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向失败,逆向Cart技术完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1例

    作者:隋立有;周丽艳;曹刚;李中举;陈雪静;杨静玉;侯峰;刘晓明;梁大航

    本文分析1例正向导丝失败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给予逆向导丝技术治疗成功,介绍逆向导丝技术在CTO病变治疗中的作用。逆向导丝技术进行CTO病变治疗虽然有较高的成功率,但技术难度大,器械消耗多,因此,要求术者先把正向CTO的各种技术熟练掌握后,再尝试逆向导丝技术。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防治策略

    作者:张奇

    随着技术、经验及器械的发展,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成功率在近十年取得了迅速的提高[1].尽管经验的积累和技术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 CTO-PCI 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但与常规 PCI相比,CTO-PCI 操作更为复杂,技术学习曲线也相对更长,在这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高于常规 PCI 治疗.本文就CTO-PCI 治疗过程中常见严重并发症的防治策略做一讨论.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及评分系统

    作者:张颖;谷国强;崔炜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是富有挑战性及容易失败的一类冠脉病变,如何评估此类病变介入治疗的难度及预测成功率至关重要,本文就影响CTO介入治疗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及新的评分系统做一综述。对于30 min 内导丝通过病变的预测, J-CTO 积分系统的价值高, CT-RECTOR系统更优于 J-CTO 积分,但两者对于预测 CTO 终成功率的价值有限或不确定。CL-SCORE评分系统对终CTO手术成功率预测价值高。除此之外,不同冠脉血管病变、侧支循环的情况及手术者的技术均是预测CTO病变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冰

    目的 探讨分析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本组患者不同指引导管成功率,靶病变导丝通过率,微导管使用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本组患者人均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1.2处,人均置入支架1.3个,PIC成功率为72.46%,使用微导管的成功率为40.82%,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出现较大并发症.结论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和心肌缺血症状.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张学虎;何琳;贾绍斌;沙勇;张金莉;刘华;曾禺;冯婧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及其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加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 随访CTO患者272例,根据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A组共167例(非事件组)和B组共105例(事件组).分析其临床资料、冠脉病变程度及治疗情况并随访,用统计学方法 处理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B两组间,LDL-C、EF、Gensini评分、病变支数、闭塞支数及成功PC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条件Logist回归分析得出Gensini评分与发生心血管事件呈独立相关性(P=0.01).结论 Gensini评分对CTO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GuidezillaTM导管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应用观察

    作者:刘芳;杨兆瑞;丁春平

    目的:探讨GuidezillaTM导管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接受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1例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接受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经桡动脉入径介入治疗手术,术中常规应用6F指引导管,术中对导引导丝无法通过球囊或支架的情况均应用GuidezillaTM延长导管.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手术成功率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例患者应用GuidezillaTM延长导管,支架均可达到靶病变处,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均取得成功.随访期内,无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死亡、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等事件;1例患者在应用GuidezillaTM延长导管时发生心绞痛,1例出现导管嵌顿,及时进行处于和对症治疗后好转;无患者出现导丝所致冠脉穿孔和心脏压塞、急性支架内血栓等并发症.结论: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者行介入治疗时,当指引导管难以通过球囊或支架到达靶病变区时,GuidezillaTM延长导管可有效增强导管系统的支撑力,进而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球囊扩张微导管联合逆向导丝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探讨

    作者:李涛;陈永清;焦丕奇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微导管联合逆向导丝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单纯逆向导引钢丝技术,观察组则结合使用球囊扩张导管结合,逆向导引钢丝技术,比率两组患者术前造影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及造影剂剂量,平均使用导丝数及支架数,并统计两组发生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造影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使用的造影剂剂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使用导丝数及支架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发生局部小血肿和心包填塞的比率显著都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球囊扩张微导管联合逆向导丝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能显著提高手术操作效率,减少导丝数及支架数,提高手术安全性。

  • 应用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效果评价

    作者:赵雷;刘斌;赵佳怡;祝金明;王智慧;李淑梅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与传统方法经股动脉途径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探讨开通CTO病变新方法.方法:4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单支CTO病变患者,按患者意愿及经济情况分为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开通CTO病变组(试验组)及传统方法经股动脉开通CT0病变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差异.结果:试验组经桡动脉途径开通CTO病变23例,成功率87%,平均手术时间(1.2±0.4)h,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经股动脉开通CTO病变22例,成功率64%,平均手术时间(2.1士0.6)h,2例出现并发症,两组成功率和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Finecross微导管经桡动脉途径开通CTO病变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

  • 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围手术期心肌损伤预测因素分析

    作者:陆荣荣;葛雷;仲昕;瓦哈甫·马木提;吾麦尔江·克力木;葛均波;钱菊英

    目的:从临床、检验及影像学特点等方面,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eri-procedure myocardial injury,PMI)的预测因素分析.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介入中心专用数据库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临床诊断"冠心病"收入院的患者,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CTO病变患者134例.结果:研究入选134例2型糖尿病合并CTO病变患者,平均年龄(62.12±9.018)岁,其中男性占81.34%(109/134),PMI发生率为14.18%(19/134),根据是否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损伤分为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组(19人)和围手术期非心肌损伤组(115人).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间开口病变、钝性残端病变、扭曲病变、病变长度>20 mm、逆向导丝技术、反向CART技术、J-CTO积分均具有明显差异.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反向CART技术(OR 7.580,P<0.05)、病变长度>20 mm(OR 3.642,P<0.05)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CTO病变引起围手术期PMI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反向CART技术、病变长度>20 mm是2型糖尿病合并CTO病变发生PMI的独立预测因素.预知该类特殊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风险,对心脏不良事件进行评估,从而有助于治疗策略的选择.

  • 多排CT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玮;卜军;金叔宣;杜勇平;刘建平;何奔;王彬尧

    目的:探讨多排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技术(CTA)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进行过CTA检查的CTO患者.其中,介入治疗前进行CTA检查者11例;其余14例患者介入治疗前未进行CTA检查,在术后3d内完成CTA检查.结果:11例介入治疗前进行CTA检查的患者中,有8例(73%)介入手术成功.14例介入治疗前未进行CTA检查的患者PCI均失败.介入治疗成功者CTO病变局部平均CT密度值是324±58Hu,平均PCI操作时间是73±31min,介入治疗失败者CTO病变局部平均CT密度值是560±131Hu(P<0.01).平均PCI操作时间是120±41min(P<0.01).结论:CTO病变局部CT密度值有助于预测介入手术成功率.

  • 冠状动脉CT造影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CI治疗成败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燕;张松雨;刘江波;王琰淏;李钢;周晓铎;张晓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造影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冠脉介入治疗(PCI)成败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50例CTO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年龄的大小分为青中年组与老年组,其中≤60岁者共126例,纳入青中年组;>60岁者124例患者,纳入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的血管特征、介入治疗情况、手术成功率、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情况.结果 老年组三支病变及合并左主干病变支数多于青中年组(P<0.05).青中年组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病变多于老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靶血管迂曲和钙化发生率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P<0.05).老年组患者桡动脉入路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0.05),桡动脉+股动脉入路率显著低于中青年组(P<0.05).指引导管直径、逆向导丝技术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青中年组患者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高于术前(P<0.05).手术前老年组患者LVEDD显著高于术后(P<0.05),LVEF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LVEF高于青中年组(P<0.05).术后,青中年组LVEDD高于老年组(P<0.05),LVEDD与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CT造影可提高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CI治疗成功率,明确病变部位,指导穿刺.

  • 吴伟运用清热活血法干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支架术后经验

    作者:金政;许书嘉;褚庆民;魏伟超;李荣;吴辉

    探讨吴伟教授运用清热活血法干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介入术后的经验.吴伟教授认为介入术后患者体质与病机基本不变,但导丝扎穿斑块及球囊扩张对血管均是一种损伤,可加重局部的炎症.这种炎症病变在体内“燃烧”,局部表现为“火热”,故提出“热毒血瘀”是CTO病变主要病机,清热活血法应贯穿治疗的始终.清热活血方主要由黄芩、毛冬青、丹参、赤芍、川芎、红花等组成.吴伟教授运用清热活血法干预CTO病变术后,可减少CTO病变术后并发症及再狭窄、再闭塞,改善远期预后.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后左室功能变化与存活心肌的研究

    作者:姜春玉;杨钰;王艳丽

    目的:探讨SDDSE检测存活心肌的可行性,CTO病变行PCI后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43例经CAG证实为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并拟行PCI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于PCI术前及PCI术后6个月分别行UCG检查测定左室容积及心功能参数,及应用SDDSE检测存活心肌节段数,分析上述指标术前及术后的变化.结果:CTO病变行PCI治疗后患者LVESV降低,LVEDV、LVEF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UCG检出337个运动异常节段心肌,经SDDSE检测存活心肌节段228个节段,非存活心肌109个节段,PCI术后6个月证实存活心肌269个节段,非存活心肌68个节段.SDDSE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80.67%,特异性83.82%,阳性检出率95.18%,阴性检出率52.29%.结论:CTO病变行PCI治疗后明显改善了心功能,并挽救了许多存活心肌.SDDSE能有效有检测出存活心肌细胞,对PCI治疗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陈功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total occlusion,CTO)是当前冠脉介入热点之一,成功的CTO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以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左室功能;减少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需要.随着新的理念,策略及器械的改进,PCI开通CTO病变成功率逐渐提高,并发症相对减少.本文将对PCI开通CTO病变意义及介入技术热点作一综述.

  • 支架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应用进展

    作者:苏波;孙耀文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在冠心病人群患病率高,介入治疗能改善左室功能、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长期生存;但存在高再狭窄、再闭塞风险.金属支架较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明显改观,仍有难以接受的高再狭窄、再闭塞率.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将再狭窄、再闭塞风险降低至可接受范围同时,改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亦有明显优势;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取得更近一步的优势.生物可吸收支架治疗CTO降低再狭窄、再闭塞风险,同时骨架与涂层能被完全吸收而让其获得独特优势;药物球囊治疗CTO能获得良好耐受,无支架介入治疗CTO成为可能.

  • 对比剂在CTO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作者:于建才;宋志远;刘天琳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技术的发展,含碘对比荆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性也日益受到关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约占全部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病例的1/3,被称为PCI“未被攻破的后堡垒”.由于CTO病变PCI用时较长,对比裁用量大,由此导致的对比剂相关并发症风险明显高于非CTO病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CTO病变介入治疗的总体效果.因此,对比剂的合理应用是CTO病变介入治疗的重要考量.现通过结合临床、查阅文献,探讨对比剂在CTO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希望对CTO病变中对比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运重建的必要性及其介入治疗进展

    作者:张建刚;杨金潼(综述);徐泽升(审校)

    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器械的不断改进,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取得了明显的提高,但针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是否必须治疗,采用如何的介入治疗策略,至今,仍未能达成统一,故现对目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是否必要治疗及目前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进展做一综述。

  •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CI术后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护理

    作者:梁婷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PCI术后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护理体会.方法我科对46例CTO患者行PCI治疗,术前予心理护理及风险评分,术后均给予水化治疗,并对其并发症及潜在的并发症进行护理.结果 46例患者中无一例因大剂量造影剂出现造影剂肾病,均痊愈出院.结论 通过良好的护理干预及术后加强水化治疗可预防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 介入治疗冠脉完全闭塞病变影响因素的分析

    作者:张学虎;张红岩;贾绍斌;余秉东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特点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影响.方法 对300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变特征和PCI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闭塞病变类型为功能性及绝对性、长度≤15mm和>15mm、有开口和无开口及断端为鼠尾状和刀切状,以上各组内PCI成功率分别为90.1%和76.3%、85.2%和72.1%、88.3%和80%、84.2%和55%(P<0.05);闭塞病变的位置、闭塞时间、有无桥血管、有无分支发出、有无钙化、远端有无显影及血管有无迂曲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塞病变类型、长度、有无开口及断端的形状是成功PCI的影响因素.

  •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效果观察

    作者:刘士超

    目的 研究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的疗效.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6例CT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分析PCI成功率、双侧造影有效率、微导管使用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经桡动脉行PCI治疗,PCI成功率为72.73%(48/66);使用微导管成功率较未使用者高,双侧造影成功率较非双侧造影高(P<0.05);经桡动脉行PCI治疗术后3、6、12个月LVEF呈逐渐上升趋势,较术前升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6.06%(4/66).结论 对CTO患者采取经桡动脉PCI治疗成功率高,术中采用微导管及双侧造影可明显提高成功率,还可有效改善心功能,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