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与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玛依努·玉苏甫;衣巴地古丽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室检查及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情况,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与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 DM 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患者20例为观察组,20例未合并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 DM 患者为单纯 DM 组,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血糖、血脂指标,FFA 及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年龄显著高于其他2组,单纯 DM 组和观察组 FPG、HbA1C、TG、TC、LDL-C 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清 FFA 高于单纯 DM 组(P <0.05),单纯 DM 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单纯 DM 组及观察组深呼吸心率差、Valsalva 指数及握拳舒张压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立卧位收缩压差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单纯 DM 组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FFA 与 HbA1C、FPG、TG、LDL-C 呈正相关,与HDL-C 呈负相关(r=0.72、0.63、0.40、0.51、-0.43,P <0.05)。FFA 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参数深呼吸心率差及 Valsalva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54、0.65,P <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与血糖、血脂及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存在密切关系。

  • 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与伏邪探析

    作者:方俪鹃;赵雪惠;刘晓可;富晓旭;周秀娟;李玲玲

    遗传因素是伏邪伏藏于机体的前提,肥胖、脂代谢紊乱是伏邪的重要组成部分,年龄、病程是伏邪从量变到质变形成有证可循的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必要条件.故对于易患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高危人群,要提早进行教育,饮食有节,劳逸结合;若已患上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即使病变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只要抓住伏邪这一核心,治疗上便可提纲挈领,化繁为简.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心电图改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高社干;杨建学;郭琳;齐义军;康存战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电图改变与临床治疗的关系.方法将52例合并心电图异常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对其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描记、分析,观察其改变.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心电图异常恢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源性心电图改变可能存在心肌损伤,并随着脑血管病的恢复而恢复;针对性扩冠、抗心律失常的治疗能有效地防治其发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韩霜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心血管病变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法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观察并记录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同时记录观察组各疾病类型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陈旧性心肌梗死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 <0.05)。结论心血管病变患者具有较高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引发心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高度重视。

  •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防治及康复进展

    作者:燕晓翔;吴继雄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因胰岛素分泌和/或缺陷引起的内分泌疾病,而心血管病变是威胁DM患者生命严重的因素,约70%以上DM患者死于心血管病变的各种并发症[1].流行病学资料表明,DM是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因而,目前对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包括控制血压、降低胆固醇、控制血糖以及戒烟和增加体力活动等[2-4].本文就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防治及康复进展作一综述.

  • 代谢性酸中毒对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影响及处理

    作者:张景红;陆春来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影响人类健康常见、重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检出率逐年升高.在我国,CKD患病率约为10%~13%,即有1亿以上的患病人群和200多万的尿毒症患者.肾脏作为人体调节酸碱平衡的重要器官,病变时会出现酸碱代谢紊乱.代谢性酸中毒是CKD的常见表现,CKD 2期即可出现肾小球滤过酸性代谢产物减少,发生磷酸根、硫酸根、乳酸、尿酸等固定酸的潴留.随着CKD病情的进展,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逐渐增多且逐步加重,几乎所有CKD 5期即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均发生酸中毒,血HCO3 -明显降低,pH值显著下降,阴离子间隙(aninon gap,AG)增大.近年研究发现,代谢性酸中毒是介导CKD进展的因素之一,对酸中毒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对于延缓CKD进展、降低CKD患者心血管病变(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的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微波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钱峰;李莉;徐志云;邹良建

    目的 研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心内膜微波消融术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效果.方法 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3例在二尖瓣手术中行心内膜微波消融治疗,另外33例设为对照组,单独行瓣膜手术.结果 微波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长于对照组(63.818±17.738 min vs 47.545±18.018 min;108.879±32.191 min vs 85.333±22.885 min.P均<0.05).术后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2.3±1.4年,微波组中24例(72.7%)维持窦性心律,对照组中5例(15.2%)为窦性心律,两组比较,P<0.05.术后6个月、2年,微波组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2年,微波组三尖瓣返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波消融治疗房颤安全、效果确切,可延缓术后左房内径变大及三尖瓣返流的进展.

  • 马凡综合征心血管病变的MRI诊断

    作者:朱培菊;白红利;周翔平;陈宪;缪竟陶

    目的研究马凡综合征(MS)心血管病变及其并发症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符合MS诊断标准的患者20例,行胸部MRI检查,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及梯度回波(GE)快速扫描序列。结果升主动脉瘤样扩张20例,其宽处位于升主动脉根部(窦部)18例(90%),范围从根部至升主动脉远段(弓前)常见(10例)。主动脉瓣环不同程度扩大(100%),MRI电影准确显示主动脉瓣返流。左心室增大20例(100%),其中心腔扩大伴心肌肥厚7例(35%),单纯心腔扩大12例(60%),仅心肌肥厚1例(5%)。主动脉夹层Ⅰ型5例,其中3例累及腹主动脉。肺淤血6例,胸腔积液7例,心包积液4例。肺动脉高压4例。左心房受压变扁14例。结论 MS的MRI征象具有特征性,可以准确判断心血管病理、病理生理及心功能状况,能代替心血管造影检查制定手术方案。

  • 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两种方案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华峰

    目的:评价单剂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的疗效.方法:将26例患者随机分为单剂组(15例)和多剂组(11例).单剂组给予丙种球蛋白2g*kg-1,一次静脉滴注;多剂组给予丙种球蛋白400 mg*kg-1*d-1,静脉滴注,连用5 d.两组都加用阿司匹林口服.结果:总发热时间单剂组(9.7±3.1) d,较多剂组(11.4±5.3) d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剂组EKG异常占10.7%,较多剂组24.8%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剂组冠状动脉损害占18.1%,较多剂组25.3%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单剂丙种球蛋白能有效地防治川崎病患儿的心血管病变.

  • 112例冠状动脉内造影和支架置入术治疗及护理

    作者:吴卫民;钟彩连;叶丽冰

    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造影和支架植入治疗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因其手术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只须局麻、恢复快、费用相对低、疗效立竿见影,是新型确诊和治疗心血管病变技术.我科自2010年8月到2011年6月对11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48例冠状动脉狭窄、梗塞病人进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经精心护理,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内容报告如下.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老年人心血管病变的影响

    作者:黄楠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对老年人心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将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6例,对照组为单纯高血压患者10例,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56%和44%;对照组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30%和20%,经检验,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血压和糖尿病病程对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有影响,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1.讨论:糖尿病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影响,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单独患高血压病组.

  • 2型糖尿病合并征指标检测进展

    作者:骆荣;尹建平

    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是指糖尿病患者合并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病变等的临床症状.因糖尿病合并症导致死亡的病例逐年增加,对其病变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确定该病的早日诊断和判断治疗效果的指标.

  • 川崎病非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研究进展

    作者:翁海美;项如莲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目前己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常见的病因.KD的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累及多脏器,包括心脏、脑、肝脏、胃肠道、肺、肾脏等.其中心血管病变常见也严重,未经治疗的冠状动脉损害(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占20%~25%左右,部分可形成冠状动脉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CAA),后期可发生冠状动脉狭窄或血栓形成,甚至导致心肌梗死,目前已引起临床广泛重视.但心血管外其他系统损害却未得到足够重视,特别在不完全KD,其往往以心血管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极易造成临床的误诊、漏诊,延误治疗,严重影响患儿预后.本文就KD非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作一综述.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与心血管疾病

    作者:王津京;魏枫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PPAR)-γ是配体依赖性的转录因子,分布于细胞核内与配体结合产生不同的生物学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PPAR-γ除与糖脂代谢相关外还与另一些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如胰岛素敏感性、血压调节、动脉粥样硬化,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病变与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关系

    作者:程芳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心血管病变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医院109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7例合并心血管病变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变组,62例未合并心血管病变患者作为未合并心血管病变组,选取同期医院体检正常者45例作为对照组,空腹静脉采血测定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T2DM合并心血管病变组、未合并心血管病变组HbAlc、空腹血糖均高于对照组(P<0.05),T2DM合并心血管病变组、未合并心血管病变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T2DM合并心血管病变组MPV、PDW、hs-CRP、Fbg、D-D明显高于未合并心血管病变组和对照组,PLT明显低于未合并心血管病变组和对照组(P<0.05),未合并心血管病变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MPV与PDW(r=0.358,P=0.023)、hs-CRP(r=0.327,P=0.028)、Fbg(r=0.396,P=0.018)、D-D(r=0.674,P=0.001)呈正相关关系,与PLT(r=-0.417,P=0.009)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病变与MPV密切相关.

  • 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变常见危险因素

    作者:周秀琴;钟国权;杨彩娴;王欢;李介华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心血管病变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100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50例,T2DM合并心血管病变组50例,记录病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围比(WHR),检测血清抵抗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血脂等指标.结果 与单纯T2DM组相比,T2DM合并心血管病变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血清抵抗素及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而BMI、WHR、FBG、GHbA1c及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收缩压、hs-CRP、舒张压及抵抗素为T2DM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48、1.326、1.305、1.103和1.096.结论 T2DM患者心血管病变与多种因素有关,动态监测危险因素并及时干预,可能有助于控制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 多时段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心血管病变转归的影响

    作者:钟立新;李必迅;吴森;满安;刘晓梅;甘文玉;余红

    目的:探讨多时段血糖控制对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治疗上的作用.方法:对76例确诊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每月多时段血糖监测及根据结果进行降糖药物调整使血糖稳定,观察2年.对照组为35例根据空腹及早餐后血糖监测调整降糖药物.所有病人定期检查血糖、血压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心电图、心脏B超、动态心电图(Holter)等.结果: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发生或发展情况经过秩和检验,两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时段血糖控制可延缓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并对心血管病变有改善作用.

  • 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或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患者血脂、血糖、血浆黏度、BMI、hs-CRP 的影响分析

    作者:谭业蕙;卢又瑛;崔星华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或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我院收入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FBG 和2hBG)、血脂(HDL、LDL)、全血黏度、人体质量指数(BMI)、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等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相关指标的数据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LDL、hs-CRP 及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 FBG、2hBG、hs-CRP 及血浆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同时可以调节患者血脂,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浆黏度,较好地控制了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心血管病变中作用的探讨

    作者:梁秀云

    目的探讨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在心血管病变时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乳胶增强试剂,定时动态散射比浊法,全定量检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58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33例及健康对照者30例的血清hs-CRP浓度,并进行比较.对ACS中的急性心肌梗死35例患者一周后进行血hs-CBP浓度复查,并将前后浓度进行比较.结果ACS组较SAP组及对照组血清中hs-CRP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SAP组较对照组血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24h)血hs-CRP浓度较心肌梗死(1周)hs-CRP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动态检测hs-CRP可作为临床心血管病变状况的监测指标之一.

  • 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与2型糖尿病关系探讨

    作者:温玉洁;姜友珍

    粘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AMs)是在细胞表面表达具有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糖蛋白.E-选择素(E-selectin)是粘附分子中选择素家族成员之一.它是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起始阶段的重要因子[1].近年不少研究表明:AMs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测定不同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浓度,探讨sE-selectin水平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

120 条记录 5/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