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重度突发性耳聋的疗效

    作者:廖俊

    目的:分析评估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重度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28例重度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静注治疗,治疗组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经耳后注射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听阈值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耳后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常规药物治疗重度突发性耳聋效果确切,对血压影响较小,较常规静脉激素治疗安全性更高,建议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 阿托品、地塞米松磷酸钠及盐酸异丙嗪治愈钳刮术引起的羊水栓塞一例

    作者:周信碧

    1 病例简介患者,女,34岁.因"停经3月"于2001年8月23日9Am求治我院门诊,初步诊断"中期妊娠"LMP2001年5月20日.该患者因停经2月时曾于外院诊治,予以"黄体酮10 mg Bid im×3天"后1周无撤退性阴道流血求治于本院.作B超示"中期妊娠",患者要求行钳刮术终止妊娠.故在行终止妊娠结束时,该患者感觉心慌、气急、烦躁、恶心、呕吐.

  • 苯海拉明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急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作者:吕鋆

    急性眩晕是急诊科的常见急症.主要症状是急性发作时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不能睁眼、不能起床走动.2009年1月~2012年1月采用苯海拉明和地塞米松磷酸钠联合治疗急性眩晕患者70例,经临床观察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白氟膜剂中盐酸麻黄碱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

    作者:杨青;郭炎荣;陈英;黄雪梅

    目的:建立复方白氟膜剂中盐酸麻黄碱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XTerra RP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甲醇-0.34%KH2PO4溶液-三乙胺(52:48:0.2)为流动相,采用HPLC法测定.结果:该品中盐酸麻黄碱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8.032~80.32μg·m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25%(RSD=1.10%,n=6);地塞米松磷酸钠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3.984~39.84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8.10%(RSD=1.32%,n=6).结论:此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用于复方白氟膜剂的质量控制.

  • 子宫发育不良动物模型制备规范(草案)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专业委员会

    子宫发育不良是妇科常见疾病,多因发育过程相关激素低下导致,主要表现为经迟、月经稀少、痛经、甚至发展为闭经,婚后常表现为不孕等.现子宫发育不良模型为病理性模型,以西医指标为主.在基于对子宫发育不良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分析及大量动物实验研究基础上,形成了子宫发育不良模型制备规范(草案).

  • 地塞米松磷酸钠诱导大鼠阴虚状态的实验研究

    作者:倪莉;张冰;刘小青;王雪雅;陈彬;赖永金;刘欣;金锐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磷酸钠诱导大鼠的病理表现以模拟临床阴虚反应.方法:以0.35mg/kg地塞米松磷酸钠肌肉注射大鼠造阴虚模型,并给模型组大鼠灌胃六味地黄丸溶液,观察和检测相关症状及实验室指标,以分析所造阴虚模型的病理特点.结果:造模期间(第10、21天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一般症状表现及相关客观生化指标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实验结束时(造模21d即灌胃lld时),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丸组部分异常指标可被调节到正常水平.结论:从与临床病理表现类比及六味地黄丸对其治疗反证,可知地塞米松磷酸钠对大鼠多系统的影响,符合阴虚状态的病理表现,是对临床阴虚状态的模拟再现.

  • 用于体外循环管材的新型醛基化海藻酸钠-地塞米松缓释涂层研究

    作者:高文卿;李彤;于美丽;胡晓旻;段大为

    研制新型醛基化海藻酸钠-地塞米松缓释涂层,筛选佳涂层模式和涂层条件,对涂层稳定性、抗凝性能、缓释性能等进行评价.高碘酸钠氧化海藻酸钠得醛基化海藻酸钠(OSA),酸化预处理聚氯乙烯(PVC)管材表面,聚乙烯亚胺涂抹经酸化预处理的PVC管材.聚乙烯亚胺涂层管材(PP)通过离子键直接交联地塞米松磷酸钠(DSP)制备DSP单涂层管材(PPD组),PP通过离子键交联(PPI组)、共价键交联(PPC组)两种方式制备醛基化海藻酸钠-地塞米松磷酸钠复合涂层管材,同时设置空白对照(C组).以正交实验筛选3种涂层模式的佳涂层条件.对3种涂层管材进行涂层物定性和定量分析,抗凝、抗血小板、抗蛋白粘附、体外释放等性能进行评价研究,从而筛选佳涂层模式.结果显示,PPD、PPI和PPC等3种涂层模式均能固定DSP,佳固定密度分别为(3.33±0.75)、(1.63±0.76)、(2.06±0.68) μg/cm2;复合涂层组(PPI和PPC)血小板粘附量(109/L)分别为(13.88±1.89)和(19.13±3.40),均较C组(41.38 ±3.20)显著减少;复合涂层组蛋白粘附量(mg/cm2)(HAS:(29.86±13.57)和(46.67±3.20),HPF:(34.99±3.52)和(45.67±3.79)),均较PPD组(HAS:(68.73±4.26),HPF:(72.54 ±7.90))显著减少;体外释放方面PPC组明显优于PPI组.醛基化海藻酸钠-地塞米松复合涂层具备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和生物相容性,通过共价交联的DSP能够达到缓释效果.

  • 盐酸柔红霉素与碳酸氢钠溶液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彭历

    盐酸柔红霉素是法玛西亚普强(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强效的抗白血病制剂,该制剂为桔红色疏松冻干块状物,它与DNA结合抑制核酸合成,同时具有中等的抗菌活性及某些免疫抑制活性,因其疗效好,在临床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首选药物.在其说明书上的禁忌中提及与肝素钠、地塞米松磷酸钠溶液、安曲南、别嘌醇钠、氟达拉滨、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氨茶碱等混合不相容.但在临床的化疗过程中我们发现此药与5%的碳酸氢钠存在配伍禁忌.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塞米松涂剂的含量

    作者:邹凌燕;张婷;马虹英

    目的建立测定地塞米松涂剂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8柱,以甲醇-0.34%磷酸二氢钾溶液(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0 nm.结果在4~120/mL范围内,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20%,RSD为0.65%.结论该法可用于测量测定地塞米松涂剂的含量.

  • 梅毒性脊髓炎一例

    作者:何冬梅;徐家立;张莉文;叶民;丁新生

    梅毒性脊髓炎( syphilitic myelitis )是一种罕见的脊髓梅毒螺旋体感染性疾病。4%~10%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会发展为神经性梅毒。在神经性梅毒患者中,约1.5%为梅毒性脊髓炎患者[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3岁,因“进行性腰腹痛伴双下肢乏力10 d”于2012年10月14日入院。体检:双下肢肌力减低(Ⅴ-级)、肌张力正常,膝腱、跟腱反射减弱,余体征阴性。既往有冶游史,1年前曾患有硬下疳,当时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及快速血浆反应素( RPR)阳性。实验室检查: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阳性、RPR 阳性, RPR 定量为1∶16,脑脊液压力正常、白细胞302.5×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总蛋白917 mg/L、葡萄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脑脊液RPR阳性。其他病原体检查(如HIV、孢疹病毒等)阴性。影像学检查:脊髓MRI示胸6~11水平脊髓肿胀、呈弥漫性高T2信号改变,增强后胸8~9水平脊髓背侧可见结节样强化。头颅MRI未见异常。肌电图提示左、右胫神经周围多发性不全损害。该患者诊断为梅毒性脊髓炎,给予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和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因青霉素皮试阳性)治疗。治疗5d后,双下肢无力及腰腹部疼痛症状消失;治疗1个月后,脑脊液总蛋白454 mg/L,白细胞34×106/L,脑脊液RPR阴性,血清RPR定量为1∶4,脊髓MRI提示异常信号范围减小;治疗4个月后,脑脊液总蛋白454 mg/L,白细胞13×106/L,脑脊液RPR阴性,血清RPR定量为1∶2,脊髓MRI恢复正常信号。

  • 缓释载药聚乳酸凝胶预防气管纤维组织增生

    作者:彭莉莉;李进让;孙建军;郭红光;郭坤;汤瑶;孙旭;张双庆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 (mitomycin C,MMC)与地塞米松磷酸钠(dexamethasone sodium phosphate,DSP)的聚乳酸凝胶对气管瘢痕组织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在体外缓释实验中,将MMC与DSP聚乳酸凝胶后置于恒温水浴摇床中,药物的累积浓度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在体内缓释试验中,通过喉气管外壁损伤建立瘢痕形成的动物模型.将42只新西兰大白兔进行气管外壁刮伤后分成7组:实验组包括载MMC组3组(0.1、0.2、0.4 mg)、载DSP组3组(1、2、3 mg)和空白对照组1组.0.4 mg MMC组动物于术后不同时间抽血,通过质谱测量体内药物浓度及血常规.术后4周处死动物,取气管外壁标本,HE染色观察纤维组织增生厚度.结果 体外实验1 mg MMC、2 mgDSP凝胶缓释分别可达35 d及28 d以上.动物体内两种药物凝胶在术后4周末完全降解.两种药物剂量组(除0.1 mgMMC组外)与对照组比较,对气管壁纤维组织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在MMC各剂量组中,0.4 mg MMC组比其他组对纤维组织增生的抑制程度更明显;在DSP不同剂量组中,抑制作用无统计学意义;0.4 mg MMC与3种剂量的DSP组纤维组织增生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7、14 d白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MC及DSP聚乳酸凝胶在动物体内外释放时间均长达4周,可作为预防瘢痕形成的缓释用药.本研究为未来研制聚乳酸聚乙醇酸支架涂层药物缓释载体对喉气管狭窄的治疗提供了实验基础.

  • 不同用药途径地塞米松在内耳液中的分布

    作者:孙爱华;David J.Freeman;林顺涨;刘为平

    我们通过对地塞米松在内耳液中分布的观察,探讨给药的佳途径和佳剂量。 一、材料和方法 1.动物:选体重400~600 g的白色红目豚鼠60只,全身麻醉后置于38℃恒温水热毯上。 2.药物:口服地塞米松片为加拿大Reid-Rowell公司产品,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为加拿大药物科学有限公司产品(批号:920113-1)。 3.分组:动物随机分为A组(36只)和B组(24只)。A组再分为A1、A2和A3亚组,每组12 只。A1组和A2组中半数动物为常规剂量(0.2 mg/kg体重)口服和静脉给药,半数动物为大剂量(8 mg/kg体重)口服和静脉给药;给药后1、2、4、6和8 h分别进行血液、脑脊液和鼓阶外淋巴取材。A3组全部动物接受地塞米松磷酸钠鼓室内注射,注射后1、2、4、6和8 h后分别进行外淋巴取材,鼓价外淋巴、前庭阶外淋巴各用半数动物。B组动物根据取材时间分为4个亚组,每组6只,全部接受地塞米松磷酸钠鼓室内注射,注射后1、2、4和6 h后分别进行内淋巴取材。

  • 耳后给药及鼓室给药外淋巴液药物浓度的实验观察

    作者:石茭;韩琳;李晶兢;静媛媛;郑宏伟;余力生

    目的:研究耳后皮下注射给药、鼓室内给药后外淋巴液中地塞米松磷酸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探讨两种给药途径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以地塞米松磷酸钠(10mg/ml)为药物示踪剂,将豚鼠随机分为耳后注射(耳后组)和鼓室内给药(鼓室组)2组,耳后组给药量为1ml(10mg/ml),鼓室组给药量为0.1ml(10mg/ml),分别采集耳后组给药0.25、0.5、1、2.5、5、6、8小时外淋巴液及鼓室组给药后0.5、1、2、3、4、6、8小时外淋巴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其中的药物浓度。结果①两种方式给药后,豚鼠外淋巴液中均可检测出地塞米松,且浓度均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②鼓室组:给药后0.5~8h外淋巴液中均可检出有效药物成份地塞米松,3h达峰,其峰浓度(Cmax)高为906.55mg/l,生物半衰期为1.27h。③耳后组:给药后0.25~8h可检出地塞米松,其达峰时间(Tmax)为0.25h,其峰浓度(Cmax)高为18.83mg/l,生物半衰期为3.36h。④鼓室组给药量为0.1ml,耳后组给药量为1ml,外淋巴液中鼓室组地塞米松的浓度高于耳后组。⑤耳后组药物半衰期比鼓室给药组高。结论提示耳后皮下注射给药药物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外淋巴,药物浓度相对鼓室给药低;鼓室给药组因避开血脑屏障及血迷路屏障故可较快进入外淋巴,保持较高药物浓度;结合临床我们可推测激素在外淋巴中可能低浓度即可起效。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 梯度洗脱HPLC法同时测定高原康胶囊中三组分的含量

    作者:陈曌;张淑兰;陈新善;武向锋

    目的 建立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高原康胶囊中氨茶碱、地塞米松磷酸钠、地西泮3组分含量的简便方法.方法 采用Athena C18-WP(5 μm,100(A)4.6 mm×250 mm Serial No.0AG72U42)色谱柱;0.05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为流动相A,甲醇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40 nm;流速:1.0 ml/min.结果 氨茶碱、地塞米松磷酸钠、地西泮线性范围分别为400.03~2800.2 μg/ml;5.998~ 20.993 μg/ml; 10.008 ~ 75.06 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8%、99.97%、99.74%.结论 本法快速、简便,可用于该制剂中3种成分的同时测定.

  •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氧氟沙星滴耳液中氧氟沙星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

    作者:祝辉;钟元高;罗自力;何德云;张国庆;杜建红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氧氟沙星滴耳液中氧氟沙星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WondaSil C18-WR(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三乙胺溶液为流动相A(取三乙胺7.5 ml,加水稀释到1000 ml,用磷酸调pH至3.0 ±0.05),甲醇为流动相B;乙腈为流动相C,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42 nm;柱温:35℃.结果 氧氟沙星在0.03~ 1.23μg(r=0.9999),地塞米松磷酸钠在0.02~0.88 μg(r=1.0000)范围内与峰面积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氧氟沙星、地塞米松磷酸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98.6%.结论 本文建立的HPLC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 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克林霉素膜中三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作者:危雪平;王鹏远;郭飞燕;王晓娟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克林霉素膜中克林霉素磷酸酯、地塞米松磷酸钠、盐酸达克罗宁的含量.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150 mm×4.6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A)-0.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 ·min-1,柱温:25℃.结果 克林霉素磷酸酯、地塞米松磷酸钠、盐酸达克罗宁分别在0.30~3.00 mg·ml-1(r=0.9997)、1.30 ~ 13.00 μg ·ml-1(r =0.9998)和16.00 ~160.00μg·ml-1(r =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5%、98.89%和99.22%,RSD分别为0.83%、1.27%和0.67%(n=9).结论 本方法结果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复方克林霉素膜中克林霉素磷酸酯、地塞米松磷酸钠、盐酸达克罗宁的含量测定.

  • 左旋氧氟沙星乳膏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作者:陈涌江;梁毅;梁厚权;杨金玲;张振家;张雷

    目的制备左旋氧氟沙星乳膏,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左旋氧氟沙星为主药,地塞米松磷酸钠为辅药,乳膏基质4号为赋形剂,制备左旋氧氟沙星乳膏.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94nm处测定左旋氧氟沙星的含量,建立质量控制方法.结果其线性范围为3.2~7.2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7.3%,RSD为2.3%.结论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快捷、准确.

  • RP-HPLC法同时测定氯地滴眼液中氯霉素与地塞米松磷酸钠的含量

    作者:张润婕;王亚南;贺吉川

    目的建立测定氯地滴眼液中氯霉素和地塞米松磷酸钠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在Hypersil(250mm×4.6mm,5μm)色谱柱上,以甲醇-0.05mol*L-1醋酸钠缓冲液(pH=4.0)(40∶60)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240nm,外标法定量.结果同时测定2组分的含量;氯霉素0.5~2.0mg*ml-1,地塞米松磷酸钠0.1~0.3mg*ml-1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RSD=0.9%),97.8%(RSD=0.7%).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257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