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变化

    作者:高云仙;赵勇;高晓唯;任兵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损害较为常见,但既住研究表明虽然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上与普通人有较大差异,但通过荧光光度测定法显示屏障功能并无太大差别[1].作者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的数量进行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更易损伤,现报告如下.

  •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青光眼一例

    作者:郑延川

    患者男,40岁,因发热、恶心、呕吐、浮肿及视力急剧下降住院。X线摄片:双侧胸腔积液。血压28/15 kPa,尿素氮、肌酐均增高。经抗结核、消炎、降压及对症治疗,症状无缓解,视力模糊加重并感眼胀。眼科急会诊,右眼视力3.3,左眼3.0。试片视力无增进,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角膜透明,角膜内皮沉淀物阴性,前房深浅正常,Tyndall征阴性,瞳孔圆,光反射正常,晶体玻璃体透明,眼底视乳头红,边界清,黄斑中心反光可见,视网膜动脉变细,动静脉交叉有压迹,网膜未见出血及渗出,C/D=0.3,眼压右4.77kPa,左眼4.40kPa;电脑视野检查正常。

  • Phaco drill术式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作者:陆融;赵伟

    目的 探讨Phaco drill术式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165眼.乳化针头斜面向上完成晶状体核去除102眼中,超声时间在60 s内83眼(A组),超声时间超过60s 19眼(B组);乳化针头斜面向下完成晶状体核去除(Phaco drill术式)63眼中,超声时间在60 s内49眼(C组),超声时间超过60 s 14眼(D组).检测术前、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角膜内皮正常六边形细胞比率变化.结果 A、B、C、D组术后1周患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术前分别减少(12.3±5.7)%、(21.7±4.1)%、(9.1±3.9)%和(12.2±3.5)%,B组减少比率显著高于D组(P<0.01).A、B、C、D组术后1周患眼角膜内皮正常六边形细胞比率分别较术前下降(14.1±4.4)%、(22.3±3.5)%、(10.3±4.2)%、(14.7±2.9)%,B组下降比率显著高于D组(P<0.01).结论 在超声乳化时间较长的情况下,Phaco drill术式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较少.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22例分析

    作者:陆长华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22例中,男14例,女8例;左眼11例,右眼13例;闭角型青光眼18例,开角型4例;术前均用药物将眼压降至正常。 手术及术后检查:显微镜下行常规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术后每天在裂隙灯下检查滤过泡及前房深度,并测眼压。对浅前房检查眼底,必要时作眼B超检查。 按Spaeth分类:浅前房分为三级(必须在裂隙灯显微镜下确诊)。一级:仅周边部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而瞳孔区的虹膜仍正常;二级:全虹膜与角膜后壁表面相接触,但晶体前表面与角膜内皮间仍有一定的间隙;三级:全虹膜面及晶体与角膜内皮接触。本组术后浅前房22例22眼,其中一级8眼,二级3眼,三级1眼。 发生浅前房的原因:结膜瓣漏4眼,脉络膜脱离1眼,引流过畅15眼,葡萄膜炎2眼。 二、处理方法及结果 1.保守治疗12眼:采用局部绷带加压包扎,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阿托品眼液扩瞳。其中8眼给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3~5天及经过上述综合处理后,术后一周内前房恢复正常,另4眼不给甘露醇静脉滴注的术后10天内前房形成。 2.手术治疗10眼:修补结膜漏3眼,重新缝合巩膜2眼,前房形成术5眼,10眼术后前房形成良好。

  • 双线性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咏;高颖;吕志刚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以其创伤小,并发症少和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备受青睐.但手术中探头释放的超声能量对周围组织如角膜内皮、虹膜和晶状体后囊均有潜在的热损伤危险,而双线性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我们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应用双线性技术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角膜内皮及后表面的影响

    作者:陈昕纬;陈昕阳;戚晓圆;周浩;褚仁远;周行涛;戴锦晖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中应用0.02%丝裂霉素C(MMC)对角膜内皮及后表面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连续性双盲病例研究.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行LASEK手术的连续病例33例(66眼),随机选择一眼,在准分子激光切削后在基质床面留置0.02%MMC棉片20 s,另一眼不应用MMC;对比患者术后3、6个月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异系数以及角膜后表面前移量.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6个月MMC应用眼的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353.3±290.3)个/mm2、(3407.6±298.4)个/mm2;变异系数分别为(13.36±6.29)%、(13.48±4.34)%;对照眼相应时间段的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258.7±284.6)个/mm2、(3339.2±213.4)个/mm2;变异系数分别为(14.52±7.85)%、(14.06±6.50)%,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MMC应用眼的角膜后表面前移量分别为(-0.67±2.26)μm、(-0.52±2.67)μm;角膜后表面曲率改变分别为(0.01±0.20)D、(0.01±0.21)D;对照眼相应时间段的角膜后表面前移量分别为(-0.85±2.31)μm、(-0.15±3.00)μm;角膜后表面曲率改变分别为(-0.01±0.22)D、(0.05±0.17)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EK术中使用0.02% MMC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角膜后表面高度等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高.

  • 泪液缺乏型干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学观察

    作者:邹文进;刘祖国;梁凌毅;虞东芳

    目的 了解泪液缺乏型干眼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的改变.方法 应用SP2000P型角膜内皮计对2005年8月至2006年2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20例(32眼)典型泪液缺乏型干眼患者进行角膜内皮细胞照相,并以23例(36眼)正常人作为对照,对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泪液缺乏型干眼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605.4±316.9)个/mm2,内皮细胞平均面积为(389.3±47.1)μm2;正常对照组角膜的内皮细胞密度为(2607.9±313.3)个/mm2,内皮细胞平均面积为(388.7±45.3)μm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泪液缺乏型干眼组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变异系数为(37.3±10.1)%,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比例为(52.3±8.9)%;正常对照组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变异系数为(35.3±4.7)%,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比例为(47.5±10.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泪液缺乏型干眼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无明显改变.

  • 高能量紫外线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难治性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短期疗效

    作者:吴护平;林志荣;罗顺荣;刘昭升;董诺;商旭敏

    目的 探讨高能量紫外线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术对难治性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疗效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自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就诊的药物及羊膜移植手术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予行高能量紫外线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术.手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随访,对患者行疼痛感评分、常规裂隙灯显微镜检查、IOP、视力、前节OCT角膜厚度测量及内皮数量和形态检查.使用方差分析对术前及术后参数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13例(13眼)患者入选并顺利接受高能量角膜胶原交联术.患者术前疼痛指数为7.6±1.2,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分别为5.3±1.6和5.5±1.7,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F=8.593,P<0.01);术前角膜上皮缺损评分为4.5±0.5,术后1周及1个月时评分显著下降,分别为3.4±0.6和2.8±0.9(F=12.580,P<0.01);术前角膜透明度评分为2.7±0.5,术后1周及1个月时角膜透明度显著增加,评分分别下降至1.9±0.5和2.2±0.6(F=6.122,P<0.01);术前角膜厚度为(862.2±146.4)μm,术后1周及1个月时角膜厚度显著降低,分别为(707.5±92.7)μm和(718.8±47.2) μm(F=5.859,P<0.01).但术后3个月时部分患者角膜上皮缺损增加、角膜透明度下降,角膜厚度回升,且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能量角膜胶原交联术能够在术后早期显著改善难治性大泡性角膜病变眼部症状,增加角膜透明度,降低角膜厚度;但其疗效并不持久.

  • 角膜烧灼术联合睫状体冷冻术治疗绝对期青光眼合并大泡性角膜病变

    作者:刘凌;刘维慈

    青光眼绝对期由于持续的高眼压状态,导致角膜内皮的屏障功能失代偿会产生大泡性角膜病变.其眼部疼痛、异物感等症状明显,患者痛苦不堪,治疗较为棘手.本次研究采用角膜层间烧灼术联合睫状体冷冻治疗绝对期青光眼合并大泡性角膜病变病例,取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 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

    作者:王俊杰

    白内障是致盲的主要眼病,抗青光眼术后因眼内环境的改变会出现白内障或加重原有白内障,严重影响视力.此类患者术前存在浅前房、虹膜后粘连、瞳孔变形僵直、上方巩膜滤过泡、角膜内皮及晶体悬韧带损伤等改变[1],白内障手术难度大,同时还需考虑白内障手术效果和对原青光眼滤过泡的保护,以防止青光眼的复发.近年来,我院对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经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不同眼轴长度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眼高阶相差及角膜内皮组织变化的对比研究

    作者:袁媛;彭华琮;陈雅琼

    目的 研究不同眼轴长度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眼高阶相差及角膜内皮组织的对比变化.方法150例(150只眼)白内障患眼按眼轴长度(AL)不同分为22 mm≤AL<24 mm组、24 mm≤AL<26 mm组及AL≥26 mm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检眼镜、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角膜内皮计数及眼高阶相差测量.结果视力:各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但在眼轴>24 mm的两组患者中,还是有部分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低于0.3.斯特列尔比(Strehlrate):3组患者手术前后Strehlrate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仅眼轴22 mm≤AL<24 mm组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7).3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高阶相差:3组患眼术后角膜的总高阶相差均有增加,但仅眼轴正常组中角膜的总高阶相差增加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眼全眼及眼内相差均有减少趋势,除眼轴24 mm≤AL<26 mm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外,另外两组手术前后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间各项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角膜内皮细胞:3组患眼手术前后内皮细胞均有减少,且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0.045,0.000),但3组间各项指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白内障手术在眼轴长度正常组中术后视力视觉质量有明显提升,优于眼轴偏长及超长组;白内障手术会影响角膜高阶相差的改变,对不同轴长度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均有损伤,但与眼轴长度无关联.

  • 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抗青光眼术后五方位角膜内皮的影响

    作者:郭黎霞;张志宏;崔宏宇;吕爱国;范肃洁

    目的 评价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抗青光眼术后五方位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邯郸市眼科医院行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1例(34只眼).对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进行中央、鼻侧、颞侧、上方及下方共五方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测量.结果 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抗青光眼术后五方位角膜内皮细胞与术前比均无损伤(P均>0.05).结论 EX-PRESS房水引流物植入抗青光眼术后对五方位角膜内皮无影响.

  • 改良的林格氏液和平衡盐液灌注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影响的比较研究

    作者:潘玉琴;赵彩敏;张振永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改良的林格氏灌注液对角膜的影响。方法73例(73只眼)无系统性疾病或者眼部其它异常接受超声乳化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按术中使用灌注液的不同分为2组,平衡盐液组(38只眼)和改良林格氏液组(35只眼),用接触式角膜内皮镜和超声角膜测厚仪分别在术前、术后1 d、1个月和3个月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厚度及内皮细胞变异率。结果术后1 d、1个月和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厚度及细胞面积变异率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平衡盐液和改良的林格氏液灌注对角膜的影响程度相似;改良的林格氏液可以替代平衡盐液用于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前房灌注。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形态变化

    作者:刘梅莹;李晓凤;邱铭晖;郑昶晖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选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107例(134只眼)分为3组:①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2例(65只眼)为对照组;②糖尿病患者21例(31只眼);③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24例(38只眼)。应用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手术前及术后2天、1周、1个月的中央角膜内皮密度(CCD)、变异系数(CV)、六角形细胞百分比(6A%)及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变化。结果术前2个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CCD、CV、6A%差异无显著性( P >0.05),CCT差异有显著性( P<0.05);术后2 d、1周、1个月CCD、6A%3组均较术前下降,CV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 <0.05);CCT在术后2 d、1周较术前增厚,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组较糖尿病组进一步增厚(均为P <0.05);术后各时间段2个糖尿病组CCD与相应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05),CV、CCT均高于相应对照组,6A%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 <0.05)。结论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内皮及角膜厚度有影响,糖尿病患者内皮损害加重,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手术后角膜厚度增加更明显。

  • 儿童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压、房角和角膜内皮的影响

    作者:朱邵品;邵新香;范可顺

    目的 总结分析儿童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压、房角和角膜内皮的变化,探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1例(30只眼)患者中,钝挫伤晶状体脱位2例,马-凡综合征晶状体脱位8例,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4例,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7例.均无后囊支撑,无法行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而应用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角膜内皮计数、房角改变等.结果 随访3~12月(平均6个月),术后视力0.1~1.0,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正常11 ~20 mm Hg,无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超声生物显微镜房角检查观察房角无明显改变.结论 本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在不能常规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特殊情况下选择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尤其是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无显著衰竭,对房角和玻璃体无干扰,是其大优点.

  • 眼科激光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作者:彭华琮;袁媛

    目的 观察Nd:YAC激光及532nm激光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用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分别对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以及后囊膜切开术的患眼和532 nm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患眼进行角膜内皮细胞的观察.结果 所有行Nd:YAG激光治疗患者激光术后14 d,中央角膜细胞密度(CD)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虹膜切除术后14 d,中央部位CD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周边爆破处平均细胞面积(AVE)、小细胞面积(MIN)、CD及六边形细胞百分率(6A)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后7 d及14 d中央部位及爆破处角膜内皮细胞的各项检测指标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32 nm激光光凝治疗CSC、DR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各项检测指标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对角膜内皮有一定的损伤.532 nm激光治疗CSC及DR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

  •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形态研究

    作者:荣德彦;阳桥生

    目的 研究原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形态改变.方法 住院原发性青光眼56例(89只眼),按诊断标准分为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3组,同期住院白内障和正常人40例(40只眼)作为对照组.4组均用角膜内皮细胞计检查并用配套的计算机辅助测量分析系统对图象处理分析,指标有单位面积细胞密度、小细胞面积、大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的标准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所占比例.全部资料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位面积细胞密度对照组为(2876.32±257.85)cells.mm-2,显著高于原发性青光眼组.aPACG:(2607.36±431.97)cells.mm-2,P=0.041;cPACG:(2582.42±379.89)cells.mm-2,P=0.001;POAG:(2637.69±342.60)cells.mm-2,P=0.028.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组的大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细胞面积的标准差均高于对照组(MAX P=0.005,AVE P=0.025,SD P=0.031).结论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单位面积细胞密度明显低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组的大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细胞面积的标准差均高于正常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作者:刘恒明;袁媛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用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对532 nm激光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的患眼进行角膜内皮细胞的观察.结果 532 nm激光全视网膜光凝后14 d及21 d中央部位及周边6点处角膜内皮细胞的各项检测指标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32 nm激光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的损伤没有统计学意义.

  • 乳酸林格氏液和平衡盐液对角膜内皮影响的临床观察

    作者:罗肇文;孙志河;张丰菊

    目的探讨乳酸林格氏液和平衡盐液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45例(46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乳酸林格氏液(23例)和平衡盐液(22例)为灌注液.术式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和术后3个月行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查,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六边形细胞百分率和变异系数的改变.结果 41例患者(91%)完成了术后随访.乳酸林格氏液组(n=20)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减少525±192个/mm2;平均盐液组(n=21)减少505±187个/mm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酸林格氏液组平均内皮细胞面积较术前增加(95.1±42.6)μm2;平衡盐液组增加(85.9±26.4)μm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酸林格氏液组六边形细胞百分率较术前下降(11.1±4.9)%;平衡盐液组下降(0.9±0.2)%,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乳酸林格氏液组变异系数较术前增加(0.12±0.03);平衡盐液组增加(0.05±0.04),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分析较细胞密度和平均面积的改变能更灵敏的反映角膜内皮的变化.平衡盐液对角膜内皮的保护作用优于乳酸林格氏液.二者化学成分的差异-乳酸林格氏液缺乏镁离子和缓冲系统可能是其中主要原因.

  • 超声乳化术中粘弹剂对角膜内皮及眼内组织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峰;孙乃学;任百超;杨建刚

    目的观察二种粘弹剂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对角膜内皮细胞及眼内组织的保护作用,并作对比分析.方法对102例(102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观察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丧失率及术后早期眼压、眼内炎症反应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时内皮细胞丧失率,海诺特组(61只眼)13.67%,赛乐福组(41只眼)13.09%,各组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组间内皮细胞密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5);术后第一天眼压均有显著性升高,二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一周内眼内均有轻度的炎症反应,且随时间延长而消失,二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种不同的粘弹剂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对角膜内皮细胞及眼内组织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253 条记录 7/13 页 « 12...45678910...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