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水下冲击波的物理参数特征和冲击伤的形态学变化

    作者:杨志焕;朱佩芳;蒋建新;王正国;李晓炎;宁心;尹志勇;周继红;冯刚;刘大维;张波

    目的:探讨水下冲击伤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成年杂种犬61只,山羊8只,用200,500和1 000 g TNT水下爆炸致水下冲击伤,PCB水下爆炸压力传感器测定冲击波物理参数,观察伤后6 h动物的存活情况和冲击伤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水下冲击波物理参数的特征表现为高的峰值压力,正向持续时间较短,冲量较大.61只犬中,死亡23只,死亡率为37.7%(23/61),8只山羊中,死亡2只.形态学观察发现肺损伤发生率高,其次为胃肠道损伤,少数动物可发生肝脾等实质脏器损伤,而膀胱和胆囊等含液脏器则很少发生损伤.肺损伤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出血,重者常伴有肺水肿,甚至发生血性肺大泡和肺撕裂.胃肠道损伤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浆膜下出血,部分动物可见浆膜下血肿和浆肌层撕裂,甚至发生胃肠道穿孔.肝脾等实质脏器可见包膜下出血、血肿,严重者发生肝脾破裂.形态学改变与冲击波物理参数明显有关,冲量越大,发生率越高,伤情也越重.结论:水下冲击伤具有伤情重和死亡率高的特点,早期救治中应加强急性呼吸窘迫、胃肠道穿孔和实质脏器引起的内出血的处理.

  • 爆炸冲击波对家兔颈部大血管损伤机制研究

    作者:刘瑞峰;刘彦普;周树夏;邵祯;王翔

    目的探讨头颈部爆炸冲击波对颈部大血管的损伤机制,为临床救治头颈部爆炸伤患者、预防并减少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炸药球置于家兔颈部不同距离处引爆,模拟头颈部爆炸伤.家兔颈部皮肤表面及血管深面放置压力传感器用以记录冲击波压力变化;用光镜以及扫描电镜观察颈部大血管损伤情况.结果爆炸后,家兔颈部软组织受到冲击波的直接作用而损伤,大血管壁也受到冲击波的间接作用而损伤:内皮变性、脱落,中膜断裂,血细胞进入中膜层等,为爆炸伤后假性动脉瘤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颈部大血管内在不同时刻发现血栓形成,颈总动脉内以血小板聚集而成的微血栓为主,而颈外静脉可发生血栓堵塞管腔现象.结论颈部爆炸伤时,冲击波致伤颈部大血管,颈外静脉损伤易于形成血栓,甚至堵塞管腔;颈动脉损伤形成微血栓,并可能继发假性动脉瘤.为临床救治爆炸伤伤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体外冲击波对动物骨不连愈合的影响

    作者:钟俊;李家元;明江华;彭昊;刘世清;王以强;夏良波

    背景:骨不连的治疗一直是骨科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部分骨不连经多次手术治疗仍不能愈合,非手术方法效果都不太理想.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是一种近年在国外兴起的骨不连非手术治疗方法.目的: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了解其对骨不连愈合的影响,并对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的机制作初步探讨.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实验.单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1997-09/1999-03在武汉大学医学部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择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40只,制作骨不连模型,以肥大型骨不连动物为实验对象,共32只,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只.方法:治疗组采用HX902Ⅲ型多功能冲击波碎石机进行骨不连断端冲击波治疗,能量0.54mJ/mm2,频率60次/min,剂量2 000次,焦点聚焦范围为1.5 cm2.透视下调整碎石机第2焦点分别对准骨不连远、近端边缘相对应部位,各冲击1 000次.动物行冲击波治疗后,继续外固定架固定,并自由活动.对照组动物不行任何治疗,继续外固定支架固定.主要观察指标:X射线摄片、组织学检查和电子透射显微镜检查观察骨不连的愈合情况.结果:纳入动物3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X射线摄片:在体外冲击波治疗过程中,通过透视发现骨不连处骨折线逐渐模糊,两硬化骨端密度减低,骨髓腔趋于通畅,冲击波治疗前后摄片所见骨不连间隙有显著性变窄.冲击波治疗6周,治疗组6只(6/14)动物骨性连接,12周有12只(12/12)动物骨性连接.对照组治疗12周摄片有1只动物骨性连接.经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检验,治疗组骨不连愈合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②光镜检查:治疗组治疗2周时成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聚集增生活跃;治疗6周时骨小梁形成丰富;治疗12周时骨不连愈合好.而对照组一直表现为慢性炎症反应,骨小梁形成少.③电镜检查:治疗2周时治疗组成骨细胞增生,胞质内含丰富的线粒体,其能分泌具有周期性横纹的胶原纤维;治疗6周时形成大量的骨陷窝;对照组有形细胞少,可见破骨细胞活动.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肥大型骨不连效果满意,有望成为一种非手术治疗骨不连的良好方法.

  • 对海水浸泡复合伤伤情的简易评估方法

    作者:程继伟;赖西南;李纯志;吴宝明

    背景:建立海水浸泡复合伤伤情快速评定方法的实验动物模型,以利于其愈后恢复.目的:探讨建立海水浸泡复合伤简易伤情评定方案的方法.设计:分组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一一三医院骨二科,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材料:健康成年杂交犬32只,体质量12~15kg,雌雄不限.方法:本实验部分于2001-10/2002-06由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五、六研究室在我国特定海域完成.犬随机分为烧冲复合伤组与弹烧复合伤组,每组又分浸泡组10只与对照组6只.烧冲复合伤组:制造烧伤和轻度冲击伤模型,对照组致伤后直接置于25℃室内,浸泡组立即用固定架将犬浸泡模拟海水中.弹烧复合伤组:制造烧伤和轻中度弹片伤模型,致伤后对照组和浸泡组处理方法同前.观察各组在伤后28 h内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找出与死亡发生有关的指标,分析其相关性,建立伤情评分表,内容包括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氯离子浓度、动脉氧分压及致伤因素各项,分为0~5分,总分分值越高死亡率越高.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犬死亡数分析.②伤情评分.③评分表评定伤情的验证.结果:32只犬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犬死亡数分析及各项指标与死亡发生的关系:犬共死亡12只,10~20 h是死亡发生高峰期,无论浸泡是否发生;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动脉氧分压、氯离子浓度等5指标与死亡发生有显著影响(P<0.05).②各组犬伤情评分、预测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比较:烧冲对照组各项分别为(5.89±3.25)分,0,17%;弹烧对照组分别为(6.78±2.02)分,25%,33%;烧冲浸泡组分别为(9.50±4.20)分,50%,30%;弹烧浸泡组评分别为(11.13±3.57)分,50%,60%.结论:①建立的评分表易于获得常用生理指标以快速评定伤情,且有无合并海水浸泡均可进行评定,适用面较广.②评定的准确性经验证可以接受.③但此表是基于动物实验数据建立,与真正的伤员伤情评分表仍有差距.

  • 冲击波致伤及其建立防护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晓炎;杨志焕;张良潮;麻晓林;张波;许川;郭文治;杨在亮;周继红

    目的:探讨冲击波致伤及爆炸性武器破片防护作用中战壕的意义.方法:实验动物为山羊26只,其中战壕组12只,开阔地组14只,分别布放于距爆心10 m和15 m的战壕及开阔地,某型炸弹置于地面,用电雷管引爆,先后共进行3次,观察伤后18 h动物的活存情况,体表和内脏损伤情况.结果:战壕组距爆心10 m的活存率为1/5,距爆心15 m的活存率为7/7,而开阔地组距爆心10 m的活存率为0/5,距爆心15 m的活存率为1/9;战壕组均未被破片击中,而开阔地组均被破片击中;战壕组距爆心10 m的动物可见严重的冲击伤,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肺出血和肺水肿,而距爆心15 m的战壕仅个别动物有轻、中度肺出血,开阔地组动物可因破片和冲击波的作用,引起严重的体表和内脏损伤,表现为肢体毁损、胸腹腔开放伤、肢体离断骨折、内脏器官破裂缺损等.结论:战壕可有效防止爆炸性武器破片引起的损伤,对距爆心一定距离的冲击波致伤也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和骨折延迟愈合的作用

    作者:王维;何成奇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在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机制以及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0-01/2004-12与体外冲击波相关的文章,检索词"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fracture healing,nonunion,delayed osseous union",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12期间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体外冲击波,骨折愈合,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筛除明显非随机实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为随机对照实验.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实验,采用单盲,双盲或非盲法.②实验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性实验.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5篇关于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随机对照文章,39个实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6篇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39个实验包括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动物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可能的机制以及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分别对各实验给予评价.资料综合:许多临床研究发现体外冲击波对治疗人类长骨骨折后的骨折不愈合,疗效是肯定的,有效率可达到41%~85%,并且具有非侵入性、并发症少、相对安全等优点.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的机制是综合因素的作用,其激活了骨不连的生物学状态,出现了一种类似新鲜骨折的愈合过程,加之体外冲击波本身对组织细胞的刺激作用,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诱导成骨等多种因素协同作用,从而使骨不连得以愈合.但体外冲击波能量大小、治疗次数、总剂量、是否需要麻醉及镇静药目前还存在很大分歧.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是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一种安全有效、非侵袭性、并发症少的方法,但是仍然缺乏可靠的随机前瞻性研究充分证明该治疗效果确切.

  • 高能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足底筋膜炎

    作者:朱宏骞;熊东林;陈葵好;缪映香;张德仁

    目的:观察高能体外冲击波对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4-12/2005-12在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门诊就诊的足底筋膜炎患者167例,均自愿参加观察.按奇偶序列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4例,对照组83例.①治疗组采用HKSW-O冲击波治疗机进行标准治疗,工作电压7~10V,冲击波频率60次/min,治疗时间15 min.②对照组除机器探头未与治疗部位充分有效接触外,定位及治疗参数设置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治疗3,次,间隔5 d治疗1次.①治疗前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简式McGill疼痛问卷测评:包括感觉类评分(0~33分)、情感类评分(0~12分)、疼痛总分(0~45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0~10分)及现有疼痛强度评分(0~5分),以上各项分值越高,表示疼痛强度越大.②治疗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显效为疼痛明显减轻;好转为疼痛略减轻;无效为症状较治疗前无改变或加重.③患者治疗后第3天复诊时进行副作用观察,包括皮肤发红、疼痛、肿胀及其他(如恶心、眩晕、异感等).结果:167例足底筋膜炎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比较: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感觉类、情感类、疼痛总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及现有疼痛强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2.639~3.416,P<0.01).除现有疼痛强度评分外,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感觉类、情感类、疼痛总分及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2.467~3.487,P<0.01).②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2.33,P<0.01).③治疗后第3天复诊时治疗组患者的副作用发生情况:治疗组患者有少部分病例会出现皮肤发红和局部疼痛,而肿胀和其他副作用几乎不出现.结论:高能体外冲击波对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具有安全、有效、简易和快速等特点.

  • 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和关节扭伤

    作者:张和铭;黄林祥;邢更彦

    余姚市人民医院自2000年10月开始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肱骨外上髁炎和关节扭伤共12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中药熏蒸联合冲击波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

    作者:谈雪梅;何俊;焦素芹;马静;彭冬祥;吴冲

    目的 探讨中药熏蒸仪联合冲击波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痛病人9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药熏蒸组、冲击波组以及中药熏蒸与冲击波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病人.3组病人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与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中药熏蒸组以自拟组方并运用国产智能熏蒸仪进行中药熏蒸治疗,冲击波组运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联合治疗组采取中药熏蒸与冲击波联合治疗.3组均以2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3组病人的疼痛治疗有效率、肩关节活动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时,联合治疗组的肩痛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中药熏蒸组的73.3%与冲击波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28、2.967,P<0.05);疗程结束时3组病人的肩关节主动活动度(前屈、后伸、外展、外旋、内旋)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62~3.819,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后肩痛病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采取中药熏蒸与冲击波联合治疗方案能有效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跖腱膜炎性跟痛症

    作者:张宇;庄汝杰

    目的:探讨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跖腱膜炎性跟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跖腱膜炎性跟痛症患者68例,男45例、女23例;年龄20~59岁,中位数36.5岁;左侧26例,右侧42例;病程3~18个月,中位数10个月.每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在治疗前和治疗1、2、3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患足疼痛及功能情况.结果: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患足疼痛VAS评分,治疗前(7.44±0.53)分、治疗1个疗程后(5.67±0.50)分、治疗2个疗程后(3.56±0.53)分、治疗3个疗程后(3.11±0.60)分;患足功能AOFAS评分,治疗前(68.78±1.30)分、治疗1个疗程后(76.89±3.24)分、治疗2个疗程后(82.22±1.81)分、治疗3个疗程后(84.35±1.60)分.结论:发散式冲击波治疗跖腱膜炎性跟痛症,可有效缓解患足疼痛、改善患足功能.

  • 体外冲击波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作者:巩浩然;吕杭州;王振龙;宋俊友;王佳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43例.男29例,女14例.年龄23 ~ 69岁,中位数42岁.单踝40例,双踝3例.病程3~18个月,中位数7个月.每隔7d进行1次体外冲击波治疗,连续治疗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中立位0°法测量踝关节活动范围,统计无痛步行距离小于200 m、200 ~ 500 m及大于500 m的患者人数.末次随访时评价临床综合疗效,治疗及随访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 ~ 22个月,中位数12个月.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治疗前(5.89±1.71)分、治疗后(2.09±1.42)分、末次随访时(2.07±1.34)分.治疗前、治疗后、末次随访时踝关节活动范围,背伸分别为8.34°±2.02°、18.79°土1.44°、18.83°±1.46°,跖屈分别为32.19°±4.03°、41.80°±3.22°、42.01°±3.29°,内翻分别为19.79°±3.14°、30.79°±4.02°、30.83°±4.14°,外翻分别为5.24°±2.42°、17.45°±2.36°、17.61°±2.27°.治疗前、治疗后、末次随访时不同无痛步行距离的患者人数,小于200 m者分别为29例、8例、9例,200 ~ 500 m者分别为10例、11例、10例,大于500 m者分别为4例、24例、24例.末次随访时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骨痹的疗效标准评定临床综合疗效,治愈13例、显效2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治疗期间4例出现踝关节局部肿胀、1例出现皮下瘀血,除常规冰敷外未进行特殊治疗,休息3~7d自行缓解.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可以减轻踝关节疼痛、增加踝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步行情况,具有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 体外冲击波联合血小板裂解液局部注射治疗难治性肱骨外上髁炎

    作者:严伟;谭训香;姜红江;鞠昌军;宋修刚;邹德宝;王艺钧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血小板裂解液局部注射治疗难治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血小板裂解液局部注射治疗难治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53例,男18例,女35例;年龄36~61岁,中位数45岁;左侧12例,右侧41例;病程6~18个月,中位数9个月。每周治疗2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 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肘部疼痛程度和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5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6个月,中位数10个月。治疗前,VAS 评分(7.58±0.82)分,Mayo 评分(61.8±5.5)分;治疗后3个月,VAS 评分(2.61±0.53),Mayo 评分(91.6±6.5)。治疗前患肘彩色多普勒超声信号较强,治疗后3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强信号区明显减小。均未出现感染、血管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血小板裂解液局部注射治疗难治性肱骨外上髁炎,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肘关节功能,且安全可靠。

  • 中西医结合理论指导下应用冲击波治疗损伤性软组织疼痛

    作者:钱斌;杨庆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理论指导下应用冲击波治疗损伤性软组织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742例损伤性软组织疼痛患者,其中脊神经后支综合征180例、肩周炎120例、肌筋膜炎87例、颈椎病80例、肱骨内(或外)上髁炎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65例、腰肌劳损(或急性腰扭伤)65例、腱鞘炎40例、落枕35例。应用中西医结合理论采用个性化方案进行冲击波治疗,每次治疗后间隔5~7 d 再进行下一次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肌筋膜炎等疾病的疗效标准制定的标准评定疗效,分为治愈、好转、无效3个等级,有效率=(治愈人数+好转人数)/总人数×100%。结果:经1~3次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明显改善,所有疾病的治疗有效率均超过70%,其中脊神经后支综合征、肩周炎、肌筋膜炎、肱骨内(或外)上髁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或急性腰扭伤)及腱鞘炎的治疗有效率超过90%。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理论对损伤性软组织疼痛采用个性化方案进行冲击波治疗,短期内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中药外敷结合高能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

    作者:阎晓霞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结合高能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中药外敷结合高能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患者45例,观察治疗后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陈旧性骨折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本组治愈41例,好转2例,未愈2例.4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 ~ 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 ~15个月,中位数8个月.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患者肝、肾功能均正常.结论:中药外敷结合高能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可刺激血管再生,有利于骨连接的建立,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 放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腔注射和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新昌;郝连升;陈健

    目的:观察放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腔注射和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63例采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腔注射和功能锻炼治疗(联合治疗组),63例采用关节腔注射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关节腔注射组).放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2周1次,共治疗4次;关节腔注射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和曲安奈德注射液,每周1次,共治疗4次;功能锻炼,每天3~5次,共治疗30 d.分别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肩关节评价量表评定患者的肩关节疼痛程度和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1,P=0.953);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减小[(7.08±2.04)分,(2.62±0.92)分,t=3.726,P=0.021;(7.15±1.87)分,(3.15±1.02)分,t=2.854,P=0.031],联合治疗组的VAS评分低于关节腔注射组(t=2.794,P=0.031).治疗前2组患者的肩关节综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642,P=0.735);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肩关节综合评分均增大[(45.80±10.52)分,(87.27±4.54)分,t=3.826,P=0.023;(46.95±11.09)分,(73.63±3.86)分,t=2.971,P=0.034],联合治疗组的肩关节综合评分高于关节腔注射组(t=2.014,P=0.039).结论:采用放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腔注射和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效果优于关节腔注射联合功能锻炼.

  • 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临床概况

    作者:许洋洋;朱太阳

    阅览国内外关于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各项研究的具体操作过程以及试验结果,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多数研究证实,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改善程度相对于对照组更为明显,所有体外冲击波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表(NIH-CPSI)、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Visual AnalogScale)的评价结果均比对照组的理想,故而短期效果值得肯定,而远期随访发现,各项试验的冲击波治疗效果评定不同,多数实验经长期随访后,对比上述评分量表结果发现实验组教对照组理想,少数实验结果随访表明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目前尚无统一定论,需要进一步试验予以确定和落实.本文就对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现状作一综述.

  • 灯盏花素辅助治疗对体外冲击波治疗肾结石所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蔡蕾;许海波;颜毅;符津山;宋鹏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辅助治疗对体外冲击波治疗肾结石所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体外冲击波治疗,研究组另实施灯盏花素辅助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相关因子[血清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肾损伤分子-1(Kim-1)]、肾损伤生化指标[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FE)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ET-1、MDA、Kim-1、BUN、β2-MG、NAG、WHO-QOL-BRFE评分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ET-1、MDA、BUN、WHOQOL-BRFE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Kim-1、β2-MG、NAG明显降低,且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0.00%(54/60)较对照组75.00%(45/60)明显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花素辅助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肾结石所致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其通过有效调节血清相关因子和肾损伤生化指标,终达到提高临床疗效和预后生活质量的目的.

  • 体外冲击波干预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作者:王五洲;邢更彦;江明;白晓东;姜川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冲击波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后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探讨体外冲击波(ESW)促进成骨的机理.方法用5 KV、100频次的理想体外冲击波干预第1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投射电镜及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结果体外冲击波对hMSCs增殖的影响显著,第3~5代hMSCs核分裂相增多,核浆比加大,增殖高峰提前,细胞簇集融合,呈放射状扩展;第7~9代细胞体积增大明显,内质网扩张成池,高尔基器发达,条带状交错成片,基质堆积成束,方向性明显,具有成熟细胞的表现;第11代仍有呈对称分裂细胞,表现出定向成骨分化的潜能.结论 ESW干预能够提高hMSCs的增殖和分化能力.

  • 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蔡振宇;林山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对肩周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8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4例。观察组以患者疼痛点为中心施行体外冲击波疗法,对照组口服西乐葆并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评估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进行疗效判定,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疗效评定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肩关节外展、后伸和内旋活动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冲击波是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有效方法,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活动度,近期疗效满意。

  • 放散状与聚焦状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隆浩;满立波;黄广林;王海;徐啸

    目的 比较放散状与聚焦状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疗效. 方法 对2011年4月至8月收治的47例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8例,女9例;年龄21 ~56岁,平均35.0岁.所有患者均为肥大型稳定性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部位:股骨24例,肱骨6例,胫骨17例.初次内固定方法:钢板固定37例,外固定支架固定8例,带锁髓内钉内固定2例.23例患者接受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放散组),24例患者接受聚焦状冲击波治疗(聚焦组),根据不同骨折部位选择合适的冲击能量、频率和剂量进行治疗.患者每个月复查X线片,了解骨痂生长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有效率.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9个月随访.放散组23例患者中,22例有较明显的骨痂生长,其中21例完全愈合,1例部分愈合,1例无效,治愈率为91.3%,有效率为95.7%.骨折愈合时间为8~24周,平均12周.聚焦组24例患者中,17例完全愈合,7例无效,治愈率和有效率均为70.8%.骨折愈合时间为8~40周,平均18周.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两组分别有4、9例患者出现肢体血管损伤. 结论 体外冲击波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较理想的方法;放散状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有效率优于聚焦状冲击波.

53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