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活事件、个性、心理健康对新兵人际信任影响的路径分析

    作者:许涛;沈思云;娄振山;刘传勇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人格、心理健康对新兵人际信任的影响模式,为其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人性的哲学修订量表中的人际信任分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562名新兵进行心理测评.统计处理采用秩变换单因素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及Amos路径分析.结果 新兵人际信任与SCL-90因子及总分负相关(r=-0.123~-0.204,P<0.01);与EPQ内外向正相关(r=0.194),与精神质、神经质、掩饰性负相关(r=-0.158,-0.234,-0.215);与LES负性事件分及总分负相关(r=-0.084~-0.152,P<0.05或P<0.01);Amos路径分析显示神经质对新兵人格的贡献大(β=0.84,P<0.01);抑郁与强迫症状对新兵心理健康贡献大(β=0.91,0.87,P<0.01);人格对新兵人际信任的直接效应(β=-0.23,P<0.01)及人格在心理健康与人际信任之间的间接效应显著(β=-0.12,P<0.01).结论 新兵人际信任受负性生活事件、人格、心理健康因素的影响,且人格在心理健康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模式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省域居民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关系的心理研究

    作者:姜永志;张海钟

    目的 探讨不同区域居民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来自甘肃和内蒙古的265名被试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人际信任各因子与总分在自我和谐量表的自我灵活性上具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自我灵活性对人际信任各因子和人际信任总分均具有显著性的回归作用(P<0.01);内蒙古人自我灵活性显著高于甘肃人(P<0.01),甘肃人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内蒙古人(P<0.01);城市人的自我灵活性、自我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均显著高于农村人(P<0.01).结论 省区间居民自我和谐与人际信任有显著相关,区域、城乡、年龄、文化水平、性别是影响人际信任与自我和谐的因素.

  •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安全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柯采茶;肖慧欣;刘春扬

    目的:了解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安全感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福建某高等医学院校抽取808名在校学生进行人际信任与安全感测量.结果:大学生人际信任、安全感均呈中等水平;确定控制感对人际信任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而人际安全感则对人际信任起着正向预测作用.结论:安全感可以增进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 医学生同伴依恋与人际亲密的相关研究

    作者:杨巍魏;蒋索

    目的:从自我表露和人际信任来考察医学生同伴依恋与人际亲密的关系.方法:采用同伴依恋、大学生与同伴自我表露和人际信任问卷对20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男女医学生在同伴依恋的不同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女医学生的同伴依恋质量显著优于男医学生;(3)医学生同伴依恋、人际信任、自我表露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 父母养育方式对壮族大学生人格影响初探

    作者:伍业光;唐全胜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对壮族大学生人际信任和人格影响.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信任他人量表(TIP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广西某师院97名壮族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壮族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父母情感理解因子分低于常模,父母惩罚严厉因子高于常模,母亲过份保护低于常模(P<0.05),艾森克人格评定结果均显示男女E、N、L与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信任他人量表测查结果显示以关心自己为主;相关分析显示FF1、MFi与各项信任指标呈正相关,其中与B因子呈显著正相关,FF1、MF1与P和N显著负相关,FF2与P呈正相关.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壮族大学生的人格有重要影响.

  • 医学生人际信任与正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

    作者:赵静;齐玉龙;徐令婕;王岚;马长征

    目的:分析医学生人际信任、正负性情绪的现状和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某医学院校388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人际信任量表》(IT)和《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以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中男生和女生在人际信任和正性情绪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负性情绪得分上男生高于女生(P<0.05);医学生中在人际信任和正性情绪总分方面,谈恋爱者高于未谈恋爱者(P<0.05和P<0.01);是否恋爱在负性情绪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人际信任和正性情绪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负性情绪得分上,学习成绩优秀者低于一般、较差和很差者(P<0.05~P<0.01),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和很差3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生的人际信任总分与正性情绪总分呈正相关关系(P<0.01),与负性情绪总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增强人际信任可以促进医学生正性情绪的表达和减少负性情绪表达.

  • 医学生人际信任、交往焦虑调查及其相关性分析

    作者:马长征;李志刚

    目的:了解医学生人际信任和交往焦虑的状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加强和改进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和交往焦虑量表(IAS)对399名医学生进行测量.结果:不同性别、父母不同文化程度的医学生人际信任和交往焦虑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独生与否、不同生源地的医学生人际信任和交往焦虑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人际信任和交往焦虑程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医学生交往焦虑水平相对较高.人际信任与交往焦虑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

  • 医学生人际信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陈岩;丁宁;范大志;潘发明

    目的:了解医学专科生人际信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后期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用自行设计,经预调查、专家咨询后修改的调查表进行基本信息的搜集,以及用公认的人际信任量表(inter-personal trust scale,ITS)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分别进行人际信任状况和生活满意度状况的评估。结果本次研究共发放600份问卷,其中回收合格的为582份。研究结果显示医学专科生总体人际信任得分为(79.07±8.48)分,略高于中值75分。在居住情况、宿舍成员个数、与宿舍成员间、同学间及老师的关系、自我评价成绩情况以及每天上网的时间等因素上人际信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际信任与生活满意度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性(r=0.38,P<0.05)。结论医学专科生的人际信任处在中等水平。被试者的居住情况,与他人的人际关系,自我感觉学习压力大小以及每天上网时间等因素可能是影响医学专科生人际信任的重要因素。

  • 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相关研究

    作者:赖善榕;范新宇;苏玲

    目的 探讨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一般情况调查量表对福州市558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人际信任在性别、学校类型、是否为班干部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男女生在父母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及拒绝、否认因子上差异具有显著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及偏爱被试、父亲过度保护因子上差异具有显著性;人际信任与父母情感温暖因子呈负相关,与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因子呈正相关.结论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初中生人际信任的重要心理因素.

  • 巴林特小组对医学生共情与人际信任能力的干预研究

    作者:盛鑫;杭荣华;朱怡然;张静娴;岑海燕;蒋慧

    目的:研究巴林特小组技术对医学生共情能力和人际信任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前期系统筛查出30名共情技能不足的医学生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实验组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干预8周后使用大学生共情技能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评价效果.结果:两组在共情技能总体评定和人际信任水平方面评定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巴林特小组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医学生共情能力和人际信任能力.

  • 医护人员控制点、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作者:李宗国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与人际信任和控制点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对399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护人员IPC量表内控性和有势力的他人维度评分低于量表常模(P<0.05).医护人员SCL-90总分与ITS总分呈负相关(P<0.05);与IPC内控性呈负相关(P<0.05),与机遇和有势力的他人呈正相关(P<0.05);医护人员ITS总分与IPC有势力的他人呈负相关(P<0.05).IPC量表机遇、内控性和ITS总分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预测作用(P<0.05).结论 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受人际信任和控制点的影响;医护人员的人际信任和控制点存在相关关系.

  • 大学生防御机制及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

    作者:韦耀阳;杨曹芬

    目的 探讨防御机制与人际信任的特点及关系,为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与防御方式问卷(DSQ)对58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大学生四种心理防御机制对人际信任有显著的负相关(P<0.01);4种心理防御机制均进入回归方程,共解释人际信任10.6%的变异,成熟、中间和掩饰防御机制对人际信任的回归系数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对人际信任的回归系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对人际信任水平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 医学院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研究

    作者:孙圣雅;纪春磊

    目的 研究医学院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现状.方法 采用Rotter JB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ITS)对医学院校24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院校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平均分数高于该量表的理论平均数.医学院校大学生人际信任在性别、生源地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医学院校大学生人际信任在年级方面差异显著.大一到大三人际信任水平随年级而升高,大一和大三之间有显著差异,大二和大三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医学院校大学生人际信任在年级方面有差异.

  • 中医院校大学生人际信任、应对方式和羞怯的关系

    作者:李楠;张伯华

    目的 考察中医院校大学生的羞怯心理状况,以探索羞怯心理、应对方式和人际信任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运用羞怯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人际信任量表对240名中医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中医院校大学生羞怯平均分为35.5,略低于理论中间值;②大学生羞怯在性别、生源地以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有统计学差异;③人际信任与羞怯存在显著正相关;羞怯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对中医院校大学生羞怯心理有重要影响.

  • 团伙犯罪青少年人格、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的对照研究

    作者:马慧;王曼;李秀影

    目的 探究团伙犯罪青少年的人格、人际信任、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人际信任、应对方式与人格的关系,以了解青少年团伙犯罪的心理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信任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某看守所男性非团伙犯罪青少年15名(组1)、男性团伙犯罪青少年52名(组2)和某高校守法男生40名(组3)进行测试,采用协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去除协变量受教育年限的作用后,非团伙犯罪和团伙犯罪青少年人格问卷精神质(P)和神经质(N)维度[非团伙犯罪组分别为(57.49±2.62)分,(59.35±3.55)分,团伙犯罪组分别为(57.83±1.24)分,(59.60±1.68)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3.88±4.72)分,(39.07±6.40)分](P<0.05),非团伙犯罪青少年外倾性(E)维度[(63.41±3.86)分]高于团伙犯罪青少年[(53.01±1.83)分](P<0.05);非团伙犯罪和团伙犯罪青少年信任量表的可预测性(P)、可依赖性(D)和信赖(F)维度[(非团伙犯罪组分别为(24.68±1.51)分,(14.36 ±2.19)分和(15.49±2.21)分,团伙犯罪组分别为(22.95±0.71)分,(22.48±1.04)分和(23.09±1.05)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3.14±2.72)分,(40.22±3.95)分和(38.44±3.99)分](P<0.01);非团伙犯罪和团伙犯罪青少年应对方式的自责和幻想维度[非团伙犯罪组分别为(0.80±0.08)分和(0.83±0.06)分,团伙犯罪组分别为(0.59±0.04)分和(0.68±0.03)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39±0.14)分和(0.44±0.11)分](P<0.05或0.01);非团伙犯罪和团伙犯罪青少年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维度[分别为(0.76±0.06)分,(0.70±0.03)分]低于对照组[(0.95±0.11)分](P<0.05);团伙犯罪青少年人格的P维度与其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和自责维度具有相关性(r=-0.389,-0.395,P<0.05);团伙犯罪青少年人格的N维度与其人际信任的F维度和应对方式的自责维度具有相关性(r=-0.473,0.454,P<0.05);团伙犯罪青少年人格的E维度与其应对方式的求助维度具有相关性( r=0.400,P<0.05).结论 非团伙犯罪、团伙犯罪和守法青少年的人格特征、人际信任以及应对方式存在差异,这些心理因素可能对青少年团伙犯罪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 高师贫困生孤独感与人际信任的关系

    作者:谭雪晴

    人际信任是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承诺以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期望[1].

  • 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人际信任与抑郁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吕应春

    本研究对4家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人际信任及抑郁状况进行了相关调查,现报告如下.

  •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作者:田可新;唐茂芹;吴昊;李雪静;王秀梅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人性的哲学修订表,信赖他人量表和容纳他人量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579名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其人际信任,人性的哲学正因子,容纳他人,被他人容纳各量表测量值与SCL-90的9个因子和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9个因子=-0.110~ - 0.373,P ﹤0.05~0.01,r总均分=-0.151~ -0.331 ,P ﹤0.01);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人际信任各量表测量值明显低无心理问题者(t=4.45~6.55,P ﹤0.001).结论人际信任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提高人际信任改善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 高三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人际信任自尊的相关研究

    作者:王丽芳;阎克乐;王志波

    目的 探讨高三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人际信任、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人际信任量表(IT)和自尊量表(SES)对183名高三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人际信任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227 ~0.291,P <0.01);与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和偏爱被试等养育方式呈负相关(r= -0.185 ~-0.306,P <0.05~0.01);自尊与父亲的过度保护、偏爱被试及母亲的过分干涉、保护被试等养育方式呈负相关(r= -0.148~-0.211,P <0.05~0.01);学生类别(复习生和应届生)和性别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r= 0.152~0.196,P <0.05~0.01),与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呈负相关(r= -0.144~-0.196,P <0.05~0.01);出生排行越大的个体,人际信任度越高;应届生的人际信任明显高于复习生,且差异显著(P <0.01).结论 父母养育方式对高三学生的人际信任和自尊都有密切关系.

  •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晓莉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方法 对176名大学生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大学生人际信任量表总分与总体幸福感量表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抑郁心境、对情感与行为的控制、焦虑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有密切联系,人际关系困扰越严重的大学生,其主观幸福感程度越低.

125 条记录 4/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