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围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温方圆;刘凤

    目的:总结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本院经过内科临床保守治疗后病情没有好转的晚期肝硬化的100例患者实施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术前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做好术后康复指导,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100例患者术后1年存活率100%,经过临床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精神状况和身体其他方面的情况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原来100例患者中的82例在实施手术后腹水逐渐消失.有4例患者在手术后虽然出现了消化道出血的情况,但是经过治疗后都有所改善.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改善晚期肝硬化患者身体方面的各项功能,从而也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见同步做好围术期整体护理非常重要,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 淋巴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17例分析

    作者:黄继贤;肖捷;肖健;张碧霞

    目的 总结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在恶性淋巴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中的情况.方法 总结17例48次采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进行恶性淋巴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分析血液学参数、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17例共采集48次.其中7例采集2次;6例采集3次;4例采集4次;每次循环血量为74.03~205.56 ml/kg,平均139.96 ml/kg;每次采集时间116~241 min,平均191.96 min;采集过程顺利,每例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均>3.0×108/kg,CD34+细胞均>2×106/kg,全部病例均获造血功能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48次采集过程中及结束后出现不良反应8次,男性7次,女性1次,为低血容量反应、枸橼酸盐毒性反应及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症状;快速回输复苏后的造血干细胞,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方法可靠,平均2.82次采集可达到临床治疗要求.

  • 联合化疗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作者:施红;顾惜春;朱玲;杨晓云;魏建平;裴蕾;赵夷年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CTX)为主的联合化疗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的动员效果。方法 CTX(2.5±1.0) g/m2静脉点滴,第1天;足叶乙甙(Vp-16) 600~800 mg和(或)阿糖胞苷(Ara-C) 1.0~2.0 g/m2静脉点滴,第2天。白细胞(WBC)降至低点时开始皮下注射rhG-CSF 300 μg/d,直至采集结束前一天。当WBC上升至>3.0×109/L时开始连日采集APBSC,当单个核细胞(MNC)累计达到4×108/kg以上时停止采集,并检测APBSC中的CFU-GM和CD34+细胞。结果 20例患者APBSC动员后(8.5±1.5) d WBC低,为(1.2±0.8)×109/L,(9.0±2.0) d时开始给予rhG-CSF,持续(6.0±1.0) d,(12.0±2.0) d时开始采集APBSC,持续(4.0±1.0) d。采集的MNC为(6.14±2.34)×108/kg,CD34+细胞为(23.25±30.56)×106/kg ,CD34+细胞升至峰值时间在化疗后(14.6±1.8) d,在用rhG-CSF后(4.9±1.6) d,CFU-GM为(21.68±15.39)×104/kg;全组无严重毒副反应;全部移植患者造血功能均获满意重建。结论 CTX为主的联合化疗加rhG-CSF是一种安全、可行的APBSC动员方法。

  • 经胰腺动脉灌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糖尿病

    作者:肖承江;徐谷根;付晓英;李立恒;韦佩莹;陈亚辉

    目的 探讨经胰腺动脉灌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难治型糖尿病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5例患者注射G-CSF300ug/天,3~5天后采用MCS+ED方法收集单个核细胞20~50×109,经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用球囊导管临时阻断脾动脉远端后经脾A向胰腺动脉内灌注干细胞悬液.结果 5例患者术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浓度(P值0.003)均下降;胰岛素和C肽水平均有不同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刺激后INS60、HBAIc、C-P(0,60,120,180min)P值<0.05.结论 临时阻断脾动脉远端后经脾A向胰腺动脉内灌注干细胞悬液治疗难治型糖尿病可行、安全、有效;技术操作间单.

  • 中剂量环磷酰胺联合化疗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影响

    作者:魏建平;顾惜春;常乃柏;施红;裴蕾;赵夷年

    目的探讨以中剂量环磷酰胺为主联合化疗加单一剂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方法 31例患者接受中剂量环磷酰胺2.2 g/m2 (1.8~3.0 g/m2)联合鬼臼乙叉甙(Vp16)600~800 mg(CE方案)或阿糖胞苷(Ara-C)1.0~2.0 g/m2 (CA方案) 化疗.预处理后,予以回输所采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观察造血重建情况.结果动员所需时间(化疗开始至采集的平均时间)为(13.5±2.0)d,采集次数为 (2.9±1.0)次,WBC低值为(0.95±1.0)×109/L,G-CSF开始给药时间为第(8.6±2.0)天,持续应用平均(7.4±2.0)d,采集到的单个核细胞数为(5.53±2.54)×108/L,CD34+细胞数为(9.46±7.24)×106/L,粒-单核细胞集落数为(46.02±70.58)×104/L.全部移植患者造血功能均获满意重建.结论中剂量环磷酰胺为主联合化疗(CE/CA)加单一剂量G-CSF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动员是安全和有效的.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张秀杰;刘晶;李晓燕;冷之前;尹安春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9例来院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围手术期认真收集资料、准确评估、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结果:9例患者顺利完成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且肌力较移植前有不同程度增加,50%以上患者自诉感觉症状改善明显.在术后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患者有与移植相关的长期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通过严格的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使手术顺利进行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疗效,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经由肝动脉输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世民;郑林华;韩英;苏小青;侯静芳

    目的:观察经由肝动脉输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乙型肝炎相关终末期肝病( HBV-E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经由肝动脉输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HBV-ELD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肝功指标,测定两组的IFN-γ、IL-6、IL-10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2月后,观察组的白蛋白( Alb)、胆固醇( CHO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均<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IFN-γ无显著差异( 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无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治疗12月后的IL-6、IL-1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均<0.05)。结论:经由肝动脉输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HBV-ELD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微环境、抑制肝脏炎症反应有关。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12例分析

    作者:

    目的探讨MCS+血细胞分离机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中的使用.方法总结12例27次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分析采集成功率、血液学参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12例共采集27次.其中1例采集1次;7例采集2次;4例采集3次;每次循环血量为121~198 ml/kg,平均159 ml/kg;每次采集时间210~386 min,平均287 min;采集过程顺利,每例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均>2.0×108/kg,CD34+细胞>2×106/kg,全部病例均获造血功能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27次采集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8次,男1次,女7次,均为枸橼酸盐毒性反应;快速回输复苏后的造血干细胞,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方法可靠,平均2.2次采集可达到临床治疗要求.

  • 髓芯减压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评价

    作者:周三国;郭斌;陈成礼;吴若丹;卢斌;白云鹤;姚鹏举;孟志强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入住我院的15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髓芯减压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进行治疗。对本组患者临床治愈率进行分析,然后比较手术前后疼痛评分、Harris总评分、关节活动度及不良反应。结果:(1)本组治愈、好转及未愈患者数分别为6例、8例及1例,本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2)本组手术前后疼痛评分、Harris总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3)手术治疗过程中无1例出现血管以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髓芯减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联合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谭贵芳

    目的 :探索分析针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实施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结合介入治疗的临床作用和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均实施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结合介入治疗,将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治疗后踝肱指数均明显增加,经皮氧分压也明显增加,跛行距离显著性增加,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施治疗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的患肢痛感以及冷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所有溃疡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均逐渐愈合,坏疽术后一期均愈合.结论 :针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结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有助于加速其患肢侧支循环的建立,可以有效减轻患肢缺血症状,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术的护理干预

    作者:张文君;周娟;王丽娟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围采集术期的护理.[方法]术前细致的心理护理、充分的睡眠及其他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术后给予病人营养及生活护理指导.[结果]围采集术期的护理为成功实施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奠定了基础.[结论]正确的围采集术期护理有利于提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局部注射联合腔内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作者:顾露;张姝梅;于翔;杨毅

    背景:研究表明外周血干细胞具有高度分化潜能,可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再生,改善侧支循环,从而达到治疗肢体缺血的目的。
      目的:观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腔内治疗结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治疗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50例,其中25例采取腔内治疗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组),另外25例只采取腔内治疗(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治疗后1,6,12个月随访,记录患肢疼痛、冷感等主观评分,测定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跛行距离等客观指标。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治疗后踝肱指数均明显增加,尤其是治疗后1个月时增加显著,治疗后6,12个月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治疗后1,6,12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经皮氧分压、跛行距离也明显增加,治疗后1,6,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治疗后1,6,12个月时联合组经皮氧分压、跛行距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③治疗后12个月内患肢痛感和冷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联合组改善更明显;④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出现低钙血症3例,移植后出现发热2例,局部渗血3例,对症治疗后好转;⑤结果表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行腔内治疗结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加速患肢侧支循环的建立,从而减轻患肢缺血症状,因此能取得比单独采取腔内治疗更好的临床效果。

  • 外周血干细胞输注对肺腺癌免疫行为的影响

    作者:王美江;齐琳

    背景:目前临床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分离鉴定方法相对较多,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同时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在肺腺癌移植治疗过程中对免疫的影响也缺乏报道.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分离、鉴定方法,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肺腺癌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Wistar大鼠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进行鉴定.将1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规处理组和细胞移植组,每组9只,建立肺腺癌模型,常规处理组不给予任何方法治疗,细胞移植组经尾静脉注入0.2 mL含有2.5×106 L-1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悬液,大鼠治疗后检测其免疫指标.2组大鼠分别于治疗4,10,14 d后麻醉处死(n=3),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对肺腺癌免疫行为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从大鼠外周血新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呈现圆形或者椭圆形,且体积相对较小;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培养5d后细胞生长迅速,圆形细胞开始向两端伸展,并呈现梭形,从而能够形成较小的细胞集落;自体外周血干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后先后经历了生长滞缓期、对数增殖期以及生长平台期;②流式细胞仪分选纯化的细胞,干细胞因子受体CD90、CD133及Flk-1均有表达,提示分离培养获得的细胞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③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培养4,10,14 d后检测其表面抗原表达结果显示,CD90,CD133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Flk-1呈现上升趋势;④在移植治疗后第4,10,14天,细胞移植组免疫指标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6显著高于常规处理组(P<0.05),而核因子κB显著低于常规处理组(P<0.05);⑤结果提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分离、鉴定方法比较简单,并且应用于治疗肺腺癌能够分泌大量营养因子,治疗过程中能够增强机体免疫.

  • 干细胞源性血管依从性与缺血态组织二次血流的重建

    作者:何晓明;杨镛;万嘉

    背景:探寻血管腔内修复术后二次肢体血流重建的方法也是该学科领域中迫切的研究课题之一。目的: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衍生的新生血管主导和完善缺血态组织二次血流重建效应的生物学机制。
      方法: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42例,第1次血流重建方法选择血管腔内修复术,第2次血流重建方法选择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于首次术后3个月实施,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随访4年。
      结果与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自觉小腿区静息痛明显减轻,间隙性跛行距离显著延长,保肢率100%;患者肢体局部血流量变效应指标皮温指数为1.6±0.3,经皮氧分压为(5.00±1.26) kPa,踝肱指数为0.9±0.2,光电容积微血流态指数为0.8±0.1,血氧饱和度为(79.4±20.4)%,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评分为1.3±0.2,各项指标均较移植前有显著改善。移植后下肢局部血流量变效应指标与肢体局部症状变化指标呈正相关(0.6< r <0.7,P<0.05)。结果可见干细胞源性新生血管量及其供给组织的持久有效的血液灌注量是主导和完善缺血态组织二次血流重建效应的主要生物学机制。

  • 儿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立真;唐锁勤;张晓飞;黄东升;王建文;杨婷婷

    目的评价环磷酰胺、长春新碱、依托泊苷、泼尼松(COEP)/吡柔比星、长春新碱、依托泊苷、泼尼松(DOEP)动员方案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采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COEP方案和DOEP方案为动员化疗方案,观察采集干细胞效果.结果 13例(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采用COEP/DOEP方案动员(8例用COEP方案,5例用DOEP方案),化疗后第4~10d(平均6d)白细胞数<2×109/L,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第4~19d(平均8d)开始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单个核细胞数(4.19~9.96)×108/kg(平均6.78×108/kg),CD34+细胞数(2.90~12.78)×106/kg(平均8.90×106/kg),粒单造血祖细胞数(3.49~41.72)×104/kg(平均15.57×104/kg).动员的并发症较轻,患儿均能耐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均获快速造血功能重建,白细胞开始回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的时间为移植后10~22d(平均14d),血红蛋白恢复(>80g/L)的时间为移植后10~28d(平均17d),血小板恢复(>20×109/L)的时间为移植后10~20d(平均19d).结论 COEP/DOEP方案可以安全高效地完成儿童白血病和淋巴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分析

    作者:许传金;黄海翔;肖菊芳;陈广良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1月-2013年4月采用自体周血于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观察创面修复情况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在干细胞移植后1周左右创面有良好肉芽组织生长、呈鲜红色、有新生血管形成,而且创面干燥、分泌物明显减少。2周后大多数创面缩小50%,新生肉芽组织生长良好。3~4周后8例患者创面均愈合,其中有一例于干细胞移植后10 d创面完全愈合(治疗前缺损面积3 cm×3 cm)。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病的护理

    作者:吕欣;杨晓凤;徐冬;张悦;王红梅

    通过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病70例3个阶段的临床护理观察,总结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是治疗成功的基础,期间细心的临床护理观察,可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则要求护士有熟练的采集技术及丰富的临床经验,良好的护患配合可取得较好的采集效果;移植术必要的术前术后指导及护理,是保障移植后的血管内皮祖细胞在体内再生的关键.

  • 儿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的护理

    作者:张晓飞;王杰燕;杨婷婷

    目的总结儿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的护理经验.方法 13例患儿(非何杰金淋巴瘤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应用COEP和DOEP两种方案,观察动员和采集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并给予预防和相应的干预处理.结果 13例患儿均完成了动员和采集,全部出现消化道症状和脱发,3例出现发热,2例发生低钙性抽搐,经对症治疗护理后好转.结论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预防感染、保护大血管、预防低钙等并发症的发生是儿童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成功的护理关键.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

    作者:李梅;党双锁;田长印;翟嵩;贾晓黎;赵文学;张欣;潘国英;王媛;高宁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择42例住院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分为干细胞移植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予以相同的内科综合治疗,干细胞移植组加行经肝动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患者术后乏力、纳差、腹胀等主要症状的变化,检测移植术后4、8、12、24周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同期检测对照组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观察期间的主要症状乏力、纳差、腹胀均有改善。20例干细胞移植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无特殊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后8、12、24周干细胞移植组患者肝功白蛋白均较术前明显回升(P <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周、24周细胞移植组凝血酶原活动度以及术后24周细胞移植组凝血酶原时间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2周、24周 Child 评分较术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经肝动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

  • MAG动员/BEAM预处理治疗恶性淋巴瘤的长期随访

    作者:刘跃均;吴德沛;孙爱宁;仇惠英;金正明;苗瞄;唐晓文;傅琤琤;马骁;赵晔;夏学鸣;林宝爵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ML)用MAG方案动员、BEAM方案预处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8年采用APBSCT治疗ML14例[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5例霍奇金病(HD)],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用MAG方案(Ara-C 2g/m2 q12 h,d1~2,MTZ 10 mg·m2d2~3,rhG-CSF 300 μg/d),为预处理采用BEAM方案(BCNU 250 mg/m2d1,VP-16 200 mg2d2~5,Ara-C 400 mg/m-2d2~5,Mel 140 mg/m2d6).化疗结束后36~48 h回输自体造血干细胞.结果 13/14例一次采集即获足量干/祖细胞.回输单个核细胞(MNC)3.91(1.21~6.61)×108/kg、粒-单核系祖细胞(CFU-GM) 4.40(2.33~6.47)×105/kg和CD34+细胞17.79(4.79~30.69)×106/kg.所有患者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ANC)≥0.5×109/L时间为10(8~13) d,血小板(Plt)≥20×109/L为13(9~22) d.中位随访时间46(4~100)个月,12例存活,总生存率85.7%,无病生存率78.5%.结论 MAG方案动员/BEAM方案预处理APBSCT治疗ML安全有效.

4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