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腔镜下小切口手术在周围型肺结节诊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在肺部周围型结节的诊断和治疗中优点.方法:对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肺部周围型单发结节患者9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前均无明确病理诊断,经术中快速冰冻明确诊断.行肺部结节楔形切除术55例,手术时间45~120分钟,平均95.6分钟.38例快速冰冻病理提示原发性肺癌,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肺癌根治术,手术时间110~195分钟,平均145分钟.术中出血45~330ml,平均120ml.住院时间9~15天,平均10.5天.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均获临床治愈.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可作为诊断困难的肺周围型小结节安全可靠的新诊疗途径,且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远期疗效可靠.
-
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14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MAVR)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间,行传统开胸方式(30例),和应用胸腔镜辅助微创方式(14例),行SMAVR患者,比较开胸及胸腔镜辅助微创两组患者术中及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胸腔镜辅助微创MAVR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胸组[(10.2±5.4)vs.(19.2 ±8.3)h,(8.2±1.4)vs.(9.7±1.6)d,P<0.05];胸腔镜辅助组胸腔引流量少于开胸组[(637±183)vs.(888±304) mL,P<0.05];两组间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辅助微创MAVR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满意.
-
胸腔镜辅助二尖瓣成形术34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二尖瓣成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手术要点,探讨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于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开展胸腔镜辅助二尖瓣成形术34例,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23~ 64岁,平均(42±17)岁,平均体质量(57.5±14.5)kg.瓣膜退行性病变25例,先天性二尖瓣病变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关闭不全(中-重度)1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2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右股动脉插供血管,右股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引血管建立体外循环.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经右侧胸壁小切口(4 ~5 cm)+两孔法在胸腔镜下完成心脏手术.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且与传统开胸组相比较,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短,术后胸腔引流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输血量少.术后早期超声心动图检查二尖瓣反流面积:无反流或轻微反流(<1.0cm2)19例,轻度反流(1.0~4.0 cm2)12例,中度反流(4.0 ~8.0 cm2)2例.随访3~ 18个月,随访30例,随访率90.9%,随访示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比术前均明显缩小.结论:胸腔镜辅助二尖瓣成形术临床效果满意,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符合现代健康理念.
-
经剑突下径路电视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
目的 探讨经剑突下径路电视胸腔镜肺大疱切除的手术方法,分析其利弊及用于其他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27例经剑突下径路肺大疱切除修补及胸膜固定术,男26例,女1例;年龄17~ 45岁,平均21岁.包括20例单侧,7例双侧同期同切口;切口长2.5~3.0 cm.结果 2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效果良好,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并发症.结论 剑突下径路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尤其适用于双侧肺大疱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轻微,对深呼吸及咳嗽动作无影响.随着手术技术及腔镜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严格手术适应证,该术式将成为常规手术方法并拓展到其他更为复杂的胸部手术.
-
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93例
目的 探讨经剑突下单孔VATS肺切除手术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今,93例经剑突下单孔VATS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侧手术83例,双侧手术10例,手术顺利.无术中及术后严重并发症,术后8h、第1、2、3天及出院前的平均疼痛指数分别为2.37±0.94、2.03±0.86、1.66±0.84、1.20±0.80和0.46±0.51,相比对照组(侧胸单孔VATS)各时间点疼痛指数显著降低(P<0.001).结论 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肺切除术,手术安全可靠,更适用于双侧肺部病变,明显减轻了患者术后切口的疼痛.
-
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肺癌手术效果的研究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胸外科2010年5月~2011年5月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的8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本院行传统开胸手术的原发性肺癌患者8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复合麻醉,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切除肺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天数及肺叶切除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及肺叶切除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等情况上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原发性肺癌较常规开胸手术操作简单,出血较少,患者术后恢复快,可同时用于诊断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胸腔镜辅助下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房颤
目的 探讨微创双极射频消融对房颤治疗的效果.方法 1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时间均在1年以上,平均年龄53岁,尢器质性心脏病,心肺肝肾功能正常,气管插管麻醉,非体外循环胸腔镜辅助下双极射频先行右肺静脉环状消融,然后行左肺静脉环状消融,后切割缝合器切除左心耳.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后随访1至3个月.房颤转复率90%.复发1例,为房颤6年的患者.结论 微创双极射频消融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房颤方法.
-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气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气胸的治疗,采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 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118例COPD并气胸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62例,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传统的开胸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能力、肺功能有关的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与手术治疗有关的在院时间、手术时长、引流管放置时间与手术后出血量等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病情均好转,但试验组的呼吸困难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运动能力和MVV、FVC及FEV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在院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手术时长与手术后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气胸的治疗采取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
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总结81例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置换术的手术配合.方法:81例患者均在全麻低温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前准备好特殊的物品、仪器;术中建立正确的静脉通道、注意体位摆放、电刀安全使用;关闭胸腔后观察胸腔引流效果;术中器械护士做好周围循环插管的配合、器械准确传递及胸腔镜头的保护等.结果:手术护理配合顺利,8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快、效果好,顺利出院.结论:熟悉胸腔镜心脏手术配合的特点,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使手术顺利完成,减少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胸腔镜辅助下Nuss术治疗漏斗胸的体会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下微创漏斗胸(Nuss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1年5月12例采用胸腔镜辅助下微创漏斗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8岁9个月~26岁,平均(18.7±4.5)岁.根据漏斗胸的畸形状况:对称型采用了传统Nuss手术;非对称型采用个性化钢板设计的胸腔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方法.结果:全组患者对称型占75%(9/12),非对称型25%(3/12),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6~115 min,术中出血量20~80 ml,住院时间5~10 d.随访1~35个月,1例术后支架下滑移位导致复发,经再次手术后康复,其余患者无复发及再手术.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微创漏斗胸手术具有技术可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非对称型个性化钢板设计扩大了该手术适应证.
-
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成形术22例报告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修复及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10年9月~2014年5月胸腔镜辅助微创二尖瓣手术22例(置换4例,修复18例),其中同期三尖瓣成形术5例。采用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阻闭升主动脉,冷晶体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胸腔镜辅助下完成微创二尖瓣修复及置换术。结果本组无住院死亡。体外循环时间82~197分钟,平均(136.1±47.2)分钟;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5~103分钟,平均(78.4±15.7)分钟;术后呼吸机辅助8~25小时,平均(12±4)小时;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80~270mL ,平均(98±38) mL;用血量0~1500mL ,平均(380±80) mL;5例未输血;术后住院时间5~14天,平均(7±2)天。术后1例出现SAM现象,无再次手术。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微创二尖瓣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技术可行,手术成功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
改良Nuss术治疗小儿漏斗胸905例
目的 总结漏斗胸手术方法、并发症及相关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胸腔镜辅助下改良Nuss术治疗905例漏斗患儿,其中男708例,女197例.年龄3岁8个月~17岁(9.35±4.17)岁,合并畸形25例(2.76%).结果 90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 ~ 80(41±9)min,出血量1~ 20ml,术后住院平均5.5d.发生早期并发症共52例(5.75%,发生2种及以上并发症11例),其中心包损伤15例(1.66%),气胸18例(1.99%),胸腔积液12例(1.33%),切口愈合不良10例(1.10%),应激性溃疡12例(1.33%).发生晚期并发症16例(1.77%),其中脊柱侧弯和(或)支架移位8例(0.88%),过敏8例(0.88%).68例(7.51%)患儿发生并发症,共83例次.近2年内并发症发生明显减少,无心包损伤、二次手术、支架移位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至10年,矫形效果达优良者695例(96.4%).结论 改良胸腔镜辅助下Nuss术治疗儿童漏斗胸安全可行,矫形效果满意,改良后手术方式吏安全,切口更美观,手术更微创.对于Hailer指数>4,不对称型患儿,术前/术中胸壁负压盘的应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简便易行,是一种可为改良Nuss术提供安全保障的辅助方法.患儿手术佳时机为6~12岁,可扩展至3.5~ 17岁,远期效果良好.
-
26例胸腔镜辅助下微创二尖瓣手术的临床观察
胸腔镜辅助下二尖瓣手术26例(胸腔镜组),同期常规正中开胸二尖瓣手术30例(常规组),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前左房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腔镜组主动脉阻断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较常规组长(P<0.05),而胸腔镜组术后24 h胸液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胸腔镜组术后左房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较常规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肺动脉压力下降也较常规组明显(P<0.05).
-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房间隔缺损修补与常规手术比较研究
目的 对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分别行电视胸腔镜辅助下修补手术与常规开胸修补手术方法 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右侧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胸腔镜手术组)房间隔缺损修补37例,同期常规开胸、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常规手术组)41例,分析比较其成功率、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胸液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切口大小及愈合情况等.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胸腔镜手术组较常规组在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胸腔镜手术组切口长度明显减小,术后胸液引流量明显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胸腔镜手术患者在术后恢复要快于常规手术,切口较常规手术小.电视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可行、安全的.
-
胸腔镜辅助下先天性漏斗胸NUSS矫治手术81例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的Nuss手术治疗先天性漏斗胸的手术方法 和治疗经验.方法 自2011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共成功完成胸腔镜辅助下81例漏斗胸Nuss手术治疗,其中男59例,女22例,年龄1.6-16岁(6.4±2.9岁),体重9-54(19.6±9.3)kg,4例伴有先天性心脏病VSD或ASD同时纠治先心.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7±16)min,平均住院天数:(7.2±1.2)d,出血量(7.2±5.5)ml.结论 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简单易行,创伤小,通过胸腔镜监控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对儿童先天性对称性漏斗胸矫形效果良好.
-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方法 60例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手术组(VAMT组)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组(传统开胸组),每组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2组均无死亡病例,未发生术中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VAMT组切口长度、术后杜冷丁用量、胸腔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或少于传统开胸组(P<0.05);2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行肺叶切除、肺门纵膈淋巴结清扫术创伤小,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少.
-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切除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因肺部病变住院手术患者25例,均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下行手术治疗.于患侧腋中线第7或8肋间切长约1.5 cm切口并置入胸腔镜探查,根据病变情况选取腋下第4或5肋间切口,切口位于背阔肌及胸大肌之间,长约8~10 cm.结果:本组包括自发性气胸、肺癌、炎性假瘤、结核球等,手术方式包括肺楔形切除、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肺大疱切除及胸膜固定、肺活检等.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均未切断肋骨,术后恢复顺利.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用于肺部手术具有安全、创伤小、术后反应轻及恢复快等优点.
-
胸腔镜辅助记忆合金环抱器对连枷胸的治疗效果分析
探讨胸腔镜辅助记忆合金环抱接器治疗无严重合并症的连枷胸患者的效果. 2011年至2013年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7例无严重合并症的连枷胸患者,均行电视胸腔镜探查并定位骨折部位,切开复位,采用记忆环抱器行肋骨内固定,观察术后疗效. 17例患者术后胸廓外观均恢复正常,反常呼吸消失,术后恢复自主呼吸,均未使用呼吸机,1周后复查两肺膨胀良好,胸廓对称,骨折对位满意.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2 d. 胸腔镜辅助记忆合金环抱器治疗无严重合并症连枷胸,操作简单,措施有效,疗效满意.
-
胸腔镜下近端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肺部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为解除胸腔术后病人的疼痛,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将60例肺部术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采用胸腔镜下近端肋间神经阻滞的方法镇痛,对照组术后采用肌内注射或肛塞镇痛药镇痛,运用术后疼痛的Prince-Henry(PH)评分法评估两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2 d其PH评分、胸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 .01).提示胸腔镜下近端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肺部术后镇痛效果好,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镇痛方法.
-
电视胸腔镜在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胸腔镜在肺段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 31例肺部周围型小结节接受了肺段切除术,其中21例恶性病变同时接受了系统性淋巴结采样,段间肺组织的分离采用电烙法(10例)或者器械订合法(21例).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接受常规手术的19例患者和接受胸腔镜手术的12例患者术中情况和术后恢复相似.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处理肺断面对残肺肺功能影响较小,但能简化手术步骤并减轻肺漏气.结论 电视 胸腔镜辅助下肺段切除术具有可行性,可以用于肺周边部小结节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