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痹汤配合逍遥丸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临床体会

    作者:王义荣

    乳腺小叶增生是妇女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30%~ 40%.相关资料表明:乳腺小叶增生与内分泌失调、雌激素分泌过多、长期刺激乳腺组织等因素有关.中医辩证证属冲任失调、气滞血淤、痰凝阻遏、乳络不通所致.自2000年以来,笔者自拟乳痹汤合逍遥丸治疗该病78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纯口服乳癖消治疗的50例对比报道如下.

  • 疏肝理气在乳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沈美玉;林丽珠;李永浩

    乳腺肿瘤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及理论探索,笔者认为无论是乳腺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乳腺小叶增生等乳腺疾病,情志抑郁、肝气郁结是乳腺疾病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治疗上从肝入手,以疏肝理气为主治疗,效果满意。临床体会主要有以下方面:1 病因病机方面 七情内伤、忧郁愁遏是乳腺肿瘤形成的重要因素,历代医家对此作了详尽的阐述。《疡科心得集》曰:“乳瘕乃乳中结核……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丹溪心法》谓:“妇人忧郁愁遏,时日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遂成隐核,如鳖棋子,不痛不痒,十数年后方为疮陷,名曰乳岩。”《外科正宗》曰:“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丹溪心法*卷五》谓:“若不得于夫,不得于舅姑,忧怒郁闷,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积逆,遂成隐核……名曰乳岩。”《医学正传》谓:“乳岩……此症多生于忧郁积忿中年妇女。”历代医家在大量古籍中作了由于情志内伤致气机受阻、气血紊乱、经络痞涩、结滞乳中的记载,论述相当生动和丰富。

  • 乳腺瘢痕癌一例

    作者:曹志坚

    患者女,50岁.1993年3月行左乳房手术(乳腺小叶增生).术后第2年瘢痕即开始变粗大,并长出一暗红色小结节,逐渐增大,无痛感. 1998年9月因乳腺普查就诊.体检:左乳外上象限见长约8cm的粗大瘢痕,乳房向外侧明显皱缩变形,皮肤凹陷纠集,无破溃.瘢痕上有一肉红色乳头状外凸肿块,约2.0cm×1.8cm×0. 5cm,质硬,表面似草莓样凹凸不平,有轻挤压痛.其基底部与乳腺内3cm×2cm不规则肿块紧密相连,肿块质硬,边界不清,与胸壁粘连固定,无触痛.右乳(-),双侧腋淋巴结无肿大. 钼靶X线摄影: 左乳外上部内陷变形,外凸肿块皮下部分呈锥形.外上象限有一2cm×2cm不规则肿块,边缘不整,有毛刺,密度增高无钙化.其外缘与外凸肿块基底部呈"V"字形相连,分界不清.皮肤增厚,乳头向外侧偏斜、轻凹.X线诊断:左乳瘢痕癌(附图). 手术所见: 左乳内肿块2.5cm×1.7cm×1.0cm,其外侧瘢痕处纤维组织明显增生,致密,与肿块分界不清.术中冰冻切附图左乳MLO位外凸肿块(粗箭)约2cm,外上象限肿块2cm×2 cm(▲),密度增高无钙化,边缘不整,有毛刺.外凸肿块皮下部分与乳腺内肿块分界不清.弯曲粗条状影为乳房皮肤瘢痕.乳头偏斜,凹陷(细箭)

  • 妇女病普查结果分析

    作者:殷秀芳

    总结2509名育龄妇女妇女病普查结果,结合普查时对妇女的健康调查,分析妇科疾病的发病原因.

  • 高建东教授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经验

    作者:王新丽;高建东

    乳腺小叶增生是中青年女性的常见病.高建东教授抓住其“肿郁、气滞、血瘀、痰凝、热毒”的病机特点,以调理冲任、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法,在柴胡疏肝散的基础上加减自拟成方治疗,效果颇佳,值得临床借鉴.

  • 行气化瘀消痰法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31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玉伟

    目的:观察行气化瘀消痰法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1例乳腺小叶增生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乳癖消丸治疗,治疗组采用行气化瘀消痰法随症加减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4例,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治愈10例,总有效率90.00%.结论:行气化瘀消痰法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的疗效较好.

  • 早期乳腺癌的远红外线热图特征探讨

    作者:许涛;何惠娟;曾婉梅;杨明光;陈雨虹;筛大成;司徒锐

    目的 提出远红外热图早期发现乳癌的参考标准.方法 选出500例(1 000个)乳腺,月经正常的乳腺增生育龄妇女的乳腺红外热图(WP-95)与高频B超结合病理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①乳腺热图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以经后期为低反应期,经间、经前为高反应期.②乳腺小叶增生的热图,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动态变化.③经间、经前期是观察乳腺小叶增生热图的适当时候.④经后、绝经期是发现乳癌的佳期.⑤弧立的、非对称的、持久(月经各期)存在高温斑块应是乳癌的标识.而经间、经前及小叶增生出现的高温斑多呈左右对称的斑支形占90%以上.

  • 某冶炼厂女工工作相关疾病探讨

    作者:苗美荣;葛宪民;黄世文

    目的 探讨某冶炼厂女工的工作相关疾病.方法 对某冶炼厂361例女工的体格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按是否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将其分为接触组228例和对照组133例.并对标化率比进行计算,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再利用x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乳腺小叶增生标化率比的95%置信区间(95% CI)为[1.26,2.49].经x2检验,接触组不同年龄段乳腺小叶增生患病率21岁~组、31岁~组与41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接触组不同工龄段乳腺小叶增生的患病率比较,工龄1年~组、6年~组与工龄<1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1年~组、6年~组与与工龄>15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结论 冶炼厂有害因素接触可能是女职工乳腺小叶增生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乳腺小叶增生可能是冶炼厂接触有害因素女工的工作相关疾病,应予以重视.

  • 振腹疗法配合点穴治疗乳腺小叶增生36例疗效观察

    作者:曲云锋

    乳腺小叶增生是乳腺增生性疾病中为常见的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的增生性病变,是妇女常见的乳房疾病.可发生于青春期以后的任何年龄的妇女.病变是以腺体小叶和乳腺导管末梢扩张、增生和囊性改变为主的病理过程.它的发生和发展与卵巢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多由于孕激素分泌不足和雌激素相对或绝对过多,致使月经周期中乳腺组织的增生和复旧过程发生紊乱而罹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以月经来潮前5~7天,乳房胀满疼痛,月经来潮乳房胀痛缓解,乃至消失,待下次月经来潮前又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为特点.中医属于"乳癖"范畴.目前,对乳腺小叶增生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我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本病总结了一套以振腹为主,点穴为辅的推拿方法,疗效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 谢建谋主任医师针灸治疗妇科病疾病验案举隅

    作者:傅丽琴;谢建谋

    总结分析谢建谋主任临床上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痛经、不孕等妇科病的验案,探讨其治疗妇科疾病的思想,根据不同病证,辨证论治,灵活选穴配方,为临床上治疗妇科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 化瘀消癖汤治疗乳腺小叶增生62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筠;赵春艳;管文婷

    目的:观察自拟化瘀消癖汤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乳腺小叶增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子化瘀消癖汤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乳癖消治疗,疗程均为3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43.5%,对照组为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7%,对照组为77.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消癖汤治疗乳腺小叶增生具有较好的疗效.

  • 复方积雪草片联合西药对乳腺小叶增生患者ER、PR、抗原Ki-67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大为;吴丽娟

    目的:观察复方积雪草片联合西药对乳腺小叶增生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抗原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29例乳腺小叶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联合治疗组各43例,西药组给予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中药组给予复方积雪草片治疗,中西药联合治疗组给予复方积雪草片加枸橼酸他莫昔芬片治疗.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3组ER、PR、Ki-67的阳性率.结果:总有效率中西药联合治疗组为95.35%,高于西药组的79.07%和中药组的8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和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乳痛、乳房肿块、经期紊乱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中西药联合治疗组的3项指标值均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西药组的3项指标值和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ER、PR、Ki-67阳性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中西药联合治疗组各指标的阳性率均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各指标阳性率与中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积雪草片联合西药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疗效确切,能够降低ER、PR、Ki-67的阳性表达率.

  • 从病例谈对中医学理法的思考

    作者:李淑贤

    笔者在治疗1例乳腺小叶增生患者时几经曲折,由此深思临证时中医理法之处置,略有所得,体会如下.1 病案王某,女,52岁.患乳腺小叶增生20年,在当地医院检查确诊.长年服用乳癖消、逍遥丸及多种西药,服药初期略有效,但其后无变化,停药或生气后双侧乳房胀痛加重.3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初诊:患者双侧乳房胀痛,甚至难以沾衣,以左侧为剧,可扪及硬韧结块,边界清楚,推之可移,如握拳大.

  • 中药复方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麦镇江

    乳腺增生症临床上名称很多,如乳腺病、乳腺纤维囊性病、乳腺腺病、乳腺小叶增生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名为乳腺结构不良症,我国多数学者仍习用乳腺增生症之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该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在我国30岁以上妇女发病率占30%~50%,常见于30~50岁的妇女,有一定的致癌倾向[1].乳腺增生症临床多见而难治,加之其与乳腺癌的关系而倍受临床关注.本文报道中药复方治疗乳腺增生症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

  • 特发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1例

    作者:罗超;潘春球;武钢;周望梅;余壁湘;曾灿辉;王达

    患者,女,29岁,已婚,2011年9月出现右乳胀痛不适,当时未重视,10月症状加重,多次求治外院乳腺B超检查均提示:双乳腺小叶增生,右乳腺肿块性质待查.予口服抗增生药物治疗症状无缓解.2012年1月6日因右侧乳房胀痛求治我院,考虑乳腺增生,同月来我科复诊.体格检查:双侧乳腺形态、大小正常,乳头无凹陷,无橘皮样外观.双乳腺可扪及多处米粒大小肿块,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可.

  • 双侧乳癌并一侧大汗腺癌1例

    作者:韩帅;厉周;黄宗海;蔡寨;方素珍;李余发;余力

    患者女,65岁,因双侧乳腺肿块3月余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有两侧乳腺外上象限均可触及一约蚕豆样大小肿物,无压痛,局部皮温未升高,无局部皮肤凹陷等,无乳腺癌家族史,既往无乳腺疾病史.查体:双侧乳腺外上象限均可触及肿块,左侧外上象限距乳头约7 cm可触及一直径2.5 cm的肿块,右侧外上象限距乳头约5 cm可触及一直径为2 cm的肿块.双侧肿块均为质硬,无压痛,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不易推动,乳头无溢液,皮肤无桔皮样改变和局部凹陷,双侧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侧乳腺彩超示:双侧乳腺外上象限低回声肿块,考虑乳腺癌可能;双侧乳腺小叶增生;双侧腋窝多发低回声结节,考虑增大淋巴结,双侧腋下副乳腺.

  • 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疗效观察

    作者:喻其霞;陈彩萍;韩文兰;顾燕琴;郭文利;许锦华

    乳腺小叶增生为女性的一种良性疾病.国内报道 [1]其发病率为 10%左右,约占全部乳腺疾病 75%以上,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尤其不典型上皮增生者可癌变,所以临床对此病较为重视,治疗的方法也较多,我院 2002年 2月至 2004年 2月对 391例乳腺小叶增生患者进行了中西医对照治疗,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 乳腺癌乳腺小叶增生的自我鉴别

    作者:陈君雪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京、津、沪地区乳腺癌已成为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

  • 乳腺小叶增生的家庭治疗

    作者:潘文昭

    乳腺小叶增生又叫乳房纤维囊性增生症,一般多发生于中年妇女.症见乳房中肿块形如丸卵,边界清楚,质硬而光滑,活动好,经X线拍片等检查可确诊.

  • 要闻

    作者:

    近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公布“2012年教师年度体检报告”,报告显示,前来体检的教师中,七成存在各类健康问题。
      前来体检的女教师中,33.8%的人患乳腺小叶增生,除常见的妇科疾病外,该比例排在女教师患病比例的首位,年龄主要在30~45岁。值得注意的是,“骨量减少”去年成为体检报告常发疾病的第四位,而在过去这一问题大多被排在十位之后。骨量减少是指骨头中的钙、胶原等物质的缺失导致骨密度下降。西南医院专家表示,女教师频发乳腺疾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也包括自身因素。竞争激烈、压力大也是诱因之一,当人体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但没有很好的自我调节和释放压力,时间长了会抑制卵巢排卵,使孕酮减少,同时雌激素相对升高,导致乳腺小叶增生的出现。

195 条记录 7/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