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七氟烷与地氟烷用于小儿麻醉维持后苏醒比较

    作者:钟世雄;马东晖

    目的:探讨小儿麻醉中采用七氟烷与地氟烷麻醉维持后苏醒质量的比较。方法:2014年2-12月收治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吸入七氟烷麻醉维持,观察组给予吸入地氟烷麻醉维持,对比两组患儿出现睁眼或体动的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以及麻醉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睁眼或体动的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哭闹、烦躁、恶心呕吐以及严重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3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0.0%(P<0.05)。结论:小儿麻醉中采用地氟烷进行麻醉维持后,患儿出现睁眼或体动的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均明显优于七氟烷,值得临床推广。

  • 地氟烷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罗芳;申颖;王恩真;王保国;焦希平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地氟烷吸入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术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幕上占位性病变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22例,麻醉诱导后均以地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调节地氟烷吸入浓度分别维持在0.7、1.0和1.3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各30 min后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行血气分析,术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颈内静脉球压(JBP).结果 1.0及 1.3 MAC 较0.7 MAC时颈内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O2)均升高(P<0.05及P<0.01),1.0及1.3 MAC之间SjO2无显著性差异(P>0.05).MAP呈剂量依赖性下降.HR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趋势.JBP无显著变化.结论颅脑手术中,1.0 MAC地氟烷即可达循环平稳,不升高JBP,维持脑氧供需平衡,起到脑保护作用.

  • 右美托咪啶预防婴幼儿唇裂地氟烷麻醉术后躁动的有效剂量

    作者:黄俊祥;田航;魏伟;李碧莲;宋兴荣;崔颖秋;毛喆

    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定用于预防儿童唇裂地氟烷术后躁动的有效剂量。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6年7月行择期唇裂修复术患儿21例,年龄6~24月龄。常规麻醉诱导后,在手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术中使用地氟烷维持麻醉。术后评估患儿躁动情况,评估时间点为患儿到达恢复室即刻、到达恢复室15和30 min;根据改良序贯法试验,第一例患儿使用右美托咪定0.5 mcg/kg,若患儿未出现躁动,则下一例患儿右美托咪定剂量减少0.1 mcg/kg;若患儿出现躁动,则下一例患儿右美托咪定剂量增加0.1 mcg/kg,采用逻辑回归法计算右美托咪定预防躁动的50%和95%有效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右美托咪定预防躁动的50%为0.27 mcg/kg(95%CI为0.16~0.36 mcg/kg),95%有效剂量为0.39 mcg/kg(95%CI为0.29~0.45 mcg/kg)。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预防地氟烷麻醉儿童唇裂手术引起的术后躁动,其有效剂量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

  • 地氟烷或丙泊酚麻醉对乳腺癌术后认知能力恢复的影响

    作者:崔瞻;张宏江;张凤凯;于晖

    目的:对比地氟烷或丙泊酚麻醉对中年患者乳腺癌术后认知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行乳腺手术的中年患者,ASA分级I~II级,随机分为地氟烷(D组)和丙泊酚组(P组),术中分别采用地氟烷或丙泊酚作为主要麻醉药物的全身麻醉.采用认知功能问卷和术后恢复量表法对患者术后2、48、72 h和1周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根据认知功能问卷,D组和P组患者术后72 h认知功能的恢复分别为65%和66%,术后1周分别为71%和72%.根据术后恢复量表,D组和P组术后2 h认知功能的恢复分别为52%和50%,术后48 h分别增加到71%和87%.结论:行乳腺手术的中年患者,无论是接受地氟烷还是丙泊酚麻醉,术后1周的认知能力均未完全恢复,两组的认知能力恢复无显著差异.

  • 七氟烷和地氟烷对小儿手术中罗库溴铵持续输注速率的影响

    作者:康定鑫;姬斌;李军

    目的 观察吸入1.3倍低有效肺泡浓度(MAC)七氟烷和地氟烷对患儿手术中罗库溴铵持续输注速率的影响.方法 全身麻醉下择期进行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Ⅰ(地氟烷组)、试验组Ⅱ(七氟烷组)和对照组(丙泊酚组),每组20例.3组开始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浓度3 ~4 μg·mL-1)诱导和维持麻醉,静脉滴注0.6 mg·kg-1罗库溴铵气管插管.用肌松监测仪对腕部尺神经进行4个成串刺激(TOF),拇指内收肌依次出现4个肌颤搐分别记录为T1、T2、T3和T4.T1恢复至5%开始输注罗库溴铵,调节输注速率始终维持T1值在8% ~ 10%,T1稳定5 min时(t0)的输注速度为初始输注速率,随即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停止输注丙泊酚,分别吸入七氟烷和地氟烷,并使呼气末浓度稳定于1.3 MAC,对照组继续输注丙泊酚.3组患儿每10 min记录一次罗库溴铵输注速率变化,各时点分别以t1、t2、t3、t4……表示(以此类推);停止肌肉松弛药后,记录T1恢复至25%所需时间、T1从25%恢复至75%所需时间(恢复指数)及四个成串刺激比(TOFr)恢复至90%所需时间.结果 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对照组患儿t0时的罗库溴铵输注速率分别为(9.02±1.94),(9.25±2.01),(9.08±1.96)μg·kg-1·min-;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输注速率随吸入麻醉时间延长而显著下降(P<0.05),t7时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罗库溴铵输注速率分别为(4.49±0.98),(4.63±1.12) μg·kg-1·min-1,而对照组则始终未见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Ⅰ和试验组Ⅱt1~t7输注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 ~t5试验组Ⅰ的输注速率均低于试验组Ⅱ(P<0.05).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和对照组停药后T1恢复至25%时间分别为(16.65±10.96),(24.30±2.35),(18.25±11.31) min;T1从25%恢复至75%时间分别为(7.40±2.54),(14.11±3.07),(8.55±4.60) min;TOFr恢复至90%的时间分别为(39.58±4.07),(53.05±4.12),(40.72±5.85) min;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Ⅰ肌肉松弛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Ⅰ与试验组Ⅱ相比,肌肉松弛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1.3MAC七氟烷和地氟烷均能显著降低患儿罗库溴铵持续输注速率,一定时间内,地氟烷的疗效优于七氟烷,且不影响罗库溴铵的肌肉松弛恢复时间.

  • 地氟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王涛;孙异临;曲宝卿;赵继宗

    目的 研究新型吸入麻醉药地氟烷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方法 9只Wistar 大鼠分为3组,缺血组(n=3)、地氟烷组(n=3)和假手术对照组(n=3).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地氟烷组再灌注开始后立即吸入地氟烷1 h.缺血组和地氟烷组于缺血再灌注1 h、假手术组于手术后1 h取脑,利用电镜技术观察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缺血组比较,地氟烷组神经元固缩少,神经元的细胞器和微管结构基本正常,但胶质细胞和微循环的破坏并无改善.结论 地氟烷对神经元、细胞骨架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但对胶质细胞和微循环可能无保护作用.

  • 地氟烷和七氟烷对癫痫患者脑电图的影响

    作者:吉勇;王德祥;王保国;白勤;张彤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呼气末地氟烷和七氟烷浓度时癫痫患者脑电图及棘波的变化.方法40例癫痫需行手术者,随机分为地氟烷组和七氟烷组,每组20例.以1.0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地氟烷或七氟烷维持麻醉,术中置入硬膜外电极后,调整蒸发器刻度,分别控制呼气末地氟烷或七氟烷浓度于0.7、1.0、1.3及1.5MAC,并各稳定15 min后,描记脑电图.结果癫痫患者1.0MAC地氟烷时棘波的频率与0.7MAC时相比无明显变化,而1.3MAC和1.5MAC时棘波的频率明显低于0.7MAC时(P<0.01).1.0MAC和1.3MAC七氟烷时棘波的频率与0.7MAC时相比无明显变化,而1.5MAC时棘波的频率明显高于0.7MAC时(P<0.05).随着呼气末地氟烷或七氟烷浓度的升高,所有患者的α和β波逐渐减少,而δ波增多.结论癫痫手术用地氟烷维持麻醉,术中需行皮层脑电图监测时,将地氟烷麻醉深度维持于0.7~1.0MAC或七氟烷麻醉深度维持于0.7~1.3MAC较为适宜,以保证癫痫源灶准确的定位及指导手术切除的范围.

  • 七氟烷与地氟烷在鼻咽部手术患者麻醉中应用比较

    作者:孔素梅

    目的:比较七氟烷与地氟烷在鼻咽部手术患者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医生选择麻醉维持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进行鼻咽部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成2组,各40例。七氟烷组采用七氟烷维持麻醉;地氟烷组采用地氟烷维持麻醉。观察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七氟烷组患者在术后自主睁眼时间明显长于地氟烷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患者在术后拔管时间明显长于地氟烷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患者在术后咳嗽、吞咽功能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地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7.50%,地氟烷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2.50%,2组患者术后在并发症发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药物在鼻咽部手术维持麻醉中均有明显效果,无严重不良反应,均可以应用于鼻咽部手术麻醉维持中,但是地氟烷在术后恢复效果方面明显优于七氟烷,临床医生在进行鼻咽部手术时可以考虑采用地氟烷维持麻醉效果。

  • 地氟烷和七氟烷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地氟烷和七氟烷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作用效果以及可能的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08年6月到2010年1月入我院住院患者54名,分别分为地氟烷组以及七氟烷组。对两组患者术后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地氟烷组及七氟烷组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2、术后发现七氟烷组的意识恢复(21.2±3.6分钟)要高于地氟烷组(14.2±3.3分钟),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3、地氟烷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七氟烷组。结论作为老年患者麻醉用药选择,地氟烷要优于七氟烷。

    关键词: 地氟烷 七氟烷 麻醉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地氟烷麻醉用于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缪剑霞;姜晓芬;胡明伦;徐旭仲;金烈烈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地氟烷麻醉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0例经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P组)和瑞芬太尼复合地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组(D组),每组各20例.对比观察两种麻醉方法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和HR的变化以及术毕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清醒程度(采用拔管后5 min镇静评分判断).结果 D组术中MAP明显低于术前(P<0.05),D组摆体位后2 min健侧单肺通气(OLV)10 min及OLV 30 min的MAP低于P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组患者HR、MAP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拔管后5 min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瑞芬太尼复合地氟烷用于电视胸腔镜手术麻醉,术后苏醒迅速,苏醒质量优良;但在血流动力学方面,前者更加平稳.

  • 曲马朵、格拉司琼在地氟烷循环紧闭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张晓彤;王保国

    目的 观察地氟烷循环紧闭麻醉下病人意识恢复时间并分别研究曲马朵、格拉司琼对地氟烷循环紧闭麻醉后病人寒战、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 80例择期颅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四组,进行双盲对照给药实验: 第1组仅给生理盐水,第2组给格拉司琼,第3组给曲马朵,第4组曲马朵、格拉司琼联合给药,观察并记录病人术后的寒战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记录关闭挥发器后,病人意识恢复时间.结果 关闭挥发器后,病人完全清醒平均时间为(12.5±5.0)分钟.曲马朵组寒战发生率显著低于非曲马朵组(P=0.000),格拉司琼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非格拉司琼组(P=0.001),曲马朵组寒战发生率比较联合用药组无显著性差异(P=0.811),格拉司琼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联合用药组无显著性差异(P=0.215).结论 地氟烷循环紧闭麻醉病人苏醒迅速;术中应用曲马朵可有效预防病人术后寒战的发生,应用格拉司琼可显著降低病人苏醒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联合用药与单独用药的效果基本相同.

  • 七氟烷和地氟烷对患儿术中罗库溴铵药效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康定鑫;饶裕泉;姬斌;李军

    目的 观察七氟烷和地氟烷吸入麻醉平衡40 min后对患儿罗库溴铵药效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儿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随机分为6组(n=15):地氟烷1组和2组(D1、D2组)、七氟烷1组和2组(S1、S2组)、丙泊酚1组和2组(P1、P2组).D1、S1和P1组行罗库溴铵量效关系研究,D2、S2和P2组行罗库溴铵时效关系研究.采用TOF-Watch SX肌松监测仪对腕部尺神经行4个成串刺激(TOF),拇内收肌依次出现4个肌颤搐分别记录为T1、T2、T3和T4.肌松定标成功后,S1组、S2组、D1组和D2组分别吸入1.3 MAC七氟烷或地氟烷并维持40 min,P1组和P2组则始终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3.5~ 4.0 μg/ml维持麻醉.随后S1组、D1组和P1组静注罗库溴铵每次75 μg/kg,记录每次用药后T1的大阻滞效应,终T1抑制超过95%;采用4次累积剂量的方法计算罗库溴铵的量效关系曲线和肌松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90%有效剂量(ED90)和95%有效剂量(EDg5).S2组、D2组和P2组患者则分别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记录罗库溴铵给药完毕至T1消失时间(起效时间),T1从0%恢复至5%所需时间(高峰时间)、T1从0%恢复至25%所需时间(临床肌松时间)、T1从25%恢复至75%所需时间(恢复指数)、T1从0%恢复至70%所需时间(体内作用时间)及T4/T1比值(TOFr)恢复至70%和90%的时间.结果 D1组ED50、EDg0和ED95分别为128.73、212.45和245.78 μg/kg,S1组ED50、ED90和ED95分别为132.46、218.94和252.30 μg/kg,P1组ED50、ED90和EDg5分别为230.56、381.02和439.55 μg/kg.D1组、S1组ED50、ED90和EDg5均显著低于P1组(均P<0.05),而D1组和S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2组比较,D2组和S2组起效时间更快、高峰时间和临床肌松时间更长,而S2组恢复指数、体内作用时间、TOFr恢复到70%和90%的时间均延长(均P<0.01).结论 1.3 MAC地氟烷和七氟烷吸入麻醉平衡40 min后患儿罗库溴铵的ED50、ED95显著降低,作用时间明显延长,七氟烷可明显延长罗库溴铵的肌松恢复时间.

  • 异氟烷、地氟烷对维库溴铵连续静脉输注速率的影响

    作者:王琛;李清;王国林

    目的:观察异氟烷和地氟烷对维库溴铵连续静脉输注速率的影响.方法:27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9例):(1)地氟烷组(D组).(2)异氟烷组(I组).(3)异丙酚组(P组).术中分别采用1.3MAC的异氟烷、地氟烷吸入麻醉和异丙酚6 mg/(kg·h)全凭静脉麻醉维持,各组维库溴铵连续静脉输注,使第一串肌颤值(T1)保持在8%~12%,调整并记录维库溴铵连续静脉输注的速率.结果:I组、D组维库溴铵输注速率较P组明显降低,分别减少了36.9%(P<0.01)和20.6%(P<0.05),而且此效应在吸入麻醉气体30min后随吸入异氟烷及地氟烷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但D组与I组无差异(P>0.05).结论:异氟烷、地氟烷可减少维库溴铵连续静脉输注的速率,且具有时间依赖性.

  • 地氟烷对病态肥胖手术患者麻醉深度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陆丽;何绮月

    目的 分析地氟烷对病态肥胖手术患者麻醉深度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拟在全麻下择期行腹部外科手术的病态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静脉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分别给予地氟烷复合芬太尼和七氟烷复合芬太尼维持麻醉,对比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苏醒阶段指标.结果 2组麻醉期间心率、平均动脉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利用地氟烷对肥胖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维持,具有苏醒快、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优点,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地氟烷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宋春雨;李文志;岳子勇;戚斯华;李军;韩宝庆

    目的探讨地氟烷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9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地氟烷组(D组)、5-羟葵酸组(5-HD组),每组24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全身低血压(MAP控制在35~45 mm Hg)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过程中监测MAP、血气各项指标.全脑缺血10 min恢复灌注.D组脑缺血前吸入5.9%(1.0 MAC)地氟烷1 h,5-HD组在吸地氟烷前即刻静脉注射5-羟葵酸5 mg/kg.分别于再灌注6、24和48 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价,神经行为学评价后各处死8只大鼠,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计数该区神经细胞存活数目.结果缺血再灌注导致大鼠出现行为学缺陷,D组再灌注各时点、5-HD组再灌注6 h神经行为学好于I/R组,I/R组再灌注各时点海马CA1区存活神经细胞数目减少,D组再灌注各时点、5-HD组再灌注6 h海马CA1区存活神经细胞数目增加(P<0.05).结论1.0MAC地氟烷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的激活有关.

  • 地氟烷、恩氟烷及异氟烷对哌库溴铵时效关系的影响

    作者:桑诺尔;叶铁虎;罗爱伦;任洪智;黄宇光;郭向阳

    目的观察地氟烷、恩氟烷及异氟烷对哌库溴铵时效关系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病人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地氟烷、恩氟烷、异氟烷组,每组10例.采用氧化亚氮、氧气、芬太尼及相应吸入麻醉药静吸复合全麻.静脉注射哌库溴铵0.045 mg·kg-1后,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监测T1 25 %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等.结果三组T1 25 %恢复时间分别为65±18、68±24、(63±26)min,三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比文献中的41~54min有所延长.恢复指数分别为80±64、60±25、(52±18)min,三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比文献中的29min明显延长.结论1.地氟烷可延长哌库溴铵的肌松恢复时间.2.地氟烷、恩氟烷、异氟烷对哌库溴铵时效关系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 模拟紧闭环路内不同的碱石灰对地氟烷分解反应的比较

    作者:丁文刚;李恩有;杨宝峰;郑方;李文志

    目的研究模拟紧闭环路内三种成分不同的干燥碱石灰与地氟烷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一氧化碳(CO)的差异.方法选用钡石灰、国产钠石灰及Sofnolime.在麻醉机的Y-piece端接一贮气囊做为模拟肺.二氧化碳(CO2)以200ml@min-1的流速通入环路.设定分钟通气量6 L@min,呼吸频率(RR)12次/min,使PETCO2在35~45 tmm Hg.根据碱石灰的种类不同将实验分为三组,每组实验重复三次.向环路内通入二氧化碳及氧气的同时开启蒸发罐,洗入期开始,当呼气末地氟烷浓度达9%时关闭蒸发罐及新鲜气流,紧闭环路,继续机械通气直至180 min.监测PETCO2、重复吸入CO2分压、地氟烷的吸入、呼出浓度及上下罐反应温度.用气相色谱仪测定CO浓度.结果三种碱石灰分解地氟烷生成CO的峰浓度及平均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钡石灰、Sofnolime及国产钠石灰.钡石灰组CO达峰浓度时间明显快于其它两组(P<0.05).与上罐相比下罐温度上升时间延迟.国产钠石灰组洗入时间较其余两组短.在温度上升期钠石灰组上罐温度上升速度快而钡石灰组下罐温度上升速度快.结论在模拟紧闭环路内,使用钡石灰发生CO中毒的危险性要高于钠石灰.但仅仅去除钠石灰中的KOH,不能减少吸入全麻药的分解,相反生成CO的量可能增多.

  • 地氟烷预处理对幼鼠心肌细胞血管紧张素受体Ⅰ型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跃武;王祥瑞;杭燕南;孙大金

    目的观察地氟烷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血管紧张素受体Ⅰ型(AT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菌取新生2~3 d的SD幼鼠心室,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成散在的单个细胞,加入DMEM培养液培养至第7天.随机分为四组,组1:细胞不经任何处理;组2:缺氧2 h,复氧1 h;组3:1.5 MAC地氟烷预处理20 min,清洗10 min,其余处理同组2;组4:地氟烷预处理前5 min,培养液中加入AT1受体阻断剂洛沙坦(Losartan),终浓度为10-6mol/L.比色法测培养液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Rt-PCR测各组细胞AT1受体的基因表达(mRNA).结果组2 CK、LDH活性及AT1受体mRNA的相对含量均高于组1(P<0.01);组3 CK、LDH活性及AT1受体mRNA均降低(与组2和组1比较,P<0.01);组4与组3比较CK、LDH活性及AT1受体mRNA的相对含量上升(P<0.05或0.01),但仍低于组2(P<0.01).结论地氟烷预处理可部分逆转缺氧/复氧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其保护效应的发生机制部分由AT1受体介导.

  • 二氧化碳吸收剂中化学成分对地氟烷分解的影响

    作者:刘沙沙;李恩有;郑方;杨宝峰;许国旺

    吸入麻醉药与干燥的二氧化碳(CO2)吸收剂接触可发生分解反应产生一氧化碳(CO),如地氟烷、安氟烷、异氟烷等.吸入麻醉药的种类和CO2吸收剂的化学组分、含水量及温度是该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1].地氟烷有麻醉诱导快、清醒快的优点,但更易发生反应产生CO[1].CO2吸收剂中的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钠(NaOH)成分对CO产生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CO2吸收剂中化学成分对地氟烷分解的影响.

  • 阻塞性黄疸患者地氟烷半数苏醒肺泡有效浓度的变化

    作者:宋建钢;曹云飞;杨立群;俞卫锋;李泉;宋金超

    肝脏功能与大脑功能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的联系,例如在肝功能衰竭时经常会伴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失调,即肝性脑病.有研究证实瘙痒、疲劳和抑郁症等阻塞性黄疸、慢性胆汁郁积以及胆汁性肝硬化等肝胆疾患常见的临床表现或精神症状也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神经递质的传导异常密切相关[1].有研究表明吸入麻醉药通过作用于神经元膜上的离子通道和/(或)受体,进而改变神经突触的传导来发挥全麻作用[2].因此,阻塞性黄疸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改变有可能会影响患者对吸入麻醉药的敏感性.本研究拟观察阻塞性黄疸患者地氟烷半数苏醒肺泡有效浓度(MACawake)的变化.

77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