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苯环己哌啶对猕猴血液皮质醇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恒定量苯环已哌啶(PCP)干预后猕猴血液皮质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4只恒河猕猴为实验对象,每日进行恒定量的PCP干预,干预过程持续2周,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5日采集猕猴血液,并进行皮质醇检测,观察干预前、后猕猴血液中皮质醇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与干预后的0 ~5 min、干预前与干预后的15 ~ 20 min以及干预前与干预后的25~30 min血液中的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前与干预后的35~40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恒定量的PCP干预能增加猕猴应急状态下的血液皮质醇分泌.
-
笼养青幼年猕猴自发性近视的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人工繁育的笼养青幼年猕猴的眼屈光生物学参数,为近视的动物模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33只健康猕猴,6个月月龄之前均与母亲一起单笼母乳喂养,6个月后均单笼饲养,所有活动均在笼内进行.猕猴分为3组:6个月月龄组(5只)、18个月月龄组(13只)、30个月月龄组(15只).分别采用电脑验光曲率仪、眼科A超测量仪、角膜超声测厚仪,对3组猕猴眼(共66只眼)的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长度、角膜中央厚度等屈光生物学参数进行测量.结果 66眼中共筛查到50只近视眼,近视眼数比例高达75.8%,其中6个月月龄组近视眼比例为30.0%[屈光度为(1.14±2.03)D],18个月月龄组80.8%[屈光度为(-1.50±1.14)D],30个月月龄组86.7%[屈光度为(-2.23±1.11)D],随年龄增长近视比例及近视度数逐渐增加,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猕猴眼角膜中央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长度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长,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6个月月龄组角膜曲率大,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18个月月龄组与30个月月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繁育并笼养的青幼年猕猴眼自发性近视发生率很高,且其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和眼轴长度的变化规律和人类非常接近,可作为良好的近视动物模型.
-
食蟹猴与猕猴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的比较
目的 检测食蟹猴和猕猴血液生理、血液生化指标,分析食蟹猴和猕猴的生物学特性,初步建立食蟹猴和猕猴的常规血液生理生化检测指标.方法 用日本光电MEK-5126K血球计数仪(动物芯片)、配套试剂盒检测及人工涂片染色镜检血液生理指标;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CX5型分析血液生化指标.并对食蟹猴和猕猴猴雌雄之间及食蟹猴和猕猴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猕猴AST/ALT;食蟹猴的嗜酸性细胞、ALP、CK、GGR、CREA雌雄之间差异显著.食蟹猴与猕猴之间WBC、MCH、MCHC、嗜酸、单核、ALB、ALB/GLB、AST、AST/ALT、CK、LDH、GGR、CREA差异显著,其它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 初步建立了猕猴和食蟹猴的常规生物学数据,为评价食蟹猴和猕猴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为其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
基于牛分枝杆菌 PPD的猕猴全血 IFN-γ释放试验观察
目的:分析全血IFN-γ释放试验在猕猴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首先测定结核菌素试验( TST)阳性、阴性猕猴血清样本的基础IFN-γ含量。然后以PBS为对照,200 IU bovine-PPD为刺激抗原,分别与TST阴性和阳性猕猴肝素抗凝血共培养约24 h,收集血浆,测定IFN-γ含量。通过分析抗原刺激前后血浆IFN-γ含量变化和刺激指数探讨全血IFN-γ释放试验的诊断效能。结果 TST阳性猕猴血清基础IFN-γ含量明显高于TST阴性猕猴,但离散度都较大。 PPD刺激前后,TST阴性猕猴血浆IFN-γ含量无明显变化,而TST阳性猕猴血浆IFN-γ含量明显升高(P<0.01)。刺激指数结果显示,TST阳性猕猴明显高于TST阴性猴(P<0.01)。 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浆IFN-γ含量和刺激指数均可作为全血IFN-γ释放试验的评价指标。结论本研究基于小样本量的实验结果证实,全血IFN-γ释放试验是猕猴分枝杆菌快速诊断的有益补充方法。
关键词: 猕猴 全血IFN-γ释放试验 PPD 分枝杆菌 -
猕猴早期妊娠的B型超声测值
目的为猕猴的早孕诊断及监测胚胎发育提供超声学数据.方法应用B型超声波跟踪观察125只孕猴在15?d至50?d的早期妊娠情况,记录不同孕期的子宫三径、妊娠囊长径及胎儿头臀径,并测量87例未孕子宫作为对照.结果①未孕猴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子宫三径变化微小;早孕猴妊娠15?d后,子宫开始增大,但在30?d前,子宫的增大与未孕子宫相比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仅在30?d后这种差异才显著(P<0.05).②未孕子宫无妊娠囊回声图像,早孕18?d左右出现妊娠囊.③妊娠20?d后胚芽形成,28?d后胎儿轮廓清晰可见.④子宫三径、妊娠囊、胎儿头臀径均伴随孕龄增加而增大.结论超声学数据及图像有助于早期妊娠的确诊和胎猴发育的监测.
-
正常猕猴与人的视网膜电图比较
目的 比较正常猕猴与人视网膜电图异同,为进一步利用猕猴建立动物模型研究视网膜疾病打下基础.方法 健康成年猕猴7只(14只眼)与8例(16只眼)正常人进行视网膜电图检测,对两者Rod-ERG中的b波,Max-ERG的a、b波,Cone-ERG的b波峰时值及波幅和OPs的O2值,Flicker-ERG的P值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猕猴与人的视网膜电图波形结果较为相似,各指标与人的结果相比,潜伏期短,幅值低,但Cone-ERG和FlickerERG两者幅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视网膜电图检测从功能上证明猕猴较其他常用实验动物更接近人,尤其表现在视锥细胞及黄斑区功能,可用作人类视网膜疾病尤其是黄斑区病变的良好动物模型.
-
猕猴脱毛的营养学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对猕猴脱毛的相关营养学指标的比较分析,为改善人工饲养猕猴脱毛状况及其防治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根据被毛状况分组A、B、C,采集试验猴被毛和血清,测定其微量元素和氨基酸以及血清矿物元素,对各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各组试验猴被毛Cu、Fe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Mn、Zn、Pb、As则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被毛脯氨酸、缬氨酸、氨和精氨酸的含量A组和B组极显著低于C组(P<0.01),酪氨酸含量则是A显著低于B组(P<0.05),且极显著低于C组(P<0.01),B组又显著低于C组(P<0.05);胱氨酸含量C组高于A组和B组(P<0.01);苯丙氨酸含量是B组高于C组(P<0.05),且高于A组(P<0.01),C组又高于A组(P<0.05);赖氨酸、组氨酸和氨基酸总量含量是C组高于A组(P<0.05)和高于B组(P<0.01),A组高于B组(P<0.05),其余氨基酸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的血清Mg、P、Cu和Ca的含量高于C组,其余矿物元素的含量基本一致.结论 Mn过量、Zn的供给不足可能是影响人工饲养猕猴被毛质量的因素;胱氨酸对改善猕猴被毛品质、提高被毛质量应该有一定作用;高营养水平的Ca、Mg、P和Cu可能会影响人工饲养的猕猴的被毛质量.
-
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的PCR检测方法在笼养猕猴群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快速、灵敏、特异及检测结果易判断的PCR方法,并应用于大规模猕猴种群的弓形虫常规检测中.同时比较巢式PCR和单一PCR的一致性.方法 根据弓形虫保守基因p30(SAGI)设计了内、外两对进行巢式PCR扩增以及B1基因设计一对引物进行单一PCR扩增,将DNA样本进行10倍倍比稀释,以检测巢式PCR反应的灵敏度;并对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繁猕猴共150只进行了弓形虫检测.结果 巢式PCR检测法检测限度可达10-3>ng/uL,而且方法特异.两种PCR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其中巢式PCR检测阳性率(10%)稍高于单一PCR检测阳性率(8.67%).结论 巢式PCR和一次PCR方法都可应用于猕猴弓形虫的常规检测中,并提示巢式PCR比单一PCR更敏感、检出率更高.
-
荧光定量 PCR 与半定量 PCR 检测猕猴不同器官组织中黄嘌呤脱氢酶/氧化酶基因的mRNA 表达差异的比较
目的:比较荧光定量PCR 与半定量PCR 检测猕猴体内肝脏组织、上皮组织、睾丸组织、心肌组织,肾脏组织中黄嘌呤脱氢酶氧化酶( XDH/XO)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的差异,为改进实验研究方法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提取健康猕猴新鲜肝脏组织、上皮组织、睾丸组织、心肌组织,肾脏组织中总RNA,使用相同的引物序列及内参基因,分别用荧光定量PCR与半定量PCR进行相对定量检测,结果做比对分析。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均能检测到健康猕猴新鲜肝脏组织、上皮组织、睾丸组织、心肌组织,肾脏组织中XDH/XO的mRNA表达,荧光定量PCR灵敏度可检测到肝脏组织0.4ng总RNA中的XDH/XO的mRNA表达,半定量PCR灵敏度可检测到肝脏组织15.625 ng总RNA中的XDH/XO的mRNA表达,荧光定量PCR较半定量灵敏度高39倍。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显示猕猴不同组织XDH/XO的mRNA表达在肝脏组织中表达水平高,对于表达量较低的其他组织,荧光定量PCR与半定量PCR检测结果存在有一定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检测猕猴体内肝脏组织、上皮组织、睾丸组织、心肌组织,肾脏组织中黄嘌呤氧化脱氢酶( XDH/XO)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荧光实时定量PCR灵敏度较高于半定量PCR法。
-
华南猕猴红细胞ABO血型研究
目的通过对华南猕猴红细胞ABO血型研究,为建立此类动物的输血模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单克隆抗-A/抗-B和人源抗-A/抗-B血清(效价为1∶256)进行直接凝集试验,采用Terao等报道的吸收放散试验,从30只猕猴中检定类人ABO血型.结果直接凝集试验未能检测出猕猴红细胞上的ABO血型物质.吸收放散试验筛选出A型猴3只(10%)、B型9只(30%)、AB型3只(10%),其它15只(50%)未检出(暂定为非A非B型).结论华南猕猴的红细胞上具有较弱的类人ABO血型物质.
-
应用16S rRNA 高通量测序法比较人与常用实验动物口腔菌群的异同
目的:应用16S rRNA 高通量测序法测定几种常用实验动物(西藏小型猪、比格犬、猕猴、新西兰兔、Wistar 大鼠)的口腔菌群,并和人的口腔菌群进行对比分析,为口腔微生态的动物模型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方法用一次性棉拭子采集西藏小型猪、比格犬、猕猴、新西兰兔、Wistar 大鼠和人的口腔菌群标本,提取样品总 DNA,使用带标签的通用引物扩增16S rRNA V4区片段,Illumina 测序,经 BIPES 以及 QIIME 分析比较菌群多样性及结构。结果人与5种常用实验动物口腔菌群的丰富度均差异显著(P <0.05),不同种类动物有其各自独特的口腔菌群,但猴的口腔菌群与人为相似。结论根据与人口腔某类菌群的相似程度,5种动物中,猴口腔的梭菌属(Fusobacterium)、卟啉菌属(Porphyromonas)水平与人相似,提示猴可能是研究人口腔菌群较适宜的模型动物。从特定菌门角度,西藏小型猪可能是研究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关疾病的较适宜模型动物;比格犬可能是研究与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相关疾病的较适宜模型动物。
-
注射针头十字交叉固定法行猕猴直肠脱截除手术
目的 探讨猕猴直肠脱治疗方法,为猕猴常见外科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以普通注射针头十字交叉固定法,对8例病例作直肠脱截除手术.结果 仅有一例因原发重症肠炎死亡外,其余均获得治愈.结论 本法取材方便,固定确实可靠,容易操作.为猕猴养殖企业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治疗手段.
-
猕猴静脉注射自体RAK细胞剂量安全性研究
目的 通过对猕猴静脉注射自体RAK细胞,观察猕猴是否出现血管内细胞栓塞等现象,为评价在人体上回输RAK细胞安全性剂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健康雄性猕猴5只,进行自体RAK细胞静脉回输,观察动物在回输过程中及回输结束后14 d内动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是否出现异常,是否出现血管栓塞现象.结果 自体RAK细胞回输后至观察期14 d结束,5只动物均存活,且精神状态良好,各动物的生理生化指标正常,无行为和体征异常出现.结论 猕猴静脉注射自体RAK细胞达到拟用临床剂量上限时不会引起毒性反应,不会引起血管内栓塞现象.
-
笼养猕猴瘫痪症防治的探讨
目的 对长期笼养后肢瘫痪的猕猴,采用人工护理和药物治疗进行防治使之恢复正常.方法 瘫痪猴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有充足的营养,笼舍保证宽大的活动空间和充足的日光,并有供其跳跃攀登活动的栖息架,按摩瘫痪肢体及功能锻炼等人工护理;同时使用维生素A、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D等维生素药物治疗,配合使用转移因子、干扰素、前列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炎症和免疫抑制药物辅助治疗.结果 共实施治疗护理瘫痪猴18例,治愈率达60%,恢复良好,能正常行走活动.结论 采用人工护理配合药物治疗,防治排尿粪障碍、后肢萎缩、淤血、水肿和坏死等,瘫痪猴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保护珍贵猕猴动物资源,减少因瘫痪引起猕猴的痛苦或死亡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猕猴SPF种群的建立及保持过程中B病毒抗体监测研究
目的建立适合SPF猕猴种群建立与保持所需的B病毒抗体监测模式.方法采用BV EIA及BVELISA等方法对本中心自繁自育仔猴从断奶开始进行BV感染情况跟踪.结果从自繁自育猴中随机挑选218只断奶食蟹猴,92只断奶猕猴,经过近两年反复筛选得到25只SPF食蟹猴,9只SPF猕猴,此结果经美国BioReliance公司检测得到确认.结论该模式能有效监测猕猴BV抗体变化,为本中心在国内建立猕猴SPF种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
云南猕猴mtDNA控制区全序列测定
目的 测定云南猕猴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对其进行鉴定及进化分析.方法 利用PCR技术扩增猕猴线粒体DNA控制区全序列,结合GenBank中下载的猕猴参考序列(AY612638),采用多个生物学软件对序列碱基组成、同源性、转换/颠换比等遗传信息进行分析,并基于邻接法(NJ)和小进化法(ME)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云南猕猴线粒体DNA控制区全长为(1 084~1 089) bp,A、T、G和C四种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29.9%、26.9%、12.3%和30.9%,A+T含量(56.8%)高于G+C含量(43.2%).所分析序列间的同源性为91.5%~99.5%,平均核苷酸变异率为4.5%,变异类型包括转换、颠换、插入和缺失4种形式,转换/颠换比值平均为26.1.进化树显示云南猕猴存在两个平行进化的姐妹分支.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云南猕猴mtDNA控制区全序列,为猕猴进化关系研究及mtDNA控制区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
猕猴早早期妊娠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目的 建立猕猴早早期妊娠实验动物模型的方法. 方法 是选择健康有生殖能力的实验用雌雄猕猴,采用单笼适时配种,观察阴道拴,利用直肠指检、超声波等技术进行早早期妊娠诊断,从而建立妊娠20 d以内的猕猴早早期妊娠实验动物模型. 结果 通过此法早可建立妊娠11 d,及妊娠15 d、20 d的实验动物模型;妊娠11 d、15 d、20 d的确诊率分别为100%、90%、100%. 结论 本实验方法是建立猕猴早早期妊娠实验动物模型的一个理想方法.
-
猕猴全结肠内镜检查方法与观察
腹泻是猕猴常见肠道症状,相关肠道病变资料多源于猕猴尸检,尚无成功肠镜检查报告。本文旨在建立猕猴全结肠内镜检查方法及获得猕猴全结肠内镜图像。8只猕猴无>2月的慢性腹泻史,管喂芒硝后,结肠清洁度符合内镜观察需求。采用电子消化内镜对猕猴全结肠进行观察,操作时间约10~20 min/只。4只动物结肠无明显异常病变,仅部分结构与人类有轻微差异。在4只<1d轻泻的猕猴中,内镜观察到结肠小片糜烂及溃疡,其中1只存在明显狭窄。术中及术后1周均无动物死亡。本文建立的猕猴全结肠内镜检查安全有效,对及时诊治猕猴结肠炎、评估药物干预疗效及提供优质实验动物具有重要意义。
-
猕猴结核分枝杆菌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目的 建立猕猴结核分枝杆菌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全基因序列,针对其中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所特有的保守区域ESAT-6设计一对引物进行Touchdown PCR反应,利用此方法对100份野生来源猕猴全血标本进行检测,并与传统的PPD实验和咽拭子抗酸染色实验结果作比对.结果 抽取33份野生来源猕猴的外周血,提取DNA进行扩增,扩增片段经纯化、回收克隆测序后用BLAST软件进行同源性对比,与GenBank中报道的序列基本相同,检测标本中有4份(4/33)为阳性,其中3份(3/33)标本与结核菌素试验和咽拭子抗酸染色试验结果相符合.结论 建立了从猴全血中直接检测猴结核分枝杆菌DNA的Touchdown PCR方法,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且简便的优点.
-
实验猕猴肺部CT影像断层初步观察
目的 应用CT技术对成年实验猕猴部肺窗进行断层扫描观察,探讨CT技术对猕猴肺部疾病的临床诊断意义,建立正常猴肺部CT断层扫描图谱,为CT技术在称猴解剖学的研究、疾病的临床诊断及科学实验方面的应用,提供影像学的基础资料.方法经过触诊、叩诊、听诊、体温、呼吸率、心率、呼吸运动、血液常规等检查,选择健康猴10只,雌雄各半,年龄分别为5-10岁,进行肺部CT断层扫描检测.试验猴全身麻醉后,置于 CT诊断床上,取头前尾后仰卧位进行肺部扫描,获取肺窗扫描图像.对具有解剖愈义的扫描图像的每个层面的主要结构(肺叶、气管、动脉血管、静脉血管等)进行标注.结果 (1)获得具有解剖愈义的肺窗扫描图像13张.(2)在断层扫描的图像中,肺、气管、较大血管等组织器官界面清晰.肺为左右两侧,左肺分为上叶、中叶、下叶,右肺分为上叶、中叶、下叶、奇叶四部分.不同的断层面分别可见肺部左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支气管、血管等组织.(3)肺部较小或细小的血管、神经组织界面不清晰.结论 (1)应用CT获得的正常称猴脚部肺窗断层扫描图像表明,正常健康猴双肺纹理清晰,走行自然,肺野透光度良好,双肺无异常实质病变影像.(2)获得了健康猕猴肺部的CT影像学资料,为称猴肺部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安全、方便又准确的新依据,建立了成年健康猕猴肺部CT断层解剖研究的背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