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病理性胆肠内瘘8例临床分析

    作者:樊庆洋;赵强;宋国祥;戴家骥

    1993年6月至1999年12月,本院共手术治疗急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性胆管炎1026例,其中发现有胆囊结肠内瘘5例,胆囊十二指肠内瘘3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40~76岁,平均54.6岁。病程5个月到22年,10年以上5例。临床表现:典型胆绞痛15例次,黄疸8例次,伴畏寒发热12例次,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和肌卫6例次,白细胞>18×109/L 6例次。并存糖尿病1例。全组经B超检查均有胆囊炎性改变,其中胆囊结石5例,胆囊暗区消失2例,胆管扩张、管壁增厚粗糙3例,肝脓肿1例。

    关键词: 胆囊 结肠 十二指肠
  • 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多排螺旋CT成像探讨

    作者:梁祝红;李成相;宗敏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APS)的多排螺旋CT(MSCT)成像特点,以DSA成像为参考标准,评价MSCT诊断不同类型AP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PHC合并APS患者的MSCT和DSA资料,将APS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弥漫型;分析不同类型APS的MSCT和DSA成像特点,以DSA为金标准观察MSCT对不同类型APS的诊断率.结果 45例PHC 患者均经DSA造影明确合并APS,中央型17例、周围型23例、弥漫型5例.MSCT共检出APS 36例,阳性率为80.0%(36/45),其中中央型100.0%(17/17)、周围型65.2%(15/23)、弥漫型80.0%(4/5).MSCT对中央型APS检出率与DSA相当,对弥漫型APS的检出率稍差,而对周围型APS的检出率明显不及DSA.结论 PHC合并APS具有特征性的MSCT及DSA表现,MSCT可准确地评价中央型及弥漫型APS,但在评价周围型APS方面较DSA仍有一定差距.

  • 持续强负压吸引联合静脉营养治疗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乳糜漏

    作者:周素梅;张筱骅;郭贵龙;潘贻飞;林包荣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发生颈部乳糜漏的机制及防治原则.方法 15例甲状腺癌术后并发颈部乳糜漏的患者均采用持续强负压吸引(压力50~60 kPa,维持5~14天),引流量>200 ml/d的予以禁食并联合静脉营养及生长抑素治疗.结果 13例经此保守方法治愈,未出现其它严重并发症;2例无效经再次手术结扎胸导管治愈.结论 颈部乳糜漏的发生与其解剖密切相关,术中应仔细操作预防其损伤.持续强负压吸引联合静脉营养是治疗颈部乳糜漏的理想且安全的保守方法,少量乳糜漏保守治疗可痊愈.保守无效者尽早手术治疗.

  • 乙状结肠癌并发结肠膀胱瘘1例报告

    作者:江军;朱方强;姜庆;王洛夫;叶锦;张连阳

    结肠膀胱瘘是结肠炎性及肿瘤比较少见的并发症之一,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处理也比较棘手.我们于2002年5月收治了1例乙状结肠恶性肿瘤并发结肠膀胱瘘,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膀胱
  • 介绍一种防止吻合口瘘的胃食管瓣膜式吻合术

    作者:杨国明;王会志;王丽英;刘峰;李桂军;董驹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在食管外科的发展史上,因其高发生率和高死亡率,曾一度阻碍了食管外科的普及和提高.多年来,虽然国内外的胸外科专家对吻合口的病理生理、吻合方式(套入式,围巾式、隧道式等)、吻合技术、器械以及治疗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其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 超胸顶吻合与颈部吻合在治疗胸段食管癌中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启光;程爱梅;蔡忠民;齐钰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行食管-胃超胸顶吻合与颈部吻合术后的疗效比较.方法 通过对156例常规应用管状吻合器超胸顶吻合与228例常规应用手法颈部吻合治疗胸段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评价两种吻合方式的疗效与差异.结果 超胸顶吻合的156例中,发生吻合口瘘1例,返流3例,早期声音嘶哑2例,永久声音嘶哑0例,吻合口狭窄11例,肺部并发症2例,心律失常1例,死亡0例;颈部吻合的228例中,吻合口瘘12例,返流7例,早期声音嘶哑8例,永久声音嘶哑2例,吻合口狭窄15例,肺部并发症11例,心律失常5例,死亡0例.结论 食管-胃超胸顶吻合较颈部吻合在治疗胸段食管癌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明显要低,右胸腹两切口超胸顶吻合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损伤小、手术操作简便、省时、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治疗

    作者:王寿强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治疗.方法对6例胸内吻合口瘘病人进行"对口"胸腔闭式引流,以保证引流通畅彻底.结果治疗后病人高热、胸痛症状在一周内消失.20~40天皆痊愈.结论 "对口"胸腔闭式引流是保守治疗胸内吻合口瘘成功的关键.

  • 比较食管-胃吻合口三种不同加固方法的吻合口瘘发生率

    作者:蒋修全;陈朝奇;郑伟;左天理;杨铁;唐海军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的食管-胃吻合口加固处理方法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左胸食管·胃端侧弓上机械吻合手术患者438例,根据食管-胃吻合口不同的加固处理方法分为3组,A组(n=190)在食管胃端侧机械吻合术后采用悬吊减张处理吻合口;B组(n=114)在食管胃端侧机械吻合术后采用间断全层加强缝合处理吻合口;C组(n=134)采用间断全层加强缝合+大网膜再次包埋的方法处理吻合口.分析不同的加固处理方法对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A组、B组和C组吻合口瘘发生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食管癌弓上机械吻合术后采用3种不同吻合口加固处理方法,吻合口瘘发生率无差别.

  • 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唐毓林;叶海洪;李振洪;张涌泉;甘雨;许景洪;李立志;黄文文;黄正锋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同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193例中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93例巾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中有12例发生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2%.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肿瘤超过1,2周肠管10例,小于1,2周肠管2例;Dukes'B期1例,C期11例;合并糖尿病8例.无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肠梗阻9例,无合并肠梗阻3例;术前放疗5例,无术前放疗7例;低蛋白血症10例,无低蛋白血症2例;明显贫血10例,无明显贫血2例.[结沦]患者的性别、肿瘤的人小、Dukes'分期、贫血、低蛋白血症、术前放疗、合并糖尿病及合并肠梗阻等因素与吻合口瘘的发,上密切相关.针对以上因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减少中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 内镜下辅助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19例

    作者:孙婷;刘长浩;赵莹;朱佳;邢喆

    [目的]探讨内镜下应用生物蛋白胶、带膜支架及放置空肠营养管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3例采用生物蛋白胶封堵瘘口、2例放置空肠营养管、14例内镜直视下放置带膜支架.[结果]3例采用生物蛋白胶均一次性封堵成功;2例放置空肠营养管者32~40d内瘘口自行愈合;14例放置全覆膜支架者,13例瘘口一次封闭成功,1例重新置人特制支架后瘘口闭塞.[结论]内镜下应用生物蛋白胶、放置空肠营养管及带膜支架是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安全、有效方法,且无严重并发症.

  • 碘条填塞治疗颌骨囊肿术后瘘的疗效分析

    作者:任杰

    目的 评价冲洗加碘条填塞治疗颌骨囊肿术后瘘的疗效.方法 回顾1996年~2005年期间16例颌骨囊肿术后形成瘘的临床治疗过程及效果,随访1~5年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16例术后瘘经我科的双氧水冲洗加碘仿纱条填塞治疗5~8个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显示,均为肿瘤周围骨质再生的改建,瘤腔逐渐缩小,口腔内瘘口闭合,随访1~5年未见复发.结论 双氧水冲洗加碘条填塞治疗颌骨囊肿术后瘘的有效方法之一.

  • 不同营养支持在各期胃肠瘘中的应用

    作者:王光林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营养支持对各期胃肠瘘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11例各期胃肠瘘患者在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下,瘘口闭合的经过和时间.结果 11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瘘口闭合长50d,短20d,平均(30.1±10.3)d.结论对不同病期的胃肠瘘采用不同类型的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瘘的愈合.

    关键词: 小肠 外科营养
  • 双向连续缝合法闭合十二指肠残端的体会

    作者:陈吉彩;王玉明

    我院自1993年以来,对394例胃大部分切除(BillrothⅡ式)和全胃切除患者的十二指肠残端采用双向连续缝合法闭合,未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现报告如下:

  • 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切口瘘的护理

    作者:方俊

    腹壁子宫切口瘘是妇产科的少见并发症之一,主要原因是由于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感染粘连于腹壁切口而形成久治不愈的瘘管,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1].现将我科1例剖宫产术后宫腔积脓、腹壁子宫切口瘘护理报告如下.

  • Bouveret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严东旺;张亚铭;汪进国;宋玉庆

    目的探讨胆囊十二指肠内瘘时胆结石引起十二指肠近端或幽门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2例Bouveret综合征的病史、影像检查特征和治疗策略.结果1例取出结石、修补十二指肠瘘口,一期胆囊切除.另1例仅去除结石梗阻.无手术并发症和住院死亡.随访均无胆囊炎及肠梗阻复发.结论Bouveret综合征少见,主要通过CT、内镜、上消化道造影和腹部平片诊断,以手术治疗为主,具体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及术中探查结果按个体化处理,原则上取出结石、修补瘘口、一期切除胆囊.

  • 胆囊-肝包虫-肝包虫瘘1例

    作者:唐群科;张瑛

    患者,男性58岁,因"间断性右上腹胀痛伴皮肤粘膜黄染1月"入院.入院后查体:"皮肤粘膜中度黄染,轻度贫血貌,右上腹轻压痛,肝大右肋缘6 cm表面光滑质韧,余无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WBC9.0×109/L,LMY 20%,GRA 71%.TBIL 68 μmol/L,IBIL 48.74 μmol/L.总蛋白41.8 g/L,A/G0.69,AKP 432 u/L,γ-GPT 356 u/L,血钾2.37 mmol/L.包虫定性试验:细粒棘球蚴试验阳性.间接血凝试验:1:2048.卡松尼试验(+).腹部B超示:肝右见12.0 cm×9.7 cm混合性回声,边界清,包膜完整.

    关键词: 胆囊 肝包虫
  • 82例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的诊治体会

    作者:产保民

    1 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82例中,男53例,占65%,女29例,占35%.年龄2~70岁,20岁以下45例,占55%,50岁以上4例,占4.9%,20~50岁之间者33例,占40%.其中,甲状舌管囊肿56例,占68%,瘘26例,占31%.误诊8例,误诊率为9.3%.

    关键词: 甲状腺舌管囊肿
  • 低位结肠直肠吻合口瘘的非手术治疗

    作者:李仕青;骆杰;吴华

    目的:探讨低位结肠直肠吻合口瘘的非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治疗措施.方法:应用能全素口服配合局部冲洗引流的非手术方法治疗直肠前切除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12例.结果:12例均能适应能全素的口感,口服能全素后6天10例、7天2例引流管中无粪便样物引流出,均治愈.发生瘘到治愈时间短者12天,长者28天.结论:能全素口服配合局部冲洗引流治疗低位结肠直肠吻合口瘘安全可行.

  • 超低位直肠前切除吻合口瘘的诊治体会

    作者:骆杰;李仕青;李光华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直肠前切除吻合口瘘的原因、诊断及预防措施.方法:复习9例超低位直肠前切除吻合口瘘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早期瘘(<5天)1例,中期瘘(7~12天)8例,1例行横结肠造口,8例行非手术治疗均治愈,非手术治疗时间平均为18(14~32)天.结论:吻合口瘘主要与全身营养状况、肠道准备情况、手术操作技巧、吻合口血供、张力及引流是否通畅有关.为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应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确保吻合口无张力及良好的血供,术后保持骶前引流通畅,并注意患者一般情况的调整.

  • 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7例

    作者:谭玉林;杨振东;华元人;张阳

    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7例均经DSA全脑血管造影明确瘘口部位,采用可脱性球囊或电致血凝性可脱性铂金弹簧圈(GDC)进行栓塞.结果:7例中,3例球囊栓塞成功并保持颈内动脉通畅;2例表现为假性动脉瘤,用球囊闭塞患侧颈内动脉;1例因瘘口太小,用GDC填塞海绵窦;另1例两次试放球囊入海绵窦均破裂失败,其中一枚瘪陷球囊滞留于海绵窦,患者不愿闭塞患侧颈内动脉未予进一步治疗,但术后一周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结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全脑血管造影可明确瘘口部位、大小,首选治疗方法是血管内栓塞治疗.

414 条记录 10/21 页 « 12...78910111213...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