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钙网蛋白介导的凋亡在早期先兆流产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邓小月;柳长柏;熊焱强;秦琪;李志英

    目的 探讨不同表达水平的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与先兆流产的关系.方法 ①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和qPCR检测早期正常妊娠(n=35,均因非意愿妊娠而要求人工流产)及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人工流产后的蜕膜和绒毛组织中CRT蛋白及mRNA的表达.②分别转染合成并经检测的质粒mEmerald-CRT与CRT-siRNA至BeWo细胞中,检测CRT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可见CRT阳性信号定位于绒毛两层滋养层细胞的胞质和胞膜上,先兆流产组染色比正常早孕组深、面积大;qPCR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CRT表达量在先兆流产组明显高于正常早孕组,先兆流产组中mRNA表达量为正常早孕组的1.2倍(P<0.05).qPCR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CRT与Caspase-3表达量在质粒(mEmerald-CRT)转染组高于对照组,质粒转染组中CRT及Caspase-3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3.5倍与2倍(P<0.05),在si-RNA组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中CRT及Caspase-3的表达量分别si-RNA组的5倍与2倍.结论 早期先兆流产的发生可能与CRT在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高表达并介导凋亡相关.

  • 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PAI-14G/5G多态性和uPA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杨玲竹;瞿小玲;李亚敏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4G/5G多态性和纤溶酶原激活剂(uPA)与自然流产的关系及其在妊娠中的作用.方法:正常早孕(对照组)人工流产和自然流产(实验组)稽留流产的绒毛组织各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绒毛组织中PAI-1和uPA蛋白表达情况,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法检测PAI-14G/5G多态性的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uPA mRNA表达情况.结果:① PAI-1蛋白主要在绒毛组织的滋养细胞质中表达,其表达对照组低于实验组(P<0.05).uPA与PAI-1蛋白在细胞中分布一致,其表达水平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②PAI-14G/4G基因型和4G等位基因表达水平对照组低于实验组(P<0.05),uPA mRNA表达水平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③PAI-1和uPA蛋白在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9).结论:PAI-14G/5G多态性和uPA异常表达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 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组织Notch/Snail/E-钙黏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钱金凤;陶祥;黄紫蓉

    目的:初步探讨米非司酮抗早孕的作用机制和Notch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TR-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中及不同剂量米非司酮作用后绒毛组织中Notch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分子Notch-1、Snail、E-钙黏素(E-cadhefin)在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米非司酮对旱孕绒毛组织的作用以200 mg组(D组)为显著,Notch-1、Snail基因以及E-钙黏素蛋白表达较对照组(A组)、100 mg组(B组)、150 mg组(C组)作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Notch-1mRNA、Snail蛋白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基因及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抗早孕机制可能和Notch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 缺氧诱导因子(HIF)-1a在稽留流产、患者绒毛中的表达

    作者:米春梅;周昌菊;薛敏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稽留流产中的作用.方法:经B超及β-hCG动态监测证实为稽留流产患者50例,其中不明原因组30例,有原因组20例;根据胚胎停止发育后稽留宫内时间不同又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为胚胎停止发育≤2周、3-4周和≥5周.选取同时期经B超证实为活胎,因非意愿妊娠在门诊要求行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各组绒毛组织中HIF-1a的表达.结果:HIF-1a的表达主要位于绒毛滋养细胞胞浆和胞核:与正常早孕妇女绒毛组织相比较,稽留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HIF-1α表达明显降低(P<0.05):但A、B、C组间HIF-1α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IF-1α在绒毛组织中的低表达可能是导致稽留流产的原因之一.

  •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OCS3)在先兆流产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邢长英;归绥琪

    目的:初步探讨早孕母胎界面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OCS3)的作用.方法:26例妊娠35-49 d先兆流产患者,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免疫组化法检测绒毛、蜕膜组织SOCS3的表达,并以30例正常早孕者作对照.结果:①绒毛、蜕膜组织均表达SOCS3,但先兆流产组SOCS3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绒毛中的SOCS3表达于滋养细胞和绒毛间质,蜕膜中的SOCS3主要位于蜕膜腺体及间质细胞,二组SOCS3表达定位一致.结论:母胎界面SOCS3可能在早期妊娠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先兆流产的发生、发展有关.

  • 三苯氧胺联合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对早孕绒毛VEGF、TGF-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万虹;刘宏伟;席娜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联合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缩短流产后出血时间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非意愿妊娠49 d内要求药物流产的宫内早孕妇女50例随机分成,米非司酮+三苯氧胺组(A组):给予三苯氧胺120mg联合米非司酮150 mg配伍米索前列醇600 μg;米非司酮组(B组):将三苯氧胺换成安慰剂余同A组.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内自然排出绒毛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用Image-Pro Plus 4.5图像分析软件测定VEGF、TGF-β1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值,并以21例负压吸宫流产绒毛组织为对照组(C组).结果:VEGF蛋白在全部合体滋养细胞、细胞滋养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间质细胞大部分表达;TGF-β1蛋白在大部分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表达,间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少量表达.A、B、C组绒毛VEGF、TGF-β1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值依次升高,VEGF IOD值分别为:33452.49±10666.87、42436.74±12 979.98和53 954.56±15 946.22,TGF-β1IOD值分别为:29 823.02±12 357.60、40 880.01±18022.13和59 915.28±19219.37,两两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米非司酮抑制VEGF、TGF-β1在绒毛组织的表达可能是其抗早孕机理之一,而三苯氧胺可进一步加强米非司酮的这一作用,这可能是其缩短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的机制之一.

  • Galectin-1基因在人孕早期绒毛和蜕膜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孔紫靖;胡丽芳;李允光;刘雪梅;钟刚

    目的:探讨早孕绒毛和蜕膜组织中Galectin-1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胚胎发育和胎盘形成的关系.方法:对70例非意愿妊娠的6-12周正常早孕行人工流产者,按孕周分为7组,每组10例.收集其绒毛和蜕膜组织,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alect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整个孕早期绒毛组织中都有Galectin-1 mRNA的表达,孕6周表达低,随孕周增加而逐渐增高,孕12周高,Galectin-1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趋势一致;其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与绒毛组织中类似.结论:Galectin-1 mRNA和蛋白在早孕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均随孕周增加而增高,提示该基因在早孕期胎盘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米非司酮对早孕蜕膜与绒毛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表达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作者:金莉萍;邵敬於;李大金;郑颂国;吴学浙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对早孕蜕膜和绒毛中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表达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探讨米非司酮对母-胎界面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正常和服用米非司酮100 mg后的人早孕蜕膜和绒毛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受体(TGF-β1R)的基因表达;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米非司酮应用前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服药组蜕膜中TGFβ1及受体的基因表达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服药组绒毛中TGFβ1及受体的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服药后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服药前(P<0.05).结论:米非司酮抗早孕作用是多环节的,可能通过多种机理协同参与促进流产的发生.其中,米非司酮通过降调节蜕膜中TGF-β1与TGF-β1R的转录,提高血清TNF-α的水平,从母-胎界面局部至外周,使免疫刺激和抑制失调,导致母体对胚胎排斥而不利于妊娠的维持.

  • 米非司酮终止妊娠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倩;王健;孙兆贵

    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是国际上第一个上市的用于终止妊娠的药物,不仅已被临床用于终止早期和中期妊娠,而且在终止中晚期妊娠方面也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通过综述有关文献得出,作为孕激素受体和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影响母-胎界面局部的免疫细胞分化和功能,蜕膜和绒毛细胞外基质重构,母-胎界面各种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诱发母-胎界面免疫耐受状态失衡,作为导致妊娠终止的主要机制.另外,米非司酮还通过影响子宫颈结缔组织分解和子宫平滑肌收缩等方式阻止妊娠.借助动物模型和临床数据,全面解析米非司酮的作用机制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 正常妊娠滋养层组织中Lin28B表达变化的研究

    作者:杨小梅;高媛;王春晖;葛红;乔宠

    目的:探讨Lin28B在正常妊娠不同阶段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正常早期妊娠者(孕早期组),包括20例妊娠5~7+6周(孕早A组)和20例妊娠8~12+2周(孕早B组),15例孕17~27周(孕中期组),以及20例孕37~41周(孕晚期组),共75例正常孕妇的绒毛和胎盘组织.采用RT-qPCR、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胎盘组织Lin28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差异及细胞定位.结果:①在正常妊娠不同时期的滋养层组织中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中均可检测到Lin28B蛋白的表达.②Lin28B mRNA表达量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孕A组高,随着孕周进展逐渐下降,至孕晚期达低水平.③正常妊娠不同时期的滋养层组织中Lin28B蛋白表达呈现为随着孕周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趋势.结论:Lin28B在正常妊娠进展过程中表达下调,提示其可能参与了滋养细胞的增殖和浸润及胎盘的发育.

  • 抑癌基因PTEN和抗氧化蛋白Peroxiredoxin Ⅱ在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玲竹;高萃;瞿小玲

    目的:分析并探讨绒毛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和抗氧化蛋白Peroxiredoxin Ⅱ (Prx2)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EN和Prx2蛋白及mRNA在30例自然流产患者(实验组)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并以同期非意愿妊娠要求人工流产的30例正常妊娠患者为对照组.结果:①实验组绒毛组织中PTEN和Prx2蛋白阳性表达率(70.0%,36.7%)明显低于对照组(93.3%,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绒毛组织中PTEN和Prx2 mRNA的表达(0.059±0.010,0.222±0.029)明显低于对照组(0.929±0.100,1.131±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和Prx2在自然流产患者绒毛组织中表达明显下降,说明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 辅助生殖和自然妊娠中早期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研究

    作者:吴彤华;尹彪;朱元昌;李观贵;林奇;伍慧丽;曾勇;彭月婷;宋成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与早期流产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关系.方法:通过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对145例ART妊娠和36例自然妊娠孕早期自然流产的绒毛组织进行染色体数目检测,分析流产胚胎的染色体异常情况,比较不同受孕方式、受精方式、移植新鲜/冷冻胚胎妊娠后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率.结果:所有早期自然流产绒毛标本染色体总异常率为66.85%(121/181),以常染色体三体为主,非整倍体涉及除1号染色体以外所有染色体,以16号染色体多见.流产胚胎非整倍体发生率在自然妊娠组与ART组间(66.67% vs 66.90%,P=1.000)、新鲜胚胎移植组与冷冻胚胎移植组间(65.91% vs 68.42%,P=0.857)均无统计学差异,体外受精(IVF)组略高于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组,但无统计学差异(73.26% vs 57.63%,P=0.072).结论: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是自然流产的主要病因,ART包括ICSI和冻融胚胎均没有增加胎儿非整倍体发生率.

  •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表达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作者:徐楗荧;杨桂艳;刘彦;鹿榕

    目的:探讨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s,RSA)患者血清及滋养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表达与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RSA患者血清及绒毛组织中SDF-1 mRNA的表达(n=36),同期选取因非意愿妊娠7~9周行人工流产患者的血清及绒毛(n=36)作为对照组.结果:RSA患者血清及滋养细胞中SDF-1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SA患者SDF-1蛋白及mRNA低表达与流产发生关系密切.

  • 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绒毛蜕膜细胞凋亡的相关研究

    作者:施晓华;钱小泉;张品南;陈飞琴;冯国飞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细胞凋亡、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20例药物流产患者为研究组,以20例非意愿妊娠要求行人工流产负压吸引刮宫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收集绒毛和蜕膜标本,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bax、fas、fasL、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5种蛋白在绒毛和蜕膜中的分布与表达强度,同时应用原位杂交法测定fas与asLmRNA的分布与表达强度.结果:凋亡细胞在正常早孕绒毛合体滋养细胞中少量存在,蜕膜中偶见;绒毛、蜕膜中bcl-2、bax、fas、fasL、PCNA均有表达.采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绒毛合体滋养细胞及蜕膜间质及腺上皮细胞的凋亡显著增多,同时伴有促凋亡bax、fas、fasL蛋白及fasLmRNA含量的增加,而PCNA蛋白含量与C组比没有变化.结论:米非司酮不仅能促进早孕绒毛合体滋养细胞、蜕膜间质及腺上皮细胞的凋亡,而且主要通过Fas与FasL转录及翻译途径介导,bax表达增加也其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可能为其抗旱孕机制之一.

  • 1437例早孕期自然流产胚胎核型分析

    作者:雷彩霞;张月萍;伍俊萍;徐建忠;朱赛娟;殷民;陈美芳;郑列琳;周静

    目的:分析早孕期自然流产胚胎的异常核型的发生率.方法:对自然流产刮宫术后取得的胚胎绒毛细胞进行体外培养,G显带核型分析,统计异常核型的分布情况.结果:共收集到1 437例标本,患者平均年龄31.2±4.4岁,平均妊娠时间66.5±14.1 d.培养成功1 390例(96.73%),失败47例(3.27%).正常核型595例(42.81%);异常核型795例(57.20%),其中非整倍体571例(71.82%).前5位非整倍体排序为:16-三体(21.54%); 22-三体(15.41%); 45,X(14.01%); 15-三体(4.38%);13-三体(4.20%).染色体结构异常(包括不平衡易位、罗氏不平衡、缺失、插入、倒位、标记染色体等)比例较低占自然流产总量的3.52%,占异常核型的6.16%.按患者年龄分为<35岁组和≥35岁组,异常核型检出率分别为55.30%和63.69%,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8);非整倍体率分别为68.74%和81.0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嵌合体、三倍体、四倍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35岁组为8.07%,显著高于≥35岁组(0.50%)(P<0.001).第1次、第2次及≥3次自然流产异常核型发生率分别为61.64%、55.44%、52.6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胚胎核型异常是早孕期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非整倍体是主要异常核型.高龄孕妇异常核型与非整倍体发生率增高,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降低.随自然流产次数增加,胎儿异常核型比例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流产次数本身是自然流产的风险之一.

  • FISH技术在检测自然流产绒毛组织非整倍体异常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周佳;蔡彩萍;姚红霞;骆敏;郭茗;杨颖俊;孙路明

    目的:探讨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自然流产绒毛组织的临床价值,评价它与传统经典的核型分析方法的关系.方法:对157例孕早期自然流产的绒毛组织进行FISH检测,均采用16、22、13、21、18、X、Y号染色体荧光探针检测,判断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情况.同时进行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对照诊断标准.结果:核型分析成功率为48.4%,FISH检测成功率为100%.核型分析成功的76例样本中,64例结果与核型分析结果相一致,以细胞遗传学作为诊断标准,诊断的符合率为84.2%.结论:FISH技术与传统的绒毛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相比,过程迅速,方法简单,提高了诊断的成功率,但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应两者结合应用于临床.

  • 自然流产患者绒毛中ADAM19、MMP-9 和KISS-1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杨玲竹;刘会敏;纪妹

    目的:探讨解聚素金属蛋白酶19(ADAM19)、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肿瘤转移抑制因子(即亲吻素-1,KISS-1)与自然流产的关系及其在妊娠中的作用.方法:正常妊娠(对照组)和自然流产(实验组)的绒毛组织各3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RT-PCR检测ADAM19、MMP-9及KISS-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ADAM19、MMP-9蛋白主要在滋养细胞的细胞膜上表达,在细胞质中仅有少量表达.其表达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KISS-1蛋白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细胞膜上也有少量表达.其在对照组中的表达低于实验组(P<0.05).②对照组ADAM19 mRNA和MMP-9 mRNA表达高于实验组(P<0.05),KISS-1 mRNA的表达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患者ADAM19、MMP-9和KIS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影响滋养细胞的浸润能力,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 早孕期人绒毛趋化因子CCL2及其受体CCR2的表达

    作者:马方;杜美蓉;李大金

    目的:分析人早孕绒毛组织趋化因子CCL2及其受体CCR2的转录和翻译表达.方法:收集人早孕期胎盘组织30例,分离出绒毛组织,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正常人早孕绒毛组织CCL2/CCR2的表达.结果:人早孕绒毛滋养细胞中等水平转录和翻译CCL2及CCR2.结论:CCL2/CCR2表达于母-胎界面的胎儿面绒毛组织,可能参与滋养细胞功能调控.

  • 米非司酮对人早孕绒毛及蜕膜中骨桥蛋白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迎军;王蔼明;张雷;商微;冯利霞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及蜕膜中骨桥蛋白(OPN)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CG)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检测米非司酮药物流产(n=20)和人工流产(n=20)的早孕绒毛及蜕膜中的OPN(骨桥蛋白)和β-hCG的表达.结果:OPN和β-hCG在早孕妇女绒毛组织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米非司酮组均显著低于手术流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米非司酮可能抑制了早孕绒毛及蜕膜中OPN和β-hCG的合成,进而影响胚泡着床和胎盘的形成,使妊娠难以维持,终流产.

  • 三苯氧胺联合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对早孕绒毛细胞凋亡及调控基因的影响

    作者:席娜;刘宏伟;许良智;康德英;张杰

    目的:探讨三苯氧胺联合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妊娠49 d内的早孕妇女5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三苯氧胺120 mg或安慰剂联合米非司酮150 mg配伍米索前列醇600μg的药物流产方案,收集两组服用米索前列醇后6 h内自然排出的绒毛组织,应用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绒毛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绒毛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并用Image pro plus 4.10版本的专业图像分析软件测定bcl-2、bax蛋白表达积分光密度值.结果:①绒毛细胞凋亡主要发生于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且试验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14.40%±7.05%vs 9.06%±5.04%,P<0.01;9.89%±3.95%vs 5.85%±2.15%,P<0.01).②Bcl-2蛋白表达于合体滋养细胞浆中,试验组其表达积分光密度值低于对照组(328.24±194.20vs 682.41±237.41,P<0.01);Bax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胞浆中,且试验组的表达积分光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1036.18±369.47 vs 658.78±200.76,P<0.01;1 554.28±554.20 vs 988.18±301.14,P<0.01).结论:三苯氧胺配伍米非司酮较单独使用米非司酮促进绒毛滋养细胞凋亡更强,这一作用与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蛋白表达上升有关.

581 条记录 28/30 页 « 12...22232425262728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