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持续灌洗局部化疗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脊柱结核术后持续灌洗局部化疗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需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36例,所有患者在经全身化疗后,行脊柱后路手术,术中于原结核病灶部位放置灌注冲洗管,通过灌注冲洗维持局部化疗,同时放置引流管接负压机或中心负压在封闭状态下持续引流。结果:全组术中病灶清除及放置冲洗、引流管顺利,持续灌洗局部化疗时间明显延长,脱管、局部药物渗漏、结核复发情况显著减少。局部化疗时间(50±10)d,随访(16±8)个月,患者局部疼痛症状及病灶均消失,大部分生活自理,部分恢复体力劳动。结论:通过脊柱结核术后持续灌洗、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改进,达到有效维持局部化疗的目的,并成功运用在脊柱结核合并严重畸形、神经功能障碍的病例中。
-
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臀大肌皮瓣治疗截瘫后臀部难治性褥疮
有严重基础疾病合并三期巨大褥疮或多发褥疮称为难治性褥疮[1].截瘫患者行动受限,易发褥疮,多见于骶尾部、坐骨结节等部位,而神经营养障碍对创面愈合产生不利影响,臀部褥疮创面范围广泛,常合并软组织感染或骨髓炎,加之全身状况差,病情呈恶性发展,患者接受多次治疗,但疗效欠佳,为常见的难治性褥疮之一[2].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4月对6例截瘫后臀部难治性褥疮进行封闭式负压引流(VSD)联合臀大肌皮瓣转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放置闭式负压引流管与不放的对比研究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管存在争议,提倡者认为放置引流管可以消除血肿,预防感染,反对者认为引流管致出血量增多,有逆行感染的可能.目的:研究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放置闭合负压引流管与不放对出血量、感染、血肿及血栓形成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骨科2014年4月至2017年5月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00例(按时间顺序选取),其中不放置引流管的患者100例,男33例,女67例,年龄21~80岁,平均(54.0± 15.7)岁;放置闭式负压引流管的患者100例,其中男26例,女74例,年龄21~89岁,平均年龄(60.7±14.2)岁;负压引流管于48 h之内拔除,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之差,术后住院日、深部感染、伤口感染、伤口血肿、输血率.结果:未放置引流管组和放置闭式负压引流管组性别、身高、体重、疾病诊断及术中出血量没有统计学差异.放置引流管组平均引流量为(324.6±132.3)ml.未放置引流管组术后红细胞下降值、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压积下降值分别为(0.89±0.41)×1012/L、(27.4±12.2)g/L、0.079±0.036;放置引流管组术后红细胞下降值、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压积下降值分别为(0.83±0.39)×1012/L、(24.5±11.9)g/L、0.109±0.040,两组3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1、0.095、0.074),术后住院日分别为(6.3±3.3)d、(6.9±4.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1).未放置引流管组有2例患者输血,输血率为2%,放置引流管组有4例患者输血,输血率为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7);未放置引流管组关节感染率为0,放置引流管组有1例患者感染,感染率为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6).放置引流管组有1例患者发生小腿肌间静脉血栓,未放置引流管组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6).两组均未出现伤口血肿、伤口感染及不愈合,均无皮下大片瘀斑,均无下肢肿胀.结论:未放置引流管组和放置负压引流管组比较,术后红细胞下降值、血红蛋白下降值、红细胞压积下降值、输血率、术后住院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深部感染、伤口感染、皮下血肿、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放置引流管是安全可行的,不推荐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
-
改良式闭式负压引流冲洗治疗颈部坏死性筋膜炎疗效分析及护理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严重致死性的软组织感染[1].临床工作中发现随着就诊患者的增加和检验技术水平的提高,此类疾病检出率越来越高,目前推荐治疗方法主要为尽快手术清除病灶,联合抗生素、高压氧治疗和创面护理等.术后治疗中,鉴于传统方法通过手术清除病灶、术区填塞引流物和敞开换药,造成患者极大痛苦及增加术区再感染风险等弊端,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治疗中,并获得一定的认可,但其仍面临感染病灶愈合时间长和多间隙感染时引流不彻底等问题,我科通过以往经验,采用改良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术腔冲洗技术,对我院收治的26例颈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封闭式负压引流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
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 assisted closure ,VAC) 疗法也称负压伤口(topical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NP)疗法,是将吸引装置与特殊的伤口敷料连接后,使伤口保持在负压状态,达到治疗目的.
-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原理与创面修复
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疗法亦称负压创面(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疗法,是利用负压吸引装置与特殊创面敷料连接,间歇地或持续地在创面处产生低于大气压的压力,促进创面愈合的新颖的、日趋成熟的治疗方法.1993年德国外科医师Fleischmann等[1]博士先提出封闭负压引流,并用于四肢感染性创面的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此后德国、美国已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得到应用.其与传统的盐水纱布包扎换药的方法相比,对于创面愈合有诸多优势:成本低、更有效、且很少有不良反应[2].
-
糖尿病性皮肤溃疡行负压引流技术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血管病变,主要由肢端缺血、神经病变、感染及多种诱发因素所致…。皮肤溃疡早期采用皮片移植等方法修复溃疡创面,效果并不满意经我科经过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等手段改善创面基底情况,并行皮片移植术修复溃疡创面,得满意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收治了糖尿病严重皮肤溃疡患者4例,均为男性年龄50一-81岁,皮肤溃疡面积占体表面积的5%-20%。入院时空腹血糖为10.1-25.6m m o l/L;4例均有皮肤破溃口,有大量黄白色分泌物,渗出较多,伴臭味,创面周围红肿明显,皮肤色素沉着、瘀青,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疼痛明显,活动困难。l例左小腿肌腱、骨质外露,以止血钳探查未及明显窦道;2例下肢出现凹陷性水肿,其中1例合并脓腔。4例在人院时均合并糖尿病肾病、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及神经病变,血管彩超显示均有双下肢动脉硬化。4例人院后均进行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同时进行疾病的对症治疗。在心肺肾功能改善、溃疡创面基底红润后,进行皮片移植术。4例行皮片移植术后均予石膏托外固定,10-14d打开敷料观察皮片成活情况。本组2例1次皮片移植成活:1例进行了2次皮片移植术,仍有1.5c m x2c m残余创面,经换药治疗后,创面完全愈合;l例经过2次皮片移植,创面完全愈合。本组4例住院42-69d后,在家属搀扶下步行出院。 -
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带蒂胸大肌肌瓣治疗胸骨感染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大血管及心脏手术后发生胸骨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24例心脏大血管手术后发生胸骨感染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患者均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积极清创,包括清除坏死皮缘和增生组织、彻底止血、搔刮胸骨、咬除感染胸骨、清除胸骨后的感染脓腔、用1%聚维酮碘纱布浸泡,抗生素液反复冲洗,然后平均10 d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待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感染控制后,采用游离带蒂胸大肌肌瓣,双侧胸大肌对接,填充填塞死腔.结果 24例伤口Ⅰ期愈合22例,Ⅱ期愈合2例,经抗炎换药处理后愈合.随访6个月~7年,全部病例伤口无感染,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手术方式.结论 心脏大血管手术后发生胸骨感染患者积极行外科手术清创,放置封闭式负压引流,并采用游离带蒂胸大肌肌瓣,填充填塞死腔,可尽快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
短暂人工气道控压膨肺治疗术后肺不张的效果
由于胸外科手术后创伤、切口疼痛、长时间机械通气,或胸部外伤和自发性气胸等原因,肺不张时有发生,部分患者即使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胸腔闭式负压引流、拍背、吹气球等常规综合治疗,仍无明显疗效.本研究拟初步观察短暂人工气道控压膨肺对常规处理术后肺不张无效患者的效果.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创面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是由Fleischmann 等[1]首创,该技术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保证引流创面的清洁,改善引流创面的血液循环,使引流创面快速愈合,该方法还可减少患者换药次数和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医疗费等,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理想方法.我科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48例难治性创面患者,先行创面彻底清创后,应用VSD技术及中厚游离皮片植皮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
封闭式负压引流在创面中的应用和护理
封闭式负压引流( 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种治疗急、慢性创伤创面或创腔的技术, 是由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n博士于1992首创,初用于治疗躯干、四肢的软组织感染创面,应用效果很快得到肯定,并逐渐被推荐到创伤后各种问题创面.现就VSD应用的基础与临床护理研究现状作一介绍.
-
1例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围生期患者的护理
我院收治1例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围生期患者,经精心治疗护理后,患者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病情介绍患者,女28岁,于1993年6月8日入住防治科.入院时强迫端坐位,唇周、四肢未梢重度发绀,咳嗽频繁,咳大量黄色黏稠痰.听诊双侧呼吸音减弱,心率122~157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25/15 kPa,无胎动3 d,腹膨隆,双下肢重度水肿,尿蛋白(++),X线胸片示:左肺压缩50%,右肺压缩30%.入院后经双侧胸腔闭式负压引流,吸氧,应用呼吸兴奋剂,强心利尿,硫酸镁降压,镇咳,抗抑郁,经积极对症处理后,治愈出院.共住院21 d.
-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护理中的应用与评价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痛觉和感觉减退或消失,在受伤后足部极易破溃,再加上局部组织血液循环较差,更易形成坏疽,患者多同时患有冠心病或脑血管病,临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是临床上非外伤截肢的首位因素[1]。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指使用含有引流管的医用海绵敷料,用其覆盖或者填充皮肤、创面,再将生物半透膜对其进行封闭,使其成为密闭空间,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利用可以控制的负压促进创面愈合的新型治疗方法[2]。为了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这种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特对我科收治的32例糖尿病并糖尿病足患者开展研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手背皮肤撕脱伤
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技术,一期治疗手背皮肤撕脱伤,取得了良好效果.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3例,女5例;年龄17~55岁.均为外伤所致手背皮肤撕脱伤且撕脱皮肤未完全游离,仍有部分皮蒂与肢体相连,撕脱面积约4cm×3 cm~15 cm× 12 cm,1例合并指骨闭合骨折.2.治疗方法:麻醉成功后,先行清创术,修剪挫伤失活的组织及皮缘,结扎或电凝烧灼活动性出血点,判断撕脱皮肤未完全游离,存在与近端相连的皮蒂,如缺损不多仍可原位缝合覆盖创面者,则选取消毒备用的VSD材料(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使其面积与撕脱皮肤相当或略小于撕脱皮肤.
-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糖尿病足部慢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已明显提高;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因未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糖尿病足部慢性溃疡,局部组织霉烂坏死.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常常会延期不愈,严重者需采取截肢治疗方可保存生命,增加了患者的致残率,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对31例糖尿病足部慢性溃疡患者进行了分组治疗观察,取得良好效果.
-
封闭式负压引流修复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护理
封闭式负压引流(VSD)及时修复深Ⅱ度烧伤创面,有利于保护间生态组织,减少传统治疗方法的不足,促进创面愈合.我院2009年6月-2011年12月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修复深Ⅱ度烧伤创面27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
儿童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21例治疗分析
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对儿童是一种严重创伤,易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感染及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影响患儿肢体功能甚至危及生命。2009年2月至2012年8月,本科应用中厚皮片和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儿童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21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两种引流方式的对比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管已成为常规,主要目的是防止创口内血肿形成,从而减少创口愈合不良、感染和膝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的发生.现对采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放置闭式负压引流球与普通非负压引流袋两种引流方式比较,旨在寻找较好的引流方式.
-
潘氏管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顽固性皮下气肿16例
皮下气肿是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见于胸腔闭式引流后,部分可发展成顽固性皮下气肿,经常规皮下放置无菌针头、高流量吸氧等治疗效果欠佳,严重者影响呼吸、循环,危及生命.我们运用皮下置潘氏管行闭式负压引流的方法治疗顽固性皮下气肿16 例,效果理想,报道如下.
-
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一期原位植皮结合闭式负压引流的护理
目的:探讨闭式负压引流(VSD)在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一期原位植皮中的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对 26例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采取一期原位植皮结合VSD治疗,并对其心理、体位及负压引流装置等进行全方位的有效护理.结果:23例一期愈合,无并发症;3例因感染严重皮片部分坏死,二期补充植皮后创面均愈合.结论: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采用VSD结合一期原位植皮疗效确切,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皮片存活,减少生理上及心理上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