛门注入生理盐水1200~1800 ml后,行多方位、多序列MR扫描及增强扫描。结果:167例患者MRC诊断正确147例,误诊15例,漏诊5例。 MRC诊断的准确率88.02%。结肠恶性肿瘤的MRC主要征象为肠壁局限性增厚或软组织肿块,多伴有肠腔狭窄;结肠良性肿瘤多表现为结节或肿块,边缘较光整;结肠炎性病变MRC表现为不均质肿块或肠壁广泛增厚,境界不清。结论:高质量的MRC图像对结直肠病变的检出及定性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与血红素氧合酶-2在应激后大鼠结肠的表达

    作者:陆国明;章明;朱有法;凌树才;王启志;李玉梅

    目的探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与血红素氧合酶-2(HO-2)在应激后大鼠结肠的表达.方法采用水浸-束缚应激(WRS)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nNOS和HO-2在大鼠结肠中的表达,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对照组大鼠nNOS主要表达于结肠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的神经元,HO-2主要表达于结肠黏膜固有层黏膜肌、肌层环行肌及黏膜下层的血管内皮和平滑肌.应激组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的nNOS阳性神经元的平均灰度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阳性神经元的平均数高于对照组,且在黏膜上皮细胞、固有层淋巴细胞也有nNOS表达;应激组HO-2阳性黏膜肌的平均灰度值较对照组增加,环行肌阳性单位(PU)明显高于对照组,在部分大肠腺也有HO-2表达.与应激组比较,应激+L-NAME组的nNOS阳性神经元的平均灰度值减少,阳性神经元的平均数下降,应激+ZnPP组HO-2阳性黏膜肌平均灰度值减少,环行肌PU下降.结论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均是结肠重要的气体信号分子和神经递质,两者在应激所致的结肠功能失调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 人胎儿结肠及直肠内胰岛淀粉样多肽及5-羟色胺免疫反应细胞的研究

    作者:洪艳;梁文妹

    目的探讨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在人胎结肠、直肠中的个体发生及其与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31例9~27周人胎结肠及直肠中IAPP免疫反应(IR)细胞和5-羟色胺(5-HT)-IR细胞进行定位研究.结果人胎9周结肠内已可见较多的5-HT-IR细胞,而IAP-IR细胞于18周出现,直肠内5-HT-IR细胞和IAPP-IR细胞均于11周出现.随胎龄增长,5-HT-IR细胞由少至多,20周达到高峰,21周后逐渐减少;而IAPP-IR细胞在整个胎期始终分散存在,数量较少.经邻片比较观察发现,IAPP-IR细胞与部分5-HT-IR细胞定位一致.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显示有的细胞内IAPP与5-HT共存.结论胎儿期结肠及直肠的内分泌细胞已开始合成IAPP,并在部分细胞内IAPP和5-HT有共存.

  • 人胚胎结肠肠神经系统发育的观察

    作者:宓开鸿;李继承

    目的研究人胚胎结肠肠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一抗为蛋白基因产物(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 9.5)和S-100蛋白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显示结肠肠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 结果人胚胎结肠肠神经系统发育有明显的阶段性.在胚胎发育早期(胎龄2~3月),肠管壁发育差,以后出现菲薄的平滑肌层和低平的肠粘膜,此期偶在原始肌间神经丛位置见S-100蛋白免疫反应性神经;至发育中期(胎龄4~5月),肠壁分化出4层结构,出现相当发达的绒毛,肌间神经丛中细胞明显增多,呈弥散分布于整个肌层间并逐渐迁移到粘膜下层和粘膜层,由初级和次级突起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至晚期(6~9月),肠壁各层均增厚,肌间神经丛成簇分布,神经纤维构成的网络出现更为细小的3级突起,粘膜下神经丛分化形成浅丛和深丛. 结论结肠神经系的发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发育早期神经开始在肠壁肌间丛位置出现,发育中期神经成分在肠壁各层中出现并发育增生,晚期肠壁各层神经已分化和成熟,而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原始病因可导致临床表现不一的先天性巨结肠症.

2172 条记录 3/109 页 « 12345678...10810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