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和神经发育肿瘤的癫痫发作模式与手术预后和神经病理亚型的联系
颅内脑电图对癫痫发作模式的研究对癫痫灶的精确定位和指导成功切除有重要作用.它也引出了癫痫发生机制相关的重要病理生理问题.目前,植入硬膜下和深部电极等记录方式已经描述了几种癫痫发作模式(主要是颞叶癫痫和伴有异质新皮层病变的癫痫).研究分析了53例患者的连续性队列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监测,且病理证实为皮质发育畸形(Malformation of cortical development,MCD)——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和神经发育肿瘤(Neurodevelopmental tumors,NDTs).通过对视觉和时间-频率的分析,证实了存在6种癫痫发作模式:低压快波活动(Low-voltage fast activity,LVFA);发作前棘波继之LVFA;爆发性多棘波继之LVFA;慢波/直流电漂移继之LVFA;θ或α尖波;节律性棘波/棘波.结果表明包含LVFA的模式(83%)普遍性较高,但是LVFA并不是癫痫发作的一个固定特征.癫痫发作模式和组织学类型具有相关性(P=0.01).更加普遍的模式如下:①FCD Ⅰ型:LVFA占23.1%,慢波/基线漂移继之LVFA占15.4%;②FCDⅡ型:爆发性多棘波继之LVFA占31%,LVFA占27.6%;发作前棘波继之LVFA占27.6%;③NDTs:LVFA占54.5%.发现包含LVFA的癫痫发作模式与较好的手术预后具有相关性,但癫痫灶切除的完整性是一个独立预测因子;FCD和NDTs有6种不同的癫痫发作模式;包含LVFA的癫痫发作模式的患者手术预后更好.
-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的病理机制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s,FCDs)是儿童难治性癫痫的常见病因,也是常需癫痫手术的原因.尽管近年来在细胞和分子生物上的进展,FCDs的病理机制仍不清楚.该研究旨在回顾FCDs的分子机制,系统地检索FCDs组织、分子和电生理方面的文献,以明确可能的治疗靶点.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些FCDs结构和电生理紊乱的重要机制.其他的假说包括病毒感染、早产、头部外伤和脑肿瘤.mTOR抑制剂(如:雷帕霉素)在动物和少量FCDs患者的队列癫痫控制中取得阳性结果.近期研究在发育不良组织细胞的分子和电生理机制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尽管mTOR抑制剂有良好的治疗前景,但仍需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评估其有效性和不良反应,并且需要基础研究发现新的分子水平诊断和治疗方式.
-
Wistar乳鼠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模型的脑电图及核磁共振实验研究
目的 应用液氮冷冻方法建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的Wistar乳鼠模型.分析FCD模型的脑电图(EEG)及核磁共振(MRI)特点,为进一步探讨人类FCD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 取Wistar孕鼠产后1d乳鼠70只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10).液氮冷冻新生Wistar乳鼠大脑皮层,实验组依据冷冻时间不同分为30、60和90 s组3个实验亚组(n=20).第8周监测实验动物发作间期EEG并行头颅MRI检查,之后Wistar乳鼠脑组织灌注取材,行HE染色光镜检查.结果 实验组乳鼠EEG癫痫样放电率平均为41.6%,可见棘波、棘慢波频繁发放;MRI阳性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脑组织切片HE染色见大脑皮层层状结构和柱状结构紊乱,存在形态异常神经元和气球样细胞.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实验亚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液氮冷冻Wistar乳鼠大脑皮层方法可成功建立FCDⅢd型动物模型,呈特异性的EEG及MRI表现,对诊断与治疗人类FCD具有重要价值.
-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患者手术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患者手术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于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经手术治疗的FCD患者,随访6~16月,根据Engel分级将患者分为预后好组(Engel Ⅰ级)和预后差组(EngelⅡ~Ⅳ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病理分类等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 共102例患者,男65例(63.7%),女37例(36.3%),起病年龄2个月~ 45岁,平均(10.3±8.26)岁,手术年龄3 ~47岁,平均(21.21 ±8.94)岁,均有癫痫发作,预后好组83例(81.4%),预后差组19例(18.6%).预后好组起病年龄<3岁占14.5%,出现智力减退占45.2%,术前脑电图EEG非局灶性痫样放电率59.8%,磁共振(MRI)阴性率36.1%,MRI定位与EEG定位不一致率32.1%,术后EEG痫样放电率49.4%.预后差组分别为36.8%、68.4%、89.5%、68.4%、94.1%、89.5%.预后好组操作智商(Performance intelligence quotient,PIQ)平均分为(89.4±18.53)分,预后差组为(65.80±15.71)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CD患者手术预后总体较好,起病年龄<3岁、术前出现智力减退、操作智商得分低、术前EEG非局灶性痫样放电、MRI阴性、MRI与EEG定位不一致、术后脑电图痫样放电可能为手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回顾
目的:分析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的MRI表现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FCD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MRI检查,分析结果.结果:106例患者中,MRI异常80例,阳性率为75.47%.在此其中.多脑叶8例,单脑叶98例.病灶共计114处.病变位置在幕上.右侧大脑半球52处,左侧大脑半球62处.24例病患合并海马硬化.患者因癫痫就诊,部分性发作24例.全身发作50例.失神发作者8例,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42例;两者并存者共计32例.灰白质分界不清为FcD的常见征象,I型和Ⅱ型内并无明显差别.局灶性皮层增厚也较为常见.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FcDⅡ型发生率明显较高;脑叶萎缩均为FcD I型.局灶性皮层增厚以及白质内向脑室方向延伸的锥形异常增高信号、FLAIR上白质信号强度上升,其在FcDⅡ型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少数FcD者于MRI中,不存在无异常.所以说,针对MRI表现正常的癫痫病患,不能完全排除FCD诊断.结论:对于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者,开展MRI检查,特异性强,准确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难治性癫(癎)相关脑肿瘤及瘤样病变42例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 探讨难治性癫(癎)相关脑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因难治性癫(癎)接受致(癎)病灶切除术并经病理诊断为脑肿瘤及瘤样病变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患者42例,平均发病年龄11.1岁,平均病程10.5年,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多见异常信号表现(95.2%,40/42),多位于颞叶(76.2%,32/42).组织学分类多为节细胞胶质瘤(40.5%,17/42),肿瘤常伴有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61.9%,26/42).免疫组化:21例CD34(+)、23例nestin(+).结论 难治性癫(癎)相关脑肿瘤及瘤样病变诊断应强调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点的综合判断,nestin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癫痫临床病理诊断与新分型解析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切除致痫灶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技术进一步得到普及,使癫痫成为了病理诊断的新课题.在手术切除致痫灶标本中70%~ 80%为颞叶切除组织,病理改变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和/或海马硬化、肿瘤或其他病理性改变,如血管畸形、脑外伤、脑炎后遗症等.FCD被认为是难治性癫痫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往FCD的诊断均采用2004年Palmini分型,将伴有海马硬化、肿瘤、血管畸形等称为双重病变;2011年国际癫痫协会对FCD分类系统进行了调整,增加了FCD Ⅲ型以及各亚型,使其更贴近临床.本文就其新的FCD分类的病理诊断,特别是FCD Ⅲ型以及各亚型病理特点分别予以介绍.
-
难治性癫痫相关脑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目的 探讨难治性癫痫相关脑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选择 2005年1月至2008年4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难治性癫痫致痫灶手术切除治疗并经病理诊断为脑肿瘤患者的临床、影像以及病理学资料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患者的癫痫平均发病年龄为14.3岁,平均病程8.6年,94.3%(33/35)的患者经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可见异常信号表现.组织学分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19例(WHO Ⅰ级13例,WHOⅡ级6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3例(WHO Ⅰ级),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3例(WHO Ⅱ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 Ⅱ级)、少突星形细胞瘤(WHO Ⅱ级)、血管中心性胶质瘤(WHO Ⅰ级)和脑膜血管瘤病各1例,另有6例病变的组织学形态介于胶质神经元错构性病变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之间.上述肿瘤多位于颞叶(27/35),多数同时伴有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的双重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CD34显著表达于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等病例.结论 表现为难治性癫痫的脑肿瘤多为位于颞叶且生长缓慢的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观察到一组形态学上介于错构性病变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之间的具有过渡特征的病变,这些错构性病变和肿瘤在组织形态学上体现的连续性以及良好的生物学行为提示了它们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发生来源和发病机制,由此提出胶质神经元混合性病变的疾病谱概念.
-
3D高分辨MRI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Ⅱ型患儿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3D高分辨MR成像在儿童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Ⅱ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FCDⅡ型患儿的MRI资料,观察灰白质分界模糊、局灶性皮质结构异常、灰白质信号以及transmantle征(皮层下白质内向脑室方向延伸的异常信号)等征象,计算并比较各序列对以上征象的检出率.结果 18例患儿中,15例存在MRI阳性征象,包括灰白质分界模糊14例(14/18,77.78%),局灶性皮质结构异常11例(11/18,61.11%),transmantle征10例(10/18,55.56%),白质信号异常11例(11/18,61.11%)及灰质信号异常13例(13/18,72.22%).3D-T1WI对灰白质分界模糊、局灶性皮质结构异常、白质信号异常和灰质信号异常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T1WI(P=0.009、0.022、0.038、0.020);3D-T2 FLAIR对灰白质分界模糊、局灶性皮质结构异常和灰质信号异常检出率高于T2 FLAIR序列(P=0.022、0.018、0.009).结论 3D高分辨MR序列可提高对FCDⅡ型患儿的检出率,为术前评估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
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的MRI表现及分型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的MRI分型及其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FCD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观察病变部位、皮质厚度、灰白质界限、白质信号及脑回和脑沟形态.分析病变区信号变化和皮质厚度,对FCD的MRI表现进行分型.结果 FCD的MR影像表现可分为3型:放射带型、高信号型及轻微型.放射带型10例,表现为皮质/皮质下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高信号,白质内异常信号从皮质向侧脑室延伸;高信号型25例,表现为皮质/皮质下片状T2WI/FLAIR高信号,皮质增厚,但无放射带;轻微型19例,表现为无皮质下高信号,皮质T2WI/FLAIR轻微高信号,皮质增厚.结论 FCD的病变表现多样,可分为放射带型、高信号型及轻微型3种类型,FCD的影像分型有助于其影像诊断和认识.
-
磁共振阴性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的临床诊断学特征
目的 探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的诊断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于2017年7月24日因肢体抽搐、意识不清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磁共振(MRI)阴性FCD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为青年女性,癫痫病史12余年,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左乙拉西坦片、卡马西平片等多种抗癫痫药物,效果不佳.入院行丙戊酸血药浓度示0.05μg/L;视频脑电图示右后头部导联可见频发散在或成簇出现的中高幅度尖波、尖慢复合波,右顶叶为著;癫痫序列颅脑MRI扫描未见异常;18氟-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18 F-FDG PET/CT)示右侧顶叶较对侧葡萄糖代谢明显减低;FDG-PET/MR融合显像示右侧顶叶异常信号;术前评估完全后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右侧顶叶癫痫灶切除术,术中见右侧顶叶后部蛛网膜增厚、脑皮质萎缩;触诊脑组织显示顶下小叶发硬;术后常规病理证实为FCDⅡa型.术后卡马西平片治疗,6个月后随访,患者未再出现癫痫发作(Engel分级:Ⅰ级).结论 MRI阴性的FCD诊断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结合临床医生经验、患者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可做出正确诊断.FCD是药物难治性癫痫的重要病因,当颅脑MRI未发现病灶时,也应怀疑FCD的发生.
-
液氮损伤诱导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模型鼠脑组织病理特征
目的 建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大鼠模型,观察脑组织病理特征,探讨其与致痫机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液氮损伤诱导FCD大鼠模型,对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Nissl染色、LFB染色、Cajal氯化金升汞染色、Bielschowsky改良法染色、Timm硫化银组化染色和细胞凋亡-Hoechst染色.在解剖镜下取材,并置透射电镜下观察并照相.结果 FCD鼠大脑形成一典型微脑回,其皮质及细胞结构异常,微沟底部分细胞丢失,顶树突朝向微沟,同侧海马CA3区与假手术组或对照组海马CA3区比较有较明显的苔藓纤维发芽(P<0.05).微沟底及周围有致密浓染的凋亡细胞.电镜下可见微脑回周围锥体神经元内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等.结论 液氮损伤诱导的FCD大鼠模型是模拟人类多小脑回畸形的较理想动物模型.
-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所致难治性癫痫的手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所致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北京丰台医院癫痫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医疗联盟收治的43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FCD.分析患者的临床发作类型、视频脑电、MRI表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CT表现、病灶部位、手术切除范围以及术后病理分型.根据Engel分级评估患者的预后.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FCD所致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43例患者术后随访3.8 ~5.5年,平均(4.3±1.2)年.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部分性发作、PET-CT阳性、病灶位于颞叶以及完全切除病灶的患者预后更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除范围与FCD所致难治性癫痫的手术预后密切相关(OR=6.857,95% CI:1.583 ~ 29.707,P=0.010).结论 手术切除范围与FCD所致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手术预后相关.术前临床发作类型、PET-CT表现、病灶部位可能能够作为评估患者手术预后的重要指标.
-
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合并海马硬化致癫痫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合并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海马硬化(HS)致癫痫患者手术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术后病理学证实为FCD合并HS致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例.患者术前MRI均无典型的HS表现.根据随访结果,Engel Ⅰ级为治疗成功组,Ⅱ~Ⅳ级为非治疗成功组.分析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24~70个月,平均42个月.17例FCD Ⅰ型患者中,治疗成功组有15例(15/17),非治疗成功组2例(2/17);7例FCDⅡ型患者中,治疗成功组有1例(1/7),非治疗成功组6例(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ⅠA与ⅠB型、ⅡA与ⅡB型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成功组和非治疗成功组中,合并高热惊厥史的比例分别为4/16、7/8,全切除发作区的比例分别为16/16、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P=0.007).两组间在性别、手术年龄、发作起始年龄、发作病程、术前发作频率、是否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手术侧别、MRI是否显示颞叶病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CD合并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HS致癫痫患者的手术预后与组织病理学亚型、是否有高热惊厥史、是否全切除发作区有关.
-
Ⅱ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的立体定向脑电图特点
目的 通过比较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两种病理类型(Ⅱa和Ⅱb型)立体脑电图(SEEG)的波形特点,寻找与发作频率及致痫区定位密切相关的生物标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立体定向电极植入的31例FCD患者.比较FCDⅡa和Ⅱb型患者在SEEG间歇期(清醒期)、发作前、发作期、发作后的波形特点以及皮质电刺激反应性方面的差异,并对比各期波形特点相结合的多参数标准与低波幅快节律(LVF)定位致痫区的准确性.结果 SEEG各期波形特点在FCDⅡa及Ⅱb患者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持续性癫痫样放电(CED)持续时间长(P =0.046)、放电分布广泛(P=0.044)的FCDⅡ型患者其发作频率更高.结论 FCDⅡ型的病理分型对间歇期(清醒期)、发作前、发作期、发作后SEEG的波形特点及发作频率影响并不显著.间歇期CED可能是预测FCDⅡ型疗效的一个生物标记,该指标结合多参数标准可能较单独应用LVF定位致痫区更准确.
-
影像学难以确诊的额叶癫痫的诊断与定位
目的 探讨常规影像学难以确诊的额叶癫痫的诊断和定位方法,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联合应用视频脑电图(VEEG)、脑磁图(MEG)、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诊断、定位并经手术证实为皮质发育不良(FCD)的28例常规影像学难以确诊的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VEEG显示棘波灶与FCD有很好的重叠性;阵发性或节律性的棘波活动高度提示FCD.MEG提示FCD位置及与功能区的关系,明确DTI感兴趣区(ROI).DTI根据R01的表观弥散系数图和部分各向异性图变化,确定常规影像学难以确诊的额叶癫痫的手术范围.28例癫痫患者行手术治疗,病理回报FCD Ⅰ a型6例,FCD Ⅰ b型9例,FCD Ⅰ c型8例,FCDⅡa型5例.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2~26个月,平均17.3个月.Engel Ⅰ a级7例,Ⅰb级10例,Ⅱ级8例,Ⅲ级3例.结论 联合应用VEEG、MEG和DTI技术可以准确诊断、定位常规影像学难以确诊的额叶癫痫,为精确切除致痫灶,提高额叶癫痫控制率提供保障.
-
57例皮质发育异常相关性癫痫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皮质发育异常(MCD)相关癫痫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MCD相关癫痫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病理学特征.结果 MCD相关癫痫占同期手术治疗癫痫的43%.57例MCD相关癫痫中,脑沟回结构紊乱8例;皮质微发育不良(MD)8例;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41例,其中FCD Ⅰ A 13例,FCD Ⅰ B 15例,FCD Ⅱ A7例,FCD Ⅱ B 6例.57例MCD中22例伴海马硬化;1例FCDⅡB伴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1例FCDⅡB局部向神经节神经胶质瘤(GGs)过渡.结论 MCD与难治性癫痫关系密切,以FCD Ⅰ型为常见,多数病例伴有海马硬化.
-
脑节细胞胶质瘤27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颅内节细胞胶质瘤(GGs)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5年于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27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 20例手术全切,7例未完全切除.病理结果示25例为低级别,2例为间变性,胶质和神经元成分共存为其典型特征.平均随访(27.3±18)个月,均未复发.8例术前癫痫发作的患者5例术后完全控制,2例缓解,1例仍有较频繁发作.结论 节细胞胶质瘤多属良性,术后患者预后良好.术中应尽可能全切,低级别肿瘤术后可以不进行辅助治疗.
-
儿童中央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
目的 探讨儿童中央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癫痫中心收治的8例中央区FCD继发癫痫的患儿.术前对所有患儿行头颅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CT和视频脑电图检查,其中3例患儿接受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电极植入并行1~7d的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根据患者的癫痫症状学、影像学和头皮或颅内脑电图结果定位致痫灶,行手术切除.术后对所有患儿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采用Enge1分级评估手术疗效,同时评估患儿的肢体肌力情况.结果 8例患儿中,2例致痫灶的切除范围局限于中央区,其余6例累及中央区周围结构,包括盖部、辅助运动区、运动前区和岛叶.术后病理学提示:FCDⅡ型7例,FCDⅢd型1例.8例患儿的随访时间为0.3 ~2.5年,中位时间为0.6年.Enge1分级均为Ⅰ级.术后1周内7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对侧肢体肌力下降,严重的可降至0级.直至末次随访,7例患儿的肢体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儿童中央区FCD继发癫痫的症状复杂,切除性手术后预后良好,术后短期肌力下降,之后肌力会逐渐恢复.此类患儿早期手术可能获益更大.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在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求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rcal cortical dysplasias,FCD)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收集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FCD患者及45名健康对照者,回顾分析其MRI及DTI资料,分别测量典型病变区与对称健侧区、对照组同侧区的皮质及白质的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 anisotropy,FA)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应用Pearson检验入组患者双侧皮质区、白质区的FA和ADC值相关性,应用Duncan检验不同类型FCD的两种参数测量结果差异性,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入组患者患侧和健侧以及对照组同侧区数据的差异性,应用配对χ2检验(McNemar检验)分别对皮质组MRI平扫及DTI技术对FCD阳性表现检出能力进行差异性分析,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对3种检查方法与FCD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Pearson检验结果显示皮质区FA及ADC测量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白质区两者数值呈负相关性(P<0.05);Duncan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FCD的FA及ADC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对于FA测量值,皮质患侧与健侧及对照组同区域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质患侧数值显著低于健侧及对照组同区域(P<0.05).对于ADC测量值,皮质与白质患侧数值均显著高于健侧及对照组同区域(P<0.05);McNemar检验显示皮质区ADC值阳性检出力较MRI平扫及FA值的灵敏度(77.8%)更高,Kappa一致性检验得出ADC值检出力与FCD病理结果一致性高(Kappa=0.802,P<0.05).结论 FCD的皮质区和白质内病理表现有较大差异,FA及ADC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组织内微观结构细节,但对辅助病理分型效用较差,DTI技术尤其是ADC值可对FCD的诊断提供独特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