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结合健康体检探索护理干预在社区失独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朱慧;黄凯;奚齐红

    目的:结合体检,对失独者进行健康管理,给予更多的关怀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方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对失独者进行健康体检,根据体检结果,做出相应的健康评估、干预及干预效果的评价,探索失独者健康管理.结果:在此组人群中对血压、血糖、高尿酸血症要更加关注,心电图T波改变、心律失常要随访,对脂肪肝要加强生活方式干预,粪潜血需复查或进一步检查.结论:对重点人群进行健康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服务内容,需要积极探索,提高失独者生活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 失独者应对状况的探索性潜在类别分析

    作者:罗媛慧;王安妮;姚抒予;张雯;张静平;黎志华

    目的:了解失独者应对状况的分类特点,并探讨各类别在年龄、性别、养老保险等人口学变量上的分布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177例失独者,其中男66例,女111例,包含43对夫妻,年龄在(49~ 83)岁之间,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估应对状况,进一步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对不同类别在性别、年龄、养老保险等人口学变量上的分布差异进行检验.结果:失独者的应对状况可以分为“寻求支持型应对”(52.9%)、“自我调节型应对”(6.2%)、“缺乏应对”(40.9%)三个潜在类别.不同类别的失独者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上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缺乏应对组相比,良好应对组(“寻求支持型应对”和“自我调节型应对”)中有养老保险者所占比例较高(79.2%vs.63.4%,P<0.05);更多的失独者主要收入来源于自己劳动或退休金(90.6% vs.76.1%,P<0.01);医保为新农合者所占比例较低(6.6% vs.22.5%,P<0.01).结论:失独者的应对状况可以分为寻求支持型应对,自我调节型应对,缺乏应对三类;不同类别的失独者在部分人口学变量的分布上存在差异,应当根据影响应对的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提高失独者的应对状况.

  • 失独者抑郁症状的分布特征及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作者:张雯;王安妮;姚抒予;罗媛慧;张静平;黎志华

    目的:了解失独者抑郁症状的分布特征和与心理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219名失独者,其中男82人,女137人,年龄49~ 83岁,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其抑郁状况和心理弹性水平,其中抑郁程度指数(得分/80)>0.50为有抑郁,比较失独者抑郁严重程度的在年龄、性别、有无配偶、受教育程度、人均月收入上的分布差异,以及失独者抑郁特异性症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结果:失独者的72.1%存在抑郁,轻、中度抑郁为63.5%,重度抑郁为8.7%.男性重度抑郁比例为4.9%,低于女性10.9% (X2=2.386,P<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无配偶(0R=0.44,95%CI:-1.48~-0.15)、较低的受教育程度(0R=2.07,95%CI:0.11 ~1.35)、较低的收入(OR =4.21,95% CI:0.48-2.40;OR =2.18,95% CI:0.10-1.50)的失独者抑郁程度较重.失独者CD-RISC的韧性、力量、乐观维度得分和总分均与抑郁得分呈负相关(r=-0.16~-0.58,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失独者中常见有抑郁症状,且与较低心理弹性水平相关.

  • 2016年宝鸡市失独者孤独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郭智慧;田婧

    目的 了解宝鸡市失独者的孤独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失独者孤独感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宝鸡市249名失独者作为分析对象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失独者中有孤独感的为1 14人,占总数的45.78%.小学文化程度失独者孤独感得分(47.38±12.30)高于初中、高中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F=3.44,P<0.05).其中,性格内向、无知心朋友、家庭和睦一般及从不参加社交活动的失独者孤独感分值高于对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归分析发现参加社交活动和有无朋友对失独者孤独感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宝鸡市失独者孤独感总体情况令人担忧,可以通过多参加社交活动和结交朋友帮助失独者摆脱孤独.

  • 2016年宝鸡市失独者心理健康水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郭智慧;段晓鹏;韩志红;郭宇鹏

    目的 了解2016年宝鸡市失独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宝鸡市3个县区的249名失独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和简易心理状况评定量表Kessler 10 (K10)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在调查的249名失独者中,51%以上失独者患心理疾患的危险性较高,其K10平均值为(24.37±9.92).影响失独者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一般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自评状况等.失独年限与心理健康状况呈现“U”字型特点.结论 失独老人心理健康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宝鸡市失独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待提高.

  • 失独者抑郁症状的潜在类别分析

    作者:张雯;王安妮;罗媛慧;姚抒予;张静平;黎志华

    目的:对失独者抑郁症状进行潜在类别分析,了解失独者抑郁症状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人口学特征对潜在类别的影响。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9月—2015年12月对长沙市249例失独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失独者的抑郁状况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分析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所在地对潜在类别的影响。结果共发放问卷249份,剔除30份未作答问卷,回收219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8.0%。本研究探索了1~5个潜在类别模型,随着分类数逐渐增加,AIC、BIC、aBIC 不断减少,Entropy 在4个类别时已大,但是 LMR 不显著,且 BIC 增大,因此,3个类别的分类模型为合理,其中 C1、C2、C3的类别概率分别为0.428、0.305、0.267。根据 C1、C2、C3在 SDS 20个条目上的条件概率,将其分别命名为高抑郁组(42.9%)、生理-悲观组(31.5%)、低抑郁乐观组(25.6%)。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对潜在类别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家庭所在地对潜在类别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失独者的抑郁症状有明显分类特征,可以分为 3个潜在类别,分别为高抑郁、生理-悲观、低抑郁乐观,且家庭所在地可影响潜在类别。

  • 中国失独者养老困境及对策

    作者:任慧霞;李红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不可否认,该政策将社会抚养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社会发展大有裨益.在政策影响下,涌现出一大批独生子女家庭,形成了独特的"8421"结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确定风险亦在增多,疾病、灾害、车祸、犯罪等意外事件大大增加了独生子女伤残和死亡的概率,使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名副其实的风险家庭.我们把独生子女死亡,又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家庭称为失独家庭.

    关键词: 失独者 养老困境
  • 失独中老年人生活体验的质性研究

    作者:章志伟;戚铁宁;徐英;张庚华;黄淑珍;曾玉

    目的 深入了解南昌市失独中老年人的真实生活体验,以期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5-9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南昌市15名失独中老年人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现场录音,借助QSR Nvivo9.2软件,根据Colaizzi的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南昌市失独中老年人生活体验可归纳为2个类属8个主题,类属一:正性体验,即心理韧性-相互倾诉-同伴教育-抱团取暖;类属二:负性体验,即悲伤-绝望,孤独感-思念孩子,隔离自己-逃避现实,强烈的自责感,担心医疗-养老等.结论 失独中老年人的生活体验以负性体验为主,医护人员及社会广大力量可根据失独者个人特点帮助其应对负性体验,并给予正向激励,激发其心理韧性,克服负性体验及各种困难,不断地朝着积极方向发展,从而回归-融入社会.

  • 失独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杭荣华;陶金花;张文嘉;董亚歌;张雪娇

    目的:研究失独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90项症状清单( 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SCS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对186名失独者(研究组)和200名非失独者(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组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消极应对分高于对照组,积极应对、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利用度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失独者的SCL-90总分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与婚姻及居住状态、宗教信仰、再生育意愿、积极应对、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自我效能呈负相关( P<0.05或P<0.01);积极应对、婚姻居住情况、宗教对心理健康有正向预测作用,消极应对对心理健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失独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失独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当前婚姻状态、宗教信仰、再生育可能、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等存在一定的关系;应对方式对失独者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自我效能感在失独者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姚抒予;王安妮;张雯;罗媛慧;张静平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失独者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SES)和Campbell幸福感指数量表( IWB)对206名失独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①失独者在社会支持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上的得分分别为(31.78±8.18)分,(24.12±0.67)分,(8.38±3.05)分。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失独者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总分及其三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得分正相关( r=0.542,0.332,0.214,0.332,0.216,均P<0.05)。③通过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失独者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χ2/ df=1.986,GFI=0.985,AGFI=0.942,RMSEA=0.069),中介贡献率为16.08%。结论社会支持直接和间接可影响失独者的主观幸福感,自我效能感在失独者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 失独者自杀观念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作者:孙忠国;李吉柱;王立钢;殷松;马晓佳

    目的 探讨失独者的自杀观念与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青岛市区320名失独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青岛市失独者自杀观念的现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探讨自杀观念的影响因素.结果 失独者的高自杀风险率为45.0%.失独组自杀观念[(8.94±3.99)分]、社会支持[(29.97±9.15)分]、生活质量[(124.18±31.24)分]均低于对照组[(4.87±2.32)分,(35.50±9.33)分,(139.46±37.80)分;t=1.997~ 15.009,P<0.05].失独者自杀观念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分、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121-0.270,P<0.01或P<0.05);一年内自杀观念因子分与物质生活因子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135,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生活质量总分是影响失独者自杀观念的主要因素(t=-3.251 ~ 3.160,P<0.01或P<0.05).结论 失独者具有较高的自杀风险,其自杀观念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状况呈显著负相关,受年龄、婚姻状况、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等多因素影响,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少,生活质量越差,自杀风险越高.

  • 失独者宗教应对的质性研究

    作者:何丽;王建平

    目的:研究中国失独者丧子后宗教应对的表现.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5名有宗教信仰的失独母亲(3名佛教徒,2名基督徒)进行深度访谈,并收集实物资料,采用解释现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失独者的宗教应对主要表现以下五个方面:死亡归因、智慧领悟、来世探索、仪式运用、宗教团体的支持.结论:失独者在丧子后会采用宗教应对,宗教是失独者哀伤平复历程中的积极资源.研究失独者宗教应对对于失独者的哀伤辅导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自我概念对失独者延长哀伤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作者:张宇迪;贾晓明

    目的:考察自传体记忆的功能在失独者的自我概念和延长哀伤之间的中介效应,以及该中介效应是否受到依恋安全性和不安全性的调节.方法:采用中国成年人一般自我概念量表、生活经历回想问卷、成人依恋问卷和延长哀伤问卷对105名失独者进行调查.结果:①自传体记忆的功能在失独者的自我概念和延长哀伤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②依恋不安全性能调节上述中介过程,对依恋不安全性得分较高的失独者来说,自传体记忆功能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对依恋不安全性得分较低的失独者来说,自传体记忆的功能起完全中介效应.③依恋安全性对上述中介过程不发挥调节效应.结论:较高的依恋不安全性具有“破坏作用”,能够阻止失独者自我概念对自传体记忆功能的激活,使得自传体记忆功能的中介作用失效.

  • 失独者心理弹性的潜在类别及其抑郁差异比较

    作者:王安妮;张雯;姚抒予;罗媛慧;黎志华;张静平

    目的:了解失独者心理弹性的分类特点及不同类别间抑郁差异.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湖南省185名失独者进行入户调查.结果:①失独者的心理弹性可以分为3个潜在类别,分别为韧性-力量组(42.2%),一般弹性组(35.7%)和低韧性组(22.1%).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在韧性-力量组(OR=0.96)和一般弹性组(OR=0.77)所占比例更大,女性在低韧性组所占比例更大;城市或城镇失独者在韧性-力量组(OR=1.76)、一般弹性组(OR=2.47)所占比例更大;<60岁的失独者在在韧性-力量组(OR=0.79)、一般弹性组(OR=0.82)所占比例更大.③韧性-力量组抑郁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F=38.601,P=0.000),一般弹性组和低韧性组之间抑郁得分的差异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失独者的心理弹性有明显分类特征,不同潜在类别中性别、家庭所在地、年龄组有着不同分布.应及时关注和干预低韧性的、居住在农村、老龄的失独父母,以改善其抑郁情绪.

  • 基于社区的自助式国画学习小组对失独者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

    作者:尹若月;修代明;何丽

    目的:本研究意在探究自助式的国画学习小组对提升失独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具体体现及其疗效因子.方法:在北京招募有独生子女去世经历的父母26人,在社区为他们开展为期半年的国画学习小组活动.活动结束后,20位参加学习的失独父母自愿接受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对访谈内容进行质性分析.结果:国画学习小组对失独者的帮助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改善生理症状;体验积极情绪;调整负面情绪;提升认知能力;调节不合理信念以及重获生命意义.具体的疗效因子为:艺术实践需要专注沉思;艺术审美带来积极体验;艺术创作帮助情绪表达;文化内涵促进人生感悟;学习成果提高自我认同;自助小组促进人际互动;社会支持增加复原力量.结论:基于社区的自助式国画学习小组形式能够提升失独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可推广的价值.

  • 心理咨询对失独者抑郁症状和孤独感的疗效观察

    作者:杭荣华;陶金花;吴明飞;张雪娇;董亚歌

    目的:考查心理咨询对失独者抑郁和孤独感的疗效及不同咨询方式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207名失独者,按自愿原则选取48名中度抑郁者(SDS标准分=63-72)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网络咨询组(网询组)、面对面咨询组(面询组)和对照组,每组16名.网询组和面询组接受心理咨询,每周1次,共10周.各组在干预前后接受SDS和孤独量表(UCLA)评定.结果:①网询组和面询组SDS(45.23±9.10和47.58±9.32)和UCLA(37.56±6.86和31.93±5.82)后测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1.45±6.15和50.38±7.86),而且后测分显著低于前测分(P<0.001);②面询组UCLA减分值(19.27±8.39)和减分率(36.56±12.91)显著大于网询组(11.25±6.99和22.61±13.61),SDS减分值和减分率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1).结论:心理咨询能有效改善失独者的抑郁症状和孤独感,面对面咨询改善孤独感的效果优于网路咨询.

  • 失独者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抑郁情绪间的中介作用

    作者:张雯;王安妮;郭玉芳;姚抒予;罗媛慧;张静平

    目的:探讨失独者社会支持与抑郁情绪间的关系及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抑郁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214名失独者,其中男80人,女134人,年龄49~83岁,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测量失独者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抑郁水平.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t=2.85,P<0.05)、有无配偶(t=5.62,P<0.05)、家庭所在地不同(t=3.95,P<0.05)、人均月收入不同(F=3.48,P<0.05)的失独者社会支持得分不同;人均月收入不同的失独者,自我效能感得分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46,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失独者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得分呈正相关(r=0.26,P<0.01),失独者自我效能感(r=-0.59,P<0.01)和社会支持(r=-0.31,P<0.01)与抑郁得分均呈负相关.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失独者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抑郁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年龄<60岁、有配偶、人均月收入高及农村的失独者社会支持水平较高,人均月收入高的失独者自我效能感较高.社会支持既可以直接预测失独者抑郁情绪,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失独者抑郁情绪.社区工作人员在对失独者这一特殊人群进行心理护理时,可以从改变其认知,提升自我效能感方面着手.

  • 失独者的心理反应、应对策略和社会支持研究进展

    作者:杭荣华

    失独家庭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失独者的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其心身健康和社会功能,间接影响家庭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笔者从失独者的概念及我国失独家庭的现状、失独者的心理困境、应对策略和社会支持的特点,阐述了关于失独者心理反应、应对策略和社会支持方面的研究状况和进展,以期为失独者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 失独者抑郁症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赵新民;谢聪;倪小玲;李晓菊;吴胜;王小娜;曾真

    目的 探究失独者人群的抑郁症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失独者841名和对照组人群674名,比较两组人群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和失独者抑郁严重程度在人口学特征的分布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 失独者组与对照组人群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失独年限和有无躯体疾病相关;文化程度低、有躯体疾病和收入水平分组居中的失独者患轻至中度抑郁占比显著高于其他组别;收入水平低、年龄在60岁及以下和文化水平高的失独者存在重度抑郁的比例相对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对失独者抑郁发病的影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失独者抑郁症状特点与其人口学特征相关.

  • 失独者心理干预人员规范化培训研究

    作者:唐红;孙学礼;董再全;袁茵;周静;冯钰淑;丁强

    目的:研究失独者心理干预人员规范化培训方法,提高失独者心理干预人员相关知识水平与技能,提升其工作热情与信心。方法:对失独者心理干预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并对培训的各步骤进行规范化研究及效果检测。结果:失独者心理干预人员对培训内容适用性和培训技巧反映良好,对培训的总体满意度99.63%。培训使失独者心理干预人员对失独家庭提供帮助的意愿明显增高(P<0.01),对工作的信心显著增强(P<0.01)。结论:对失独者心理干预人员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普适性的培训可提升其提供心理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满足失独家庭的心理需求,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