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西安农村初中生孤独感及其与同伴依恋、自尊的关系

    作者:王翠萍

    目的 探讨农村初中生孤独感特点及其与同伴依恋和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安2所农村中学的323名初中生,运用UCLA孤独感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同伴依恋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农村初中生孤独感处于中等水平;孤独感与自尊、同伴依恋显著相关(|r| =0.436 ~0.599,P<0.001);同伴关系显著影响孤独感(F=158.056,P<0.01,解释孤独感35.6%的变异),同伴依恋显著影响自尊(F=71.233,P<0.01,解释自尊19.8%的变异);同伴依恋和自尊显著影响孤独感(F =91.503,P<0.01,解释孤独感38.9%的变异).同时,当自尊变量出现后,同伴依恋变量对孤独感变量标准回归系数β的大小由0.599降到0.505,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西安农村初中生孤独感处于中等水平,同伴依恋、自尊显著影响初中生孤独感,且自尊在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郑州高校单亲或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韧性与父母同伴依恋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赵建萍;黄文斌;郝以辉;牟红安

    目的 了解单亲或者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韧性与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之间的关系,为单亲或离异家庭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方法 在河南郑州市4所高校20个学院的1684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调查离异或单亲大学生458人,进行心理韧性量表和父母同伴依恋量表的问卷调查.结果 郑州高校单亲或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韧性总分与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和同伴依恋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53、0.58、0.78,均P<0.01);与母亲疏离、父亲疏离、同伴疏离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48、-0.44、-0.62,均P<0.01).中介效应模型显示,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对心理韧性起到直接和间接影响,中介效应与总效应比例分别为74.01%、60.85%.结论 郑州市单亲或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同伴依恋、父母依恋对心理韧性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可以通过同伴依恋影响心理韧性.

  • 高中生父母同伴依恋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作者:邓伟;朱志惠

    目的:探讨高中生父母同伴依恋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选取珠海市4所中学507名高一至高三学生,采用网络成瘾测试量表(IAT)和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网络成瘾学生的各依 恋因子得分均低于非网络成瘾学生(t =-3.870,-2.792;P<0.05).网络成瘾与各依恋因子之间均存在相关(γ=-0.28,-0.22;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母子疏离、同伴疏离、同伴沟通和父子疏离4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F=21.056,P<0.001).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同伴依恋分别在母子疏离与网络成瘾间、父子疏离与网络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t=-7.350,5.433;P<0.001),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3.5%、15.9%.结论:高中生父母同伴依恋与网络成瘾关系密切,母子疏离和父子疏离直接影响或通过同伴依恋间接影响网络成瘾.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同伴依恋的关系研究

    作者:杨圆圆;张仲明;郭晓伟;胡朋利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依恋、同伴依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327名重庆地区留守儿童施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结果 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分及10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留守儿童的强迫、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因子性别差异显著(t=-2.020,-2.187,-2.151,-2.247;P<0.05);②留守儿童的偏执和心理不平衡因子年级差异显著(F=3.051,4.160;P<0.05);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分与同伴依恋、父亲依恋和母亲依恋呈显著负相关(P<0.05).心理健康各因子与父母同伴依恋各难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P<0.05);④留守儿童的父亲疏离、同伴信任、同伴疏离、母亲疏离和父亲信任共同预测心理健康水平,解释率为25.9%(P<0.05).结论 通过调节父母、同伴依恋状况可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 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与同伴依恋的相关研究

    作者:周梅

    目的 探讨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与同伴依恋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246名初二、初三、高一和高二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父母养育方式和同伴依恋进行研究.结果 父母养育方式中的F2、F3、F4、F5、F6、M5这6个因子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t=3.045,3.499,-3.430,3.277;P<0.01;t=2.094,-3.644;P<0.05);F4因子与M5因子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5.720,6.248;P<0.01);父母养育方式中的F1和M1因子与同伴依恋呈显著正相关(r=0.331,0.367;P<0.01);F2、F5、M3、M4这4个因子与同伴依恋呈显著负相关(r=-0.213,0.276,-0.224,-0.165;P<0.01).结论 积极的父母养育方式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

  • 大学生同伴依恋与爱情观的关系

    作者:杨光金;陈朝阳

    目的:探究大学生同伴依恋和爱情观的特点及其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爱情观问卷( LAS-R)和青少年依恋问卷对3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男性与女性在游戏型(t=4.39,P<0.001)和朋友型(t=2.96, P<0.01)爱情观维度上存在差异,且男女生在同伴依恋的4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②同伴依恋的4个维度与爱情观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③同伴依恋可以显著预测爱情观的类型,且性别与同伴依恋总分的乘积项能显著预测游戏型爱情观(β=0.384,P<0.05)。结论:大学生同伴依恋与爱情观存在紧密关系,性别在同伴依恋总分对爱情观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 中学生的同伴依恋类型与社交网络行为

    作者:颜晓敏;吉阳;熊朋迪;祝卓宏

    目的:探讨不同同伴依恋类型的中学生在社交网站的网络行为差异.方法:选取12~ 18岁中学生522人(男214人,女308人;高中生358人,初中生164人),采用儿童依恋调查表(AQ-C)和自编中学生社交网络行为调查表分别调查中学生同伴依恋类型及使用社交网络(人人网)情况.结果:中学生社交网络行为包括工具行为、社交行为和隐私行为3个维度.非安全型中学生隐私行为维度得分高于安全型[(11.7 ±3.5) vs.(10.8±3.4),P<0.05].非安全型初中生“允许访问主页” (26.5%vs.19.2%,P<0.05)得高分的比例高于安全型;非安全型高中生“公开个人资料”(61.5% vs.42.2%,P <0.05)和“公开日志和相册”(58.5% vs.42.2%,P<0.05)得高分的比例高于安全型;高中女生群体中,非安全型学生在“公开个人资料” (62.2% vs.37.5%,P<0.05)、“允许看留言板” (51.4%vs.37.5%,P<0.05)、“公开日志和相册”(59.5% vs.36.9%,P<0.05)上得高分的比例高于安全型.结论:不同依恋类型中学生社交网络上的隐私行为表现差异明显,非安全型中学生比安全型更愿意在社交网络上公开自己的隐私信息.

  • 中小学生日常情绪体验与亲子依恋、同伴依恋的关系

    作者:张兴慧;陈福美;张彩;王耘

    目的:探讨中小学生日常情绪体验及与亲子、同伴依恋的关系.方法:选取学生694例(小学177例,初中283例,高中234例),采用儿童青少年积极和消极情绪体验量表(PANAS-C)和人际依恋量表(IPPA)对其日常积极(PA)和消极(NA)情绪体验及母子、父子和同伴依恋进行评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初中男生PA和NA得分均高于女生[(2.2±0.7) vs.(1.9±0.6),(1.5±0.5)vs.(1.3±0.3),均P<0.05],高中男生NA得分低于女生[(1.3±0.3)vs.(1.5±0.4),P<0.05].母子依恋直接或通过同伴依恋正向预测小学生PA,中介效应占比16.1%,同时直接负向预测小学生NA(β=-0.21,P<0.05),直接正向预测初中生PA和NA(β=0.28,0.16,均P<0.05);父子依恋对三个年级段学生PA正向预测均通过同伴依恋实现,中介效应分别占比38.5%,76.9%和53.3%,同时直接负向预测初中生NA(β=-0.24,P<0.05),通过同伴依恋负向预测高中生NA,中介效应占比16.7%;同伴依恋对小学生和初中生NA无预测作用.结论:相比而言,母子依恋对小学生情绪体验更为重要,父子依恋对初中生更为重要,同伴依恋对高中生更为重要.

  • 医学生同伴依恋与人际亲密的相关研究

    作者:杨巍魏;蒋索

    目的:从自我表露和人际信任来考察医学生同伴依恋与人际亲密的关系.方法:采用同伴依恋、大学生与同伴自我表露和人际信任问卷对200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男女医学生在同伴依恋的不同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女医学生的同伴依恋质量显著优于男医学生;(3)医学生同伴依恋、人际信任、自我表露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 同伴依恋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自尊和学校适应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田艳辉;李巧灵;郭腾飞;赵俊峰

    目的 探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自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及同伴依恋在该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从河南省某受艾滋病影响严重地区选取符合条件的250名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用自尊量表、同伴依恋量表和学校适应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①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自尊对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227,P<0.01).②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自尊对同伴依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236,P<0.01).③在控制同伴依恋的间接作用后,自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仍然显著(β=0.145,P<0.05),表明同伴依恋在自尊影响学校适应的内在机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自尊对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影响,自尊既可以直接对学校适应产生影响,又可以通过同伴依恋的间接作用产生影响.

  • 留守初中生责任心在依恋行为与社会适应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延艳娜;闫春平;单鸿博;崔文娟;杨世昌

    目的 了解留守初中生责任心与社会适应状况的关系,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SAS-SSS)、青少年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IPPA)和中学生责任心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留守初中生290名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初中生的责任心、依恋行为与社会适应状况之间存在正相关(r=0.39,r=0.56);在责任心方面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202.64±26.78)分;女生:(212.67±23.24)分,P<0.05];回归分析显示,母亲依恋、总体责任心、一般责任心、一般过失心与特殊义务责任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留守初中生的社会适应状况(P<0.05);留守初中生的责任心及其5个因子在依恋行为与社会适应性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分别为52.1%,20.1%,30.8%,9.1%,47.9%,40.7%.结论 留守初中生责任心是影响其社会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 大学生同伴依恋与抑郁:自我认同感和宿舍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

    作者:窦芬;王曼;王明辉

    目的:探讨自我认同感和宿舍人际关系在大学生同伴依恋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IPPA)中的同伴依恋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问卷(CES-D)、自我认同感问卷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对3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表明,同伴依恋得分、自我认同感的个别维度得分和宿舍人际关系得分呈两两正相关,且分别与抑郁得分呈负相关.②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生同伴依恋既可以直接预测抑郁,也可以通过自我认同感和宿舍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预测其抑郁.结论:同伴依恋一方面直接影响个体的抑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自我认同感和宿舍人际关系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个体抑郁.

  • 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青少年焦虑症状的关系

    作者:吴庆兴;王美芳

    目的:考察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青少年焦虑症状的关系.方法:以Spence儿童焦虑量表、亲子依恋和同伴依恋量表为研究工具,对907名13-19岁的青少年进行集体问卷测查.结果:①亲子依恋、同伴依恋与青少年的焦虑症状呈显著负相关,青少年的亲子依恋与同伴依恋呈显著正相关.②同伴依恋在母子依恋与青少年焦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父子依恋与青少年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母子依恋主要通过同伴依恋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焦虑症状,父子依恋既可以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同伴依恋间接影响青少年的焦虑症状.

  • 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与高中生行为问题的关系

    作者:杨海燕;蔡太生;何影

    目的:探讨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与高中生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以高中生与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中学生行为问题问卷为测试工具,对282名高中生进行测评.结果:①男生违纪高于女生(P<0.05),而女生的神经质行为得分高于男生(P<0.01).②高中生的大部分行为问题与父母依恋呈显著负相关,女生的退缩和神经质与同伴疏离呈显著负相关.③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对于男生攻击、违纪、退缩和神经质的解释率分别为:11%,8%,21%,19%;对女生的攻击、违纪、退缩和神经质的解释率分别为:21%,22%,20%,32%.结论:父母依恋和同伴依恋对于高中生的行为问题有影响,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受到的影响更多.

  • 大学生的同伴依恋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性别角色效应

    作者:沈烈荣;刘华山;徐云

    目的:探讨大学生同伴依恋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性别角色化的作用.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感情和社会孤独量表、Bem性别角色量表对8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同伴依恋、心理健康、性别角色化各维度得分上未见显著的性别差异;②同伴焦虑与心理健康各指标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同伴回避与人际敏感、感情和社会孤独显著正相关;③男性化与抑郁症状显著负相关,女性化与同伴回避及感情和社会孤独显著负相关;④女性化对感情孤独的影响是通过中介变量同伴回避实现的.结论:大学生同伴依恋与性别角色化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同伴回避是女性化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中介变量.

  • 中马两国青少年的父母和同伴依恋关系的比较研究

    作者:包克冰;徐琴美

    目的:比较中国大陆青少年、马来西亚华人青少年及马来青少年的父子、母子和同伴的依恋关系.方法:将"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进行编译后,对三种不同文化下的1694名青少年(315名马来西亚马来青少年、666名马来西亚华人青少年、713名中国大陆青少年)进行跨文化比较.结果:差异检验表明,马来青少年在评价与父母、同伴的依恋关系时比中国大陆青少年和马来西亚华人青少年更积极;马来西亚华人青少年则弱.结论:依恋关系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因此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依恋研究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 同伴依恋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作者:陈云祥;李若璇;张鹏;刘翔平

    目的:探索青少年同伴依恋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归属需要满足的中介作用以及母子依恋在中介作用中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同伴依恋问卷、学习中的归属需要满足量表、亲子依恋问卷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等测量工具,选取北京市八所中学发放问卷,有效被试2263人.结果:①同伴依恋对网络成瘾的直接预测作用显著,加入归属需要满足作为中介变量后,同伴依恋仍能显著预测网络成瘾,归属需要满足部分中介了同伴依恋对网络成瘾的影响.②母子依恋显著调节归属需要满足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只有母子依恋高的个体,归属需要满足才能显著预测其网络成瘾.结论:青少年同伴依恋可通过改变归属需要满足状态进而影响其网络成瘾发展,母子依恋则调节青少年归属需要满足对网络成瘾的影响.

  • 初中生心理虐待对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研究

    作者:胡雯;甘小荣

    目的 探讨初中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研究依恋和学校归属感对心理健康影响作用,为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在理论研究基础上,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赣州市506名初中生,使用儿童期心理虐待量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问卷、中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19.0和Amosl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性别在心理虐待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76,P<0.05),是否担任班干部在父亲依恋(t=1.390,P<0.05)和学校归属感(t=1.052,P<0.01)变量中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父亲依恋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86,P<0.01).心理虐待和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同伴依恋、学校归属感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健康相关显著,呈正相关.依恋、学校归属感在心理虐待对心理健康的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显著.结论 学校归属感、依恋在心理虐待和心理健康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所假设模型成立.

  • 青少年同伴依恋:基于发展的视角

    作者:钟歆;刘聚红;陈旭

    同伴依恋是青少年时期的一项重要的发展任务,目前测量青少年同伴依恋的工具主要包含IPPA、PIML以及近年来才出现的AFAS量表等.在同伴依恋的影响因素中,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以及青少年自身的性别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同伴依恋的发展状况,性向和同伴的性别也会影响青少年对同伴依恋对象的选择,而年龄与同伴依恋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此外,安全的依恋风格预示着青少年较高的同伴关系质量,而良好的同伴依恋关系还可以促进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未来的研究应该着力于研究方法的改进、研究切入点的变化以及研究方向的多样化.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