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卒中单元疗法治疗脑梗死40例

    作者:高爱鲜;肖春风;苏明霞;赵耀辉;李建坤;韦哲

    自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病房对脑梗死的治疗开展卒中单元疗法治疗,以常规治疗为对照,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 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急性重症脑卒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陈蓉;唐丽;王映华

    目的:探析在急性重症脑卒中的治疗中应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率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48例应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比两组监护前后意识障碍程度(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监护前两组GZS评分与NIHS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监护后实验组GZS评分与NIHSS评分远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远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应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治疗急性重症脑卒中的护理效果满意,有利于降低NIHSS与GZS评分,减少并发症发生次数,病死率低.

  • 卒中单元中89例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敏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中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卒中单元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探讨SAP 的危险因素、防治对策.结果 对符合入组标准的290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9 例并发SAP 作为观察组,201 例未出现SAP 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死亡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1).结论 患者的年龄、吸烟史、肺基础疾病、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鼻饲治疗是SAP 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防治策略.

  • 基层医院卒中单元治疗老年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德容;蒋军华;黄晓玲

    目的 分析基层医院卒中单元治疗老年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老年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患者50例和对照组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行卒中单元模式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中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NIHSS和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基层医院卒中单元治疗老年脑卒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卒中单元病人的健康教育

    作者:郭瑞琴;黄云英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观察记录对210例脑卒中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后并发症发生及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结果:开展健康教育后脑卒中病人并发症明显降低,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结论:有效的健康教育可明显降低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

  • 武汉地区卒中单元建设之初探

    作者:柯贤军;许康;郭珍立

    本文通过对卒中单元发展历史、国内外研究现状的阐述,充分肯定了卒中单元(Stroke Unit, SU)在卒中治疗中的优势和重要作用.根据国内外新卒中指南,并结合武汉市实际,从卒中单元组织体系建立和完善人员及设备的配置、标准化文件制定、卒中单元相关知识培训、康复的重要性、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标准工作时间表制定、卒中单元健康教育网络建立、卒中单元近期和远期疗效评估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对卒中单元在武汉市综合性医院建立和运作的模式提出了初步构想和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 卒中单元
  • 早期康复训练对卒中单元脑梗死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作者:彭秀兰;潘杰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命质量改善的意义。方法:将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进行观察。两组均按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以早期康复训练,包括常规患侧肢体各关节的按摩和被动运动、体位变化训练、床边坐位平衡训练、坐站转移和站立平衡训练、步行和上下阶梯训练。随着患者站立平衡和负重能力的提高即开始迈步训练、平行杠内的步行训练和上下阶梯的训练、语言治疗、ADL训练,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等。结果:脑梗死患者出院和随访时患者肢体语言等功能均有改善。但观察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单元早期实施康复训练和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命质量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

  • 浅谈基层医院建立卒中单元的几个问题

    作者:田廷臣

    基层医院脑卒中基本治疗模式仍是以药物为主体,患者从住院到出院,始终处于被动接受药物治疗状态,由此产生了一些严峻的问题.卒中单元概念的提出为卒中病人的管理和治疗提供了全新模式,是对我国当今以药物治疗为主体的医疗模式的挑战.在基层医院建立卒中单元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1)增强对卒中单元概念的理解和认可;(2)提高基层医院卒中康复医疗水平;(3)搞好健康教育.

  • 卒中中心

    作者:张智斌;王奎书;武一平

    1 卒中中心概念的提出[1,2]为推动组织化卒中医疗的实施,美国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卒中中心的概念.

    关键词: 卒中中心 卒中单元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及院内延迟因素调查研究

    作者:王振海;谢柳青;赵春梅;刘强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就诊及接受治疗情况,就其就诊及治疗延迟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法.方法 连续收集我院2011年7月-2011年11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1例,对其院前及院内延迟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发病后3 h内于我院就诊患者为36例(15.6%);延迟就诊组与及时就诊组患者的职业状态、脑卒中史、医疗保险、发病模式、发病地与我院的距离、首诊医院、到达首诊医院采用的交通工具、是否呼叫急救车、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各项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诊医院非我院、未呼叫急救车、居住地与我院的距离及在职人员,其就诊延迟危险因素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脑卒中史及NIHSS较高的患者,其就诊延迟的危险性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休患者就诊危险性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延迟各个时间段均与美国国立神经病与卒中研究所(NINDS)的要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延迟情况门诊就诊组与急诊科就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公众对卒中知识及早期就诊的重要性认识、提高急诊急救系统的宣传使用,加强卒中单元规范化建设对急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卒中单元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盛彧芳;王亚清

    目的 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卒中单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转变观念,改变工作模式,调整工作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结果 实现了部分病人有陪无护的目标.结论 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后,护士的责任感及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提高了护理质量及病人满意度,增强了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同时建立了新型的护患关系.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进展

    作者:王亚春

    缺血性脑卒中又名脑梗塞,是指因为血液循环障碍(脑灌注不够或脑动脉梗阻)导致的神经功能突然受损.脑组织的血流供应来自于颈内动脉与椎-基底动脉系统,其本身可用于缺血缺氧状况的能量储备却很有限.因此,在脑梗死时,梗塞区的脑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时,脑的损害程度将取决于脑缺血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全球每十万人中约有脑卒中患者150-200人,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lemic stroke,AIS)是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

  • 基层医院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应用效果初探

    作者:孙青娟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4月—10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8例设为观察组,应用卒中单元护理模式;2012年4月—10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8例设为对照组,行脑卒中常规护理.比较2 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 结果 2组患者入院时NIHSS、BI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复查时观察组NIHSS、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卒中单元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水平、 生活自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根据基层医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继续深入研究其适用模式并加以推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5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作者:凡晓平

    目的:观察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神经外科收治的50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病残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护理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牛津残障量表(OHS)评分、并发率与病死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能降低患者意识障碍程度,提高预后,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基层医院组建卒中小组的初步探讨

    作者:吴兴润

    目的 总结探索在基层医院组建卒中小组,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模式.方法 组建包括社区网络在内的院内卒中小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动态的全面评估和系统的个体化治疗.结果 规范了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行为,改善了患者预后.结论 在基层医院建立卒中小组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模式.

  • 卒中单元对卒中病人早期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刘岩;苗玉杰;谭永霞;刘燕娟;董丽丽;戚晓昆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依从性和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将2005年8月成立卒中单元前后各半年住院的9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实施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48例入住卒中单元,实施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分别于入院1周内和出院前评定两组病人的康复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入院1周内两组病人的康复依从性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的康复依从性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依从性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床旁耳机健康教育在卒中单元病房应用的效果评价

    作者:常红;任志英;王玲

    卒中单元是指改善住院卒中病人医疗管理模式,为卒中病人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是卒中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住院期间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一方面使病人对所患疾病有所了解,另一方面提高医疗护理服务满意度.

  • 晋中地区医院卒中单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张翠红

    卒中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质量。我国卒中发病率为150/100000,死亡率为120/100000,是人类死亡的首位原因。随着医疗科学的进步,卒中的治疗手段不断更新,新的治疗手段不断涌现,卒中单元、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4种方法是循证医学研究认为有效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卒中单元是卒中治疗的佳方法[1]。卒中单元是由多科医师、护士和治疗师参与并经过专业培训,将卒中的急救、治疗、护理及康复等融为一体,使病人得到及时、规范的诊断治疗,可有效降低病人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改进病人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有利于病人出院后的管理和社区治疗。

  • 卒中单元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琴;邓婷;肖瑛;蔡伟

    卒中单元是指为卒中病人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和健康教育的一种新的病房管理模式,强调多专业协作,有机整合临床医生、护士、康复师等资源来促进病人的康复.在目前所有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中,为有效的方法是卒中单元,治疗和康复的有效性明显[1].我科从2005年3月正式启动卒中单元,此研究重点探讨早期肢体康复护理在卒中单元中所起到的作用,对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功能恢复有重要影响.

  •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规范化护理探讨

    作者:高荣慧;董华蕾

    [目的]探讨在卒中单元内实行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规范化护理程序的必要性. [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105例65岁以上老年卒中病人的护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05例老年卒中病人发生SAP 56例,基础状态、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呼吸障碍、吞咽困难、体位、机械通气、无菌环境、频繁吸痰、雾化吸入等方面的护理与SAP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 在卒中单元内要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管理,制订规范化护理措施,这样才能将SAP的危险度降到低.

513 条记录 9/26 页 « 12...6789101112...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