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细胞涂片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技术的探讨
目的:在同一张细胞涂片上同时检测ED1和PCNA两种抗原,观察增生的巨噬细胞增生的情况和统计增生的巨噬细胞数量.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双重染色技术检测细胞涂片中细胞的ED1和PCNA两种抗原,利用微波/高压加热的方法,灭活第一重染色中所有抗体的活性,避免双重染色中引起的交叉反应.结果:增生的巨噬细胞同时表达ED1和PCNA两种抗原,结果分别呈棕色和蓝色.结论:在一张细胞涂片上同时观察同一个细胞中ED1和PCNA抗原的表达,比采用两张涂片分别检测ED1和PCNA抗原,观察染色结果更加方便,能够准确地观察到增生的巨噬细胞,获得的统计结果也更客观和准确.
-
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观察
目的:对于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血常规标本予以研究,选取时间在2016年2月~2017年1月期间,先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后予以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并对比检验的结果.结果:经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警报提示的阳性率为22.00%(22/100),警报提示的阴性率为78.00%(78/100),行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的阳性例数为11例,阳性率为11.00%,阴性例数为89例,阴性率为89.00%,2组检测方法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显著,其2种检测方法可互补.
-
人乳头瘤病毒预防性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过去50多年,在子宫颈癌的防治研究进程中,有两大历史性的发现使得人们在人类历史上率先实现了采用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地控制甚至消除癌症成为可能.第1个历史性的发现是:被誉为"现代细胞学之父"的希腊医生Papanicolaou在1941年,首次阐述了阴道(宫颈)细胞学涂片对诊断子宫颈癌的价值,之后巴氏涂片作为一种子宫颈癌的筛查方法被引入临床,并成为临床医学中有效的筛查方法[1].
-
肝穿细胞学涂片诊断不常见肿瘤4例报告
经B超或CT定位,皮肤消毒,用9号带槽套管针对肝脏肿块进行穿刺,穿出物立即涂片,固定于甲醇溶液中,常规HE染色,显微镜观察.现将肝穿细胞涂片中4例不常见的肿瘤类型介绍如下:
-
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于 1972年由日本学者Kikuchi和Fujimoto等分别描述,又称菊池病.活检组织切片有时易与B或T细胞淋巴瘤相混淆而发生误诊[1],文献报道误诊率可达40%[2].我们自开展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以来遇到13例HNL发现其细胞学涂片具有一定的特征,现报告如下.
-
HE染片退色后改作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用于会诊或回顾性观察研究的石蜡HE染片,会因染色质量不佳需要将其退色后重做HE染色,或进行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细胞学涂片也会因无备用白片,需要退色后重染HE或改做有关的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本文介绍HE染片退色后改做特殊染色或免疫组化染色的体会.
-
HE染色细胞核发灰的处理方法
常规石蜡切片及细胞学涂片时,HE染色镜检出现细胞核发灰,即细胞核内染色质及核仁显示不清,呈一片淡兰色云雾状,此现象严重时影响病理诊断.细胞核发灰的原因,一是石蜡切片的组织固定不及时,或组织块取材太厚,影响组织固定、脱水、透明和浸蜡所致.二是细胞学涂片中细胞脱落时间过久,或在制片过程中人为造成涂片干涸.
-
介绍一种滤纸片快速细胞学染色法
为了缩短染色时间,减少染色步骤,加快细胞学病理诊断的过程,我科尝试用伊红和美蓝做成的滤纸片进行快速染色.根据病理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和检验血片快速染色的原理进行改进和设计[1-3],经过200多例滤纸片细胞学染色的反复摸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方法所得到的诊断与普通HE染色结果相符合,同时制片质量好,适用于普查肿瘤和临床急需诊断的细胞学检查,现报告如下.
-
术中快速细胞学诊断的几种制片方法比较
术中应用快速冷冻切片及细胞学涂片对良恶性肿瘤进行鉴别,是协助病理诊断的基本方法之一,我们比较了几种细胞学制片技术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介绍一种快速细胞学涂片染色方法
细胞学涂片标本的制片与染色是细胞学诊断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提高诊断准确率的关键.目前染色方法主要为巴氏染色及HE染色,两种染色法均存在步骤繁多、耗时的局限性.在此,我们介绍一种快速细胞学染色方法,即BASO刘氏染色法,与上述方法相比,其具有快速简便、易于观察、可重复染色等优点.
-
人微小病毒B19感染引致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研究
近年来,在血液系统疾病中检出人微小病毒B19(HPVB19)的报道日益增多,已有报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和免疫损害或缺陷者的慢性贫血等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可能与HPVB19感染有关.这至少提示骨髓中三系前体细胞均可成为HPVB19感染的靶细胞,而且HPVB19感染导致骨髓造血细胞破坏的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对13例再障患儿骨髓细胞学涂片进行了凋亡细胞观察,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骨髓细胞涂片中Bcl-2、Bax及Fas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凋亡在HPVB19感染致病机理中的作用.
-
以慢性胃炎为主要表现的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一例
患者,男,47岁,于2013年6月8日因“间断胃部不适6年,持续不适3个月”入院。入院前,2013年5月29在门诊胃镜提示胃体、胃角、胃窦见多发的巨大溃疡,胃镜下活检,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向弥漫性大 B 细胞性淋巴瘤转化;免疫组化示:CD20(+)、Ki67(+)>60%、LCA(+);幽门螺旋杆菌(Hp)测试阳性。入院时骨髓细胞学涂片有核细胞增生尚活跃,余未见异常;白细胞7.0×109/L;中性粒细胞65.6%,血小板335×109/L;血红蛋白130 g/L,红细胞4.95×1012/L;单核细胞8.1%;嗜酸性粒细胞0.9%;嗜碱性粒细胞0.3%;淋巴细胞25.1%,血清总蛋白测定56.7 g/L,白蛋白38.8 g/L,球蛋白17.9 g/L,β微量球蛋白2.2 mg/L;白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94%,积分290分;其余肝功能、肾功能及乳酸脱氢酶(LDH)均正常。腹部超声提示胰头部位后方1.5 cm×1.5 cm 肿大淋巴结。根据以上病史诊断为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Ⅳ期。立即给予三联药物(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抗Hp 治疗,同时给予 R-CHOP(美罗华、表阿霉素、地塞米松)化疗方案,总共6个疗程,化疗过程顺利,治疗后胃部不适症状明显改善,胰头部位后方1.5 cm×1.5 cm 肿大淋巴结消失,Hp 测试阴性,血小板恢复至正常。在化疗期间于2013年7月19日行胃镜提示胃窦胃体交界处黏膜可见溃疡瘢痕,胃窦前壁可见0.6 cm 的溃疡,覆白苔,周围黏膜充血水肿;胃角可见溃疡性瘢痕,黏膜呈放射性集中。较前次检查已明显缓解。于2014年3月19日复查胃镜提示胃体、胃角及胃窦黏膜呈溃疡瘢痕样改变。
-
胰管刷检标本细胞学联合VEGF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胰管刷检细胞学和VEGF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胰管刷检细胞学涂片,分别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并比较其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
阴道细胞学检查发现输卵管癌1例
患者72岁,因绝经20年,阴道流血水2周于1998年7月3日来我院首诊.患者以往月经规律3/27 d,孕4产3,52岁绝经,绝经后未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近2周阴道点滴出血与流黄水交替,无臭味,无下腹痛.有高血压病史.术前查外阴经产型;阴道有少量黄色水样物,无臭味,阴道黏膜光滑;宫颈光滑,未萎缩,子宫中位,经产大,质中,无压痛,活动好;双侧附件未及增厚,压痛.三合诊各韧带无增粗.7月6日行宫颈管毛刷及宫腔吸片细胞学检查.分别用宫颈管毛刷取宫颈管细胞,宫腔吸管吸取子宫内膜细胞涂于玻片,用95%乙醇固定后送细胞学检查.同时行分段诊刮术宫颈管无组织物刮出,宫腔仅刮出极少量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宫腔病理回报为破碎的子宫内膜腺上皮及增生的再生上皮.宫颈管细胞学涂片发现腺癌细胞,考虑宫颈管来源可能性大.宫腔细胞学涂片亦发现腺癌细胞,还可见正常萎缩的子宫内膜细胞.入院后盆腔B超未发现异常,结合妇科检查初步诊断为早期宫颈腺癌.1998年8月13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见子宫9 cm×5 cm×3 cm大小,宫底后壁突出一直径0.8 cm的肌瘤结节,宫颈管粗(直径4 cm),右侧输卵管伞部见一2 cm×2 cm×2 cm大小,菜花样肿物,与同侧圆韧带近端1/3处轻度粘连,左侧输卵管及双侧卵巢未见异常,大网膜与右上腹壁粘连.腹腔冲洗液200 mL送细胞学检查.将右侧输卵管切除送冰冻病理检查,报告为输卵管恶性肿瘤.因患者年龄大,遂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术.术中腹腔放氮芥20 mg,干扰素200万U.术后病理报告:右侧输卵管低分化腺泡髓样型癌,浸润管壁全层及输卵管系膜,左慢性输卵管炎,萎缩性子宫内膜,宫颈、双卵巢及大网膜均未见癌转移.腹腔冲洗液见恶性细胞.术后诊断:右侧输卵管低分化腺泡髓样型癌Ⅰc期.术后患者出现脑血栓致偏瘫,经内科溶栓、扩血管治疗后病情稳定,未行放化疗出院,术后半年仍存活.
-
细胞学涂片与病理组织学方法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诊断中的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淋巴结穿刺、肺穿刺、支气管镜及E-BUS细胞学涂片与相应病理组织学检查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本院自2014年8月~2016年4月共456例淋巴结活检、肺穿刺、支气管镜或E-BUS病理组织学标本及对应细胞学涂片,分析了细胞学涂片的阳性率及病理分型符合率,评估了细胞学涂片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淋巴结穿刺、肺穿刺、支气管镜、E-BUS细胞学涂片阳性率分别为:100.0%、91.0%、57.9%及70.8%,总阳性率为92.8%;与组织学病理分型符合率分别为37.9%、46.3%、35.6%和和28.3%,总体符合率为36.3%.按病理类型来区分,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符合率分别为64.2%、20.4%和45.8%.结论 淋巴结穿刺、肺穿刺、支气管镜及E-BUS方法所获取的细胞学涂片阳性率较高,但是与病理组织学的符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胸腹腔积液离心石蜡包埋技术在细胞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
胸腹腔积液的主要诊断方法为直接离心后用沉渣物涂片并行HE染色来进行细胞病理学诊断,此方法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具有简单、经济、快捷等优势[1],其诊断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敏感性为50%~78%,但部分病例由于肿瘤细胞与间皮源性细胞形态相似、鉴别困难以及涂片存在厚薄不均、细胞重叠等原因,所以仅靠细胞学涂片易造成诊断困难,有时需多次送检才能得出结论[2]。近年来,随着细胞石蜡包埋法及免疫组化技术的不断完善,胸腹腔脱落细胞的免疫组化染色也逐渐运用于临床病理诊断。本研究对36例脱落细胞学检查怀疑恶性的胸腹腔积液离心沉淀后石蜡包埋切片,并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取得了满意的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
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观察。方法80例术中卵巢肿瘤病理标本均行冷冻切片与细胞学涂片检查。结果细胞涂片检查准确率为95.0%;冷冻切片检查准确率为93.8%;细胞涂片联合冷冻切片检查准确率为97.5%。结论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应用冷冻切片与细胞学涂片检查,可提高卵巢肿瘤诊断准确率。
-
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与细胞学涂片结果不符的探讨
目的:提高对宫颈病变的细胞学诊断水平及探讨适应宫颈活检的情况。方法:复查本院2008-2012年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与细胞学涂片结果不符31例病理切片及细胞学涂片。结果:活检病理诊断:原位腺癌1例;CIN1(上皮内肿瘤1级)3例;CIN难分级1例;AIM(不典型不成熟鳞状细胞化生)6例;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2例;ISM(不成熟鳞状细胞化生)6例;萎缩2例;慢性宫颈炎10例。结论: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宫颈病变的检出,而其依赖于诊断医生的认识水平;细胞学判读结果为癌或H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时直接做宫颈活检,为LSIL(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非典型性鳞状细胞、不除外HSIL)、ASC-US(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性鳞状细胞)时至少要做阴道镜检查后,再决定是否做宫颈活检,AGC(非典型性腺细胞)倾向于肿瘤的,进行宫颈管活检、子宫内膜活检。
-
混合液咽部喷雾防止留置胃管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可吸出胃肠道内的积气积液,促进肠蠕动恢复,利于吻合口愈合。因此,许多疾病和手术患者均需胃肠减压。由于禁食,唾液分泌减少,胃管机械性刺激,而并发口腔炎、腮腺炎、咽喉炎等并发症,利用常规口腔护理方法可预防口腔炎。但患者仍感咽部不适,疼痛,吞咽障碍,难以忍受,拒绝治疗,甚至拔管。重新安放除增加患者痛苦外,手术后患者还可造成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我们对60例行胃肠减压,无急慢性咽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2%甲硝唑15ml,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的混合液,加入喷雾器内,嘱患者张口,向咽部用力喷雾4次,约2~3ml,3/d。对两组患者置管前和置管后72h,于置管侧咽侧壁进行细胞学涂片。监测脱落上皮细胞和肥大细胞数。利用马克盖尔疼痛评估法,对患者咽部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咽部脱落上皮细胞和肥大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咽部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该混合液喷雾后使咽部湿润,舒适,预防咽炎,减轻疼痛,患者易于接受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混合液咽部喷雾护理方法是用于胃肠减压患者预防咽炎的良好方法。
-
留取胸腹水沉渣组织进行包埋切片提高诊断准确率
常规胸腹水细胞学涂片细胞数量少,如果是血性胸腹水还会因红细胞较多易将瘤细胞掩盖影响诊断.为了充分利用标本提高诊断准确率,笔者将血性胸腹水加入等量50%乙醇后离心涂片固定染色,并留取沉渣组织进行包埋切片,镜下对细胞学涂片及石蜡包埋切片进行对比观察,提高了诊断准确率.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