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节育后心理状态引起关注
你是否在采取节育措施后有过焦虑、抑郁的症状?国家计生委历时10年开展的"节育术身心反应预测与诊治研究及节育术身心状况检测咨询专家系统",将医学心理学的诊治技术与计划生育实践相结合,建立了适合于基层应用的规范的术前检查和应激干预及术后心理支持等防治原则,有效地预防了因节育手术而产生的身心症状.
-
首次肿瘤化疗病人的心理护理
我院自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接受化学治疗(化疗)的肿瘤病人约1 000余人次.首次化疗并给予心理护理的约400人次.首次化疗时的心理支持对整个化疗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心理护理方面的体会报告如下.
-
反复尿路感染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支持
尿路感染是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躯体疾病,由于疾病的反复发作,导致患者心理障碍较常见.我们在进行躯体护理的同时,配合进行心理支持,使患者解除顾虑,在佳的心理状态下主动配合治疗,早日康复.本文对此类病人进行评估,制定护理目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心理支持及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性发育异常性腺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估研究
目的 评估性发育异常(DSD)性腺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QOL),以期对该疾病的长期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4例DSD肿瘤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并提供心理支持,使用WHOQOL-BREF量表(包含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4部分)评估QOL. 结果 DSD肿瘤患者初治平均年龄为(19.25±4.75)岁(13~29岁),社会性别均为女性,术后均规律随访(4.79±2.36)年(1~10年)至今.纳入15例(62.50%)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46,XY PGD),6例(25.00%)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3例(12.50%)XO/XY性腺发育不全(Mixed GD),各疾病类型DSD肿瘤患者QOL心理领域评分均低于其他领域,Mixed GD心理领域评分低.DSD肿瘤患者QOL评分高于一般DSD患者及一般成年城市人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良性肿瘤11例,恶性肿瘤13例,两组间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接受长期的、个体化的、优化的手术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DSD肿瘤患者可获得较理想的QOL.
-
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及对其家属的心理支持研究
目的:探索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及对其家属的心理支持研究的可行性.方法:对我科的45例晚期癌症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护理,并对其家属进行心理支持.结果:本组45例患者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本组45例患者家属均未出现过度不良的情绪.结论: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及对其家属的心理支持方法行之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心理干预对产妇产程进展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产妇不良情绪、产程进展及分娩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初产妇正式临产后按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产科护理常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干预、情绪干预及相应的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的情绪状态、对产痛耐受程度、宫口开大速度、分娩方式、及新生儿出生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产痛耐受程度、宫口开大速度、分娩方式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新生儿出生后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可改变产妇的负性情绪,缩短产程,对减少胎儿窘迫、难产、剖宫产、产后出血等分娩并发症,提高自然分娩率具有重要作用.
-
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给予心理支持与信息支持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在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心理支持和信息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0年2月~2011年8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惠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护理为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信息支持和心理支持,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3个月,抑郁状态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和信息支持有助于缓解其负性情绪,帮助他们建立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
晚期癌症病人的症状护理
1癌症晚期护理
1.1心理护理
癌症病人随着病情的变化,忍受着来自躯体的各种痛苦,还承受精神上巨大压力。因此晚期病人有忧郁、恐惧、焦虑、绝望心理交织在一起。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运用良好的交流技巧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以此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达到良好的心理支持效果。 -
心理支持联合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对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究心理支持联合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对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34例乙型肝炎患者,将其按入院序号奇偶性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7例.患者均行常规强效低耐药治疗,观察组在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支持联合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干预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HBV-DNA、HBsAg和ALT水平、生活质量、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HBV-DNA、HBsAg和ALT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HBV-DNA、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理职能、一般健康情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评分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生理职能、一般健康情况、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乙肝患者实施心理支持联合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患者树立正确的对待疾病的态度,并使其配合治疗,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
中国公众对HIV/AIDS罹患者的社会心理容忍、支持和关怀程度的研究
[目的]HIV/AIDS罹患已成为全球危害公众生命健康、危及社会稳定的传染性疾病.旨在研究当今中国公众对HIV/AIDS罹患者的心理容忍、支持和关怀程度.[方法]搜取1998年2月~1999年12月,<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国健康教育>和<预防医学文献信息>等刊物上已发表的公众对HIV/AIDS的社会心理认知论著,对涉及到的医务工作者、知识界层人士和从事服务行业的劳动者具有的JHIV/AIDS的知识、态度和信念作现况评述.[结果]中国对HIV/AIDS罹患的社会心理容忍、支持和关怀程度差,表现为普遍的歧视、憎恶和抛弃,仅有少数表示同情和理解.同时,HIV/AIDS罹患者生存时间与其所获取的社会心理支持成正比.[结论]中国对HIV/AIDS罹患者的社会心理容忍、支持和关怀程度低与罹患者本人社会心理支持需求高形成强烈反差,正在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公共卫生和精神障碍问题之一.公众对HIV/AIDS医学问题的社会认知水平普遍不高、心理认知不正确是产生偏见、歧视的社会根源.反对歧视HIV/AIDS罹患者,提高社会心理认知水平,促进社会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和承诺,研究立法、依法对患者提供医学并规范其行为,保障患者及其有关人员的合法权益应应是整体控制HIV/AIDS这一公共卫生和社会精神障碍问题的今后对策.
关键词: 中国公众 HIV/AIDS罹患 心理容忍 心理支持 心理关怀 精神障碍 HIV/AIDS控制 -
基于一所医院产后抑郁症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调查产后抑郁(PPD)的患病情况,分析PPD的危险因素,为PPD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自制问卷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2012年7~10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一所医院分娩的300例产妇的基本情况和PPD情况进行调查.EPDS共包括10个项目,得分范围为0~ 30分.本研究定义EPDS总分≥10分者为产后抑郁症.采用SPSS18.0软件对PPD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时点内调查对象PPD发生率为24.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婆家关系差”(OR=2.47,95% CI=1.120-5.44)、“孕前健康状况差”(OR=4.99,95% CI=1.561-15.93)、“怀孕影响目前工作或收入”(OR=1.79,95% CI=1.02-3.12)的产妇,PPD患病率较高.结论:当前PPD的发生率较高,心理原因是主要危险因素,产后良好的家庭支持和心理支持可降低PPD症的发生率.
-
心理支持护理在乳腺纤维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心理支持护理在乳腺纤维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方式,从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手术患者中,抽取50例纳入到研究中,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与心理支持护理,观察护理状况,并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包含偏执、恐怖、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以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等指数,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可将心理支持护理应用到乳腺纤维瘤手术中,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缩短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确保治疗疗效和改善疾病预后.
-
保护性因素在自杀防护中的作用
自杀是“一个人有意识地企图伤害自己的身体、以达到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对社会、家庭和自身安全产生了极大危害,已成为全球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1999年Mann等[1]提出自杀的应激-易感模型,认为自杀是应激因素、保护性因素(包括家庭、社会、文化等因素)与个体素质(包括易感性、人格、认知等因素)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
-
浅议服毒病人的心理护理
在农村基层医院,经常遇到一些因夫妻矛盾、婆媳不和、邻里纠纷而服毒的病人,我们运用全科医学的理念,对病人进行药物的和心理综合治疗,尤其是在病人病情稳定后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心理支持,进行治疗性沟通,使病人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
心理支持对宫颈癌放疗病人抑郁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支持对减轻宫颈癌放疗病人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对40例宫颈癌放疗病人发放相应问卷调查表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例宫颈癌放疗病人得到心理支持后抑郁病例数明显低于心理支持前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支持在宫颈癌病人放疗过程中尤为重要,护士在进行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同时,有针对性地运用心理支持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病人的治疗满意度及生存质量.
-
ICU患者家属心理探索及支持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中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加强了对患者各种心理反应的干预.在这种情况下也越来越关注家属的心理状态,有文献指出家属作为社会支持的一个部分能增强患者的弹御防线,提高个体应对压力的能力[1].
-
心理支持在不孕妇女治疗中的重要性
不孕患者的器质性病变或生殖功能障碍是引起不孕的重要因素,而心理因素对不孕症的影响也是公认的不孕因素,两者间存在互动性的循环机制.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缓解心理压力,对患者受孕及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
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
患者心理护理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安抚患者情绪,提供心理支持,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在护理过程中,了解患者以往的心理社会健康状况及引发患者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大限度地维护患者的尊严,预防和减轻患者精神心理问题,增进心理舒适度.
-
孕期宣教与降低剖宫产率的关系
近年来,剖宫产率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指征的不断扩大,出现了许多非医学指征,其中由孕妇自己要求实施剖宫产也占有相当比例.本文就孕期宣教、孕期保健及心理状态调查,旨在探讨孕期宣教的落实与剖宫产的关系,为孕妇提供健康及心理支持,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
-
儿科护士对住院患儿家长的人文关怀及心理支持
目的:探讨儿科护士对住院患儿家长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的方法和作用.方法:对不同住院时期的家长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结果: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可以更好地开展整体护理,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在儿科,实行人文护理,对家长进行心理支持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