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对手术源性散光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邓秋琼;周淋

    目的 探讨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手术源性散光及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28例(34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以角膜曲率仪测量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度及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采用矢量分析法计算手术源性散光值.结果 术后1周平均角膜散光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手术源性散光值与术后l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手术源性散光值与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与术后1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切口青白联合手术所致手术源性散光值低,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损伤和修复的临床研究

    作者:武荣;胡亭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病程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 无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30例(44眼)作为正常对照组(A组),合并2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50例(58眼)作为糖尿病组(B组),均行phaco+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B组根据病程长短是否超过10年分为B1组和B2组,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级分为B3组(<3级)和B4组(≥3级),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结果 手术前后对比发现,A、B两组角膜内皮形态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六边形细胞的比例下降程度、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上升程度高于A组(P<0.05);B1组与B2组之间比较只有CV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2组CV上升程度高于B1组(P<0.05);B3组与B4组CV上升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4组上升程度高于B3组(P<0.05).结论 糖尿病病程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是影响角膜内皮形态功能的重要因素.

  • bFGF和PDGF对家兔角膜内皮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

    作者:杜海涛;傅少颖;崔静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联合应用时对家兔角膜内皮冷冻损伤后修复的作用.方法 48只家兔角膜冷冻损伤后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bFGF组、PDGF组及联合应用bFGF与PDGF组,于不同时间点分别观察角膜内皮细胞数、六边形细胞百分数、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缺损面积.结果 bFGF与PDGF联合应用组应用后的角膜内皮细胞数多、六边形细胞比例大、角膜厚度接近正常、角膜内皮缺损面积小;联合应用组的角膜内皮恢复的速度和质量高,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FGF与PDGF联合应用时能促进角膜内皮细胞的增生和移行,对加速角膜内皮损伤后的修复具有协同作用.

  • 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成熟期硬核白内障手术

    作者:何雪洪;陈伟;张广斌;吴护平;李孟琼;毛益辉

    目的 评价飞秒激光辅助成熟期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4级硬核成熟期白内障手术67例(67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传统超声乳化术和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术两种方式进行手术.其中传统超声乳化组35例(35只眼),飞秒激光组32例(32只眼).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视力及晶状体核硬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飞秒激光组累积超乳能量为(16.80±5.23)%,较传统超乳组的(24.41 ±10.29)%少(t=-3.760,P=0.000).飞秒激光组有效超乳时间为(59.68±15.95)s,较传统超乳组的(87.53 ±25.37)s短(t=-5.320,P=0.000).飞秒激光组术后角膜内皮水肿发生率更低.术后1周传统超乳组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量为(115.1±53.6)个/mm2,高于飞秒激光组的(59.6±33.9)个/mm2(=0.047,P=0.000);术后1个月传统超乳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量为(134.3±53.5)个/mm2,仍高于飞秒激光组(91.9±45.3)个/mm2(t=0.498,P=0.001);术后3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5,P=0.163).结论 飞秒激光技术用于成熟期硬核白内障手术,可缩短超声乳化时间,降低超声乳化能量,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降低.

  • 囊外摘出与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影响的比较

    作者:杨洋;罗清礼;黄永志

    目的比较白内障囊外摘出术(ECCE)与超声乳化术(Phaco)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方法118例(121眼)老年性白内障分两组囊外摘出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测量术前、术后2天及3月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边形细胞百分率、中央角膜厚度等指标.结果术后3月平均细胞丢失率ECCE组为(12.6±9.6)%,Phaco组为(15.4±9.7)%,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和六边形细胞百分率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早期角膜厚度增加与内皮细胞损失率无相关性.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不大于囊外摘出术;结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学指标能更准确的反映出内皮的损伤;术后早期的角膜厚度增加程度不能作为评价内皮损伤的指标.

  • 穿透性及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对开角型青光眼角膜内皮的影响

    作者:齐越;陈晓勇;鹿新荣;张纯

    目的 对比小梁切除术与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术对青光眼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后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56例74眼,包括小梁切除术和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术各28例37眼,对术前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心角膜厚度及正常形态角膜内皮细胞的比例进行了测定,计算其变化并进行t检验及x2检验.结果 (1)小梁切除术组术前术后的比较: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心角膜厚度和正常形态角膜内皮细胞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术组术前术后的比较:三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小梁切除术组与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术组术前术后各项值变化率的比较: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和正常形态角膜内皮细胞的比例的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心角膜厚度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梁切除术与非穿透性深层巩膜切除术相比,后者对角膜内皮损伤较小.

  • 眼前段外伤与角膜内皮变化的研究

    作者:严良;陆豪;周静

    目的 探讨眼前段外伤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应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前段眼外伤病人的伤眼及其另眼(健眼)内皮细胞分别进行统计观察.结果 前段眼外伤特别是穿孔伤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明显少于健眼.结论 前段眼外伤将导致内皮细胞大量丢失,并直接影响角膜的功能性修复.正确处理眼外伤将使内皮的丢失减少到低限度.一般而言,前段眼外伤所导致的内皮细胞丢失对维持角膜透明性仍是安全的.

    关键词: 眼外伤 角膜内皮
  • 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高负压下劈核技术的应用

    作者:杨春燕;杜春光;张宏文

    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常需较高的超声能量,较长的手术时间,因此容易造成角膜内皮的损伤.我们在手术中,应用高负压抓核、拦截劈核技术,使超声能量降低,超声时间缩短,明显减少了硬核白内障的手术并发症.

  • 高压水柱喷伤左眼致前房消失一例

    作者:杨新光;曹虹;王为农

    患者杨××,男,19岁,住院号294976.因左眼被高压水柱喷伤后视力下降1天入院.1天前,患者修汽车时废气缸喷出之高压水柱击伤左眼,伤后觉眼球疼痛、流泪、视物不清.查体;左眼视力手动/30cm,上睑皮肤裂伤约3cm,红肿,球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水肿,内皮皱折,前房消失,虹膜与角膜内皮相贴,晶状体皮质稍浑浊,眼底不能窥清.

  • 老年性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角膜后膜状物一例

    作者:李维娜;孟樊荣;孙兴怀

    患者,女,80岁.因右眼视物模糊4年于2002年1月28日入院.高血压史0.5年,无糖尿病史.人院时检查:视力右眼数指/1 m,左眼0.2.

  • 硅油拦截缝线在外伤性无晶状体无虹膜的硅油填充眼患者中的应用一例

    作者:杜伟;陈放;朱俊;解正高

    硅油作为眼内填充物在眼科使用广泛,但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也不容忽视,对于外伤后无晶状体、无虹膜的患者,由于缺少晶状体-虹膜隔的天然屏障,当眼后段手术需要填充硅油时,防止硅油进入前房损伤角膜内皮甚至角膜内皮失代偿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将我们的做法报告如下.

  • 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一例

    作者:王卫星;吴云

    朱××,男,43岁,因双眼视力下降2年加重5月而于1999年2月12日入院.检查:右眼视力数指/30cm(-16DS=0.06),左眼数指/眼前(-16DS=0.02).双眼核性晶状体浑浊,左眼明显.诊断:双眼并发性白内障,高度近视.A超测眼轴右为29.16mm,左为30.59mm.于2月18日在球后阻滞麻醉下行左眼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常规角膜缘切口,开罐式截囊,水分离晶状体核时发现核巨大,故扩大切口至180度,压迫法娩出晶状体核.此时发现眼压升高、前房消失,晶状体后囊与角膜内皮接触.由瞳孔区可见玻璃体腔内颞上侧有一球状棕黑色隆起,不断扩大,未超中线.疑为脉络膜上腔出血,立即关闭切口,前房注入林格氏液形成前房,同时于颞上侧赤道部巩膜做放射状切开,引流出大量新鲜积血,隆起脉络膜范围较小,眼压下降.

  •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失代偿一例

    作者:王斌;陈平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常发生角膜线状浑浊及角膜水肿,多数经治疗后在1周内逐渐消退或消失.经过积极而有效的治疗,仍不能消退的严重水肿,有的可能终发展成为角膜内皮失代偿及大泡性角膜病变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

  • BSS与LR对角膜内皮影响的评价

    作者:姜宏钧;罗清礼;谢培英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平衡盐溶液(BSS)和乳酸钠林格液(LR)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66例分为2组,分别采用BSS和LR灌注液.用接触式角膜内皮镜和超声角膜测厚仪于术前、术后第1天和3月进行测量.结果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百分率降低,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和细胞平均面积增大.但BSS组的损伤程度小于LR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的角膜厚度增加,BSS组厚度增加率小于LR组(P<0.05).3月后,角膜厚度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BSS和LR液均对角膜内皮造成损伤.但BSS组影响小.两者在维持角膜脱水状态上无差异.对于经验丰富的术者,LR可以替代BSS.

  • 数字微脉冲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的变化

    作者:孙岩秀;杨志钢;王薇

    目的观察应用微脉冲技术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方法 2002年10月~12月老年性白内障46例(53眼)进行微脉冲超声乳化手术,于术前及术后3月测量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边形细胞比率,计算内皮丢失率.结果术前术后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474±274)/mm2和(2218±266)/mm2(P<0.01),平均细胞丢失率为9.7%,六边形细胞比率术前术后无明显改变.结论采用微脉冲技术进行超乳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较轻,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

  • 青光眼术后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作者:黄永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晶状体超声乳化摘出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技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25例(28眼)青光眼术后发生白内障者施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或合并小梁切除术.手术切口根据结膜滤过泡及眼压的情况选择巩膜隧道及透明角膜缘2种,随访3~12月.结果术后视力明显提高,67.86%术后矫正视力达0.3~0.8,所有患者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法,同时强调保护角膜内皮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性.

  •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血影细胞性青光眼一例

    作者:唐勋伦

    患者男,58岁,干部.因左眼患老年性白内障(核性)而入院.既往有高度近视(右-6.00DS、左-7.00DS).右眼于1997年行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0.5.1998年10月8日在局麻下行左眼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娩核时眼压过低,术后第1天左眼胀痛,眼压61.75 mmHg(1 mmHg=0.133 kPa),角膜水肿,前房内可见许多大小均等的黄褐色颗粒,随房水漂浮移动,沉着于角膜内皮上,前房下方可见淡黄色积液.

  • 台盼蓝晶状体前囊染色实验研究

    作者:颜华;张晓山;许瀛海

    目的研究台盼蓝晶状体前囊染色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4只,分为台盼蓝染色组和空白对照组;每只兔左右眼分别采用直接染色法(A组)及气泡下染色法(B组).观察角膜内皮、眼前段、眼压变化及不同时期病理和超微病理表现.结果A组角膜内皮轻度着色,晶状体前囊着色,虹膜浅着色;B组晶状体前囊着色.术前、术后1、3、7日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及眼压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各组病理切片角膜内皮细胞均见不同程度核异形及水肿.扫描电镜显示术后1日 B组角膜内皮细胞肿胀轻于A组.结论0.1%台盼蓝可使兔眼晶状体前囊着色,眼内应用安全有效.气泡下染色效果更好.

  • 关于李维娜等《老年性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角膜后膜状物一例》 一文的讨论意见

    作者:贺忠江

    该文报告了1例80岁女性右眼ICE综合征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第1次小梁切除术后发现的角膜后膜状物提出了讨论.

  • 夜戴和日戴Ortho-K CL对眼部的影响

    作者:谢培英;张缨

    目的 观察过夜配戴和日间配戴Ortho-K CL后对眼部的影响。方法 55名配戴新型Ortho-K CL (Nu-vision, HDS材料)近视患者中,过夜戴镜(OW)74只眼(近视<5.25D,散光<1.25D,Ⅰ组),日间戴镜(DW)36只眼(近视>5.00D,散光<1.75D,Ⅱ组)。观察戴镜前及戴镜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角膜中心厚度及周边部厚度的变化;A超测定眼轴长、前房深、晶体厚及玻璃体腔长度的变化;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非接触眼压测定值的变化以及有无角结膜的其它合并症。结果 角膜中心厚度均减薄,周边部均增厚,2个月时变化显著,之后有所恢复。Ⅰ组周边部厚度变化比较显著。Ⅱ组变化值约为Ⅰ组的1/2。Ⅱ组眼轴长度及玻璃体腔长度明显大于Ⅰ组,两组戴镜后两长度有轻度缩短。Ⅰ组戴镜6个月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显著降低,平均细胞面积及CV值显著增大,六角形细胞比率显著降低,Ⅱ组仅CV值增大。非接触眼压测定值两组戴镜后均较前降低,Ⅰ组有显著性改变,3个月后达低值,然后逐渐回升,6个月后,接近戴镜前眼压值。戴镜期间,无角膜新生血管,角膜浸润,角膜感染等严重合并症出现。结论 Ortho-K CL的日间戴镜方式比过夜戴镜方式对眼的影响小,安全性相对较高。需长期利用Ortho-K CL控制和治疗近视的青少年患者应考虑适时调整戴镜方式与时间并及时更换镜片,以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53 条记录 2/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